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对于高等教育的创新与价值取向提出更为明确的目标。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不但要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而且要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引导其树立科学的观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创新;价值趋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5-0024-02
Our Higher Education, Trend and Value//Zhang Y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ou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innovation and values of more clear-cut goals.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 as an important stag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ctual results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to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guide the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this set will be in speaking.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innovation;value toward
Author’s address He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Zhengzhou, China 450008
教育事业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不但可以带动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而且对于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高等教育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其创新与价值趋向展现了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受到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国内高等教育在发展中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必须引起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进而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创新和价值观念的准确定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1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1.1 专业课程趋利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发展与完善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学策略和目标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化潮流的冲击。从国内劳务市场的发展现状而言,现代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功利化和实用化,进而导致高等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趋利发展[1]。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相比,国内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反应,而对于现代高等教育基本理念和观念的研究则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分析,经贸、传媒、管理、计算机、法律等社会热门专业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文化、教育、发展科学等人文科学教育的基础专业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挤,这就必然导致国内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存在趋向功利而忽略人文精神教育的弊端和问题。
1.2 政府调控政策不到位
随着我国政治、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国家、社会的普遍认可,并且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与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费用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其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仍长期低于3%。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级政府不但承担了组织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且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2]。从我国社会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各级政府的调控政策多是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而对于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则尚未形成系统的理念,进而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在发展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政策指引,在专业学科的建设和科研项目的发展中,政府调控政策在计划手段和调整方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
1.3 非市场化特征明显
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非市场化特征明显的弊端和问题,这是不符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发展趋势的,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造成严重的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运行机制普遍受到国家政治及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国内正处于经济形势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非市场化因素将长期存在,进而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无法与世界接轨。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历程中,只有坚持对市场化因素和非市场化因素的综合分析和研究,才能实现现代社会资源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最优化。
2 高等教育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2.1 教育目标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教育目标的创新不但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且全面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国内人力资源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高等院校在组织教学工作时,首先要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目标,并且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模式的构建等方面都要突出创新的原则[3]。在教育目标的创新过程中,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心理与生理、意向与认知等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协调,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形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2.2 教育观念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历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坚持与人才观念的有机结合,并且强调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要阶段,教育观念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性的社会问题,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由于受到高校、区域、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影响,在教育观念的创新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继续得到有效解决和处理的。因此,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观念的全面创新,必须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不断改善各种差距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3 如何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趋向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中,价值趋向的全面实现不但要满足社会价值观的总体发展趋势,而且要符合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价值。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价值观的树立与实现中,过多地关注于经济价值的实现,多忽略高等教育所具备的特殊社会价值。这种观念不但有悖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而且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极其不利的[4]。
3.1 宏观调控与学校自治相统一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工作中,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放宽,高等院校在各项组织与管理工作中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但是由于高等院校主管领导认识观念、发展观点的不同,往往难以保证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制定出全面、科学、客观的策略。在当前不断变革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创新发展趋势,高等院校领导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也要做出根本性的调整,不但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而且要从教育事业的根本发展目标出发,逐步制定科学的高等教育价值趋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政府都要充分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对于高等教育事业价值趋向的引导尤需得到重视。在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建设中,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并且帮助高等院校树立正确的价值趋向[5]。面对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状况,政府在对高等教育宏观调控策略制定与实施中也要随时做出调整,使相关政策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在高等院校价值趋向的实现中发挥更为重要的指引作用。
3.2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科学协调
近年来,为了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其正处于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不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价值趋向全面实现的重要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存在弊端和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必须得到国内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今后发展中,由于缺乏对于工具理性的深刻认识,往往导致高等教育的价值理性受到严重的制约和限制。
在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现代社会价值理念中,明确提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此观点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价值趋向的实现中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从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趋向的角度进行分析,工具理性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在生存与发展中所追求的外部利益,并且将其作为最终的目标和行动意向;而价值理性则更多地表现于高等教育内部发展中的价值需求,并且将其作为指导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目标。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虽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在其价值趋向的形成与发展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协调始终未得到足够的认识,进而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6]。在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趋向的全面实现中,只有坚持工具理性服务价值理性的基本理念,才能通过外部利益的不断实现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理想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总之,在我国现代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其创新理念和价值趋向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而且逐渐成为国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及理念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其客观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因此,在我国高等事业的长期发展中,强调创新与价值趋向的有机结合和全面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靳希斌.教育资本规范与运作[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3]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马新力,李思文.当代教育经济学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人民教育,2002(3):4-7
[6]巩真.从运营结构看中国教育改革的市场化方向[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17(6):89-92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创新;价值趋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5-0024-02
Our Higher Education, Trend and Value//Zhang Y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ou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innovation and values of more clear-cut goals.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 as an important stag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ctual results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to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guide the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this set will be in speaking.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innovation;value toward
Author’s address He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Zhengzhou, China 450008
教育事业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不但可以带动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而且对于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高等教育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其创新与价值趋向展现了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受到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国内高等教育在发展中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必须引起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进而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创新和价值观念的准确定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1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1.1 专业课程趋利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发展与完善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学策略和目标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化潮流的冲击。从国内劳务市场的发展现状而言,现代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功利化和实用化,进而导致高等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趋利发展[1]。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相比,国内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反应,而对于现代高等教育基本理念和观念的研究则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分析,经贸、传媒、管理、计算机、法律等社会热门专业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文化、教育、发展科学等人文科学教育的基础专业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挤,这就必然导致国内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存在趋向功利而忽略人文精神教育的弊端和问题。
1.2 政府调控政策不到位
随着我国政治、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国家、社会的普遍认可,并且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与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费用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其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仍长期低于3%。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级政府不但承担了组织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且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2]。从我国社会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各级政府的调控政策多是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而对于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则尚未形成系统的理念,进而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在发展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政策指引,在专业学科的建设和科研项目的发展中,政府调控政策在计划手段和调整方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
1.3 非市场化特征明显
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非市场化特征明显的弊端和问题,这是不符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发展趋势的,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造成严重的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运行机制普遍受到国家政治及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国内正处于经济形势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非市场化因素将长期存在,进而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无法与世界接轨。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历程中,只有坚持对市场化因素和非市场化因素的综合分析和研究,才能实现现代社会资源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最优化。
2 高等教育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2.1 教育目标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教育目标的创新不但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且全面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国内人力资源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高等院校在组织教学工作时,首先要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目标,并且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模式的构建等方面都要突出创新的原则[3]。在教育目标的创新过程中,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心理与生理、意向与认知等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协调,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形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2.2 教育观念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历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坚持与人才观念的有机结合,并且强调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要阶段,教育观念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性的社会问题,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由于受到高校、区域、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影响,在教育观念的创新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继续得到有效解决和处理的。因此,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观念的全面创新,必须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不断改善各种差距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3 如何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趋向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中,价值趋向的全面实现不但要满足社会价值观的总体发展趋势,而且要符合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价值。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价值观的树立与实现中,过多地关注于经济价值的实现,多忽略高等教育所具备的特殊社会价值。这种观念不但有悖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而且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极其不利的[4]。
3.1 宏观调控与学校自治相统一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工作中,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放宽,高等院校在各项组织与管理工作中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但是由于高等院校主管领导认识观念、发展观点的不同,往往难以保证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制定出全面、科学、客观的策略。在当前不断变革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创新发展趋势,高等院校领导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也要做出根本性的调整,不但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而且要从教育事业的根本发展目标出发,逐步制定科学的高等教育价值趋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政府都要充分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对于高等教育事业价值趋向的引导尤需得到重视。在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建设中,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并且帮助高等院校树立正确的价值趋向[5]。面对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状况,政府在对高等教育宏观调控策略制定与实施中也要随时做出调整,使相关政策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在高等院校价值趋向的实现中发挥更为重要的指引作用。
3.2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科学协调
近年来,为了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其正处于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不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价值趋向全面实现的重要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存在弊端和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必须得到国内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今后发展中,由于缺乏对于工具理性的深刻认识,往往导致高等教育的价值理性受到严重的制约和限制。
在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现代社会价值理念中,明确提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此观点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价值趋向的实现中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从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趋向的角度进行分析,工具理性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在生存与发展中所追求的外部利益,并且将其作为最终的目标和行动意向;而价值理性则更多地表现于高等教育内部发展中的价值需求,并且将其作为指导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目标。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虽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在其价值趋向的形成与发展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协调始终未得到足够的认识,进而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6]。在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趋向的全面实现中,只有坚持工具理性服务价值理性的基本理念,才能通过外部利益的不断实现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理想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总之,在我国现代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其创新理念和价值趋向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而且逐渐成为国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及理念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其客观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因此,在我国高等事业的长期发展中,强调创新与价值趋向的有机结合和全面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靳希斌.教育资本规范与运作[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3]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马新力,李思文.当代教育经济学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人民教育,2002(3):4-7
[6]巩真.从运营结构看中国教育改革的市场化方向[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17(6):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