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不能正确定位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但是,素质教育对农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一些非音乐专业教师也未必完全了解音乐课程标准。因此,音乐教学被忽视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显然,这是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学管理工作者认为音乐课程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便有了主课与副课之分。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程自然就被定义为了副课,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及那些传统科目。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只重视语、数教学质量的评价,而忽视了音乐等其它艺术学科的探索。
其次,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音乐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础的“美感”,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再者,因为音乐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丢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培养;最后教师仍然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学生是音乐作品的“复制者”,教师仍是应试教育的“效仿者”。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从定位到实践,从学校到教师都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观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全不相符合。
(二) 超规模大班制教学现象严重,教学环境落后
农村小学受校舍及其师资的影响,大班额班级一直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业。一个正常正规的班级应该人数为30—40人,但是,很多农村小学都是50—65人。长期以来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条件落后,教育财政投入不到位,于是在这种现状下,地方财政要给教学上投入大的资金就成了一件难事,用在音乐教育上的资金就更少之又少了,多数学校的同学们没有见过钢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校没有孩子们专用的音乐教室。在农村小学,全体学生的音乐唱游活动都无法开展,各班的音乐教室就是自己所在的班级,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肢体活动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而无法进行,这样导致最终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师资不足,专业素质低
目前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这些教师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音乐教育训练,仍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的要求,正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职业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音乐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教师专业素质低,是造成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
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音乐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唱歌训练,而且轻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如上所述,目前看来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要扭转这一局面,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只有多管齐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然而,这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大量的投入,方能见效,但“新课改”实施在即,为了配合这一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就摆在了首位,如何才能适应新时代新课改,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呢?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载体,是美育的传播者,是影响学生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实现“育人”、“审美”的目的,要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改”对音乐教师要求
(一)认真理解学习新课标
首先,新课标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教师对于教学的创新,对人才的培养创新。说到创新,首先是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旧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围绕着老师的圈圈去转,先是发声训练,再是节奏训练,再视唱,学谱唱歌,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个性的发挥。一些所谓的创编表演也是去模仿老师,学生的创造性谈何去发挥?现在《大纲》给了我们明确的方向:教改后的教材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还强调学生综合智力素质的开发,包括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灵敏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协调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因素的训练和培养。
其次,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关系,而要树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怀着这样一种感情,即对学生的热爱和对知识的热爱,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抛弃一些陈旧的教法、观念,要以以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个性。
最后说说最基础的“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最后还是要回到基础。有些教师觉着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把他理解成没有双基。音乐课干脆就是跟唱歌谱,忽视了基础环节的夯实,如识谱训练,很多教师课堂很花哨,玩得很热闹,但一节课一首歌学生都没学会,小学上完学生连乐谱都不认识,这显然不是成功的音乐教学。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只有会识谱,我们才能用这把神奇的钥匙去开启美妙的音乐之门,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一)不能正确定位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但是,素质教育对农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一些非音乐专业教师也未必完全了解音乐课程标准。因此,音乐教学被忽视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显然,这是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学管理工作者认为音乐课程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便有了主课与副课之分。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程自然就被定义为了副课,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及那些传统科目。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只重视语、数教学质量的评价,而忽视了音乐等其它艺术学科的探索。
其次,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音乐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础的“美感”,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再者,因为音乐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丢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培养;最后教师仍然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学生是音乐作品的“复制者”,教师仍是应试教育的“效仿者”。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从定位到实践,从学校到教师都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观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全不相符合。
(二) 超规模大班制教学现象严重,教学环境落后
农村小学受校舍及其师资的影响,大班额班级一直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业。一个正常正规的班级应该人数为30—40人,但是,很多农村小学都是50—65人。长期以来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条件落后,教育财政投入不到位,于是在这种现状下,地方财政要给教学上投入大的资金就成了一件难事,用在音乐教育上的资金就更少之又少了,多数学校的同学们没有见过钢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校没有孩子们专用的音乐教室。在农村小学,全体学生的音乐唱游活动都无法开展,各班的音乐教室就是自己所在的班级,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肢体活动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而无法进行,这样导致最终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师资不足,专业素质低
目前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这些教师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音乐教育训练,仍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的要求,正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职业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音乐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教师专业素质低,是造成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
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音乐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唱歌训练,而且轻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如上所述,目前看来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要扭转这一局面,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只有多管齐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然而,这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大量的投入,方能见效,但“新课改”实施在即,为了配合这一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就摆在了首位,如何才能适应新时代新课改,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呢?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载体,是美育的传播者,是影响学生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实现“育人”、“审美”的目的,要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改”对音乐教师要求
(一)认真理解学习新课标
首先,新课标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教师对于教学的创新,对人才的培养创新。说到创新,首先是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旧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围绕着老师的圈圈去转,先是发声训练,再是节奏训练,再视唱,学谱唱歌,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个性的发挥。一些所谓的创编表演也是去模仿老师,学生的创造性谈何去发挥?现在《大纲》给了我们明确的方向:教改后的教材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还强调学生综合智力素质的开发,包括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灵敏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协调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因素的训练和培养。
其次,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关系,而要树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怀着这样一种感情,即对学生的热爱和对知识的热爱,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抛弃一些陈旧的教法、观念,要以以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个性。
最后说说最基础的“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最后还是要回到基础。有些教师觉着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把他理解成没有双基。音乐课干脆就是跟唱歌谱,忽视了基础环节的夯实,如识谱训练,很多教师课堂很花哨,玩得很热闹,但一节课一首歌学生都没学会,小学上完学生连乐谱都不认识,这显然不是成功的音乐教学。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只有会识谱,我们才能用这把神奇的钥匙去开启美妙的音乐之门,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