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尤其是那些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都是借助优秀的汉语言文字表达、铺排、雕琢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得“意”又得“言”的探索、实践是大有可为的。
一、 咀嚼语词,悟语言之精当
教师要有一双文字慧眼,把一些易被学生忽略的词“拎”出来,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反复推敲斟酌,方能把握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得真味。如《少年王冕》中“偷空”与“抽空”,教师通过比较,塑造出善解母意的王冕的形象,王冕的良苦孝心也跃然纸上。《姥姥的剪纸》中:姥姥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字妙用,境界全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和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有声有色”的内涵值得细品,但绝非是机械地重复姥姥如何剪纸、如何慈爱这些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带领学生沉潜入语句中,触摸词语的温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语言的感染力得以显现,学生才能在得文章“思想要义”的同时,把文本语言积累、沉淀,成为学生的语言素养。
《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中写道:“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这里的“飞出”“飞到”和“飞向”能调换着使用吗?教师让学生把词语调换顺序后试着读句子,回答:不能。因为前三个“飞出”写出了霍金思考的范围越来越广,“飞到”写出了霍金思维的具体位置,而“黑洞”是没有尽头的,所以用“飞向”更为准确。课堂“悟道”,不是光悟出霍金令人惊叹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悟出作者语言的表达精妙之处。
教学《军神》一课后,教师大讲自己如何着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大家心生疑问,这节课是思品课?其实这篇课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深情的描写十分精彩,值得品读探究。如沃克医生“冷冷”“愣住”“担心”甚至“亲切”都隐藏着许多言外之意。而一节课就止步于理解人物的品质,学生对字里行间的语言精妙之处无所涉及,品味不出其中的奥妙,实在可惜可叹。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为教者,要研究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是别的词语或表达方式,细细体味它的神韵所在,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情感及文章中心,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搭一座桥梁,从阅读到习作,从“此岸”及“彼岸”,因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能通过“例子”,自己“落笔成文”。
二、 揣摩段落,观语言之形式
“五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点火!”
“起飞!”
这一段文字选自《梦圆飞天》一文,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不遗余力地渲染场面的紧张热烈,或中华民族的骄傲自豪感情。但这种紧张如何用语言表达的?要点拨学生让他们理解,作者运用短促的词组,分行式的语言结构,表达了现场的紧张气氛,又体现了语言的建筑美感。在学习《船长》一课时,学生如晤旧友。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
船长语速之急促、命令之威严、语调之凝重、形势之紧急,通过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一览无遗。学习这种语言形式,既领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又是一个很好的范本,让学生模仿写车模比赛、拔河比赛等场面,围绕一个事件进行对话描写,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事情的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进行人物语言描写的能力。
总之,我们既需要自身积淀厚重,视野宽广;又需要宏观把握,悟“道”得“意”;还需微观深入,有“语”有“言”,最终达到对母语把握游刃有余的境界。
(作者单位:镇江实验学校)
一、 咀嚼语词,悟语言之精当
教师要有一双文字慧眼,把一些易被学生忽略的词“拎”出来,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反复推敲斟酌,方能把握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得真味。如《少年王冕》中“偷空”与“抽空”,教师通过比较,塑造出善解母意的王冕的形象,王冕的良苦孝心也跃然纸上。《姥姥的剪纸》中:姥姥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字妙用,境界全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和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有声有色”的内涵值得细品,但绝非是机械地重复姥姥如何剪纸、如何慈爱这些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带领学生沉潜入语句中,触摸词语的温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语言的感染力得以显现,学生才能在得文章“思想要义”的同时,把文本语言积累、沉淀,成为学生的语言素养。
《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中写道:“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这里的“飞出”“飞到”和“飞向”能调换着使用吗?教师让学生把词语调换顺序后试着读句子,回答:不能。因为前三个“飞出”写出了霍金思考的范围越来越广,“飞到”写出了霍金思维的具体位置,而“黑洞”是没有尽头的,所以用“飞向”更为准确。课堂“悟道”,不是光悟出霍金令人惊叹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悟出作者语言的表达精妙之处。
教学《军神》一课后,教师大讲自己如何着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大家心生疑问,这节课是思品课?其实这篇课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深情的描写十分精彩,值得品读探究。如沃克医生“冷冷”“愣住”“担心”甚至“亲切”都隐藏着许多言外之意。而一节课就止步于理解人物的品质,学生对字里行间的语言精妙之处无所涉及,品味不出其中的奥妙,实在可惜可叹。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为教者,要研究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是别的词语或表达方式,细细体味它的神韵所在,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情感及文章中心,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搭一座桥梁,从阅读到习作,从“此岸”及“彼岸”,因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能通过“例子”,自己“落笔成文”。
二、 揣摩段落,观语言之形式
“五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点火!”
“起飞!”
这一段文字选自《梦圆飞天》一文,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不遗余力地渲染场面的紧张热烈,或中华民族的骄傲自豪感情。但这种紧张如何用语言表达的?要点拨学生让他们理解,作者运用短促的词组,分行式的语言结构,表达了现场的紧张气氛,又体现了语言的建筑美感。在学习《船长》一课时,学生如晤旧友。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
船长语速之急促、命令之威严、语调之凝重、形势之紧急,通过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一览无遗。学习这种语言形式,既领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又是一个很好的范本,让学生模仿写车模比赛、拔河比赛等场面,围绕一个事件进行对话描写,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事情的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进行人物语言描写的能力。
总之,我们既需要自身积淀厚重,视野宽广;又需要宏观把握,悟“道”得“意”;还需微观深入,有“语”有“言”,最终达到对母语把握游刃有余的境界。
(作者单位:镇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