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保健热心肠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逾古稀的“风雨同舟”大哥是我认识的难得的热心人。两年前,我俩在互联网上结识,“风雨同舟”是他的网名,有养生问题就请教他。
  他出身医学世家,60年代初期入党,一直在外地从事农作物的科研工作,直到年近花甲,才因公伤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天津家乡。他小时候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六字诀”和“八锻锦”。人到中年,他遭遇一场车祸。大难不死,坚持锻炼,很快恢复了健康,从此开始现身说法,到处宣传自己的健身知识。
  一次我在网上提到买到两本“九宫疗法”的书籍,他很感兴趣,他的耳背穴疗法,我也想学习。于是我们相约在医院门诊大厅第一次见面,以手持《天津日报》作为接头暗号。第一次见面,他给我带了书、王不留行籽、粘贴膏药,还有耳穴的模型。我们俩现场交流,回家后就应用,我的眼底病、爱人的过敏性皮炎都见到了效果。听说他的土办法有效果,他比自己治愈疾病还高兴。我们就这样熟悉起来,大家关于养生的话题聊也聊不完。
  我认识他以后,才知道在生活中他更热心宣传保健知识。每天早晨,他领着居所周围的朋友们列队走九宫步、练健身操、拍打操,无论谁的健康有问题,都可以咨询他。
  他的生活态度也非常潇洒,老伴故去后,他把房子卖了,分给三个儿子,不留牵挂,也不留纠纷。他更是一个高尚的人,在晚报上读到一个少女患急病,立即为她捐款,还号召熟人也奉献一份爱心。
  这就是我身边的一个热心肠的老党员,一个无私的健康顾问。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1973年,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度招生工作的意见》,强调要“重视文化考查”。于是在1973年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中,改变了前几年以推荐为主的招生办法。开始了自“文化大革命”以来,首次以文化考查为主的高校招生。这次考查被一直没有机会参加高考、而又求学心切的多届毕业生,当做一次难得的机会而跃跃欲试。  我和已上山下乡8年的知青同学们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
期刊
我退休十几年了,一直沉醉在收藏的嗜好中。我一生不吸烟、不喝酒,省下的钱除了保健开支外,大部分用来搞收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初从集邮、集报开始,逐渐扩展到收集门票、钱币、火花、烟标、像章、粮票、扑克牌、创刊号杂志,可谓五花八门、洋洋大观。但近年来,我的兴趣重点转向了扑克牌。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郑州庆丰市场发现郑州第一家扑克馆,进去一看,那林林总总、五光十色的扑克,令人眼花缭乱,惊
期刊
专家预计:养心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养心就是养生。  所谓养心,就是从精神上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从而有效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以求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  国外有机构曾调查过100位百岁以上老寿星,发现他们的食谱有很大差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能保持快乐的心境。  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涯中,竟能获得长寿,堪称奇迹。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他善于养心。他在九
期刊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营养学专家郑集刚度过108岁生日,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教授,同时他口述的新书《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也整理出版。此书一面世就得到很多老年读者的欢迎。  他究竟有什么养生秘诀呢?  虽然头发已稀少花白,但双目依然颇有精神。对于前来看望的老同事、热心读者,郑集热情地伸手和他们握手寒暄。10多年来一直负责照顾郑老的保姆陆阿姨说老人生活非常有规律,大多数时间就呆在屋里。他书桌旁的墙
期刊
我今年82岁,既是一名内科医生,也是一名病人。在平常人的眼里,医生个个会保养能长寿,其实不然。医生这个职业,从青年时代起就天天在室内工作,看病、手术、查房,以及埋头搞科研、写文章等,一干就是半天,活动较少;加上天天在病人堆里过日子,对健康并不利。  1991年,65岁的我被确诊为身患2型糖尿病,1996年又相继发生了第一次心肌梗死和慢性肾功能不全;1997年肺癌左下肺叶切除;1998年第二次心肌梗
期刊
春天,我将一只流浪的小猫咪抱回家,儿子和孙女看见都很喜欢,我们立即动手给它洗澡,准备吃的。洗干净后,我们才发现它除了头顶有一撮棕色的毛,其他地方都是雪白的。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忙碌和麻烦。  小猫不会说话,却会思考,它对人类的事情似懂非懂,但对自己的事却一点也不马虎。它最爱吃海鲜和煮鸡蛋,即使在眯着眼睡觉的时候,只要听见我剥煮鸡蛋皮的声音,立刻起身跑过来,缠住我要鸡蛋吃。  小猫对什么东西都
期刊
他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年近九旬,每天仍笔耕不辍,新作不断。  他获知麦麸有益健康,便每顿饭加吃麦麸,这一吃就是26年。     著名翻译家金 先生12岁开始学习英语,高中时他又学德语,以后他还学了俄语、法语和日语。在西南联大英语系读书时,他尝试着将他喜欢的沈从文的小说翻译成英文。他的翻译成就大多是在60岁以后完成的,其中包括名著《尤利西斯》的翻译和翻译理论的建树。直到现在,年近九旬的他仍然每天繁忙地
期刊
我们单元住着一位82岁的老党员、老八路——方老。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  回想刚搬来时,单元门上的把手坏了。年轻人看了,只是嚷嚷两嗓子,开了汽车,只管忙自己的事去了。中年人一摸,嘟囔着说,把手怎么成这样了,扭头也扬长而去。我一出门,正看到方老领着修理工,忙着换新把手呢。我说:“方老,您辛苦了。”他嘿嘿一笑:“这辛苦什么,我只不过是打了个电话。”他指着修理工说:“他们来得还挺快。
期刊
2006年,78岁的退休工人贾文海特意从石家庄回到第二故乡侍候百岁继母李林香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村民们翘起大拇指说:“如今人情薄如纸,亲父子也变成了金钱关系。而贾文海和继母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但比亲儿子还要孝顺,这使我们又看到人间的真情啦!”为表彰贾文海,由村干部带队,乡亲们扭着秧歌,敲着大鼓,将写着“尊老爱幼模范家庭”的大红匾送到百岁继母家里,让村民向这位老党员、大孝子学习。  李林香60岁
期刊
白头翁杂记集粹    最美不过“成功地变老”  ■姚明    “最美不过是成功地变老。”这是2007年10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亚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上,日本女学者明岛弘子发言中提示的口号。这话像一缕阳光,使人重新认识变老的问题。  她说,人的衰老,是从青年时期就开始了,各组织器官衰老的时间也不一致。它并没有影响人们积极主动地创造生活,进入老年以后,同样可以获取成功,完全可以成功地走向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