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广播剧:典型宣传的新样式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gzj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典型人物报道是广播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报道题材。宁夏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于2018年创作并推出系列广播剧《最美宁夏人》,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新闻人物,以广播剧的艺术形式来讲述宁夏故事、展现人物形象,借助多媒体平台传播,可听、可视、可感。
  【关键词】典型报道 广播剧 最美宁夏人 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典型报道(或称典型宣传)是新闻媒体对典型人物、事件和经验等进行报道的一种宣传方式,其中典型人物报道在党的新闻宣传报道中有着光荣的传统。1942年4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用了1,2篇幅报道了劳动模范吴满有,并配发了题为《边区农民向吴满有看齐》的社论。新中国成立后,典型报道在新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样式与传播渠道日益多元,主流媒体如何创新典型人物报道的方式方法,贴近受众,增强受众的接受程度,更好地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是值得思考和突破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广播媒体将新闻报道和广播剧相结合,对新闻故事进行重构,通过情景再现塑造典型人物形象,这种“人物报道+广播剧”的形式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画面感,给受众带来与以往不同的听觉体验。2018年9月,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了20集系列广播剧《最美宁夏人》,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报道对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典型报道中的典型并非文艺理论中的概念,而是指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实实在在存在的人物(或事件),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在某一方面能集中而鲜明地体现整体事物的本质或发展趋势的个别事物。
  从2017年8月起,宁夏广播电视台从历年评选出来的“感动宁夏”人物和道德模范中选出20位典型人物,以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原型,进行新闻纪实广播剧创作和录制。这其中有舍小家顾大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书记”张少云,有年逾古稀却立志向“大地还债”的治沙模范王恒兴,有一诺千金9年替父还债近20万元的诚信青年杨林,有用退休金自费开办“爱心饭馆”、关爱空巢老人的善心教师刘在环,有带着爷爷奶奶出嫁的孝老爱亲楷模白琴,有用爱心照亮自闭症儿童的当地康复训练中心创办人“月亮妈妈”陆菊梅……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但是他们却用积极向上的力量做着不平凡的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践行者,其人格品质、思想风貌和精神境界往往被一般人所钦佩和景仰,从而发挥着示范楷模的作用。
  二、报道主题与内容具有可信性
  典型报道之所以能够产生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首先在于所报道的典型人物是真实可信的,其次是通过报道形式上的创新使典型人物的精神产生人脑人心的宣传效果。
  从一开始,主创团队就致力于将系列广播剧《最美宁夏人》打造为艺术精品,为此,主创人员行程3000余公里,深入宁夏各地对每一位“最美人物”进行面对面采访,挖掘人物的故事细节和闪光点。为了找到扎根山区30年、坚守教育一线的最美教师田彦礼,编剧和同事们驱车多次往返;走访退休教师刘在环的爱心饭馆和陆菊梅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时,节目组工作人员被人物的事迹所感动。
  在剧本创作手法上,《最美宁夏人》主创人员根据人物事迹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以倒叙闪回、第一人称、时空嫁接、虚实结合等方式,巧妙架构故事、展现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同时,节目组十分注重细节刻画,通过颇具镜头感的情景描写,再现与典型人物相关的现场,通过对细节的捕捉,使受众真切感受到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
  在人物声音形象的塑造上,不拘泥于语言形式,以自然真实的生活化语言、充满地方浓郁生活气息的风格,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最美宁夏人》深入挖掘的事实之“真”与创作的艺术之“美”,实现了新闻宣传、社会教育和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达到了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三、丰富的人物报道表现方式
  广播剧作为听觉的戏剧形式,可利用人声、物声、自然声和音乐声等各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多维度地构建场景,推动情节、揭示主题,并借助受众的想象,达到听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最美宁夏人》以广播剧的艺术形式讲述新闻人物故事,还原新闻第一现场,带给受众丰富的听觉感受和独特的广播体验。
  听觉信息是广播剧唯一的信息符号,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的话语信息。人物话语除了传递语义信息之外,其音调、音质、语速也能引发受众丰富、细腻的听觉联想。《最美宁夏人》播出后,引起了听众的情感共鸣。《最美宁夏人》中直抵人心的现场音效和亲切感人的人物对话,唤起受众认知感受中的“听觉信息储存”,从而引发听众更丰富的想象,形成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激发受众的认同感和共鸣。这种传真、传神、传情的听觉冲击力,使受众深刻而又全面地体悟到创作的主题。
  四、通达共享的传播效果
  《最美宁夏人》系列共20集,每集时长12分钟左右,人物故事题材多元、内涵丰富,在多个平台不断播出,用“组合报道+多平台分发”实现通达共享的传播效果,也有助于打造节目品牌。《最美宁夏人》除了沿用在传统广播平台播出外,还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实现了可听、可视的全方位呈现,大大增加了受众数量和传播范围。
  在剧集创作阶段,宁夏交通广播先期在电视和广播节目中进行预热宣传,同时从网络宣传人手,记录并分享点滴创作过程,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期待。剧集上线播出的同时,利用宁夏交通广播微博同步开启“最美宁夏人”“最美语录”等话题讨论。还以“声动宁夏与美同行”为主题开展了‘《最美宁夏人》进高校”活动。编剧、导演以及主演走进宁夏大学,与高校师生分享《最美宁夏人》的创作历程和感悟。期间,穿插人物原型现场见面、大学生客串表演等环节,并就融媒体时代广播剧创作和传播等话题与师生展开交流与互动。宁夏广播电视台“红枸杞”平台全程网络直播。
  典型宣传是通过典型人物(事件)的榜样力量,对受众进行感召和激励,进而产生示范效應。《最美宁夏人》选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运用“人物报道+广播剧”的表现手段,丰富了广播典型人物报道的样式,是广播新闻报道形式和叙事方式的创新。同时,也体现广播剧在策划、选题与演播上的现实主义创作趋势,即用多元的声音元素呈现先进人物事迹,以优质精美的音频产品满足受众的需求,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丰满立体,彰显和传播时代精神,推动典型人物报道节目的发展和创新。
其他文献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武汉前方报道团队在96天内以大体量、高质量报道向社会传递疫情信息,引导公众舆论,营造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舆论氛围。在疫情和舆情两个战场上同步发力,精准挖掘新闻价值,全景化呈现事件原貌,提高了传播的容量、广度,实现了融媒体语境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新闻传播实践创新。  【关键词】CMG 云创论坛 抗疫报道 新闻价值 全景化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球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此引发出一个重大社会风险治理话题。本文通过梳理疫情期间新闻传播相关材料发现,声音媒介、声音作品在化解重大社会风险、促进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在重大社会风险治理中,声音媒介由于其“小”媒介的特性而进入选择者视野的概率较大;另一方面,声音媒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更具有传播感染力,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动员作用。  【关键词】声音传播
期刊
【摘要】2020年恰逢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80周年。作为广播系统中独具魅力的“声剧”形式,中国广播剧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以声传情”的文化传播使命,并且拥有“想象的艺术”之美誉。本文写在人民广播事业80周年纪念之际,旨在回顾广播剧发展的光辉历程,同时唤起更多人对“声剧”魅力的认识。希望新时代“声剧合鸣”的网络广播剧继续奏唱时代的号角,以声传情,刻画时代精神。  【关键词】人民广播 广播剧 想象的艺
期刊
【摘要】有关新中国广播理论研究,在其构建的过程中可以搭设起一个“本体论—事业论—业务论”的三维框架。在这个三维框架的内部,始终存在着“人民主体地位”与“中国特色”这两个理论生长基点,它们是新中国广播理论研究史的衍变线索和鲜明特色,也是今天进行广播理论探索时应当坚守的立场。  【关键词】新中国 广播理论 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一、为什么要在今天讨论
期刊
【摘要】2013年,湖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应急广播”的称号,并纳入湖南省政府应急体系之中。通过复合化应急网络建设、高科技手段介入,湖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的应急功能,以“平战结合”的动态运作,拓展了频率理念,开辟出更广阔的受众市场,将广播的应急功能和传播效率发挥到更好。  【关键词】广播 应急能力 应急体系 节目运作 融媒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0  【文
期刊
来源:新民晚报  7月15日,上海首個4K超高清频道一一“欢笑剧场”频道正式对外开播。“欢笑剧场”4K超高清频道的开播是上海落实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和阶段性成果。4K超高清“欢笑剧场”频道是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原高清“欢笑剧场”频道基础上,保持名称和呼号不变调整升级而来,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内容囊括影视剧、综艺、纪实、体育等门类。首播栏目包括《甄选影院》《强档综艺》《超清赛事》和《探
期刊
栏目主持:张彩 吕晓虹 林秀  编者按: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面对着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广播的应急传播功能再一次发挥作用,表现可圈可点。  从湖北广播电视台的方舱电台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的应急响应,从遍布乡村、社区的“大喇叭”广播到全国各家电台各种各样的抗疫专题节目,其便捷性、及时性、伴随性、撫慰性等特点再一次让广播成为贴近人民群众的大众媒体,广播的作
期刊
【摘要】2020年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本文对人民广播80年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围绕人民广播从求生到“学会自己走路”、再到“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发展主线,回顾中国广播史上留下的一幕幕精彩时刻,充分展现人民广播对 “自己走路”的探索追求。  【关键词】人民广播 80年 广播事业 精彩时刻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西郊王皮湾村一
期刊
【摘要】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的广播收听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广播媒体触达听众同比下滑,广播广告投放量也出现明显缩减。但广播融媒体在这次疫情期间的信息传播、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播也通过融媒体运作在困境中发现新机遇,全国多家电台纷纷试水直播带货,结合自身媒介特点尝试新玩法,更加注重本地营销资源整合,为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广播经营努力争取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广播 后疫情 车载收听 融
期刊
【摘要】本文以湖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广播纪录片《飞“阅”湘江的桥》为例,从内容采集、内容表达和内容传播等三个维度分析广播融媒体内容建设的方法与路径,提出新广播人即为融媒体人,广播记者应在掌握音频制作的基础上,尽快学习掌握图像、航拍等多方面技能。  【关键词】广播融媒体 全媒体 全介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融媒体建设是摆在每个传统媒体面前的课题,广播也不例外。无论是平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