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晨报》报道,从某区教育工作会议传出消息,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今后对教师“减负增效”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其晋升工资的依据。
区教育局寄希望于通过对教师工资晋升的控制,以达到强制形成“减负增效”工作的长效机制之目的,有如此的设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这样的做法,笔者无法苟同。依笔者看来,这样的措施还是缓行的好。一是“减负”问题与教師工资的晋升“风马牛不相及”,问题的解决与否和工资晋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二是教师的工资也不是一块“唐僧肉”,没有吃后可以“成仙”的功效。即便是块“唐僧肉”,吃后也未必能成仙。
喊了这么多年的“减负”,很多人并不清楚应该减什么。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除语文数学外,不得组织其他课程考试;每门课程只准使用一本教科书;取消百分制,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具体一点就是,学校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严格控制测验、考试次数;不得推销或变相推销练习册、习题集等教辅材料,提倡作业精编细批;学校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从而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等等。
如此简单的问题,却硬是长期解决不了,必定有着顽固的疾瘤在作祟。其实,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非常的清楚,这个“疾瘤”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片面教育”,只对付考试,是分数挂帅,成绩第一。正是“应试教育”这个“疾瘤”逼得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围着分数和升学率团团转,从而导致“减负”始终无法有效进行的结局。有学者分析,传统的价值取向和教育体系的先天缺陷,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社会就业机制、保障制度不完善,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等,是导致局面形成的直接或间接因素。但是,学者没有把教师工资的晋升列为形成原因之一。
由此看来,学生负担的减与不减绝非一个教师所能够左右的。即便是教师愿意为学生“减负”,可是现实能够允许这么做的几率会有多少?教师要遵循教学游戏规则的,没有了成绩可言,他还妄谈什么“减负”与否?所以,“减负”的关键还是应该从源头——现行教育体制上做文章,否则,就算你硬性与教师的工资挂起钩来,也不必然能做到“减负”。教师那点原本就有些可怜的工资,大部分是用来养家糊口;一旦你把他的工资人为的控制起来,教师的工作动力又将从何而来?既然教师工资的晋升与“减负”没有根本的联系,又找到了病根所在,最切实可行的办法莫过于对症下药。针对上述因素,有人提出了“调适教育方向,优化教师结构,创新评价机制,加强政府统筹”等建议。这是可行的。
而对于区教育局“减负”与教师工资挂钩这一设想,与之相关的学校和教师又有什么说法?据记者调查,不少学校和教师持保留态度。有教师认为,把“减负”与工资挂钩不仅带有强制性的意味,而且也容易走上放任学生的另一极端。有校长表示,目前该如何考核“减负增效”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方式,把它再与教师晋升工资等挂钩,短期内难以实现。看来,学校和教师还是不认同这一做法。
所以,某区教育局的做法虽然有值得参考的一面,但是,如何能够形成“减负增效”工作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强制性的将教师——工资与“减负”挂起钩来,是远远不能够做到的。
区教育局寄希望于通过对教师工资晋升的控制,以达到强制形成“减负增效”工作的长效机制之目的,有如此的设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这样的做法,笔者无法苟同。依笔者看来,这样的措施还是缓行的好。一是“减负”问题与教師工资的晋升“风马牛不相及”,问题的解决与否和工资晋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二是教师的工资也不是一块“唐僧肉”,没有吃后可以“成仙”的功效。即便是块“唐僧肉”,吃后也未必能成仙。
喊了这么多年的“减负”,很多人并不清楚应该减什么。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除语文数学外,不得组织其他课程考试;每门课程只准使用一本教科书;取消百分制,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具体一点就是,学校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严格控制测验、考试次数;不得推销或变相推销练习册、习题集等教辅材料,提倡作业精编细批;学校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从而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等等。
如此简单的问题,却硬是长期解决不了,必定有着顽固的疾瘤在作祟。其实,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非常的清楚,这个“疾瘤”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片面教育”,只对付考试,是分数挂帅,成绩第一。正是“应试教育”这个“疾瘤”逼得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围着分数和升学率团团转,从而导致“减负”始终无法有效进行的结局。有学者分析,传统的价值取向和教育体系的先天缺陷,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社会就业机制、保障制度不完善,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等,是导致局面形成的直接或间接因素。但是,学者没有把教师工资的晋升列为形成原因之一。
由此看来,学生负担的减与不减绝非一个教师所能够左右的。即便是教师愿意为学生“减负”,可是现实能够允许这么做的几率会有多少?教师要遵循教学游戏规则的,没有了成绩可言,他还妄谈什么“减负”与否?所以,“减负”的关键还是应该从源头——现行教育体制上做文章,否则,就算你硬性与教师的工资挂起钩来,也不必然能做到“减负”。教师那点原本就有些可怜的工资,大部分是用来养家糊口;一旦你把他的工资人为的控制起来,教师的工作动力又将从何而来?既然教师工资的晋升与“减负”没有根本的联系,又找到了病根所在,最切实可行的办法莫过于对症下药。针对上述因素,有人提出了“调适教育方向,优化教师结构,创新评价机制,加强政府统筹”等建议。这是可行的。
而对于区教育局“减负”与教师工资挂钩这一设想,与之相关的学校和教师又有什么说法?据记者调查,不少学校和教师持保留态度。有教师认为,把“减负”与工资挂钩不仅带有强制性的意味,而且也容易走上放任学生的另一极端。有校长表示,目前该如何考核“减负增效”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方式,把它再与教师晋升工资等挂钩,短期内难以实现。看来,学校和教师还是不认同这一做法。
所以,某区教育局的做法虽然有值得参考的一面,但是,如何能够形成“减负增效”工作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强制性的将教师——工资与“减负”挂起钩来,是远远不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