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雪想高士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g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之晶莹高古,在历代文人笔下多有涉猎。清代张潮《幽梦影》中写过一句话,“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高士,指志趣清雅、品行出俗的隐逸之人。
  下雪天,天地俱白,许多人窝在屋里围炉取暖,喝酒聊天,有人却拾头见雪亢奋。宋代《北梦琐言》记载,唐代郑綮,颇有诗名,作诗的灵感要靠风雪来激发。雪花纷纷扬扬,他一人悠然骑驴出长安,雪花沾在衣上,头发、胡须和眉毛上,然后欣然命笔。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乎?他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
  雪是寂寞的,高士是寂寞的。雪是高士,高士是雪。
  许多事情,触景生情。看到了眼前的物象,想到了这个物象背后的人。
  在江南飘雪的园子里,看白雪红鲤。花池四周,草木萧条,凝结了浅浅一层薄冰,好在池子中央,留有一处冰层罅隙。这时候,红鲤出现了,一大群,从池底轻轻升上来,不着急,圆嘴翕合,像一片浮动的红色影子。
  冰雪天,看红鲤不觉嫌冷?正像大雪天张岱划一条船到湖心亭看雪,有人冷得缩手缩脚,宅在家里,张岱偏要出去,别以为他犯傻,他很快乐。
  水里其实要比岸上暖和得多,水面是一个临界点,水上似有凛凛寒意,水下清流暖身,只是岸上的人不知,鱼知。
  因雪想高士。遥想汉代当年,洛阳城里那场大雪,天災人祸。父母官外出视察灾情,见家中断粮的百姓,除雪开路,外出乞食。来到文士袁安家门口,一片寂静,但见屋舍被雪封堵,无路可通,以为被冻死,急命除雪入户,却见袁安僵卧于床,问道:“为什么不出来求食?”袁安回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扰别人?”出俗高士,宁肯饿得奄奄一息,不与人争。
  大雪天,遇见高士,那个身影迷迷蒙蒙,雪天中的一个小黑点,隐约可见。
  晋人王恭,鹅毛大雪中,身披鹤氅,涉雪而行,时人孟旭见之,赞叹道:“此真神仙中人也。”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雪夜,空气清冽。王子猷居山阴,从酣睡中醒来。他轻轻地打开了窗户,四处望去,天地一片洁白银亮。他披衣下床,慢步徘徊,大声吟诵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好友戴安道,多日不见。当时,戴在曹娥江上游的剡溪,王子猷连夜乘小舟前往。经过一夜,到了戴的府上,他没有登门,而是转身返回。有人不解,问他为什么这样?王子猷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张岱《夜航船》有二则小品:“欲仙去”与“嚼梅咽雪”,说的都是高士雪天的故事。“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嚼梅咽雪则说,从前有个铁脚道人,爱赤着脚走在雪中,高兴时则大声朗诵《南华经·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塞香沁入心骨。”见到雪,赤脚而奔,可见兴奋至极。
  这个年代,何人是高士?有着一份内心深处的坚持与坚守,冷漠名利,安静优雅。
  有年冬天,和几个朋友在苏州穹窿山中闲逛,遇雪,看着雪花安静地落在老黄的栎树叶、岩石上,一径曲折而上,头顶有木屋翼然,恍若遇见一高士,在远处呵呵而笑。
  (选自《扬子晚报》)
其他文献
一国政治或社会生活中若有大事,如国庆日、该国最大民间节日、新的元首选出或即位,等等,友邦会致贺电以表示亲睦之意。这种外交礼仪历史悠久,至今犹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礼仪越来越简单,而贺电的语言,也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得简明通晓。  光绪帝十五年(1889),19岁的光绪帝大婚。在那个时代,即便是民间男青年,这个年龄才结婚已属较晚,身为皇帝,更是得早结婚早生娃,为皇家延续香火。光绪的晚婚是由慈禧
受访人简介  Steve McCurry  以“阿富汗女孩”而闻名于世,他在世界各地拍摄了无数专题,从《国家地理》到玛格南图片社,从1979年成为职业摄影记者开始,亚洲是他最钟爱的拍摄目的地之一。对话Steve McCurry  Q:您曾经游历过很多国家,是什么原因能让您的脚步不停,不会感到疲惫吗?  A:我一直都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这股精神一直驱使我去往不同的地方。我们要做我们热爱的事情,我个人是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作家C.P.斯诺早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惊奇地发现,他的科学家朋友和作家朋友是两个无法沟通的时候群体,彼此误解很深,不能就共同的社会问题坐在一起探讨。他问他的科学家朋友:你读过莎士比亚吗?又问他的作家朋友:你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吗?在他看来,一个作家不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就等于一个科学家没读过莎士比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科学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一个博物馆被盗了,丢失了10件珍贵的文物。好在一枚珍贵的钻戒没有被盗。警方经过多次努力也找不到线索,这时一直很冷静的博物馆馆长却提议让电视台采访他。  于是电视上播出记者采访博物馆馆长的镜头。记者问请问这次失盗共丢失了多少件文物?馆长答:共丢失了11件文物。记者问:这些文物都很珍贵吗?馆长答:是的,都很珍贵,特别是一枚钻戒价值连城!  时隔不久,警方就查到了线索顺利地破了案。線索来源很简单,几个盗
盘学宝不敢在自家屋顶下过夜。   这间瓦屋被烧过了,在一些地方仍旧显露碳化的黑色,似乎不适宜人居。从前屋顶下有四个人,现在只剩下了父亲。   父亲通常躺在卧房被褥里,或者堂屋的一张席子上。如果不走近,会以为没有人。   盘学宝住在坎上伯父家里,只是偶尔回去探望。和这个海南屯昌县乡下村落的所有人一样,他有些怕父亲。父亲是“疯子”,打坏过人家房门,进过两次精神病院,烧房子是最大的一件事迹。  
雷尼帕拉迪斯(Reine Paradis),1989年出生在法國,毕业于巴黎戈贝林视觉传达学院。2012年,她飞往洛杉矶。在那里,她远离欧洲艺术历史的重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她构造了叙事照片,将自己作为主体融入到超凡脱俗的风景之中。她的摄影作品在全美各地拍摄,带领观众穿越象征性和色彩世界的内省之旅,探索现实和想象力的极限。所有场景都是在真实位置拍摄的,对帕拉迪斯来说,这有极大可能对她造成很大
面对世界的拳打脚踢,自己遍体鳞伤,阿多拉斯坚信“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泰戈尔选择云“报之以歌”,是啊,假如生活虐待了你,千万不要心急,当你选择用以德报怨的姿态对待时,整个人便不同了。你也就达到了孔子所云的“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在我看来,对待任何虐待你的人与事,都应不愠之,而应以德报之。  不愠之,德报之,是以一种诚心正意对待惨淡经历。佛家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是一种以善化怨的做法。在电影
【文题再现】  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声音包围,声音既属于个人,又归属于时代。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属的声音,每年都有不一样的声音记录着时代的痕迹。   对此,你有何感想和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能脱离材料范围,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要鲜明;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的一段话一共讲了四个意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