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顶岗实习是学校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不仅可以整合教学资源,让企业参与办学,还能锻炼学生的毅力,使学生明确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养成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企业核心价值观一、前言
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这一课,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中职毕业生提高自身素质,实现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校企文化融合、养成教育;其次就是将相关内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当前企业发展所需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学校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不仅可以整合教学资源,让企业参与办学,还能锻炼学生的毅力,使学生明确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然而,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通过顶岗实习后,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学生抱怨工作单一,工作积极性很低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是由学校选派学生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直接参加企业具体工作。学校的初衷是顶岗实习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缩短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提高就业竞争力。结果很多学生,在通过五个星期的实习后,抱怨最多的是工作太枯燥,每天都重复着一件事,如五个星期就是贴标签或采踏板等。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里。这样严重挫伤学生毕业后去制造业性质的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企业为职校提供实习平台的积极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很不利。
2.责任心不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的就业率高,可跳槽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如问到“你若被该企业录用,你打算与企业签定多长时间的合同”,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干段时间再说”。正因如此,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就很难与企业的价值观相统一。
3.团队协作能力不够
据学生实习后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每天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与其他人交流自己在工作中的体验或想法人很少。遇到困难时,也很少向前辈请教,不去了解自己所在岗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目标。更多的是计较今天能拿到多少报酬,也不关注他人的工作情况。如问学生,工作的车间有多少人?每个人都具体分工做些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都不完整。
4.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推陈出新的能力,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与以往不同的独树一帜的具有新意的思想、方法、措施的能力。而学生在实习期间,他们每天都是按照规定做事,抱怨工作简单,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根本就不需要学习任何专业知识,只要认真做一个星期就能上手的事。针对此,我就问学生,那你认为你做的这把锁可否有不足的地方?他说:“若叫我买的话,我决不买这样的锁”。我又问:“那你要买什么样的锁呀?”“我要买比这个安全性更好的”。“那你认为这把锁要达到你的要求,需要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你可否有信心帮解决从中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只要上网搜一下,就可以买到,根本不需自己费时间去搞什么研究”。从我每次布置的课外作业就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他们何曾体会到,生活中、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都是靠人的创新能力来解决的。企业的生命也是要“创新”。如“苹果”有今天,其灵魂就是创新,我国格力空调,要想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也得标新立异,所以该企业现在奋斗的目标是:格力空调不用电,用太阳能。
三、养成教育培养的方法
我校中职生,要想顺利的就业,当前必须结合企业的人才要求,来对他们加强养成教育的培养。
1.案例分析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员工的价值观
所谓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企业核心价值观通常是指企业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员工普遍认同的、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管理者为有效经营企业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主要思想理念,是企业哲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
2.情景教学法——沟通能力
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多么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比如面试时,每个人的时间也就10分钟,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推销自我,可能就与一个好机会擦肩而过了。在授过程中,讲到有关沟通能力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先分组,后让每一小组派第一个的同学来抽签,然后要求抽签的同学,把纸条上的内容熟记下来,再把其内容告诉下一位同学,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位同学,由他把所听到的内容复述一遍,看那一组传得又快又准确,那一组就胜,该游戏做了两遍,结束后先请学生总结,说说游戏主要是测试一个人的什么能力?做两次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热情很高,分析得也比较准确。最后,对获胜的小组,给了一点象征性物质奖励。我在小结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强调了,一个人的能力都得靠后天不断的训练,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作为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或提出疑问,这都是锻炼个人沟通能力的好渠道。在后来的上课提问中,我确实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模拟——应变能力
《就业与创业》这一门课的内容中,有一课是讲面试的。对这节课我是采用了模拟的形式来上的。在讲这内容前一周,我就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面试的礼仪,摘抄五个面试官常问的问题及回答的技巧。在模拟过程中用手机拍下每个同学的表演情况,然后通过放映视频,先让同桌评价其好的一面,后让学生自评。
4.启发式教学法——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学宗旨就是设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我校中职生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品质,提高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把创新教育渗透在日常的《就业与创业》课的教学中呢?
在上课前,我事先做好两个题板,有投影的班级就放PPT,其内容是借鉴了英国的博赞先生“思维导图”理论的示例,如“回形针可以用作什么”“那么回形针不可用作什么”。这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学生参加的热情也很高。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每组把答案写在事先发给他们的卡纸上,看哪个组写得最多,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最多的小组为胜。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创新,它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实际它时常隐藏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只要我们用心生活、工作和学习,我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宋宁娜.活动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目天杰.中职卫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26).
[4]张月华.从企业回访想到的——关于职校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思考.
养成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企业核心价值观一、前言
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这一课,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中职毕业生提高自身素质,实现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校企文化融合、养成教育;其次就是将相关内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当前企业发展所需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学校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不仅可以整合教学资源,让企业参与办学,还能锻炼学生的毅力,使学生明确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然而,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通过顶岗实习后,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学生抱怨工作单一,工作积极性很低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是由学校选派学生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直接参加企业具体工作。学校的初衷是顶岗实习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缩短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提高就业竞争力。结果很多学生,在通过五个星期的实习后,抱怨最多的是工作太枯燥,每天都重复着一件事,如五个星期就是贴标签或采踏板等。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里。这样严重挫伤学生毕业后去制造业性质的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企业为职校提供实习平台的积极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很不利。
2.责任心不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的就业率高,可跳槽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如问到“你若被该企业录用,你打算与企业签定多长时间的合同”,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干段时间再说”。正因如此,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就很难与企业的价值观相统一。
3.团队协作能力不够
据学生实习后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每天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与其他人交流自己在工作中的体验或想法人很少。遇到困难时,也很少向前辈请教,不去了解自己所在岗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目标。更多的是计较今天能拿到多少报酬,也不关注他人的工作情况。如问学生,工作的车间有多少人?每个人都具体分工做些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都不完整。
4.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推陈出新的能力,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与以往不同的独树一帜的具有新意的思想、方法、措施的能力。而学生在实习期间,他们每天都是按照规定做事,抱怨工作简单,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根本就不需要学习任何专业知识,只要认真做一个星期就能上手的事。针对此,我就问学生,那你认为你做的这把锁可否有不足的地方?他说:“若叫我买的话,我决不买这样的锁”。我又问:“那你要买什么样的锁呀?”“我要买比这个安全性更好的”。“那你认为这把锁要达到你的要求,需要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你可否有信心帮解决从中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只要上网搜一下,就可以买到,根本不需自己费时间去搞什么研究”。从我每次布置的课外作业就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他们何曾体会到,生活中、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都是靠人的创新能力来解决的。企业的生命也是要“创新”。如“苹果”有今天,其灵魂就是创新,我国格力空调,要想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也得标新立异,所以该企业现在奋斗的目标是:格力空调不用电,用太阳能。
三、养成教育培养的方法
我校中职生,要想顺利的就业,当前必须结合企业的人才要求,来对他们加强养成教育的培养。
1.案例分析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员工的价值观
所谓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企业核心价值观通常是指企业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员工普遍认同的、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管理者为有效经营企业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主要思想理念,是企业哲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
2.情景教学法——沟通能力
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多么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比如面试时,每个人的时间也就10分钟,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推销自我,可能就与一个好机会擦肩而过了。在授过程中,讲到有关沟通能力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先分组,后让每一小组派第一个的同学来抽签,然后要求抽签的同学,把纸条上的内容熟记下来,再把其内容告诉下一位同学,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位同学,由他把所听到的内容复述一遍,看那一组传得又快又准确,那一组就胜,该游戏做了两遍,结束后先请学生总结,说说游戏主要是测试一个人的什么能力?做两次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热情很高,分析得也比较准确。最后,对获胜的小组,给了一点象征性物质奖励。我在小结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强调了,一个人的能力都得靠后天不断的训练,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作为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或提出疑问,这都是锻炼个人沟通能力的好渠道。在后来的上课提问中,我确实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模拟——应变能力
《就业与创业》这一门课的内容中,有一课是讲面试的。对这节课我是采用了模拟的形式来上的。在讲这内容前一周,我就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面试的礼仪,摘抄五个面试官常问的问题及回答的技巧。在模拟过程中用手机拍下每个同学的表演情况,然后通过放映视频,先让同桌评价其好的一面,后让学生自评。
4.启发式教学法——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学宗旨就是设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我校中职生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品质,提高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把创新教育渗透在日常的《就业与创业》课的教学中呢?
在上课前,我事先做好两个题板,有投影的班级就放PPT,其内容是借鉴了英国的博赞先生“思维导图”理论的示例,如“回形针可以用作什么”“那么回形针不可用作什么”。这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学生参加的热情也很高。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每组把答案写在事先发给他们的卡纸上,看哪个组写得最多,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最多的小组为胜。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创新,它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实际它时常隐藏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只要我们用心生活、工作和学习,我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宋宁娜.活动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目天杰.中职卫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26).
[4]张月华.从企业回访想到的——关于职校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