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68-02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人们在健康受到威胁后求助于医疗机构的第一站[1]。病人到医院就诊,从挂号、候诊、到医生诊治、实施治疗直至最后取药离开医院,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由于过程复杂、环境生疏,加之疾病的痛苦,常使病人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作为门诊护理人员,应注意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现对门诊患者常见的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1门诊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
1.1 焦躁不安,急于就诊 病人在一系列诊疗过程中,由于科室和专业的细化,常常要往返多个部门和诊室。门诊患者一般都有求治心切尽快办理就诊各项手续,急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尽早明确诊断的心理。如走来走去、坐立不安、不多询问、焦急烦燥甚至情绪失控,这些极易引发医患间的冲突,甚至酿成恶性事件。
1.2 挑选医生 以求高明 患者都希望为自己诊疗的医生都是医术精湛的专家,医生的诊疗及时准确立即见效。候诊病人有初诊与复诊之分。初诊病人出于对自己的疾病知之甚少,希望有经验、技术好的医生诊治。还有些病人对病情了解较多,对医院诊疗过程比较熟悉,迫切希望熟悉的、医术高明的医生为自己治疗,但对于医生作出的诊断和开具的药物心存疑虑[2],担心药物没有作用,希望医生给自己开一些更好的药物,认为贵一些的药效果会更好些。
1.3祁求医生,期待正确诊疗 病人就诊时祈求医生对他的疾病进行全面详细检查,期望能给予正确诊疗。在这种祈求心理的支配下,病人顺从检查和治疗,病人往往详细叙述自己患病经过,并且反复多次,以得到医生的重视,对自己患病经过的叙述总担心有遗漏,而误导了医生的诊断;若医生不耐心倾听,便会产生自责和不安心理。尤其是一些有难言之痛的患者,叙述病情遮遮掩掩,而后又叮咛医生保密,希望医生对自己的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1.4 紧张不安,诉说杂乱 当病人就诊时,心情十分紧张。由于时间短,病人为了使医生了解病情而急于诉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所以叙述病情时杂乱无章,若遇到医生表现厌烦,则更加不安,深怕错过就诊机会,紧张的情绪油然而生,有时连医生介绍的治疗方法、检查方法也没能听清。
2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2.1接待病人要热情 门诊服务护士是第一时间与病人接触的医务工作者,美观整洁的仪表,亲切的微笑,灵活准确的回答,都能创造出和谐的气氛,对病人焦虑、恐惧心理起到安抚作用。护士在施治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技巧,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安慰、鼓励、劝说、疏导、解释或指令等,使用暗示性语言,通过积极巧妙的暗示,使治疗发挥最好的效用。
2.2分诊、导诊要细心 在分科越来越细的现代化门诊部里,病人如何就诊往往弄不清楚。负责分诊及导诊的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病人就诊的复杂心理活动,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耐心细致地指导如何挂号,到哪里就诊,怎样检查。这样不但给病人带来许多方便,也有利于医生集中精力诊治疾病。
2. 3 就诊安排要灵活 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患者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要求也多种多样,合理、灵活的安排就诊秩序,减少就诊环节,缩小医患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医患间、护患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门诊护士要察言观色,善于从不同患者的眼神里读懂他们的疑虑和疾痛,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病人各种求医心情,给予正确的引导。门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做好分诊工作,对一些疑难、危重症或多次未确诊的病人,要尽量引导到合适的医生诊治;对一些急症病人要善于分析,灵活安排,区别对待,以利他们及时就诊治疗;对于慢性病患者,建议他们避开门诊就诊高峰期,在医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就诊[3],他们在诊治时咨询能得到满意答复。
2. 4 诊治问题解释要清楚 门诊病人就诊或检查后,往往许多问题搞不明白。门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热情、耐心、科学地向病人做出解释。如检查结果如何、诊断是什么病、药物的作用和怎样服药以及何时来院复诊等,这些对护理人员来说比较容易的问题,往往却是病人心理的疑虑。护理人员科学耐心的解答,可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对疾病的治疗会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门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高尚的医德及良好的修养,而且还要有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的的基础和交流技巧,善于发现病人心理特征及规律,满足病人心理需要,使病人心情愉快,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晓波,吴平,李莉.门诊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12(26):12.
[2]赵光,张丽娜.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84
[3]冷有清,李玉芬,商月娥,等.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5(11):1006-1008.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人们在健康受到威胁后求助于医疗机构的第一站[1]。病人到医院就诊,从挂号、候诊、到医生诊治、实施治疗直至最后取药离开医院,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由于过程复杂、环境生疏,加之疾病的痛苦,常使病人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作为门诊护理人员,应注意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现对门诊患者常见的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1门诊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
1.1 焦躁不安,急于就诊 病人在一系列诊疗过程中,由于科室和专业的细化,常常要往返多个部门和诊室。门诊患者一般都有求治心切尽快办理就诊各项手续,急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尽早明确诊断的心理。如走来走去、坐立不安、不多询问、焦急烦燥甚至情绪失控,这些极易引发医患间的冲突,甚至酿成恶性事件。
1.2 挑选医生 以求高明 患者都希望为自己诊疗的医生都是医术精湛的专家,医生的诊疗及时准确立即见效。候诊病人有初诊与复诊之分。初诊病人出于对自己的疾病知之甚少,希望有经验、技术好的医生诊治。还有些病人对病情了解较多,对医院诊疗过程比较熟悉,迫切希望熟悉的、医术高明的医生为自己治疗,但对于医生作出的诊断和开具的药物心存疑虑[2],担心药物没有作用,希望医生给自己开一些更好的药物,认为贵一些的药效果会更好些。
1.3祁求医生,期待正确诊疗 病人就诊时祈求医生对他的疾病进行全面详细检查,期望能给予正确诊疗。在这种祈求心理的支配下,病人顺从检查和治疗,病人往往详细叙述自己患病经过,并且反复多次,以得到医生的重视,对自己患病经过的叙述总担心有遗漏,而误导了医生的诊断;若医生不耐心倾听,便会产生自责和不安心理。尤其是一些有难言之痛的患者,叙述病情遮遮掩掩,而后又叮咛医生保密,希望医生对自己的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1.4 紧张不安,诉说杂乱 当病人就诊时,心情十分紧张。由于时间短,病人为了使医生了解病情而急于诉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所以叙述病情时杂乱无章,若遇到医生表现厌烦,则更加不安,深怕错过就诊机会,紧张的情绪油然而生,有时连医生介绍的治疗方法、检查方法也没能听清。
2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2.1接待病人要热情 门诊服务护士是第一时间与病人接触的医务工作者,美观整洁的仪表,亲切的微笑,灵活准确的回答,都能创造出和谐的气氛,对病人焦虑、恐惧心理起到安抚作用。护士在施治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技巧,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安慰、鼓励、劝说、疏导、解释或指令等,使用暗示性语言,通过积极巧妙的暗示,使治疗发挥最好的效用。
2.2分诊、导诊要细心 在分科越来越细的现代化门诊部里,病人如何就诊往往弄不清楚。负责分诊及导诊的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病人就诊的复杂心理活动,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耐心细致地指导如何挂号,到哪里就诊,怎样检查。这样不但给病人带来许多方便,也有利于医生集中精力诊治疾病。
2. 3 就诊安排要灵活 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患者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要求也多种多样,合理、灵活的安排就诊秩序,减少就诊环节,缩小医患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医患间、护患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门诊护士要察言观色,善于从不同患者的眼神里读懂他们的疑虑和疾痛,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病人各种求医心情,给予正确的引导。门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做好分诊工作,对一些疑难、危重症或多次未确诊的病人,要尽量引导到合适的医生诊治;对一些急症病人要善于分析,灵活安排,区别对待,以利他们及时就诊治疗;对于慢性病患者,建议他们避开门诊就诊高峰期,在医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就诊[3],他们在诊治时咨询能得到满意答复。
2. 4 诊治问题解释要清楚 门诊病人就诊或检查后,往往许多问题搞不明白。门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热情、耐心、科学地向病人做出解释。如检查结果如何、诊断是什么病、药物的作用和怎样服药以及何时来院复诊等,这些对护理人员来说比较容易的问题,往往却是病人心理的疑虑。护理人员科学耐心的解答,可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对疾病的治疗会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门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高尚的医德及良好的修养,而且还要有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的的基础和交流技巧,善于发现病人心理特征及规律,满足病人心理需要,使病人心情愉快,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晓波,吴平,李莉.门诊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12(26):12.
[2]赵光,张丽娜.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84
[3]冷有清,李玉芬,商月娥,等.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5(11):100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