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加强人们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和理解,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本刊从全国一些地方征集了关于中职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案例,分享他们的成功做法或经验总结,以飨读者。
连云港市位于中国万里海疆中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陆桥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江苏实施沿东陇海产业带与沿海经济开发战略的叠加区,是中国东部沿海极具发展价值的黄金区之一。“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江苏省委、省政府非常关注连云港市的发展。2007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连云港期间,站在全国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要又好又快地发展连云港市,使之成为振兴苏北的发展、江苏省开放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全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枢纽。党的十七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连云港的建设不仅要看附近的几个省,中亚国家也关注亚欧大陆桥。总书记还嘱托:连云港地理位置有优势,要好好发展。2011年大年初一,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视察了连云港徐圩新区,对新区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连云港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2009年5月15日江苏省政府批复了《连云港市总体规划》。
徐圩新区是开发新的战略增长极的重要区域,徐圩新区位于中国江苏北部黄海之滨,垺子口畔。涵盖了淮北两大盐场和一个国有农场,海岸线长34.9平方千米,陆域面积400多平方千米,人口5万。徐圩新区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实施载体,承担着全市临港,基础型和基地型“两基”产业的重大使命。作为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一心三极”城市布局组成部分的徐圩新区,将按照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定位要求,全力打造中西部出口产品生产基地、进口资源深加工基地、东部产业转移合作基地以及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和高层次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功能布局为徐圩港区、循环经济发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展、综合产业园区、南部生态农业区。重点发展石化、冶金、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现代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
历史机遇千载难逢,前景也非常诱人。但新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制约徐圩新区重大产业招引的瓶颈是近30万的技术工人。对于承接日韩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徐圩新区来说,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已成为徐圩新区重大项目招引的核心要件。目前全国争夺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日趋激烈,新区建设最迫切的问题是用工难题。新区所辖范围内只有规模不大的“农”字头的三星级职业中学,难以培养新区所需的大批量产业工人。因此,新区领导站在战略高度,审时度势,以抓火警、抓地震、抓海啸那样的紧迫感来抓职业教育,全力打造园区化的中职学校。
过程与做法:
1.周密论证,寻求新区职教最佳发展模式。新区领导认为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职业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新区领导班子的共识。在招引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新区领导深切体会到没有足量的技术工人成功招引重大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在未来的5年内新区就要吸纳10万产业工人,这10万产业工人从何处来,必须立足于新区自我培养。新区产业层级高,与之相应的产业工人必须素质高,培养高素质的工人必须兴办职业学校。而新区职业学校的兴办起点一定要高。高起点就意味着寻求办学的高效益。考查办学的效益高低的标准,是能否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如何谋求新区职教最佳发展模式,是新区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新区组建了专家组,就如何构建新区职教发展模式深入调研,周密论证。新区采纳了专家组“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职教园区化发展模式”意见。新区校企互动、深度融合体现在八大方面:一是学校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园区的职业中学责无旁贷地全力为园区培养员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二是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是企业的研发、学校的科研要有双方人员参与。四是严格执行定单。学校招生由企业负责面试,采用“冠名班”进行培养,在学生毕业后,只要完成培训任务的学生,企业不得拒聘。五是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企业要派员向学生讲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派技术人员讲解的新技术、新工艺。六是企业出资办教育制度化。政府出台了激励企业投资办职教的优惠政策。七是无缝对接。校、企以技能培训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职场能力,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八是建立会商制度。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学会定期召开会议,就政府的政策、企业的用人制度、学校的教育质量作评估,寻求职教园区化健康发展的良策。这样,学校通过合作,不仅从企业那里获得了实训岗位和就业机会,而且从企业那里获得了产业发展动态技术岗位标准、人才需求的数量、专业设置方向、课程内容结构、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企业通过合作不仅从学校那里获得有针对性且成本较低的人力资源,而且拓展了生产车间、技术研发的机会。
2.建立职业教育委员会,推进职教园区化持续发展。德国政府针对各区域建立以职业交流为目的中心平台――职业教育委员会,它由区域内的政府劳动管理部门、学校和企业的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计划,对区域内劳动力市场或培训市场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协同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徐圩新区借鉴了德国的经验成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委员会由劳动管理部门、行业学会、教育行政单位、企业、学校代表组成。职业教育委员会的职能主要负责职业教育规划、专业设置,师资培训、学生实习、质量监控。职业教育委员会于2011年年初开始运行。近期完成了教育规划和专业设置两大工程。
3.调整专业结构,确保专业设置高吻合度。作为徐圩新区唯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重点职业中学,是极具农业特色的特色学校,农机、养殖、种植三个专业是省示范专业,学校融入新区后,新区领导对职校进行改造,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努力提高职校专业结构与新区产业结构吻合度,保留三个示范专业,强化机电、机械、数控专业,增设冶金、化工、物流专业。强化的和增设的专业是依据新区近期引进的项目。2010年12月20日,年产380万吨高性能钢管、年产41万吨镍合金新材料项目、60万吨联碱项目高纯度乳酸项目、浅层地温项目、晋商工业园项目、高科技纳米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项目总投资约306.7亿元。此前,新区已与盛虹集团签订了年产120万吨烯烃项目、150万吨PAT(对苯二甲酸)两大项目,总投资为262亿元。以上项目有望在“十二五”中期建成投产。
4.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执行力。增加了中职教师编制,以适应扩大规模的需要。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培养突出一个“早”字,狠抓一个“实”字。即在时机上“早”利用协议与投产的时间差,派遣大批量教师进驻企业原单位锻炼,熟悉并掌握工作流程,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在措施上“实”。安排教师参加省、国家“骨干教师”、“四新”培训和出国培训,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名师。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激励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专业教师通过个体的活动能力 获得相关的专业新知识和新技术。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责任编校:扬子)
连云港市位于中国万里海疆中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陆桥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江苏实施沿东陇海产业带与沿海经济开发战略的叠加区,是中国东部沿海极具发展价值的黄金区之一。“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江苏省委、省政府非常关注连云港市的发展。2007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连云港期间,站在全国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要又好又快地发展连云港市,使之成为振兴苏北的发展、江苏省开放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全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枢纽。党的十七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连云港的建设不仅要看附近的几个省,中亚国家也关注亚欧大陆桥。总书记还嘱托:连云港地理位置有优势,要好好发展。2011年大年初一,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视察了连云港徐圩新区,对新区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连云港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2009年5月15日江苏省政府批复了《连云港市总体规划》。
徐圩新区是开发新的战略增长极的重要区域,徐圩新区位于中国江苏北部黄海之滨,垺子口畔。涵盖了淮北两大盐场和一个国有农场,海岸线长34.9平方千米,陆域面积400多平方千米,人口5万。徐圩新区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实施载体,承担着全市临港,基础型和基地型“两基”产业的重大使命。作为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一心三极”城市布局组成部分的徐圩新区,将按照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定位要求,全力打造中西部出口产品生产基地、进口资源深加工基地、东部产业转移合作基地以及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和高层次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功能布局为徐圩港区、循环经济发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展、综合产业园区、南部生态农业区。重点发展石化、冶金、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现代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
历史机遇千载难逢,前景也非常诱人。但新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制约徐圩新区重大产业招引的瓶颈是近30万的技术工人。对于承接日韩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徐圩新区来说,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已成为徐圩新区重大项目招引的核心要件。目前全国争夺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日趋激烈,新区建设最迫切的问题是用工难题。新区所辖范围内只有规模不大的“农”字头的三星级职业中学,难以培养新区所需的大批量产业工人。因此,新区领导站在战略高度,审时度势,以抓火警、抓地震、抓海啸那样的紧迫感来抓职业教育,全力打造园区化的中职学校。
过程与做法:
1.周密论证,寻求新区职教最佳发展模式。新区领导认为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职业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新区领导班子的共识。在招引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新区领导深切体会到没有足量的技术工人成功招引重大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在未来的5年内新区就要吸纳10万产业工人,这10万产业工人从何处来,必须立足于新区自我培养。新区产业层级高,与之相应的产业工人必须素质高,培养高素质的工人必须兴办职业学校。而新区职业学校的兴办起点一定要高。高起点就意味着寻求办学的高效益。考查办学的效益高低的标准,是能否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如何谋求新区职教最佳发展模式,是新区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新区组建了专家组,就如何构建新区职教发展模式深入调研,周密论证。新区采纳了专家组“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职教园区化发展模式”意见。新区校企互动、深度融合体现在八大方面:一是学校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园区的职业中学责无旁贷地全力为园区培养员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二是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是企业的研发、学校的科研要有双方人员参与。四是严格执行定单。学校招生由企业负责面试,采用“冠名班”进行培养,在学生毕业后,只要完成培训任务的学生,企业不得拒聘。五是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企业要派员向学生讲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派技术人员讲解的新技术、新工艺。六是企业出资办教育制度化。政府出台了激励企业投资办职教的优惠政策。七是无缝对接。校、企以技能培训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职场能力,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八是建立会商制度。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学会定期召开会议,就政府的政策、企业的用人制度、学校的教育质量作评估,寻求职教园区化健康发展的良策。这样,学校通过合作,不仅从企业那里获得了实训岗位和就业机会,而且从企业那里获得了产业发展动态技术岗位标准、人才需求的数量、专业设置方向、课程内容结构、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企业通过合作不仅从学校那里获得有针对性且成本较低的人力资源,而且拓展了生产车间、技术研发的机会。
2.建立职业教育委员会,推进职教园区化持续发展。德国政府针对各区域建立以职业交流为目的中心平台――职业教育委员会,它由区域内的政府劳动管理部门、学校和企业的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计划,对区域内劳动力市场或培训市场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协同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徐圩新区借鉴了德国的经验成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委员会由劳动管理部门、行业学会、教育行政单位、企业、学校代表组成。职业教育委员会的职能主要负责职业教育规划、专业设置,师资培训、学生实习、质量监控。职业教育委员会于2011年年初开始运行。近期完成了教育规划和专业设置两大工程。
3.调整专业结构,确保专业设置高吻合度。作为徐圩新区唯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重点职业中学,是极具农业特色的特色学校,农机、养殖、种植三个专业是省示范专业,学校融入新区后,新区领导对职校进行改造,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努力提高职校专业结构与新区产业结构吻合度,保留三个示范专业,强化机电、机械、数控专业,增设冶金、化工、物流专业。强化的和增设的专业是依据新区近期引进的项目。2010年12月20日,年产380万吨高性能钢管、年产41万吨镍合金新材料项目、60万吨联碱项目高纯度乳酸项目、浅层地温项目、晋商工业园项目、高科技纳米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项目总投资约306.7亿元。此前,新区已与盛虹集团签订了年产120万吨烯烃项目、150万吨PAT(对苯二甲酸)两大项目,总投资为262亿元。以上项目有望在“十二五”中期建成投产。
4.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执行力。增加了中职教师编制,以适应扩大规模的需要。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培养突出一个“早”字,狠抓一个“实”字。即在时机上“早”利用协议与投产的时间差,派遣大批量教师进驻企业原单位锻炼,熟悉并掌握工作流程,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在措施上“实”。安排教师参加省、国家“骨干教师”、“四新”培训和出国培训,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名师。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激励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专业教师通过个体的活动能力 获得相关的专业新知识和新技术。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