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小组合作形式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常见教学形式,运用小组探讨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就针对目前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55-01
“小组合作学习”于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踐。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通过教师的合理分组和引导,能够提高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就目前的状况看,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初中语文教学依旧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学生依然没有小组合作的意识、习惯于自己独立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缺乏质疑和团队合作的观念、还有一些甚至没有自己的想法。另外,有些老师也没有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只是一味地做好自身教学工作,没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没有关注对学生合作意识与精神培养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形式化。
通过小组形式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相互之间共同探讨学习,通过小组的形式展现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笔者通过有些初中语文的小组教学过程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其中,而是始终作为小组中的旁观者;而还有些学生只关注自身的学习,对于其他小组成员并不关心;还有一些在成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只是做做样子,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效果。再如:在小组讨论结束让学生进行汇报时,有些学生会用“我认为”这样的方式进行表达,而有的教师在评价时会运用“按照你的理解”这样的语句,这些都是人不正确的,探讨的结果是整个小组合作的体现,不能够仅仅用某人认为这样的说法,在表述时应该用“我们小组认为”或是“按照你们小组的理解”这样的表达方式。
(三)学习过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应该安排好时间,首先应该给学生各自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够首先明白自身有哪些地方不太清楚,能够带着问题探讨。但是现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预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是在抛出问题后立即让他们小组讨论,这样有些学生就会放弃思考,整体学习效率下降。
(四)学习评价缺乏科学性。
在小组学习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学习的结果,同时也包含整个学习的过程。但是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的教师只关注结果而不重视过程,整体评价不够科学全面,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习惯,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倾听很重要,不管对方所表达的内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首先我们都应该学会安静地倾听,然后在听完别人的发言之后根据自身掌握的内容整理自己的思路,进行自我判断和思考,然后得出自身观点,这样才能够体现小组合作的意义。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形成自身的意识与看法,对于不同的观点,可以提出质疑,可以是对小组其他成员的,也可以是对老师的,当然,在质疑前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胡乱地提出质疑。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
合理有效的分组是提高整体小组学习效率的前提。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分组时必须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语文的成绩以及个性的差异等等,合理小组的划分能够让各组员相互学习,发挥自身长处,通过学习弥补自身不足,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在合作中充分实现各自价值。每个小组要设置不同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等,各角色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让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与锻炼的机会。
(三)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在开设小组合作之前,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制定学习的目标。小组探讨的问题不能够太难也不可太易,如果太难,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最终无法达成学习目的,而如果问题太过容易则不利于学生讨论兴趣的培养,起不到小组讨论的效果。所以,在设立问题时一定要具有一定针对性,结合课本内容稍作延伸,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分工提供回报,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价。
分工汇报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小组成员首先要充分准备自己的学习任务,其次还要认真倾听、分析他人的意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如教学《海燕》一课时,可把学习任务拆分成为三个层次,分别交给小组中三个层次的学生。第一层次学生思考:举例说说本文使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二层次学生思考:说说海燕、海鸥、海鸭、企鹅等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第三层次学生思考:与以前学过的诗歌相比,散文诗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组内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向同组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综合其他成员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通过分工汇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在小组完成学习、汇报之后,所进行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要注重把握科学性,不仅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并且将侧重点放到过程评价上,要将整个集体的评价和组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并更多的关注集体评价。同时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真实的展现学生小组谈论的成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目前初中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主要的方法,并且小组学习形式多样,并随之教学的深入不断发展完善。并且,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课程标准执行,不断完善小组学习方法,探讨新的小组学习模式,未来初中语文教学也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孙灿西.对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认识[J].考试周刊. 2009(09)
[2] 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04)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55-01
“小组合作学习”于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踐。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通过教师的合理分组和引导,能够提高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就目前的状况看,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初中语文教学依旧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学生依然没有小组合作的意识、习惯于自己独立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缺乏质疑和团队合作的观念、还有一些甚至没有自己的想法。另外,有些老师也没有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只是一味地做好自身教学工作,没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没有关注对学生合作意识与精神培养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形式化。
通过小组形式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相互之间共同探讨学习,通过小组的形式展现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笔者通过有些初中语文的小组教学过程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其中,而是始终作为小组中的旁观者;而还有些学生只关注自身的学习,对于其他小组成员并不关心;还有一些在成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只是做做样子,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效果。再如:在小组讨论结束让学生进行汇报时,有些学生会用“我认为”这样的方式进行表达,而有的教师在评价时会运用“按照你的理解”这样的语句,这些都是人不正确的,探讨的结果是整个小组合作的体现,不能够仅仅用某人认为这样的说法,在表述时应该用“我们小组认为”或是“按照你们小组的理解”这样的表达方式。
(三)学习过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应该安排好时间,首先应该给学生各自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够首先明白自身有哪些地方不太清楚,能够带着问题探讨。但是现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预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是在抛出问题后立即让他们小组讨论,这样有些学生就会放弃思考,整体学习效率下降。
(四)学习评价缺乏科学性。
在小组学习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学习的结果,同时也包含整个学习的过程。但是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的教师只关注结果而不重视过程,整体评价不够科学全面,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习惯,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倾听很重要,不管对方所表达的内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首先我们都应该学会安静地倾听,然后在听完别人的发言之后根据自身掌握的内容整理自己的思路,进行自我判断和思考,然后得出自身观点,这样才能够体现小组合作的意义。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形成自身的意识与看法,对于不同的观点,可以提出质疑,可以是对小组其他成员的,也可以是对老师的,当然,在质疑前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胡乱地提出质疑。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
合理有效的分组是提高整体小组学习效率的前提。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分组时必须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语文的成绩以及个性的差异等等,合理小组的划分能够让各组员相互学习,发挥自身长处,通过学习弥补自身不足,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在合作中充分实现各自价值。每个小组要设置不同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等,各角色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让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与锻炼的机会。
(三)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在开设小组合作之前,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制定学习的目标。小组探讨的问题不能够太难也不可太易,如果太难,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最终无法达成学习目的,而如果问题太过容易则不利于学生讨论兴趣的培养,起不到小组讨论的效果。所以,在设立问题时一定要具有一定针对性,结合课本内容稍作延伸,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分工提供回报,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价。
分工汇报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小组成员首先要充分准备自己的学习任务,其次还要认真倾听、分析他人的意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如教学《海燕》一课时,可把学习任务拆分成为三个层次,分别交给小组中三个层次的学生。第一层次学生思考:举例说说本文使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二层次学生思考:说说海燕、海鸥、海鸭、企鹅等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第三层次学生思考:与以前学过的诗歌相比,散文诗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组内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向同组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综合其他成员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通过分工汇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在小组完成学习、汇报之后,所进行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要注重把握科学性,不仅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并且将侧重点放到过程评价上,要将整个集体的评价和组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并更多的关注集体评价。同时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真实的展现学生小组谈论的成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目前初中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主要的方法,并且小组学习形式多样,并随之教学的深入不断发展完善。并且,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课程标准执行,不断完善小组学习方法,探讨新的小组学习模式,未来初中语文教学也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孙灿西.对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认识[J].考试周刊. 2009(09)
[2] 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