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法国和英国。我看到很多一战、二战的纪念碑.
欧洲的战争纪念碑,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它们的目的多不在于歌颂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在感叹那些年轻生命的消逝,为那些鲜活的生命被战争摧毁而悲痛。它们告诉人们战争的残酷,告诫我们再也不要战争,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只有永恒的生命损伤,通过战争来解决纷争,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对于人类来说,都是悲剧。
无论怎样的战争英雄,如果用更高的生命准则来衡量,都只不过是杀人多一点的优秀绞杀机而已。和绝对的生命价值相比,杀人的英雄,无论是为了“正义”,还是出于“邪恶”,都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歌颂的。我们不能借我们对正义者的歌颂、对邪恶者的唾弃去宣扬暴力。况且,在人间。绝大多数“正义”和“邪恶”都是相对的,那些穿上军装走上前线的纳粹士兵又何尝不是为了他们心目中的“正义”呢?
当然,我们将永远地记住那些为正义而献身的人,也将永远地憎恶那些因邪恶目的发动战争的人。虽然现阶段的人类有时还不得不被迫遵循战争的法则,但是这并不构成对以暴力对待暴力、以绞杀对待绞杀的战争逻辑的歌颂。
在剑桥,我看到一个年轻人穿着军装赶赴战场的雕像。那是一个早晨,我被咕咕的鸽音唤醒了——有时候非常羡慕剑桥的鸽子,无论在什么地方,甚至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它们都是闲庭信步的样子。看着它们自由自在的身影,我忍不住想,也许它们才是剑桥真正的主人吧。信步走上剑桥的街道。街上还没有人,晨曦的光已经照在远近的屋顶上了。蓦然间,便看到了他,他在晨曦里,正大步向着镇外走去,但是,很显然地。他在回首望着什么。他是一个剑桥大学的学子,也是一个即将出征的士兵,他要代表剑桥人走上战场,从此他就要和这里的书斋生活告别,从此他就要和这里的和煦的晨曦告别。晨曦中他在频频地回首,他对和平生活、书斋生活的眷恋啊,和他远离家乡去异国参战的决心是一样深的。
我在想象,如果是在东方,我们会有一座这样的雕塑吗?会有一座着力展示出征学子对和平生活的留恋的战争纪念碑吗?我们的大地上矗立着无数的丰碑。但是,这些丰碑展示的只是渴望战斗、渴望杀敌的铁血战士,是一去不回头的勇气。对和平的向往和留恋,并不是怯懦,剑桥人并不怯懦,按照Jonathan Holmes的统计,单是剑桥大学女王学院在二战中就失去了116名青年学子。在Jonathan Holmes收集的名单中还包括一名叫Pe Tsun Yen (1934)的中国青年。但是,剑桥人带着和平的渴望去战斗,剑桥人也认同这种价值观——他们让他们的战士在征途上频频回首,回望剑桥。
在怀特岛的沙滩边,有一座二战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的碑文没有说谁是永垂不朽的,谁是永远伟大的,单单只是刻着“为那些在战争中没有归来的”。她耸立在海边,就像一位母亲,在等待着出征的儿女从战场上归来,她在海边久久伫立,不愿意相信她的子女再也不能回来了,那“为那些在战争中没有归来的”字迹就像她的心脏,一直跳动在大海边。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为这样的母亲而落下同情的泪水,每一个有血肉的人都会为这样的“等待”而永远地憎恶战争。
巴黎的凯旋门上自然镌刻着将军们的名字,但是,地上卧躺着的,那个永远有灯火在祭奠,永远有鲜花在痛悼的却是一位无名战士:伦敦格林公园里的加拿大战争纪念碑,雕刻的是一些飘零的枫叶,那些被水流冲走的枫叶象征了在战争中逝去的无数生命:海德公园附近的一座战争纪念碑,雕刻了一具躺在地上的无名尸体,让人看到的是战争的残酷,它告诉我们战场不是建功立业的地方,而是血腥的死亡之地。这里没有真正的英雄,那些把死亡加诸敌人而保全了自己的人,是胜利者吗?是英雄吗?在生命的哭泣之中,谁能高昂着头颅,说自己是英雄呢?为了正义而举起的刀剑就不是屠刀了吗?为了正义而杀人就不是杀人了吗?上帝爱义人也爱不义的人,他让阳光照在义人的身上,也让阳光照在不义的人身上。让我们学会宽容吧,只有宽容,宽容到“爱你们的仇敌”的宽容,才能化解仇恨的坚冰,让仇人握手,让憎恨无处藏身。
欧洲的战争纪念碑,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它们的目的多不在于歌颂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在感叹那些年轻生命的消逝,为那些鲜活的生命被战争摧毁而悲痛。它们告诉人们战争的残酷,告诫我们再也不要战争,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只有永恒的生命损伤,通过战争来解决纷争,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对于人类来说,都是悲剧。
无论怎样的战争英雄,如果用更高的生命准则来衡量,都只不过是杀人多一点的优秀绞杀机而已。和绝对的生命价值相比,杀人的英雄,无论是为了“正义”,还是出于“邪恶”,都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歌颂的。我们不能借我们对正义者的歌颂、对邪恶者的唾弃去宣扬暴力。况且,在人间。绝大多数“正义”和“邪恶”都是相对的,那些穿上军装走上前线的纳粹士兵又何尝不是为了他们心目中的“正义”呢?
当然,我们将永远地记住那些为正义而献身的人,也将永远地憎恶那些因邪恶目的发动战争的人。虽然现阶段的人类有时还不得不被迫遵循战争的法则,但是这并不构成对以暴力对待暴力、以绞杀对待绞杀的战争逻辑的歌颂。
在剑桥,我看到一个年轻人穿着军装赶赴战场的雕像。那是一个早晨,我被咕咕的鸽音唤醒了——有时候非常羡慕剑桥的鸽子,无论在什么地方,甚至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它们都是闲庭信步的样子。看着它们自由自在的身影,我忍不住想,也许它们才是剑桥真正的主人吧。信步走上剑桥的街道。街上还没有人,晨曦的光已经照在远近的屋顶上了。蓦然间,便看到了他,他在晨曦里,正大步向着镇外走去,但是,很显然地。他在回首望着什么。他是一个剑桥大学的学子,也是一个即将出征的士兵,他要代表剑桥人走上战场,从此他就要和这里的书斋生活告别,从此他就要和这里的和煦的晨曦告别。晨曦中他在频频地回首,他对和平生活、书斋生活的眷恋啊,和他远离家乡去异国参战的决心是一样深的。
我在想象,如果是在东方,我们会有一座这样的雕塑吗?会有一座着力展示出征学子对和平生活的留恋的战争纪念碑吗?我们的大地上矗立着无数的丰碑。但是,这些丰碑展示的只是渴望战斗、渴望杀敌的铁血战士,是一去不回头的勇气。对和平的向往和留恋,并不是怯懦,剑桥人并不怯懦,按照Jonathan Holmes的统计,单是剑桥大学女王学院在二战中就失去了116名青年学子。在Jonathan Holmes收集的名单中还包括一名叫Pe Tsun Yen (1934)的中国青年。但是,剑桥人带着和平的渴望去战斗,剑桥人也认同这种价值观——他们让他们的战士在征途上频频回首,回望剑桥。
在怀特岛的沙滩边,有一座二战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的碑文没有说谁是永垂不朽的,谁是永远伟大的,单单只是刻着“为那些在战争中没有归来的”。她耸立在海边,就像一位母亲,在等待着出征的儿女从战场上归来,她在海边久久伫立,不愿意相信她的子女再也不能回来了,那“为那些在战争中没有归来的”字迹就像她的心脏,一直跳动在大海边。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为这样的母亲而落下同情的泪水,每一个有血肉的人都会为这样的“等待”而永远地憎恶战争。
巴黎的凯旋门上自然镌刻着将军们的名字,但是,地上卧躺着的,那个永远有灯火在祭奠,永远有鲜花在痛悼的却是一位无名战士:伦敦格林公园里的加拿大战争纪念碑,雕刻的是一些飘零的枫叶,那些被水流冲走的枫叶象征了在战争中逝去的无数生命:海德公园附近的一座战争纪念碑,雕刻了一具躺在地上的无名尸体,让人看到的是战争的残酷,它告诉我们战场不是建功立业的地方,而是血腥的死亡之地。这里没有真正的英雄,那些把死亡加诸敌人而保全了自己的人,是胜利者吗?是英雄吗?在生命的哭泣之中,谁能高昂着头颅,说自己是英雄呢?为了正义而举起的刀剑就不是屠刀了吗?为了正义而杀人就不是杀人了吗?上帝爱义人也爱不义的人,他让阳光照在义人的身上,也让阳光照在不义的人身上。让我们学会宽容吧,只有宽容,宽容到“爱你们的仇敌”的宽容,才能化解仇恨的坚冰,让仇人握手,让憎恨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