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动物谱三则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坛螃蟹——鲁迅
  甲胄虽多味最鲜,
  横行文海倩谁怜。
  鱼虾细语呶呶过,
  不碍挥戈又一年。
  杭州大闸蟹味极鲜美,但是吃起来很费工夫,因为螃蟹全身都有壳,要想吃肉,必须先去壳。读鲁迅文章亦如吃杭州大闸蟹,若无足够耐性,也不借助相关工具的话,要品尝到鲁迅文章的精髓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鲁迅文章中的壳包括时代色彩、文字风格以及个人性格特征等等。他的杂文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多半与时事相连,倘不能了解当时时事背景就很难体会文章中的深意;鲁迅的文章处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交接点,此时的白话文其实不是很成熟,所以鲁迅的白话文仍难免有文言文的痕迹,这也是一层壳;特别是当代中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本来就不大好,也就难以去揭开这层壳,品尝其中的美味了。螃蟹的肉味道鲜甜,营养丰富,别有一番滋味,只有真正吃过螃蟹肉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味道。许多人没办法揭开螃蟹的壳,吃不了螃蟹肉,或者连壳一起吃,由此就断定螃蟹肉是不好吃的——这是目前研究鲁迅的一大怪现象。
  鲁迅的个人性格亦如大闸蟹,双钳挥舞,直钳住懦弱文人的弱点不放,直钳住黑暗现实不放,冷峻犀利,不留余地。终其一生,鲁迅并没有遇见一个真正的对手,所以他横行文坛几十年,依然只是一只孤独的螃蟹。
  鲁迅逝世几十年来,毁誉参半,然其人其文光辉不减,他的文章中所揭露的许多陋习至今依然存在,这些陋习未必只属于中国人,也属于全人类。凭借这点,鲁迅的文章就可以长盛不衰,任凭读者再怎么批评,鲁迅的地位总是难以撼动的。无论再过多久,我相信鲁迅还将继续彪炳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别忘了,螃蟹有两只大钳子的。
  文坛大象——钱锺书
  大象无形总费看,
  盲人各执语一端。
  懒同俗世斤斤较,
  长啸素心入书翰。
  钱锺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许多人都把他当成一个作家而已,但是钱锺书其实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学者。他的学问确实非常人可及,更难得的是,钱锺书学贯中西,却淡泊名利,心如止水,只一心读书做学问而已,这点正是他的独特之处。
  许多人认识钱锺书都是因为他的一部小说《围城》,这部小说里充满了许多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想,确实值得读者细细去品味。他的思维体系看似琐碎,但是内里却有脉络可寻。尽管如此,要窥探钱锺书著作的内涵还是十分艰难的,他在中国文坛上就像是一头体积庞大的大象一般,性情温和,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探知钱锺书的思想有多广阔。而钱锺书也十分吝惜他的一言一行,不轻易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也不直接评论自己的作品。读者对他越充满着好奇心,他越是低调,正因为这个,他俘获了无数读者的心。但是读者再怎么多,始终只能窥探到钱锺书思想体系的一小部分而已。读者读钱锺书著作仿佛盲人摸象一般,总以为自己触碰到的就是完整的钱锺书,实际上并非如此。钱锺书的博闻强记让很多读者望尘莫及,这头文坛大象的重量没有人能够称得出来,他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博大,厚重温和,恬静轻松,从不大声呐喊,更多的只是一种悠然闲适的态度,偶尔夹杂了几声若有若无的哂笑。钱锺书的理想并不在于出名,所以他避开世俗的关注,拒绝采访,拒绝很多的活动,选择淡出公众视野,无论别人赞美他还是批评他,他始终保持着沉默,正如他的字一样:默存。这种淡泊的人生態度足够让当今许多文人惭愧不已。
  钱锺书说过一句话:“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对于钱锺书而言,读书是他一辈子最快乐的事情,而他也确实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素心人”。在纷纷扰扰的红尘中,他选择了隐入书山之中,文学创作在他只是游戏之文,《围城》里面的很多知识虽然有几分卖弄的嫌疑,但也不失为文人本色的一种表现。钱锺书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只有一部小说、一些散文和少量诗歌而已,更多的是一些文艺理论著作,如《管锥编》、《谈艺录》等,这些著作才是钱锺书一生的心血结晶,里面所包含的信息量极其丰富,知识结构的跨度也很大,更难得的是,他把学术文章写得趣味横生。钱锺书的作品中几乎都有这个特点: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妙喻连珠,每一个比喻都让人拍案叫绝。读者读钱锺书的文章往往有盲人摸象的无奈,无法知道大象究竟有多大,只好一边摸索着,一边享受着发现的惊喜。学者型的作家如今在文坛上越来越少了,钱锺书这头文坛大象走后,不知道多久后才能看到另一头大象向我们走来。
  文坛孔雀——张爱玲
  应许前身是凤凰,
  斑斓七彩耀光芒。
  开屏幻化百千眼,
  看破红尘恨未央。
  张爱玲在女性作家中确实是与众不同的,无论是她的身世经历也好,还是她的小说散文也好,都是那么地耐人寻味。张爱玲始终以一种孤傲的姿态站立在文学史上,晚年的她难免有几分凄凉,但对于一个传奇人物而言,本来就充满着许多让人惋惜的故事。张爱玲的相貌并不出众,但是她有种神秘高贵的气质,散发出一种独有的女人味,遗世独立,对很多庸俗的事物不屑一顾,对周围存在着某种若有若无的鄙夷,一如一只高傲而美丽的孔雀。她关注时装,关注上层阶级的精神享受,她是与都市生活分不开的,几十年后的今天,许多人都把张爱玲的生活方式叫作小资生活。
  张爱玲的文章文采斐然,华丽得像孔雀的羽毛一样。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远远超出读者想象能力,所以读张爱玲总能在字里行间发现一种意外的惊喜。她笔下的景物人事,被词汇包装着,犹如孔雀被外表华丽的羽毛包装着,在行文叙事中,张爱玲总是会忽然迸发出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或者一两句内涵深刻的话,让人惊叹不已。孔雀开屏时给人的惊叹大概也就是如此。这些有意无意说出来的妙语,折射出来的是她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与惋惜,是她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生活本来面目,而这样的眼睛张爱玲不止两只,她有许多的眼睛,所以才能看透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化在文字之中,化作华丽文采。孔雀开屏时展示给世人的也是众多美丽的“眼睛”,这些“眼睛”并不是真实的,只是一种装饰的花纹而已,正如张爱玲的文字一样,并不仅仅只是文字,更多的是张爱玲对社会的理解、对人性的阐释。
  读张爱玲文章如看孔雀开屏一样,色彩斑斓,我们除了看到美丽之外,还要看到背后的辛酸与冷漠。张爱玲的文章长着很多的美丽的眼睛,看着红尘滚滚,沧海桑田。她的一生是坎坷的,所以张爱玲看世界似乎总带着一种淡淡的怨恨与讥讽,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大时代的悲剧,也可以看到人性孤独的宿命。张爱玲这只文坛孔雀始终孤傲,始终以超脱的姿态生存在文学中,自娱自乐,她用她独特的万花筒视角冷眼旁观着,用文章中的思想之光照射出社会百态、人情冷暖,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怨恨与不屑隐藏在华丽的辞藻之下。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张爱玲在每一只孔雀的“眼睛”背后都有一副热心肠,她的大恨其实也源于大爱。《小团圆》是最好的一个注脚。
其他文献
一  周作人在《药味集》的序言中写道:“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废名昔日文中约略说及,近见日本友人议论拙文,谓有时读之颇感苦闷,鄙人甚感其言。”因周氏的集子至今尚无人作注,我辈读来只能知其意味罢了。但周氏谈及的废名昔日的文章,则是可见后人所编的《废名文集》的,略加翻阅,想来应是废名所做的一篇《关于派别》。废名在这篇文章中将周作人的散文与陶渊明的诗和公安派的小品文进行比较:“文章
细看近代湘军史,可以梳理出两对堪称前后接续的绝妙搭配:江忠源与左宗棠,胡林翼与曾国藩。江忠源与胡林翼同为湘军最早的创始人,曾国藩与左宗棠同为湘军的集大成者。  江、胡并列,不仅因为江忠源创办楚勇比胡林翼办成贵勇仅早出五年,两人同成湘军开创之功,还因为命终四十二岁的安徽巡抚江忠源与寿止四十九的湖北巡抚胡林翼逝后同被朝廷追谥为总督;曾、左同称,也不仅是因为左宗棠以幕僚身份主持湖南一省军事,比曾国藩出任
诞生自中国的禅宗,经由日本在世界各地开花,尤其是随着古代圣贤和佛教的传播而盛行于南亚诸国。尼泊尔当代诗人奎师纳·普拉赛(Krishna Prasai)用带有尼泊尔土壤芬芳的地方色彩来创作禅诗,沉浸于本国古老哲学的神圣知识之中,使其灌注了本土血统。  冥想哲学是古老人类经验的表达,在向内探索的心灵之旅中,奎师纳捕捉到来自源头的无意识海洋里产生的初次脉动。他双手捧着盛开的杜鹃花,从静穆的喜马拉雅山麓向
享受浪漫  护花情愫画眉才,香梦沉酣烂漫怀。  只为笔疏诗落第,罚他踏雪乞红梅。  说起浪漫,总要联想到魏晋名士风流和历代浪漫主义诗人,或者欧洲十七世纪兴起的狂欢节之类体现酒神精神的活动。浪漫体现于人的情怀、诗人风格和社会风尚,甚至可以视为一种民族精神。大观园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上自贾母,下至大少奶奶、一群哥儿姐儿及丫头都爱行乐搞笑,他们享受浪漫,也制造着浪漫。  大观园中纯属浪漫型的人并不
出于都非常喜欢费孝通先生的作品,且都与费先生的作品做过不同形式的对话,我对黄志辉的学术研究有了特殊的关注。去年志辉新著《重温先声:费孝通的政治经济学与类型学》(九州出版社2018年版,以下简称《重温先声》)出版,拜读后升级了我对费孝通作品的认识,受益良多,格外喜欢。  重温经典,感悟新知。本书正文由七篇论文构成,加上两篇附录,共九篇文章,涵盖了以政治经济学和类型学为主打要点的不同题目。《托尼的乡土
2018年9月12日,原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先生在中风、卧病多年后在台北逝世,享年八十六岁。笔者与沈先生有忘年之谊,自1992年始,先后在台北、香港等地与沈先生有过个人接触,面聆教诲。2007年夏在台北,第一次中风后坐着轮椅的沈先生,还曾专程请笔者吃饭,相聚甚欢。不料,离台回美不久,就听到沈先生二度中风入院的不祥之讯,从此他再也没能真正康复。可与此同时,笔者却接到了先生万里迢迢从台北寄来
一  已经记不起什么时候开始读川端康成,十年前还是更早?不过却依然记得《雪国》那美丽而令人震惊的开头: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姑娘将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的喊道:  “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一个把围巾缠到鼻子上、帽耳聋拉在耳朵边的男子,手拎提灯,踏着雪缓步走了过来。  岛村心想:已经这么冷了吗?他向窗外望去,只见铁路人员当作临时宿舍的
一  “江流呜咽水迢迢,惆怅栏前万里桥。今夜鸡鸣应有梦,晓风残月白门潮。”这是作家张恨水应成都新闻界同人邀宴,题赠“枕江楼”的一首七绝。枕江楼位于南门大桥西侧,是一家江南酒楼,为文人墨客雅集之所。  1942年暮秋,临江吊脚楼高朋盈座。新履职的金陵大学中文系讲师孙望做东,宴请汇聚华西坝的五所大学文学教师庞俊(石帚)、萧中仑、陈孝章(志宪)、萧印唐、高文(石斋)、刘君惠(道龢)、沈祖棻(子苾)等。此
青瓷。唐代青釉四系罐,清澈碧绿,晶莹润泽。在真假莫辨、鱼目混珠的市场上,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价值连城。小说冠以书名,是要发思古之幽情还是演绎财富聚散的悲欢离合?小心,青瓷不是青铜,如果作者在故事中要某个愣头青因某件事件导致宝物玉碎,岂不是伤了众多读者的心?看着书名就觉得悬!  浮石。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然而要石浮于水,有悖常理,水落才能石出。在水与石的较量中,石似乎强硬得多。水滴石穿,那需要多么漫长
民国初年,在北京活跃着一个由归国华侨和侨生组成的社团——旅京华侨学会。这个学会以交换智识、联络感情、促进教育、提倡实业、灌输祖国文化、宣扬政府德育为宗旨,旅京华侨学会的发起人即为萨君陆。  萨君陆这个名字,今天对于大家而言已经非常陌生了。但在民国初年的侨界和教育界,萨君陆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风云人物。他不仅是旅京华侨学会的创始人,而且与蔡元培、张謇等社会名流交往密切。  萨君陆,又名萨福绥,字幼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