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头部长夏元吉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给大明王朝历任财政部长(户部尚书)的政绩排个座次,朱棣时代的“刺头部长”夏元吉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
  朱棣虽然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夺了侄儿的皇位,但这位一把手在位期间,还是做了几件大事的,譬如重开大运河,编修《永乐大典》,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等。这些大项目的成功运作,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而“永乐盛世的大账房”,就是理财专家夏元吉。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夏元吉是财政部副部长(户部右侍郎)。后来,朱棣要夺侄儿屁股底下的龙椅,发动“靖难之役”,双方打了三年的拉锯战。最后,朱棣打败了书呆子侄儿,大军呼啦啦进驻京城,夏元吉还浑然不知地在帐房里算账呢。最先卖身投靠朱棣的兵部尚书茹常充当了急先锋,带人将夏部长绑到新主子朱棣面前。
  夏元吉给朱允炆出力,脖子上的脑袋是很危险的。但夏部长一点也不害怕,面对朱棣“助纣为虐甚多”的质问,夏部长表现淡定:“君上殉难,臣子理当死节,只是请殿下容臣三天。”——我死不要紧,只请求你再给我三天时间。
  朱棣听得一愣一愣的:“你这是啥意思?”
  夏部长说:“户部尚有账目未点算完毕,此事关乎黎民生计,请容臣三天内做完,再随先君赴死。”——等我把手头的工作都交代清楚了,你再让我去陪前任领导吧。
  这个死到临头还“牵挂工作”的副部长,让“冷血动物”朱棣不禁鼻子一酸——我缺的不就是这样的好部下吗?朱棣当即释放了夏元吉,官复原职,两个月后,又将他扶正,成为财政部一把手。
  夏部长理财的最大优点就是“用度谨慎”,从不乱花国家的一分钱。朱棣是个喜欢搞大项目的主儿,如修筑河道、练兵设防等耗钱项目,夏元吉都是精打细算。每次其他部门来要求拨款时,夏元吉都是严格按照预算来,从不会多给一分钱。由此,他背地里获得了一个“刺头”的雅号。
  “刺头部长”有时连顶头上司朱棣的面子也不给。永乐十九年,好战的朱棣准备发动对鞑靼的第三次军事行动,以消除边界隐患。为了此事,他亲自找到夏部长要军费。皇帝开口,部长是要给面子的,但老夏这次将朱棣顶了回去,坚决不给一分钱——“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朱棣急了,再加上一直对夏元吉的“小气”耿耿于怀的国公张辅以与汉王朱高煦的挑拨离间,朱棣一怒之下免去了老夏财政部长的职务,送到“内宫监”关了起来。眼看夏元吉就要性命不保,幸好太子朱高炽知道老夏是个不可多得的理财高手,从中斡旋,才保住了老夏的一条命。
  这期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明朝皇帝都有这样的嗜好,前脚免去下属的职务,后脚就派心腹去抄家,名为充公,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小金库捞钱。这次也不例外。夏元吉被关起来后,朱棣也成立了一个清算团,试图从老夏家里搞一些值钱的东西。结果令朱皇帝大失所望,清算团回来报告,老夏家要钱没有,粗布衣服和泥瓦罐子倒是有一些。这下,朱棣由失望变成了感叹:“果然刺头也!”朱棣明白,老夏省钱不是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人家是为皇帝精打细算呢。所以,朱棣的一句“果然刺头也”,其实是对老夏的最高褒奖。
  朱棣病逝后,一直对老夏欣赏有加的仁宗朱高炽成为帝国一把手。他马上从牢房里释放出夏元吉,官复原职。换了上司,老夏继续对皇帝“刺头”。每年年初,对宫廷里的预算,老夏从不会多给一分钱。皇帝知道这位“刺头”不好惹,也就不敢铺张浪费了。在“刺头部长”的严格管理下,永乐时代日益空虚的国库,经过老夏的苦心经营,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国库也“日益充盈”。
  一个时刻为国家着想的“刺头”,可爱而且可敬!如果每一个时代能多出一些这样的“刺头”,真是国家之福,百姓之幸!
其他文献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古稀之年,他又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但沈从文对此毫不在意。  他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看,一定会很喜欢的。”  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荷花真好”,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  无独有偶。深受表叔影响的黄永玉,在喧嚣红尘间潜心作画,心灵充实而静谧。 
期刊
1978年是中国里程碑性的一年,它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2008年是中国里程碑性的一年,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年。从经济角度来评价,在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从人口结构角度来讲,中国完成了并且还在继续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转移。过去三十年的发展理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的发展虽然使中国成为世界最有经济活力的国家,但是快速的经
期刊
在古书中,有不少古人斗鸡、斗蟋蟀的描绘,对此许多人都很熟悉,但知道古人有“斗茶”习俗的似乎就不多了。  据唐冯贽《记事珠》记载,斗茶源自福建建安民间。以福建建安茶农为代表的世俗斗茶,目的是通过斗茶竞选出产贡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  由于贡茶的影响,历代以来从宫廷到市井,都乐于斗茶。范仲淹有首《斗茶歌》说得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说的就是斗茶时清香四溢的场面。  斗茶是在品茶
期刊
八路军在山西神头岭巧歼日军,让不可一世的日军吃了一个大苦头。  1938年3月16日,天气依然寒冷,地上还有春雪的残迹。  凌晨4点左右,八路军769团开始对驻守黎城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一举袭入黎城城关。黎城守城日军紧急呼援,潞城的日军急派16师团林表部队和第108师团屉尾部队,以及自卫队等步、骑兵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  上午8时,潞城日军大部队到达了微子镇。日军大部队气势汹汹地跟在先头部队之
期刊
“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它建于1869年,原称“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名为“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靖国神社”曾经作为神风特攻队的出发仪式举办地。“靖国神社”中的浮雕,不折不扣地美化侵略战争。  “靖国神社”实际上是日本军国主义用以愚弄和笼络国
期刊
中国自科举制创立到废除,总共出了592位状元。  李蟠是清朝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是个农村汉子,身材较胖,很能吃,虽然脑子不聪明,但是非常勤奋。因为考试时间长,李蟠带了36个馒头上了考场。无奈李蟠写字非常慢,馒头吃完了,李蟠还没有写完。李蟠饿得受不了,只好向监考官要馒头吃。监考官见他可怜,便又给了他几个馒头。康熙皇帝听说了这件事,赞扬李蟠的苦学之心,又看看李蟠的文章还行,就破例让他当了状元。这件
期刊
一、孙中山和毛泽东,隔着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默默相望  新中国的中心是北京。  北京的中心是天安门。  天安门的中心又是什么呢?  是那幅巨大的毛泽东画像。  年年月月,不论白天还是黑夜,画像上,毛泽东那双睿智的眼睛通过面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注视着新中国的人民。几乎所有中国人和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把天安门和毛泽东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又有多少人知道,毛泽东最初并不喜欢天安门。他说天安门太高了,高高在
期刊
古代的刺字本来是一种刑罚,是由上古时期的墨刑演变而来的。所谓刺字,就是用刀、针等利器在犯人的脸颊或额头上刺刻文字,作为特殊的记号。  刺字一般都是刺在脸颊上,刺字以后,必须要烧炙涂药,染以黑色,因此,刺字也被称为刺面、黥面、墨面。  对犯人施以刺字这种刑罚,最早的史书记载说是始于五代的后晋。五代时期,曾任卢龙节度使的大军阀刘仁恭强迫其管辖区域内的男子不论贫富贵贱,一律要在脸上刺“定霸州”三个字,文
期刊
1926年5月24日,华侨将军刘亨赙病逝于马尼拉。刘亨赙出殡时,500名菲律宾宪兵护送,棺上覆盖着菲律宾国旗,全国下半旗致哀。上下议院全体议员、菲律宾退伍军人协会会员和华侨前来送葬,仪式非常隆重。  菲律宾总统阿奎那多说:“阿宝(刘亨赙)将军的公正无私和英雄风度,获得了全菲人民的感佩,菲律宾自当视他为英勇的子孙。”  一、为避灾祸到异乡  1872年4月29日(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刘亨赙生于
期刊
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的许多商人知道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纷纷在自己的公司、店铺、饭店门口挂起了署名于右任题写的招牌,以招徕顾客。其中确为于右任所题的极少,赝品居多。  一天,一个学生匆匆来见于右任,说:“老师,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平时常去的小饭馆吃饭,想不到他们居然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明目张胆地欺世盗名,您老说可气不可气?”  正在练习书法的于右任“哦”了一声,放下毛笔,缓缓地问:“他们这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