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是参与“一带一路”的主体。具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上市公司,无疑是其中的开路先锋,他们有着怎样的拓展之道?
中国中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十二五”期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累计签订海外合同额超过400亿美元,完成营业收入约185亿美元。目前,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到72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在建工程项目共计490个,在建项目合同总额283.6亿美元;设立境外机构197家,从事海外业务的员工8800多人,雇佣当地员工44000多人。公司总裁张宗言表示,近年来,中国中铁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全面投入“一带一路”,在助力沿线走向繁荣、走向融合、走向和谐的过程中,中国中铁用实力说话,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
积极推进海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企业“走出去”的综合能力。2015年,中国中铁提出了国际化经营新战略,明确了“大战略、大平台、大旗舰、大布局、大政策”海外经营方针,以创新国际化经营体制机制为重点,按照“品牌化、区域化、属地化、混合化”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市场布局,强化区域经营,加强政策扶持,加快人才培养,强化风险防控,促进国际化经营的转型升级。对海外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公司总部组建了具有海外经营、管理双重职能的国际事业部,重点负责海外大项目经营开发,牵头组织协调一带一路等大型项目运作,构建了海外业务的大平台。
充分发挥铁路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勇于担当“一带一路”的开路先锋。“一带一路”,基础先行。张宗言表示,铁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既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快实施战略的重要工具。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等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企业在铁路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主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重点对落实“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规划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多次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专题研讨,对“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具体区域和线路进行现场勘察,系统开展区域研究和重点国别研究,形成了大量的调研分析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具体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为推进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目前中国中铁已有多个项目进入深入开发状态,一些项目已作为国家层面重点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例如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速铁路项目,张宗言表示,该项目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在海外启动的首个高铁项目,被誉为中国高铁设计出海第一单。它的实施将有助于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多个产业的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再如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这是中国高铁第一个全产业链出海项目,意味着包括中国中铁在内的中国企业将有机会参与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到融资服务、物资供应、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等高铁从建设到运营的所有环节。该项目根据产业链分工合作,将实现整合资源模式下的“抱团出海”、强强联合,也是国际铁路合作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张宗言表示,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不再是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而是要创新合作模式,整合优质资源,抱团出海,形成整个产业链走出去。
走出去易,走进去难。在海外,一些企业“水土不服”、折戟沉沙的情况屡见不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国中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技术与装备的输出,更是坚持以文化的融合促进经济的融合,靠文化的魅力赢得市场。公司坚持“文化包容、文化覆盖、文化交流”的基本策略,因地制宜推进企业跨文化管理,加强与项目所在国政府、人民的交流与互动,争取最广泛的支持与尊重。
张宗言表示,相信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利好的影响下,中国中铁海外业绩将会有新的增长,海外市场将更加广阔。中国中铁的目标是,力争到“十三五”末,海外业务占全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0%,国际化经营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海外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中材国际:要融会贯通,也要脚踏实地
作为全球建材业最具影响力的装备工程公司之一,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持续深化国际化战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以来,承建了覆盖水泥工程、节能环保、矿业和电力等多业务领域的 150余个海外 EP 和 EPC 项目,遍布世界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90%以上的新签合同额来自海外。2015年,公司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全年新签合同 315 亿元,同比提高 15%;其中,海外合同 285 亿元,同比提高 31%,占公司新签合同额 91%。中材国际董事、副总裁、董秘蒋中文对《董事会》表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主营业务发展的难得空间,更给我们提供了相关投资业务的难得机遇。”
“我国领导人在国际视野下布局的‘一带一路’战略,旨在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从海陆至空间,从纵向到横向,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和主要沿海港口城市,进而连接起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概念联通。这样的大概念联通,将会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的现有格局,也将对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带来深刻的变化,对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历史性发展机遇,但也是对中国企业机会把握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巨大考验 。”蒋中文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60个,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工业化初期及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具有开展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而中国处于产业链的相对高点,同时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市场来消化这些产能,“一带一路”建设将会有效拉动中国企业的资本、产品和服务输出。
“‘一带一路’是大格局战略,相应地,中材国际也要有大格局战略、视野、胸怀与之相适应;‘一带一路’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中材国际在国际合作中也同样要秉持这种精神才能真正发挥‘一带一路’的优势;政府搭好了台,企业能否唱好戏就要看自身是否做好了准备;政策的细化与落实需要时间,中材国际不能坐等,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一带一路’机会。”蒋中文介绍,在这种理念下,中材国际主要在四方面发力。 第一,在“一带一路”国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促进了工程业务的走出去。公司传统水泥装备工程主业2015年在“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99亿元合同,占合同总额的 33%。第二,积极利用“一带一路”资金,为“一带一路”国家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强化自身走出去能力。中材国际下属海外公司,2015年成功协助土耳其业主在国内进行融资,为业主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约3.7亿元的土耳其工程总承包项目。第三,加大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力度,推动利润增长方式的转型。中材国际下属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根据伊拉克市场需求,投资8300万元,在伊拉克投资建设了钢结构加工厂,将国内过剩的钢结构制造能力转移到国外。结合“一带一路”政策,公司提出在海外发展水泥投资战略。2015年以来,公司在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就水泥投资项目进行调研、考察,与当地合作方进行了初步洽谈,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第四,将项目公司实体化,强化“一带一路”国家相关多元业务发展。中材国际之前在海外实施水泥工程项目时,一般都会设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一般仅仅负责项目的实施,不具有其它实体功能。为更好利用“一带一路”政策,公司将一些项目公司实体化,使其具备开拓当地市场的功能,有效促进了传统主业之外的其它领域市场开拓。例如,利用项目公司熟悉市场的优势,在马来西亚承接了电厂的部分工程,在俄罗斯承接了汽车制造厂的部分土石方工程,在阿尔及利亚为当地业主供应了工程机械等。
中材国际的主要项目位于海外,尤其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较为集中,公司海外员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在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为当地社会创造价值。2015年,公司海外项目的土建部分逐步采用属地化大包模式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工人就业,几大主要项目现场的当地用工占到施工人员的 50%左右。此外,公司各海外项目部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促进项目驻地和社区和谐关系,促进当地社会发展。
抓住机遇的同时,管控好风险很重要。“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很多在国内不曾遇到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国家整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投资或工程服务方面,可能会面临物资匮乏、市场和政策变动大、法律和人文环境差异、汇率变动幅度大等问题,无论是从事水泥技术装备工程业务还是从事投资业务,都需要用国际视野来看待和处理。一味地用自己在国内成功的经验去生搬硬套肯定行不通,但如果不发挥我们的管理、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就会失去竞争能力,如何有机地结合实际、融会贯通是每个走出去企业深入思考的课题。”蒋中文表示,“在风险和挑战面前,首先要理性地面对和识别风险,而不能视而不见。其次要摒弃传统的运作习惯,从思维方式、组织模式、人力资源结构和业务流程重构着手应对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风险与挑战。第三,坚定战略方向不动摇,紧抓细节不放松,魔鬼往往在细节里。”他特别想和国内企业说的一句话是:“一带一路”带给我们一个潜在的长远的发展机遇,但要把潜在机会变为真实市场还需要参与者一方面有融会贯通的创新精神,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艰辛努力。
北方国际:完善风控体系当好“排头兵”
2015年,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市场”为核心开展工作,保证了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公司营业收入428,557.40万元,同比增长41.71%;净利润21,885.22万元,增长18.56%。
“‘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和推动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对加快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企业应该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中。”北方国际董秘杜晓东对《董事会》表示,“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20多年来,北方国际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了以国际工程总承包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国际经济合作业务,承担和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极大了提升了所在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效率,建立了较好的市场品牌和企业形象。传承卓越、共铸价值、分享成功是我们的经营理念。”
2015年,北方国际全力推进市场核心建设,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公司成功开拓巴基斯坦等新市场,在伊朗、埃塞、老挝等传统市场均有新项目签约,签约项目数量、总金额和新市场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由习近平主席和巴基斯坦谢里夫总理共同见证签约并生效执行,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的首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巴基斯坦首个城市轨道项目。德黑兰1008辆碳钢地铁车供货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轨道交通车辆成交额最大的项目。老挝灌溉项目一期,项目整体移交业主,并被老挝政府确定为中老合作样板工程。除上述重大国际工程项目外,公司还有一些其他中小型项目也在执行,总体进展顺利。
“一带一路”是机遇,也存在挑战。“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所在的经营环境以及面临的资源、要素禀赋及风险与国内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企业海外经营应该关注的最大风险就是市场的稳定性问题,影响国际市场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国际和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安全、环保和税收等诸多因素。”杜晓东表示,“北方国际在海外经营中,依靠多年的海外经营经验,建立了从项目机会的识别、评估、项目投标、签约和项目执行等一套严格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在海外市场经营中,北方国际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外交和对外经贸战略进行市场的选择和开拓,积极寻求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海外经营中积极融入所在国市场,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积极履行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获得所在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等措施保证公司经营不发生大的风险。”
在海外项目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北方国际以负责、守信、合作的信念,积极、平等、友好的与所在国社区沟通,了解所在国文化和传统,尊重当地习俗和宗教信仰,接受当地居民的监督、服从当地政府的合理指令,共同推进项目发展。缅甸是个佛教国家,出于对当地宗教习俗的尊重,北方国际一直积极参与当地宗教界的布施、法事活动。莱比塘铜矿矿山上的一处佛教遗址,它由一间禅堂和一个金塔组成,外形完好,位置正处于矿山正上方,按照矿山开发规划须搬离。在搬迁之前,项目建设施工时均避开此处佛塔,保证佛塔的完整和安全。因为涉及佛塔构筑物的整体搬迁,且处于施工区的中间地带,工程难度较大,在业主和缅甸政府协商搬迁计划的过程中,北方国际全面参与了搬迁方案的论证、评估以及搬迁过程的具体实施协助。目前,新寺庙落成,佛塔已顺利搬迁。 北方国际的战略目标是:在“十三五”末期,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今后,北方国际将继续按照中央提出的创新、协作、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更好的发挥公司市场开拓能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升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不仅要实现更好的走出去,还要走上去实现转型升级,要走进去做好属地化经营。”杜晓东表示,希望中国企业能抓住机遇、练好内功、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将“一带一路”的路越走越宽。
中国铁建:率先受益有内在的逻辑
2015 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005.387 亿元,同比增长 1.22%;净利润 133.744 亿元,增长 10.90%。新签海外合同额 862.893 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 9.09%。截至 2015 年末,公司未完合同额合计达 18,085.284 亿元,同比增长 2.58%。其中,海外业务未完合同额 3,582.435 亿元,占未完合同总额的 19.81%:中国铁建国际化程度颇高,其中参与“一带一路”的力度很大。公司董秘余兴喜对《董事会》表示,自2013年9月起,中国铁建总部的国际部与经营计划部就一直注意收集“一带一路”的相关信息,跟踪相关的项目,“一带一路”是海外拓展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中,最先受益的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铁建属于最先受益的公司之一。
中国铁建能成为最先受益者之一有着内在逻辑。余兴喜分析,从国际环境看,“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打造改革开放“升级版”的指导性战略部署,将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的发展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将重点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该倡议不仅得到国内各界的积极响应,也激发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情。正在积极规划和推进的“六大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涉及铁路、公路、港口等不同类型的项目,为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其中,2015 年,国家从组织、体制、机制、商务、外交、金融等方面强力推动“走出去”,铁路等交通基建项目成为“走出去”布局的重点,海外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作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主力军,中国铁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在沿线37个国家设有境外机构或拥有项目,在建项目111个,合同金额151.1亿美元。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铁建参与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阿富汗、格鲁吉亚等国的铁路、公路、房建等项目的建设,建成了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沙特麦加轻轨、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跨国铁路等一批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项目。中国铁建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齐晓飞表示,基础设施开发是可持续的滚动发展,在开发建设中要寻求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促进产融结合,避免“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做到干一个项目树一个品牌;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把开发建设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中;要树立文化协同观,加强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为可持续开发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当然,机遇和风险并存。2015年11月,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总经理周天想、副总经理王选尚和西非公司总经理常学辉赴非洲马里,洽谈连接塞内加尔和马里两国首都的达喀尔-巴马科铁路修复改造项目,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丽笙酒店,遭遇武装恐怖分子袭击,3人不幸遇难。中国铁建董事长孟凤朝称他们是“践行‘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精英和先锋”。中国铁建的态度是,公司“走出去”的决心,不会因遭遇恐怖袭击而动摇。实际上,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的深度调整期,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长回落,石油价格低位徘徊,全球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货币波动加大,融资成本增加,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和经营风险。余兴喜介绍,中国铁建高度重视海外风险管理工作,针对不同区域和国别对项目所在国政治局势、经济发展情况、法律状况及社会环境等影响项目实施的关键外部因素,进行长期跟踪分析,开展全面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急和预警措施。尊重和适应当地规则,充分融入当地环境,开展规模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做好项目的过程管控,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建立“调查为基础、预防为关键、控制为中心”的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提升海外项目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风险能力,实现海外业务的滚动发展。
余兴喜表示,中国铁建将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加速发展海外业务,努力提升经营业绩,为“一带一路”的实施作出贡献,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国中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十二五”期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累计签订海外合同额超过400亿美元,完成营业收入约185亿美元。目前,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到72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在建工程项目共计490个,在建项目合同总额283.6亿美元;设立境外机构197家,从事海外业务的员工8800多人,雇佣当地员工44000多人。公司总裁张宗言表示,近年来,中国中铁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全面投入“一带一路”,在助力沿线走向繁荣、走向融合、走向和谐的过程中,中国中铁用实力说话,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
积极推进海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企业“走出去”的综合能力。2015年,中国中铁提出了国际化经营新战略,明确了“大战略、大平台、大旗舰、大布局、大政策”海外经营方针,以创新国际化经营体制机制为重点,按照“品牌化、区域化、属地化、混合化”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市场布局,强化区域经营,加强政策扶持,加快人才培养,强化风险防控,促进国际化经营的转型升级。对海外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公司总部组建了具有海外经营、管理双重职能的国际事业部,重点负责海外大项目经营开发,牵头组织协调一带一路等大型项目运作,构建了海外业务的大平台。
充分发挥铁路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勇于担当“一带一路”的开路先锋。“一带一路”,基础先行。张宗言表示,铁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既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快实施战略的重要工具。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等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企业在铁路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主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重点对落实“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规划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多次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专题研讨,对“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具体区域和线路进行现场勘察,系统开展区域研究和重点国别研究,形成了大量的调研分析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具体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为推进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目前中国中铁已有多个项目进入深入开发状态,一些项目已作为国家层面重点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例如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速铁路项目,张宗言表示,该项目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在海外启动的首个高铁项目,被誉为中国高铁设计出海第一单。它的实施将有助于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多个产业的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再如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这是中国高铁第一个全产业链出海项目,意味着包括中国中铁在内的中国企业将有机会参与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到融资服务、物资供应、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等高铁从建设到运营的所有环节。该项目根据产业链分工合作,将实现整合资源模式下的“抱团出海”、强强联合,也是国际铁路合作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张宗言表示,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不再是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而是要创新合作模式,整合优质资源,抱团出海,形成整个产业链走出去。
走出去易,走进去难。在海外,一些企业“水土不服”、折戟沉沙的情况屡见不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国中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技术与装备的输出,更是坚持以文化的融合促进经济的融合,靠文化的魅力赢得市场。公司坚持“文化包容、文化覆盖、文化交流”的基本策略,因地制宜推进企业跨文化管理,加强与项目所在国政府、人民的交流与互动,争取最广泛的支持与尊重。
张宗言表示,相信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利好的影响下,中国中铁海外业绩将会有新的增长,海外市场将更加广阔。中国中铁的目标是,力争到“十三五”末,海外业务占全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0%,国际化经营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海外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中材国际:要融会贯通,也要脚踏实地
作为全球建材业最具影响力的装备工程公司之一,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持续深化国际化战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以来,承建了覆盖水泥工程、节能环保、矿业和电力等多业务领域的 150余个海外 EP 和 EPC 项目,遍布世界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90%以上的新签合同额来自海外。2015年,公司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全年新签合同 315 亿元,同比提高 15%;其中,海外合同 285 亿元,同比提高 31%,占公司新签合同额 91%。中材国际董事、副总裁、董秘蒋中文对《董事会》表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主营业务发展的难得空间,更给我们提供了相关投资业务的难得机遇。”
“我国领导人在国际视野下布局的‘一带一路’战略,旨在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从海陆至空间,从纵向到横向,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和主要沿海港口城市,进而连接起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概念联通。这样的大概念联通,将会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的现有格局,也将对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带来深刻的变化,对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历史性发展机遇,但也是对中国企业机会把握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巨大考验 。”蒋中文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60个,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工业化初期及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具有开展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而中国处于产业链的相对高点,同时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市场来消化这些产能,“一带一路”建设将会有效拉动中国企业的资本、产品和服务输出。
“‘一带一路’是大格局战略,相应地,中材国际也要有大格局战略、视野、胸怀与之相适应;‘一带一路’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中材国际在国际合作中也同样要秉持这种精神才能真正发挥‘一带一路’的优势;政府搭好了台,企业能否唱好戏就要看自身是否做好了准备;政策的细化与落实需要时间,中材国际不能坐等,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一带一路’机会。”蒋中文介绍,在这种理念下,中材国际主要在四方面发力。 第一,在“一带一路”国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促进了工程业务的走出去。公司传统水泥装备工程主业2015年在“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99亿元合同,占合同总额的 33%。第二,积极利用“一带一路”资金,为“一带一路”国家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强化自身走出去能力。中材国际下属海外公司,2015年成功协助土耳其业主在国内进行融资,为业主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约3.7亿元的土耳其工程总承包项目。第三,加大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力度,推动利润增长方式的转型。中材国际下属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根据伊拉克市场需求,投资8300万元,在伊拉克投资建设了钢结构加工厂,将国内过剩的钢结构制造能力转移到国外。结合“一带一路”政策,公司提出在海外发展水泥投资战略。2015年以来,公司在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就水泥投资项目进行调研、考察,与当地合作方进行了初步洽谈,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第四,将项目公司实体化,强化“一带一路”国家相关多元业务发展。中材国际之前在海外实施水泥工程项目时,一般都会设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一般仅仅负责项目的实施,不具有其它实体功能。为更好利用“一带一路”政策,公司将一些项目公司实体化,使其具备开拓当地市场的功能,有效促进了传统主业之外的其它领域市场开拓。例如,利用项目公司熟悉市场的优势,在马来西亚承接了电厂的部分工程,在俄罗斯承接了汽车制造厂的部分土石方工程,在阿尔及利亚为当地业主供应了工程机械等。
中材国际的主要项目位于海外,尤其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较为集中,公司海外员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在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为当地社会创造价值。2015年,公司海外项目的土建部分逐步采用属地化大包模式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工人就业,几大主要项目现场的当地用工占到施工人员的 50%左右。此外,公司各海外项目部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促进项目驻地和社区和谐关系,促进当地社会发展。
抓住机遇的同时,管控好风险很重要。“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很多在国内不曾遇到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国家整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投资或工程服务方面,可能会面临物资匮乏、市场和政策变动大、法律和人文环境差异、汇率变动幅度大等问题,无论是从事水泥技术装备工程业务还是从事投资业务,都需要用国际视野来看待和处理。一味地用自己在国内成功的经验去生搬硬套肯定行不通,但如果不发挥我们的管理、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就会失去竞争能力,如何有机地结合实际、融会贯通是每个走出去企业深入思考的课题。”蒋中文表示,“在风险和挑战面前,首先要理性地面对和识别风险,而不能视而不见。其次要摒弃传统的运作习惯,从思维方式、组织模式、人力资源结构和业务流程重构着手应对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风险与挑战。第三,坚定战略方向不动摇,紧抓细节不放松,魔鬼往往在细节里。”他特别想和国内企业说的一句话是:“一带一路”带给我们一个潜在的长远的发展机遇,但要把潜在机会变为真实市场还需要参与者一方面有融会贯通的创新精神,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艰辛努力。
北方国际:完善风控体系当好“排头兵”
2015年,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市场”为核心开展工作,保证了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公司营业收入428,557.40万元,同比增长41.71%;净利润21,885.22万元,增长18.56%。
“‘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和推动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对加快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企业应该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中。”北方国际董秘杜晓东对《董事会》表示,“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20多年来,北方国际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了以国际工程总承包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国际经济合作业务,承担和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极大了提升了所在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效率,建立了较好的市场品牌和企业形象。传承卓越、共铸价值、分享成功是我们的经营理念。”
2015年,北方国际全力推进市场核心建设,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公司成功开拓巴基斯坦等新市场,在伊朗、埃塞、老挝等传统市场均有新项目签约,签约项目数量、总金额和新市场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由习近平主席和巴基斯坦谢里夫总理共同见证签约并生效执行,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的首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巴基斯坦首个城市轨道项目。德黑兰1008辆碳钢地铁车供货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轨道交通车辆成交额最大的项目。老挝灌溉项目一期,项目整体移交业主,并被老挝政府确定为中老合作样板工程。除上述重大国际工程项目外,公司还有一些其他中小型项目也在执行,总体进展顺利。
“一带一路”是机遇,也存在挑战。“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所在的经营环境以及面临的资源、要素禀赋及风险与国内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企业海外经营应该关注的最大风险就是市场的稳定性问题,影响国际市场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国际和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安全、环保和税收等诸多因素。”杜晓东表示,“北方国际在海外经营中,依靠多年的海外经营经验,建立了从项目机会的识别、评估、项目投标、签约和项目执行等一套严格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在海外市场经营中,北方国际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外交和对外经贸战略进行市场的选择和开拓,积极寻求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海外经营中积极融入所在国市场,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积极履行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获得所在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等措施保证公司经营不发生大的风险。”
在海外项目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北方国际以负责、守信、合作的信念,积极、平等、友好的与所在国社区沟通,了解所在国文化和传统,尊重当地习俗和宗教信仰,接受当地居民的监督、服从当地政府的合理指令,共同推进项目发展。缅甸是个佛教国家,出于对当地宗教习俗的尊重,北方国际一直积极参与当地宗教界的布施、法事活动。莱比塘铜矿矿山上的一处佛教遗址,它由一间禅堂和一个金塔组成,外形完好,位置正处于矿山正上方,按照矿山开发规划须搬离。在搬迁之前,项目建设施工时均避开此处佛塔,保证佛塔的完整和安全。因为涉及佛塔构筑物的整体搬迁,且处于施工区的中间地带,工程难度较大,在业主和缅甸政府协商搬迁计划的过程中,北方国际全面参与了搬迁方案的论证、评估以及搬迁过程的具体实施协助。目前,新寺庙落成,佛塔已顺利搬迁。 北方国际的战略目标是:在“十三五”末期,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今后,北方国际将继续按照中央提出的创新、协作、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更好的发挥公司市场开拓能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升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不仅要实现更好的走出去,还要走上去实现转型升级,要走进去做好属地化经营。”杜晓东表示,希望中国企业能抓住机遇、练好内功、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将“一带一路”的路越走越宽。
中国铁建:率先受益有内在的逻辑
2015 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005.387 亿元,同比增长 1.22%;净利润 133.744 亿元,增长 10.90%。新签海外合同额 862.893 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 9.09%。截至 2015 年末,公司未完合同额合计达 18,085.284 亿元,同比增长 2.58%。其中,海外业务未完合同额 3,582.435 亿元,占未完合同总额的 19.81%:中国铁建国际化程度颇高,其中参与“一带一路”的力度很大。公司董秘余兴喜对《董事会》表示,自2013年9月起,中国铁建总部的国际部与经营计划部就一直注意收集“一带一路”的相关信息,跟踪相关的项目,“一带一路”是海外拓展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中,最先受益的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铁建属于最先受益的公司之一。
中国铁建能成为最先受益者之一有着内在逻辑。余兴喜分析,从国际环境看,“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打造改革开放“升级版”的指导性战略部署,将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的发展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将重点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该倡议不仅得到国内各界的积极响应,也激发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情。正在积极规划和推进的“六大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涉及铁路、公路、港口等不同类型的项目,为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其中,2015 年,国家从组织、体制、机制、商务、外交、金融等方面强力推动“走出去”,铁路等交通基建项目成为“走出去”布局的重点,海外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作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主力军,中国铁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在沿线37个国家设有境外机构或拥有项目,在建项目111个,合同金额151.1亿美元。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铁建参与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阿富汗、格鲁吉亚等国的铁路、公路、房建等项目的建设,建成了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沙特麦加轻轨、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跨国铁路等一批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项目。中国铁建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齐晓飞表示,基础设施开发是可持续的滚动发展,在开发建设中要寻求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促进产融结合,避免“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做到干一个项目树一个品牌;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把开发建设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中;要树立文化协同观,加强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为可持续开发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当然,机遇和风险并存。2015年11月,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总经理周天想、副总经理王选尚和西非公司总经理常学辉赴非洲马里,洽谈连接塞内加尔和马里两国首都的达喀尔-巴马科铁路修复改造项目,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丽笙酒店,遭遇武装恐怖分子袭击,3人不幸遇难。中国铁建董事长孟凤朝称他们是“践行‘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精英和先锋”。中国铁建的态度是,公司“走出去”的决心,不会因遭遇恐怖袭击而动摇。实际上,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的深度调整期,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长回落,石油价格低位徘徊,全球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货币波动加大,融资成本增加,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和经营风险。余兴喜介绍,中国铁建高度重视海外风险管理工作,针对不同区域和国别对项目所在国政治局势、经济发展情况、法律状况及社会环境等影响项目实施的关键外部因素,进行长期跟踪分析,开展全面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急和预警措施。尊重和适应当地规则,充分融入当地环境,开展规模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做好项目的过程管控,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建立“调查为基础、预防为关键、控制为中心”的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提升海外项目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风险能力,实现海外业务的滚动发展。
余兴喜表示,中国铁建将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加速发展海外业务,努力提升经营业绩,为“一带一路”的实施作出贡献,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