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全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班级文化又是隐形的课程资源,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文化氛围浓了,班级的“好味道”也就酿制出来了。
一、提炼静态文化,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因此教室的硬环境建设就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那么,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区域、各工作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置,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等,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奋斗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
静态文化包括:班训、班级口号、班歌、班徽、小组建设、成长足迹、班级荣誉等方面的内容。
班训、口号、班歌是全班同学必须遵守的行动指南,需要全班同学细心酝酿,老师再三斟酌而后确定的,一旦确定全班同学必须不折不扣的遵循,每天温习达到耳熟能详、深入内心转化成每个人的行动,这样静态文化就变成了行为文化。能给学生以精神鼓舞的班训正如一面旗帜指挥着全班同学奋勇前进,比如:“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战胜自我不服输,学习场上显身手;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严谨代替松散,行动代替愿望;我自律我自信,不放弃能成功;文明有礼刻苦勤奋,只争朝夕做到最好;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挑战自我直到成功;把握现在,决战今天;良心无愧信心无畏,恒心无敌青春无悔;用勤劳坚持,换春华秋实;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同舟共济,劈浪向前;扬理想之风帆,抵成功之彼岸;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团结凝聚力量,信心源自实力……”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用一种学生喜欢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实施道德教育。属于精神层面的道德教育常常是抽象的,而这些静态的班级文化就是对道德体系进行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用班训、口号、歌曲等传递一种教育思想。
在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上还要做到净化、绿化、美化。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创设健康鲜明而又趣意盎然的班级环境,促使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集体、热爱生活,进一步形成健康统一的班级风貌。
二、打造动态文化,唤醒学生团结奋进的自主意识。
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班级文化建设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所有活动都必须本着“启发学生自主创新,提高学生全员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的意识”的大目标进行,这是增强班级文化认同感,确立班级共同价值取向的有效手段。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持久完善的《个人成长档案》、《特色小组成长记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管理;以“星级组员评定制度”作为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其次指导班级建立全面系统、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分配制度》和《班务日志反馈制度》,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由班干部独立或半独立组织策划的各项班级活动提高班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
第三,创设每周一次的班级“朗读擂台赛”和每日一次的“课前演讲”等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课程文化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
第四,开设班级博客作为增强家校沟通的纽带,拓展深层交流的渠道,展示班级风貌的平台,激发班级成员归属感的精神家园。通过家校协作,师生共建的管理模式,形成教育合力,构建立体的,多层面的班级文化体系。
第五,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其他级别的各类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班集体的团队意识。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特色组织,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一个有自己独特“风味”的班级,一定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和积极进取精神的集体,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酿造出班级独特好味道这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的努力方向!
一、提炼静态文化,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因此教室的硬环境建设就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那么,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区域、各工作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置,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等,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奋斗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
静态文化包括:班训、班级口号、班歌、班徽、小组建设、成长足迹、班级荣誉等方面的内容。
班训、口号、班歌是全班同学必须遵守的行动指南,需要全班同学细心酝酿,老师再三斟酌而后确定的,一旦确定全班同学必须不折不扣的遵循,每天温习达到耳熟能详、深入内心转化成每个人的行动,这样静态文化就变成了行为文化。能给学生以精神鼓舞的班训正如一面旗帜指挥着全班同学奋勇前进,比如:“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战胜自我不服输,学习场上显身手;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严谨代替松散,行动代替愿望;我自律我自信,不放弃能成功;文明有礼刻苦勤奋,只争朝夕做到最好;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挑战自我直到成功;把握现在,决战今天;良心无愧信心无畏,恒心无敌青春无悔;用勤劳坚持,换春华秋实;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同舟共济,劈浪向前;扬理想之风帆,抵成功之彼岸;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团结凝聚力量,信心源自实力……”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用一种学生喜欢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实施道德教育。属于精神层面的道德教育常常是抽象的,而这些静态的班级文化就是对道德体系进行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用班训、口号、歌曲等传递一种教育思想。
在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上还要做到净化、绿化、美化。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创设健康鲜明而又趣意盎然的班级环境,促使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集体、热爱生活,进一步形成健康统一的班级风貌。
二、打造动态文化,唤醒学生团结奋进的自主意识。
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班级文化建设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所有活动都必须本着“启发学生自主创新,提高学生全员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的意识”的大目标进行,这是增强班级文化认同感,确立班级共同价值取向的有效手段。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持久完善的《个人成长档案》、《特色小组成长记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管理;以“星级组员评定制度”作为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其次指导班级建立全面系统、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分配制度》和《班务日志反馈制度》,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由班干部独立或半独立组织策划的各项班级活动提高班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
第三,创设每周一次的班级“朗读擂台赛”和每日一次的“课前演讲”等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课程文化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
第四,开设班级博客作为增强家校沟通的纽带,拓展深层交流的渠道,展示班级风貌的平台,激发班级成员归属感的精神家园。通过家校协作,师生共建的管理模式,形成教育合力,构建立体的,多层面的班级文化体系。
第五,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其他级别的各类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班集体的团队意识。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特色组织,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一个有自己独特“风味”的班级,一定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和积极进取精神的集体,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酿造出班级独特好味道这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