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dvanced Cardiovscular Life Support, ACLS)對于患者而言是一种最基础的生命支持延续措施,这也是通过辅助设备以及特殊技术的运用来促进患者血液正常循环及通气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及循环的有效措施。在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主要包含呼吸道管理、静脉通道的建立以及予以对症药物治疗干预、人工电除颤、起搏以及电复律等多项措施。
在高级生命支持(ACLS)A/B/C/D中,处于第一位的就是 A(airway),即为人工气道,其次为B(breathin g),即为机械通气,由此可见,在病情危重患者管理中,做好气道管理工作是确保患者通气顺畅,以保证其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在基础生命支持以及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阶段,在为患者提供氧气支持时需要予以100%的氧气浓度,进而促进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最大,以快速帮助患者纠正缺氧情况。那么在予以基础生命支持阶段,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开展起到管理工作呢?
1喉部结构
对于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人体的喉部结构加以了解。我们的呼吸道一般可分为上/下呼吸道。在医学角度通常将口、鼻、咽、喉部等统称为“上呼吸道”;而主气管、支气管,肺内分支支气管以及肺泡统称为“下呼吸道”。 而在进行气管插管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多集中在喉部,对此,以下主要从人的喉部的解剖结构入手加以介绍。
喉头位于颈前以及喉咽部的前方,其上、下分别于喉咽部及气管相通,是确保我们呼吸顺畅的重要组织结构。在我们吞咽、发音或是头部处于左右转动的过程中,喉部也会随之移动。对于成人来说,喉头上界位于其第4、5颈椎体之前,下边界则与第6颈椎体下缘持平;一般来说女性的喉头部位较男性略高。小儿较成人也略高,但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其喉部的位置也会逐渐下降。另外,喉部组织中还包含喉头软骨(喉头的支架部分)以及环甲膜(主要由弹性纤维膜片构成)。这些组织均是在进行气道插管以及气道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2紧急情况下的气道管理
在紧急气道管理中,对呼吸失代偿的察觉与识别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尤其在介入治疗中,麻醉治疗师必须要对其适应症、气道管理计数以及困难气道辨认有充分的掌握。从这一原则出发,在气道紧急管理中的基础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为确保气道开放;第二为防止误吸;第三需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供及通气。
在进行紧急气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气管插管的适应症:通气或氧合困难患者;呼吸道阻塞患者;丧失气道防御能力患者;潜在临床情况恶化患者。
针对急危重症患者而言,在其紧急护理中需首先考虑基础气道、呼吸及循环。对患者初始气道的评估中需包含其鼾声喘鸣、嘶哑、水肿以及面部烧创伤等内容,进而结合类情况对患者的气道阻塞/开放程度进行分析。若患者讲话清晰,未出现上述症状以及相关迹象,则不需要予以人工气道建立。在护理中,可询问患者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询问名字、发生了什么等,从而评估患者的气道开放程度以及其呼吸状态。但需注意,无论是哪种因素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氧合/通气,都可能需予以长期或短期的气管插管干预。
在紧急情况气道管理中,较为常见的困难气道情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反复插管后导致难以进行自主通气,难以插管者;第二,多种因素导致插管时出现口腔、鼻腔大量出血的情况,如外伤因素、动静脉血管畸形因素等;第三,上呼吸道大量出血;第四,大量反流;第五,颌面部、头颈处受到严重外伤;第六,喉头部位有巨大肿瘤;第七,气道严重水肿;第八,存在气道异物;第九,气道狭窄,或有外部损伤促使气道中断;第十,咽喉部出现蜂窝组织炎症;第十一,颈部血肿、肿瘤、脓肿或存在脑脊液漏促使气道压陷。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气道管理中可采用以下6种方式进行气道评估:(1)对患者的咽部结构进行分级;(2)评估患者张口度,以二横指为准;(3)甲颌距离,以三横指为准;(4)颞颌关节活动度;(5)头颈部活动度;(6)喉镜显露分级。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参照如下流程(ABS流程):首先在面对任何困难气道的情况下,呼吸管理师需先对患者的起到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已预见的困难气道可在自主呼吸下予以通气管理,然后采用光棒、喉镜、纤支管镜等工具引导插管或将气管切开,在确保患者通气良好后送回病房。其次,针对未预见困难的气道,需予以面罩、喉罩以及联合导管等进行通气干预,在通气困难时,应用喉镜、纤支管镜或可视喉镜等工具引导插管。如果插管十分困难,则可行气管切开或采取环甲膜穿刺,并严密观察病员生命体佂。
总的来说,在紧急情况下的气道管理中必须要强调病情情况的快速评估、果断进行通气治疗,随时配备足够的氧源,尽早进行人工气道建立,插管、上机,以保证患者的基础生命需求,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在高级生命支持(ACLS)A/B/C/D中,处于第一位的就是 A(airway),即为人工气道,其次为B(breathin g),即为机械通气,由此可见,在病情危重患者管理中,做好气道管理工作是确保患者通气顺畅,以保证其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在基础生命支持以及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阶段,在为患者提供氧气支持时需要予以100%的氧气浓度,进而促进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最大,以快速帮助患者纠正缺氧情况。那么在予以基础生命支持阶段,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开展起到管理工作呢?
1喉部结构
对于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人体的喉部结构加以了解。我们的呼吸道一般可分为上/下呼吸道。在医学角度通常将口、鼻、咽、喉部等统称为“上呼吸道”;而主气管、支气管,肺内分支支气管以及肺泡统称为“下呼吸道”。 而在进行气管插管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多集中在喉部,对此,以下主要从人的喉部的解剖结构入手加以介绍。
喉头位于颈前以及喉咽部的前方,其上、下分别于喉咽部及气管相通,是确保我们呼吸顺畅的重要组织结构。在我们吞咽、发音或是头部处于左右转动的过程中,喉部也会随之移动。对于成人来说,喉头上界位于其第4、5颈椎体之前,下边界则与第6颈椎体下缘持平;一般来说女性的喉头部位较男性略高。小儿较成人也略高,但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其喉部的位置也会逐渐下降。另外,喉部组织中还包含喉头软骨(喉头的支架部分)以及环甲膜(主要由弹性纤维膜片构成)。这些组织均是在进行气道插管以及气道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2紧急情况下的气道管理
在紧急气道管理中,对呼吸失代偿的察觉与识别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尤其在介入治疗中,麻醉治疗师必须要对其适应症、气道管理计数以及困难气道辨认有充分的掌握。从这一原则出发,在气道紧急管理中的基础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为确保气道开放;第二为防止误吸;第三需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供及通气。
在进行紧急气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气管插管的适应症:通气或氧合困难患者;呼吸道阻塞患者;丧失气道防御能力患者;潜在临床情况恶化患者。
针对急危重症患者而言,在其紧急护理中需首先考虑基础气道、呼吸及循环。对患者初始气道的评估中需包含其鼾声喘鸣、嘶哑、水肿以及面部烧创伤等内容,进而结合类情况对患者的气道阻塞/开放程度进行分析。若患者讲话清晰,未出现上述症状以及相关迹象,则不需要予以人工气道建立。在护理中,可询问患者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询问名字、发生了什么等,从而评估患者的气道开放程度以及其呼吸状态。但需注意,无论是哪种因素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氧合/通气,都可能需予以长期或短期的气管插管干预。
在紧急情况气道管理中,较为常见的困难气道情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反复插管后导致难以进行自主通气,难以插管者;第二,多种因素导致插管时出现口腔、鼻腔大量出血的情况,如外伤因素、动静脉血管畸形因素等;第三,上呼吸道大量出血;第四,大量反流;第五,颌面部、头颈处受到严重外伤;第六,喉头部位有巨大肿瘤;第七,气道严重水肿;第八,存在气道异物;第九,气道狭窄,或有外部损伤促使气道中断;第十,咽喉部出现蜂窝组织炎症;第十一,颈部血肿、肿瘤、脓肿或存在脑脊液漏促使气道压陷。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气道管理中可采用以下6种方式进行气道评估:(1)对患者的咽部结构进行分级;(2)评估患者张口度,以二横指为准;(3)甲颌距离,以三横指为准;(4)颞颌关节活动度;(5)头颈部活动度;(6)喉镜显露分级。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参照如下流程(ABS流程):首先在面对任何困难气道的情况下,呼吸管理师需先对患者的起到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已预见的困难气道可在自主呼吸下予以通气管理,然后采用光棒、喉镜、纤支管镜等工具引导插管或将气管切开,在确保患者通气良好后送回病房。其次,针对未预见困难的气道,需予以面罩、喉罩以及联合导管等进行通气干预,在通气困难时,应用喉镜、纤支管镜或可视喉镜等工具引导插管。如果插管十分困难,则可行气管切开或采取环甲膜穿刺,并严密观察病员生命体佂。
总的来说,在紧急情况下的气道管理中必须要强调病情情况的快速评估、果断进行通气治疗,随时配备足够的氧源,尽早进行人工气道建立,插管、上机,以保证患者的基础生命需求,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