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经济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稳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在良好开局的背后,我们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过热的经济数据,而过热的经济数据在给世界惊讶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要对过热的经济数据进行“微调”,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因素,使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
[关键词 ]偏快过热冷思考
当中国经济巨轮进入2006年第三季度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稳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在良好开局的背后,我们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过热的经济数据,而过热的经济数据在给世界惊讶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经济过热的表现是什么?是什么力量驱动了经济“过热”?怎样抑制经济过热呢?
一、中国经济进入“过热”区间的证据
中国经济从2000年开始进入新的经济周期,连续六年,经济在适度的高位运行。从2000年以来,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4%、8.3%、9.1%、10.0%、10.1%、9.9%,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加速到10.9%,而第二季度高达11.3%,这显然是“过热”了。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的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与2005年同期相比,有24个省份经济增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有23个省份增速在12%以上。特别是内蒙古增速高达18.2%,江苏15.4%、山东15.3%,天津和广东均为14.4%,浙江14.1%,河南13.9%,广西13.6%,河北13.5%,四川13.3%。以上数据说明,上半年经济运行出现了过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GDP同比增长10.9%,增幅创下十年来同期新高。
二、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
专家评价指出,固定资产投资热、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新开工项目多、土地房地产调控难……等,是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热、货币信贷投放过多驱动了经济“过热”。
根据金融机构公布的一组数据,2006年7月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24%;今年前6个月贷款增加2.18万亿元,占央行全年2.5万亿元指标的87.2%;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房地产开发增长24.2%,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6%。
同时,进出口增长也是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首先我们出口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般性的加工制造业产品,而消费品工业和一般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就得益于出口快速增长对它的支撑。其次我们处在一个重化工业的阶段,我们很多机器设备、原材料以及能源产业结构要进行升级,这些都需要进口关键技术、战略资源和低成本的中间产品,进口总量在未来的十几年肯定会保持一定的高位。加上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和速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吸收外资必须带动关键机器设备、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进口,但这些投资要形成出口还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内进口一定会保持现有的规模甚至更高。
三、经济“过热”的结果
经济“过热”结果将导致自然资源的缺乏和环境污染加剧,使经济运行陷入“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中,如果中国继续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很可能造成产能过剩,进而造成通胀。这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各种政策以及有关的结构改革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因此,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要进行适时适度的“微调”,其主要目标是使经济增长率不要“冒顶”,也就是不要超过“11%”的上限。
四、防止中国经济“过热”应采取的措施
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关键就是在当前整体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实施有效措施,防止中国经济“过热”,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
(1)认清形势坚决执行投资调控政策
由于2003年~2004年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防止了经济过热、抑制了“大起”。随后又针对不同阶段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适度地多次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延长了经济周期在适度的高位运行。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热、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新开工项目多、土地房地产调控难……等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在宏观调控中要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方针,严格清理存在问题的新开工项目,防止严重的市场“虚热”,谨防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引起的经济过热,延长中国经济适度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
(2)合理进行土地调控是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有效办法
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在国内的部分地区呈现加剧之势。7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征地成本,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等。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负总责,国家将对重大土地违法违规案件进行公开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合理调控货币信贷增长,避免为投资过快“火上浇油”
日前有专家专门分析了浙江和山东两省的能耗指标,这两个省的GDP在很接近的情况下,能耗指标却相差很多,原因就是浙江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是缺少资源的省,所以很多的民营企业以降低能耗去追求更高的利益;而山东省却以国企为主,行业主要集中在过热的重工业和化工业,投资主要是以银行提供的信贷,银行在投资过热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不是让社会的资源最优化的配置,而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在主导这种投资,使得国家的政策和规划成为空中楼阁,这也是我们金融体制上存在的最深刻的问题。
当前,我们正处在宏观调控新的起点上,针对我国金融行业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问题,有很多国内外专家建议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措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因素,使中国经济保持持久健康发展。银行业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宏观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紧密配合和支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适时调整经营战略,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控制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一是强化那些已经施行的措施,如利率可以再提高25个或者50个基点;二是采用新措施,提高贷款门槛。尤其是要立即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活动。
2.合理降低能耗
中国经济这个“过热”的增长速度是用很高的代价换来的,突出表现在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年我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左右的目标。但统计显示,上半年能源消费增长明显快于经济增长,而且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了0.8%,与全年降耗目标相去甚远。各地新上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据对8省(区)投资规模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的调查,约40%的项目在征用土地、环境评估、审核程序等方面存在违规现象。
3.制定促使企业改变投资模式的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虽然国际专家估计中国的通胀仍然受到控制,2007年通胀率将从今年的2%下降至1.8%,包括贸易和劳务收入的经常帐盈余将继续增加,但中国仍需要制定促使企业改变投资模式的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一方面促使企业改变投资领域,将资金投放在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从而增加内部消费,以便经济平稳增长。“中国“十一五”规划中表示要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个人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就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尤其是加大对有利于节约能源的产品和有利于节约原材料设备的研制,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和能源的消耗,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性模式转到集约性,促使经济增长从重速度转到重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总之,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通过对金融的监管和调整,真正地让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杜绝重复建设和低效率的行为,让过热的投资失去利益的冲动,通过促使企业改变投资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等措施,从源头去解决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促使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我们期盼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人民出版社,1961
[3]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P430
[4]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4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偏快过热冷思考
当中国经济巨轮进入2006年第三季度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稳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在良好开局的背后,我们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过热的经济数据,而过热的经济数据在给世界惊讶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经济过热的表现是什么?是什么力量驱动了经济“过热”?怎样抑制经济过热呢?
一、中国经济进入“过热”区间的证据
中国经济从2000年开始进入新的经济周期,连续六年,经济在适度的高位运行。从2000年以来,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4%、8.3%、9.1%、10.0%、10.1%、9.9%,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加速到10.9%,而第二季度高达11.3%,这显然是“过热”了。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的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与2005年同期相比,有24个省份经济增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有23个省份增速在12%以上。特别是内蒙古增速高达18.2%,江苏15.4%、山东15.3%,天津和广东均为14.4%,浙江14.1%,河南13.9%,广西13.6%,河北13.5%,四川13.3%。以上数据说明,上半年经济运行出现了过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GDP同比增长10.9%,增幅创下十年来同期新高。
二、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
专家评价指出,固定资产投资热、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新开工项目多、土地房地产调控难……等,是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热、货币信贷投放过多驱动了经济“过热”。
根据金融机构公布的一组数据,2006年7月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24%;今年前6个月贷款增加2.18万亿元,占央行全年2.5万亿元指标的87.2%;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房地产开发增长24.2%,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6%。
同时,进出口增长也是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首先我们出口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般性的加工制造业产品,而消费品工业和一般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就得益于出口快速增长对它的支撑。其次我们处在一个重化工业的阶段,我们很多机器设备、原材料以及能源产业结构要进行升级,这些都需要进口关键技术、战略资源和低成本的中间产品,进口总量在未来的十几年肯定会保持一定的高位。加上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和速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吸收外资必须带动关键机器设备、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进口,但这些投资要形成出口还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内进口一定会保持现有的规模甚至更高。
三、经济“过热”的结果
经济“过热”结果将导致自然资源的缺乏和环境污染加剧,使经济运行陷入“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中,如果中国继续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很可能造成产能过剩,进而造成通胀。这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各种政策以及有关的结构改革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因此,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要进行适时适度的“微调”,其主要目标是使经济增长率不要“冒顶”,也就是不要超过“11%”的上限。
四、防止中国经济“过热”应采取的措施
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关键就是在当前整体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实施有效措施,防止中国经济“过热”,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
(1)认清形势坚决执行投资调控政策
由于2003年~2004年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防止了经济过热、抑制了“大起”。随后又针对不同阶段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适度地多次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延长了经济周期在适度的高位运行。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热、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新开工项目多、土地房地产调控难……等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在宏观调控中要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方针,严格清理存在问题的新开工项目,防止严重的市场“虚热”,谨防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引起的经济过热,延长中国经济适度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
(2)合理进行土地调控是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有效办法
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在国内的部分地区呈现加剧之势。7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征地成本,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等。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负总责,国家将对重大土地违法违规案件进行公开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合理调控货币信贷增长,避免为投资过快“火上浇油”
日前有专家专门分析了浙江和山东两省的能耗指标,这两个省的GDP在很接近的情况下,能耗指标却相差很多,原因就是浙江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是缺少资源的省,所以很多的民营企业以降低能耗去追求更高的利益;而山东省却以国企为主,行业主要集中在过热的重工业和化工业,投资主要是以银行提供的信贷,银行在投资过热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不是让社会的资源最优化的配置,而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在主导这种投资,使得国家的政策和规划成为空中楼阁,这也是我们金融体制上存在的最深刻的问题。
当前,我们正处在宏观调控新的起点上,针对我国金融行业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问题,有很多国内外专家建议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措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因素,使中国经济保持持久健康发展。银行业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宏观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紧密配合和支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适时调整经营战略,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控制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一是强化那些已经施行的措施,如利率可以再提高25个或者50个基点;二是采用新措施,提高贷款门槛。尤其是要立即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活动。
2.合理降低能耗
中国经济这个“过热”的增长速度是用很高的代价换来的,突出表现在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年我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左右的目标。但统计显示,上半年能源消费增长明显快于经济增长,而且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了0.8%,与全年降耗目标相去甚远。各地新上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据对8省(区)投资规模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的调查,约40%的项目在征用土地、环境评估、审核程序等方面存在违规现象。
3.制定促使企业改变投资模式的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虽然国际专家估计中国的通胀仍然受到控制,2007年通胀率将从今年的2%下降至1.8%,包括贸易和劳务收入的经常帐盈余将继续增加,但中国仍需要制定促使企业改变投资模式的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一方面促使企业改变投资领域,将资金投放在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从而增加内部消费,以便经济平稳增长。“中国“十一五”规划中表示要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个人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就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尤其是加大对有利于节约能源的产品和有利于节约原材料设备的研制,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和能源的消耗,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性模式转到集约性,促使经济增长从重速度转到重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总之,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通过对金融的监管和调整,真正地让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杜绝重复建设和低效率的行为,让过热的投资失去利益的冲动,通过促使企业改变投资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等措施,从源头去解决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促使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我们期盼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人民出版社,1961
[3]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P430
[4]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4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