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四点切入,就“提高特教语文教学有效性”这一课题展开思考,以期以教学策略的不断创新和努力践行,助力特殊学生更轻松、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助力教学有效性的广泛提升。
关键词:特殊教育;生活语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93
引言
课改大环境下,若是特殊教育学校依旧沿袭固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无疑很难获得新的突破和进步,改革和创新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下面笔者着重就相关要点简要概述:
一、巧用支持性教學策略,提高课程讲解的有效性
特殊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相对更短,对于课程内容的把握也需要更多时间,为进一步强化教学效率,助力学生的知识理解,在生活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走出范式教学模式和固化授课理念的窠臼。其中采取何种方式将单调乏味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形式多样、灵活多元的课堂活动是重点所在,为此,教师应致力于课堂教学的创新,联系特殊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能力特征以支持性策略推进教学活动,方能选对方法、盘活课堂。在呈现课程内容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课堂增添更多活力因子,继而燃起学生的听课热情,诸如播放音频、展示图片等,在讲解《司马光砸缸》一课时,便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应的动画,让他们直接感知课文情境。另外,也可以直接以实物来深化学生的体验,亦或还原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说:在教学《大扫除》一课时,便可以将教室里的扫帚、拖把作为教具;在讲解“逛超市”一课时,可以组织一个“超市购物”的情景演绎游戏,让学生切实体验购物的具体过程等等,在这些直观、有趣的课堂活动中,学习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二、注意以问题强化引导,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不管是过去固化的授课模式,亦或新课改下的授课模式,皆要依靠课堂提问来推动,特别是在构建生活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提问不但是教师讲解知识的辅助手段,更是师生双方亲密交流的重要介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是要基于授课目标为核心,二是要立足特殊学生的学情能力,在课堂互动的间隙适时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研习中,在问题的带动下有侧重性地将难点逐个击破。在此以《保护牙齿》一课的教学文为例,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两张不同的牙齿图作为对照,图一中的牙齿洁白整齐,图二中的牙齿不但不整齐还有蛀牙,学生纷纷表示喜欢图一中的牙齿。此时便可以因势利导,设置问题:同学们,大家指导为什么两幅图中的牙齿长得完全不同呢?牙齿又白又齐真好看,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保护牙齿呢?紧接着给学生展示“小圆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定期检查”三幅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于此环节中,先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深思,再借助于小圆的日常图片调动学生对自身生活场景的追想,更有助于他们总结答案。另外,在设置问题时还要依循难易平衡的原则,过于简单,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过于困难,又容易使学生望而却步,也脱离于提问的目标,唯有难易适中,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悟。
三、生活情境的适时创设,提高课文理解的有效性
生活语文本身便同学生的日常生活脉脉相通,实际授课过程应当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文本,再从文本回归生活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多想办法激发学生已经储备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语文、学习语文。继而逐层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层次,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经验阅历愈发充足,例如,在学习《我的奶奶》一课时,我们便可以突破固化课堂的束缚,以生活情境的打造让学生亲身体验、深入反思。先以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大家平时放学回家有没有替奶奶做些什么呢?”考虑到有些特殊学生本身记性不太好,如果单纯回想自己的行为细节可能遇到困难,便可以适时打造适宜家庭生活情境,教师来充当奶奶一角在一旁坐好,学生以孙子、孙女的身份关心奶奶。有的学生给“奶奶”捏肩,有的学生给“奶奶”倒水,“奶奶”则欣慰地表扬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同“奶奶”不断进行更深入的互动,一来激起学生对生活细节的回想,二来也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祖孙情谊。
四、遵循评价的基本原则,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是教学中尤为关键的一环,评价有效性的高低同教学效率直接挂钩,新课标背景下,给出教学评价的本质目的在于优化教学、助力学习,以评价来凸显学生的学习轨迹,尤其于本身便敏感内向的特殊学生而言,评价帮助他们提升信心的强心针。首先,差异性原则必须融贯于特殊教育的始终,特殊学生表现出显而易见的异质性,如果以同一套评价标准对待所有学生,有些学生将长期处在一种“不达标”的状态内,学生看不到进步,教师看不到成效,自然事倍功半。为此,必须致力于评价的差异性优化,立足于学生的障碍情况,以整体化、多元化视角正确给出评价,具体而言:面对那些障碍情况严重的学生,一般他们认真听课、适时跟读便可;面对那些障碍情况一般的学生,可以基于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布置与其能力适应的任务,分别给出评价;面对那些障碍情况较轻的学生,除了要紧抓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还要引导他们学会以所学的字词造句、书写一些简单文本等等。其次,还要秉持委婉性原则,小学生身上的童心童趣弥足珍贵,其活泛的思维和跳脱的性格会给我们带来诸多预想不到的意外,在给出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童心,合理对待这些预设之外的突发状况,让语文课堂充满爱意。
结语
总而言之,以往的生活语文课堂太过形式主义,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致普遍较低,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的诸多细节,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以有趣、有效的策略引领教学。
参考文献
[1]牛红丹.领会课标内涵,落实生活语文教学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19(09):42-44.
[2]黄英.生活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1(01):61-63.
[3]江小英,黄燕华.浅谈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创新[J].现代教育学校,2018(13):41-45.
广西田东县特殊教育学校 531500
关键词:特殊教育;生活语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93
引言
课改大环境下,若是特殊教育学校依旧沿袭固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无疑很难获得新的突破和进步,改革和创新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下面笔者着重就相关要点简要概述:
一、巧用支持性教學策略,提高课程讲解的有效性
特殊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相对更短,对于课程内容的把握也需要更多时间,为进一步强化教学效率,助力学生的知识理解,在生活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走出范式教学模式和固化授课理念的窠臼。其中采取何种方式将单调乏味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形式多样、灵活多元的课堂活动是重点所在,为此,教师应致力于课堂教学的创新,联系特殊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能力特征以支持性策略推进教学活动,方能选对方法、盘活课堂。在呈现课程内容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课堂增添更多活力因子,继而燃起学生的听课热情,诸如播放音频、展示图片等,在讲解《司马光砸缸》一课时,便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应的动画,让他们直接感知课文情境。另外,也可以直接以实物来深化学生的体验,亦或还原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说:在教学《大扫除》一课时,便可以将教室里的扫帚、拖把作为教具;在讲解“逛超市”一课时,可以组织一个“超市购物”的情景演绎游戏,让学生切实体验购物的具体过程等等,在这些直观、有趣的课堂活动中,学习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二、注意以问题强化引导,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不管是过去固化的授课模式,亦或新课改下的授课模式,皆要依靠课堂提问来推动,特别是在构建生活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提问不但是教师讲解知识的辅助手段,更是师生双方亲密交流的重要介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是要基于授课目标为核心,二是要立足特殊学生的学情能力,在课堂互动的间隙适时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研习中,在问题的带动下有侧重性地将难点逐个击破。在此以《保护牙齿》一课的教学文为例,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两张不同的牙齿图作为对照,图一中的牙齿洁白整齐,图二中的牙齿不但不整齐还有蛀牙,学生纷纷表示喜欢图一中的牙齿。此时便可以因势利导,设置问题:同学们,大家指导为什么两幅图中的牙齿长得完全不同呢?牙齿又白又齐真好看,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保护牙齿呢?紧接着给学生展示“小圆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定期检查”三幅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于此环节中,先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深思,再借助于小圆的日常图片调动学生对自身生活场景的追想,更有助于他们总结答案。另外,在设置问题时还要依循难易平衡的原则,过于简单,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过于困难,又容易使学生望而却步,也脱离于提问的目标,唯有难易适中,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悟。
三、生活情境的适时创设,提高课文理解的有效性
生活语文本身便同学生的日常生活脉脉相通,实际授课过程应当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文本,再从文本回归生活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多想办法激发学生已经储备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语文、学习语文。继而逐层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层次,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经验阅历愈发充足,例如,在学习《我的奶奶》一课时,我们便可以突破固化课堂的束缚,以生活情境的打造让学生亲身体验、深入反思。先以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大家平时放学回家有没有替奶奶做些什么呢?”考虑到有些特殊学生本身记性不太好,如果单纯回想自己的行为细节可能遇到困难,便可以适时打造适宜家庭生活情境,教师来充当奶奶一角在一旁坐好,学生以孙子、孙女的身份关心奶奶。有的学生给“奶奶”捏肩,有的学生给“奶奶”倒水,“奶奶”则欣慰地表扬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同“奶奶”不断进行更深入的互动,一来激起学生对生活细节的回想,二来也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祖孙情谊。
四、遵循评价的基本原则,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是教学中尤为关键的一环,评价有效性的高低同教学效率直接挂钩,新课标背景下,给出教学评价的本质目的在于优化教学、助力学习,以评价来凸显学生的学习轨迹,尤其于本身便敏感内向的特殊学生而言,评价帮助他们提升信心的强心针。首先,差异性原则必须融贯于特殊教育的始终,特殊学生表现出显而易见的异质性,如果以同一套评价标准对待所有学生,有些学生将长期处在一种“不达标”的状态内,学生看不到进步,教师看不到成效,自然事倍功半。为此,必须致力于评价的差异性优化,立足于学生的障碍情况,以整体化、多元化视角正确给出评价,具体而言:面对那些障碍情况严重的学生,一般他们认真听课、适时跟读便可;面对那些障碍情况一般的学生,可以基于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布置与其能力适应的任务,分别给出评价;面对那些障碍情况较轻的学生,除了要紧抓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还要引导他们学会以所学的字词造句、书写一些简单文本等等。其次,还要秉持委婉性原则,小学生身上的童心童趣弥足珍贵,其活泛的思维和跳脱的性格会给我们带来诸多预想不到的意外,在给出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童心,合理对待这些预设之外的突发状况,让语文课堂充满爱意。
结语
总而言之,以往的生活语文课堂太过形式主义,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致普遍较低,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的诸多细节,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以有趣、有效的策略引领教学。
参考文献
[1]牛红丹.领会课标内涵,落实生活语文教学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19(09):42-44.
[2]黄英.生活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1(01):61-63.
[3]江小英,黄燕华.浅谈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创新[J].现代教育学校,2018(13):41-45.
广西田东县特殊教育学校 5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