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正确,写出的作文才切题;反之,就文不对题。偏题、离题是中考作文最忌讳的,因此,审题要慎之又慎,千万不可粗枝大叶,主观臆想。
审题的过程,不仅是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还是确定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审题与构思密不可分,审题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构思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审题立意这一关过好了,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有底了。
写作文时如何正确、有效地审题呢?下面就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种文体分别谈谈不同文体不同的审题方法。
全命题作文的审题
由于题目的一致性,命题作文不存在“自拟题目”的劳神,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审题变得异常重要。审题没有审好,容易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审好命题作文的题目呢?
(一)析词审题,理解内涵。“析词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谓“析词法”,就是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对每个词逐一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深入思考的审题过程,包括词语的轻重范围、题目的体裁方向以及分析所产生的一些联想。
例如,2013年北京市的作文试题《好奇》,“好奇”本身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写作中一定要写出“我”好奇什么,或者是什么引发了“我”的好奇。另一方面,材料中提到“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在整篇文章中还要体现出“我”因“好奇”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等等。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的中考作文《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写作此题,要把握分析好“定格”、“记忆”、“画面”这三个关键词语。这里的“定格”就是选择那些已经发生并且影响很大的难忘事件,其中的“记忆”就是对某种情怀、自然美景或是有所寄托的某种事物的回想,而“画面”就是需要有各种描写和抒情的能触动人的如诗如画的场景等。吃透文题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趋向,考生下笔也就顺理成章了。2012年北京市中考作文试题《少年风采》,可以用“析词法”来审题,理解题目的内涵。写作这个题目要抓住关键词“风采”,它是写好此题的发力点。风采:风度、神采,多指美好的举止态度。风者,仪也,乃人之神韵;采者,像也,乃人之颜色也。综合起来是指人的精神外貌和实际外貌,这里当然要更多地考虑人的精神气质,在精神层面着力才能给人以更强的感染力,才能感动人。“少年”这个定语,对驾驭题目有定力的考生来说,就是对自身的回顾,写亲身经历和感悟;把握不住题目的考生有可能把眼光放出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总之,只要是“少年”就在题目范围之内。
2011年上海市的中考作文题是《悄悄地提醒》,这一全命题文题简洁而温馨,我们用“析词法”来分析一下题目。
“悄悄”是形容声音很轻,“提醒”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行文时一定要写出“提醒”的原因,经过“提醒”产生了怎样的改变和收获等。同时,“提醒”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是正当的、合理的、有必要的,都可以选择,如大自然对人类的不友好行为的无声控诉,朋友对自己生活、学习上默默的关爱与帮助,父母、老师给予自己的呵护、指导和启迪,还可以是自己对他人在细节方面的提示、劝导,等等。总之,“提醒”的时候一定是“悄悄地”,而非大呼小叫;“提醒”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提醒”是友善的体现,不是恶意的呵斥;“提醒”可以是指努力的方向、应该规避的问题,促使对方增强明辨是非、正误、善恶的能力……
(二)借助联想,由此及彼。此种方法是由文题或材料生发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推断思考,追求新发现,获得新观点。
例如2013年重庆市(A卷)《微笑的味道》,提示语中的“回味无穷”一词,是引出题目“微笑的味道”最关键的词,此题的重心当然应该是在“微笑”上,但是,不能够一味地写“微笑”,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关键词“味道”。这也是此题的难点所在,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方法,微笑本来是让人从视角上感觉出来的,却要从味觉的角度来写。所以,考生在确立文章的立意时,应该有个思维的联想与转换,从微笑联想到自己喜欢又最熟悉的味道。 2012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心里美滋滋的》,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我们就要想到,要写出“美滋滋”的起因,还要写出“美滋滋”的经过。当然,“美滋滋”的内容非常广泛,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从生活中找出所写的内容。比如,因成功心里美滋滋的,因发现心里美滋滋的,因获得佳绩心里美滋滋的,因得到荣誉心里美滋滋的,因喜事心里美滋滋的,因做了好事心里美滋滋的,因好友祝福心里美滋滋的,因有浓浓的亲情心里美滋滋的,因美好的等待心里美滋滋的,因得到鼓励心里美滋滋的,因朋友间的纯真友谊心里美滋滋的等。
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的精神实质是指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一种情绪、一种倾向、一种意图、一种思想或者是一种道理。
(一)研读材料,提炼中心。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研读材料,要从总体上去认识材料,分析材料的全过程。要联系结果进行思考,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中看出门道,抓住实质。要做到这些,研读是基础,考生要逐词逐句地推敲,不可走马观花。
【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章鱼面对敌人攻击咬住不放时,它会向敌人喷墨、变色,但仍然无效时,它会不假思索地收缩肌肉,切断其中的触角逃亡而去。海豹原来群居在海岛上,栖息于岩石上,但潮水来了,无立足之地,由陆居变为水居,全身作了调适与演化,它不但学会了游泳,还精于潜水。金鱼在宽广的池中不知道有多逍遥,居身鱼盆或者鱼缸后,由于转向不便,它会自动瘦身,鳍也变小了……
(2013年重庆市(A卷))
【分析】
这是一道单纯的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动物故事。故事中的章鱼在生死关头会断其触须而逃亡,海豹在潮水来了时,从陆居适应了水居,金鱼为了适应狭小的鱼缸,会瘦身,将鳍变小,这一组动物的行为表现,其实都共同说明了一种现象——当环境改变时,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才可能得以继续生存。在下笔前,要认真研读材料,在阅读材料中去领悟,去探寻材料的准确含义。
【材料】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郑愁予《雨说》选段)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厄运时更需要勇敢地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2年湖北省黄冈市)
【分析】
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三件事的核心是“笑”。核心找到了,选材立意就找到了方向和钥匙。接下来从生活中选材,聆听生活中的笑声。可以写周围的人,写那些以阳光的心态给大家带来笑声、带来快乐的人;也可以写自己的与笑声有关的事;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写某一个人如何微笑着迎接生活的挑战,笑对困难。材料有了,接下来是有创意的命题,比如,“笑是希望的源泉”、“人生在世笑相随”、“我的世界因笑而不平凡”,“笑对所有挫折”等题目都是立意正确而有新意的命题。
(二)抓关键句,找突破口。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2013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分析】
这则材料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个对话场景,一对父女关于西瓜甜与不甜的对话,甜的原因是因为接受了阳光的照射,不甜的原因是因为躲在阴影里不愿意接受阳光。看来西瓜甜与不甜的原因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这里需要抓关键词,找出突破口。仔细研读后,不难发现“阳光”和“阴影”是两个关键词语。“阳光”寓意历练、磨砺,而“阴影”寓意逃避。看来,试题中这则对话绝对不是只分析西瓜甜不甜的原因,而是旨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哲理。这样就不难立意。可以从正面立意:接受生活的历练才能收获人生的甜蜜。可以从反面立意:逃避生活的磨砺只能获得人生的苦果。
【材料】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
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话题作文的审题
从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情况看,话题作文所占的比例不大。预计今后数年内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将继续保持这个态势。从阅卷老师提供的考生审题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文题缺乏正确、足够的解读,以致偏题、离题,步入话题作文的误区,留给考生永远的遗憾和叹息。下面从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事项四方面进行一番解读,希望对广大考生在审题上有所帮助。
(一)“材料”的审读。有些省市的作文,在“话题”前面有一段文字材料。考生不要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要认为它与所给的话题没什么关系,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的方方面面,理清话题与材料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契合点;还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因为关键词语往往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找到了它,就找到了审题的钥匙,审题就有了依托。例如江苏省盐城市的中考作文题: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当你走进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说这则材料与文题的关系非常密切,即“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它把生活与语文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因此说,要写的内容离不开生活。这则材料的关键词也非常明显,它们分别是“生活”“处处”“时时”“大写”“语文书”等,结合话题可以归纳、概括出写作的范围与立意:“语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生活的半径有多大,语文的平面就有多大。”
(二)“提示语”的审读。一般来说,提示语是命题者试图引导审题可能出现偏差的部分同学走出误区。因此,借提示语揣摩命题人意图是审题的关键。例如宜昌市中考作文试题:朦胧迷离,是夜的色彩;暗香幽远,是夜的芬芳;蝉鸣虫吟,是夜的语言;“山明水秀夜来霜”,是夜的诗篇;“嫦娥奔月”,是夜的故事;《春江花月夜》(曲),是夜的旋律;《深山夜图》(图),是夜的画卷……
神秘的夜,充满着浪漫,充满着诗意。可观、可嗅、可听、可品……
学校文学社将开展以“夜之韵”为主题的语文活动,上边的文字是这次活动的宣传语。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展示语文积累,可以开展阅读欣赏,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组织艺术交流……那一定会是一段快乐而充实的语文学习经历。请你设想一个或一组你和同学们参加“夜之韵”主题活动的精彩片段,把它记录下来。
提示:可以从某个角度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品味夜的韵味。注意:引用资料要适量。
我们说命题者所作的提示是对考生选材的指导,可以是一个角度,也可以是多角度,不管你选多少角度,都一定要与“夜之韵”的语文活动相关,并且选材要适量,不宜过少或过多。
(三)“话题”的审读。主要是审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如仙桃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以“位置”为话题作文。“位置”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它的虚指:主要指“地位”或“职位”等;二是它的实指:所占的空间或地方。考生只有从前者立意,才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厚度的文章,如果仅仅从后者构思就会钻入死胡同而惨遭失败。
(四)“要求”的审读。“要求”是话题作文的规则,考生一定要根据要求去写。如有的话题作文明确规定不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或者自拟一个含有话题在内的标题,你必须按要求去做。“文体自选”是告诉考生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展示自己特长的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不得少于600字,一定写足,否则要扣分。“不得抄袭”、“不得克隆”,要求考生自己独立创作,阅卷老师如果发现是抄袭的或是有克隆的痕迹,定会打到低分之列。
【审题失误例析】
下面选的是安徽省一篇中考典型审题失误文,请看例文和分析:
在我们这个年龄
安徽一考生
岁月无声,流水有情。一转眼,时光悄然流逝。时间的帆船将我带入人生的第十六个港湾——十六岁的花季。在我们这个年龄,面临生活的考验、青春的起伏,我们正缓缓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幸福花儿篇
爸爸在外工作十几年了,妈妈在家里照看长辈、哥哥和我。思念总是凝聚在日夜工作劳累的妈妈身上,爸爸一张年轻时的照片陪伴妈妈度过无数个春秋。这个月,爸爸终于从百忙中抽空回到家里了,我也终于看到脸上长满皱纹的妈妈那久违的笑脸,我们家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妈妈请假在家陪爸爸,每天放学总有两个身影出现在校门口等待着我,使我缺少爱的心灵深感温暖。每天饭桌上都有妈妈腼腆的笑,爸爸爽朗的笑,哥哥憨憨的笑和我傻傻的笑。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讨论剧情人物,在一起聊天,总有聊不完的话题。那个月,幸福的花儿灿烂盛开……
惆怅凋零篇
越来越重的学习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十分渴望能像小学生那样自由,几乎到了厌学的地步,心中的花儿似乎在渐渐凋零。
这几次模拟考试我都考得极差,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我想,这难道就是我的宿命?我真的上不了重点高中吗?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
惊喜感动篇
这天,同学们一大早就神秘兮兮地看着我,有的还时不时地偷笑,我郁闷极了。晚上放学之后,我最好的朋友把我带到了她家,还将我的眼睛蒙住,把我领进她家后院。突然我眼前一亮,看见了我最熟悉的妈妈、最好的朋友和同学,原来他们是计划为我过生日啊!心中的花儿顿时盛开。朋友们还为我唱了一曲生日快乐歌,把我感动得痛哭流涕。老师、父母也为我送上美好的祝福,使我在成长学习中,又懂得了要坚持不懈、拥有自信,与同学们并肩作战,乐观地迎接中考。
在生活中,我哭过笑过,留下了理解、分享、感恩与珍惜,让那理想的花儿永远灿烂,幸福地书写人生的篇章。“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快乐出发!
【简评】
本文通过三个小标题,从“我”生活的世界选材,对事件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但是在审题过程中发生了偏差。“在我们这个年龄”这个命题,考生可以立足自身,从自己生活的世界取材,书写“我们”的青春个性、情感体验或看法等。如果考生写“我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经过努力把它解决了,或自述心志,也是符合题意的。我们回头看这篇文章,它也在自述心志,却把“我们”直接偷换成“我”,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我们”不等于“我”。“我”身上具有的一些特点,不是“我们”都有的,这一点需要认清。本文对“我们”的要求理解僵化,在作文中大段大段写“我”的内容,专讲“我”的生活经历,突出了“我”这一个体,却将“我们”抛在一边。整篇文章,只是拟定的题目或开篇时与“我们”有关,但在行文中却另起锅灶,和“我们”的内容脱离干系。“幸福花儿篇”写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惆怅凋零篇”要表达的主旨交代不清,也没见“我们”的踪影;“惊喜感动篇”,完全为幻想,东拉西扯,拼凑成篇,又怎么体现“我们”呢?
总而言之,本文曲解了“我们”,由于审题不准,得分自然不高。
审题的过程,不仅是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还是确定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审题与构思密不可分,审题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构思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审题立意这一关过好了,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有底了。
写作文时如何正确、有效地审题呢?下面就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种文体分别谈谈不同文体不同的审题方法。
全命题作文的审题
由于题目的一致性,命题作文不存在“自拟题目”的劳神,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审题变得异常重要。审题没有审好,容易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审好命题作文的题目呢?
(一)析词审题,理解内涵。“析词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谓“析词法”,就是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对每个词逐一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深入思考的审题过程,包括词语的轻重范围、题目的体裁方向以及分析所产生的一些联想。
例如,2013年北京市的作文试题《好奇》,“好奇”本身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写作中一定要写出“我”好奇什么,或者是什么引发了“我”的好奇。另一方面,材料中提到“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在整篇文章中还要体现出“我”因“好奇”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等等。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的中考作文《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写作此题,要把握分析好“定格”、“记忆”、“画面”这三个关键词语。这里的“定格”就是选择那些已经发生并且影响很大的难忘事件,其中的“记忆”就是对某种情怀、自然美景或是有所寄托的某种事物的回想,而“画面”就是需要有各种描写和抒情的能触动人的如诗如画的场景等。吃透文题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趋向,考生下笔也就顺理成章了。2012年北京市中考作文试题《少年风采》,可以用“析词法”来审题,理解题目的内涵。写作这个题目要抓住关键词“风采”,它是写好此题的发力点。风采:风度、神采,多指美好的举止态度。风者,仪也,乃人之神韵;采者,像也,乃人之颜色也。综合起来是指人的精神外貌和实际外貌,这里当然要更多地考虑人的精神气质,在精神层面着力才能给人以更强的感染力,才能感动人。“少年”这个定语,对驾驭题目有定力的考生来说,就是对自身的回顾,写亲身经历和感悟;把握不住题目的考生有可能把眼光放出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总之,只要是“少年”就在题目范围之内。
2011年上海市的中考作文题是《悄悄地提醒》,这一全命题文题简洁而温馨,我们用“析词法”来分析一下题目。
“悄悄”是形容声音很轻,“提醒”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行文时一定要写出“提醒”的原因,经过“提醒”产生了怎样的改变和收获等。同时,“提醒”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是正当的、合理的、有必要的,都可以选择,如大自然对人类的不友好行为的无声控诉,朋友对自己生活、学习上默默的关爱与帮助,父母、老师给予自己的呵护、指导和启迪,还可以是自己对他人在细节方面的提示、劝导,等等。总之,“提醒”的时候一定是“悄悄地”,而非大呼小叫;“提醒”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提醒”是友善的体现,不是恶意的呵斥;“提醒”可以是指努力的方向、应该规避的问题,促使对方增强明辨是非、正误、善恶的能力……
(二)借助联想,由此及彼。此种方法是由文题或材料生发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推断思考,追求新发现,获得新观点。
例如2013年重庆市(A卷)《微笑的味道》,提示语中的“回味无穷”一词,是引出题目“微笑的味道”最关键的词,此题的重心当然应该是在“微笑”上,但是,不能够一味地写“微笑”,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关键词“味道”。这也是此题的难点所在,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方法,微笑本来是让人从视角上感觉出来的,却要从味觉的角度来写。所以,考生在确立文章的立意时,应该有个思维的联想与转换,从微笑联想到自己喜欢又最熟悉的味道。 2012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心里美滋滋的》,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我们就要想到,要写出“美滋滋”的起因,还要写出“美滋滋”的经过。当然,“美滋滋”的内容非常广泛,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从生活中找出所写的内容。比如,因成功心里美滋滋的,因发现心里美滋滋的,因获得佳绩心里美滋滋的,因得到荣誉心里美滋滋的,因喜事心里美滋滋的,因做了好事心里美滋滋的,因好友祝福心里美滋滋的,因有浓浓的亲情心里美滋滋的,因美好的等待心里美滋滋的,因得到鼓励心里美滋滋的,因朋友间的纯真友谊心里美滋滋的等。
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的精神实质是指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一种情绪、一种倾向、一种意图、一种思想或者是一种道理。
(一)研读材料,提炼中心。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研读材料,要从总体上去认识材料,分析材料的全过程。要联系结果进行思考,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中看出门道,抓住实质。要做到这些,研读是基础,考生要逐词逐句地推敲,不可走马观花。
【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章鱼面对敌人攻击咬住不放时,它会向敌人喷墨、变色,但仍然无效时,它会不假思索地收缩肌肉,切断其中的触角逃亡而去。海豹原来群居在海岛上,栖息于岩石上,但潮水来了,无立足之地,由陆居变为水居,全身作了调适与演化,它不但学会了游泳,还精于潜水。金鱼在宽广的池中不知道有多逍遥,居身鱼盆或者鱼缸后,由于转向不便,它会自动瘦身,鳍也变小了……
(2013年重庆市(A卷))
【分析】
这是一道单纯的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动物故事。故事中的章鱼在生死关头会断其触须而逃亡,海豹在潮水来了时,从陆居适应了水居,金鱼为了适应狭小的鱼缸,会瘦身,将鳍变小,这一组动物的行为表现,其实都共同说明了一种现象——当环境改变时,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才可能得以继续生存。在下笔前,要认真研读材料,在阅读材料中去领悟,去探寻材料的准确含义。
【材料】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郑愁予《雨说》选段)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厄运时更需要勇敢地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2年湖北省黄冈市)
【分析】
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三件事的核心是“笑”。核心找到了,选材立意就找到了方向和钥匙。接下来从生活中选材,聆听生活中的笑声。可以写周围的人,写那些以阳光的心态给大家带来笑声、带来快乐的人;也可以写自己的与笑声有关的事;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写某一个人如何微笑着迎接生活的挑战,笑对困难。材料有了,接下来是有创意的命题,比如,“笑是希望的源泉”、“人生在世笑相随”、“我的世界因笑而不平凡”,“笑对所有挫折”等题目都是立意正确而有新意的命题。
(二)抓关键句,找突破口。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2013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分析】
这则材料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个对话场景,一对父女关于西瓜甜与不甜的对话,甜的原因是因为接受了阳光的照射,不甜的原因是因为躲在阴影里不愿意接受阳光。看来西瓜甜与不甜的原因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这里需要抓关键词,找出突破口。仔细研读后,不难发现“阳光”和“阴影”是两个关键词语。“阳光”寓意历练、磨砺,而“阴影”寓意逃避。看来,试题中这则对话绝对不是只分析西瓜甜不甜的原因,而是旨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哲理。这样就不难立意。可以从正面立意:接受生活的历练才能收获人生的甜蜜。可以从反面立意:逃避生活的磨砺只能获得人生的苦果。
【材料】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
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话题作文的审题
从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情况看,话题作文所占的比例不大。预计今后数年内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将继续保持这个态势。从阅卷老师提供的考生审题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文题缺乏正确、足够的解读,以致偏题、离题,步入话题作文的误区,留给考生永远的遗憾和叹息。下面从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事项四方面进行一番解读,希望对广大考生在审题上有所帮助。
(一)“材料”的审读。有些省市的作文,在“话题”前面有一段文字材料。考生不要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要认为它与所给的话题没什么关系,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的方方面面,理清话题与材料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契合点;还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因为关键词语往往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找到了它,就找到了审题的钥匙,审题就有了依托。例如江苏省盐城市的中考作文题: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当你走进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说这则材料与文题的关系非常密切,即“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它把生活与语文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因此说,要写的内容离不开生活。这则材料的关键词也非常明显,它们分别是“生活”“处处”“时时”“大写”“语文书”等,结合话题可以归纳、概括出写作的范围与立意:“语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生活的半径有多大,语文的平面就有多大。”
(二)“提示语”的审读。一般来说,提示语是命题者试图引导审题可能出现偏差的部分同学走出误区。因此,借提示语揣摩命题人意图是审题的关键。例如宜昌市中考作文试题:朦胧迷离,是夜的色彩;暗香幽远,是夜的芬芳;蝉鸣虫吟,是夜的语言;“山明水秀夜来霜”,是夜的诗篇;“嫦娥奔月”,是夜的故事;《春江花月夜》(曲),是夜的旋律;《深山夜图》(图),是夜的画卷……
神秘的夜,充满着浪漫,充满着诗意。可观、可嗅、可听、可品……
学校文学社将开展以“夜之韵”为主题的语文活动,上边的文字是这次活动的宣传语。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展示语文积累,可以开展阅读欣赏,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组织艺术交流……那一定会是一段快乐而充实的语文学习经历。请你设想一个或一组你和同学们参加“夜之韵”主题活动的精彩片段,把它记录下来。
提示:可以从某个角度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品味夜的韵味。注意:引用资料要适量。
我们说命题者所作的提示是对考生选材的指导,可以是一个角度,也可以是多角度,不管你选多少角度,都一定要与“夜之韵”的语文活动相关,并且选材要适量,不宜过少或过多。
(三)“话题”的审读。主要是审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如仙桃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以“位置”为话题作文。“位置”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它的虚指:主要指“地位”或“职位”等;二是它的实指:所占的空间或地方。考生只有从前者立意,才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厚度的文章,如果仅仅从后者构思就会钻入死胡同而惨遭失败。
(四)“要求”的审读。“要求”是话题作文的规则,考生一定要根据要求去写。如有的话题作文明确规定不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或者自拟一个含有话题在内的标题,你必须按要求去做。“文体自选”是告诉考生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展示自己特长的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不得少于600字,一定写足,否则要扣分。“不得抄袭”、“不得克隆”,要求考生自己独立创作,阅卷老师如果发现是抄袭的或是有克隆的痕迹,定会打到低分之列。
【审题失误例析】
下面选的是安徽省一篇中考典型审题失误文,请看例文和分析:
在我们这个年龄
安徽一考生
岁月无声,流水有情。一转眼,时光悄然流逝。时间的帆船将我带入人生的第十六个港湾——十六岁的花季。在我们这个年龄,面临生活的考验、青春的起伏,我们正缓缓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幸福花儿篇
爸爸在外工作十几年了,妈妈在家里照看长辈、哥哥和我。思念总是凝聚在日夜工作劳累的妈妈身上,爸爸一张年轻时的照片陪伴妈妈度过无数个春秋。这个月,爸爸终于从百忙中抽空回到家里了,我也终于看到脸上长满皱纹的妈妈那久违的笑脸,我们家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妈妈请假在家陪爸爸,每天放学总有两个身影出现在校门口等待着我,使我缺少爱的心灵深感温暖。每天饭桌上都有妈妈腼腆的笑,爸爸爽朗的笑,哥哥憨憨的笑和我傻傻的笑。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讨论剧情人物,在一起聊天,总有聊不完的话题。那个月,幸福的花儿灿烂盛开……
惆怅凋零篇
越来越重的学习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十分渴望能像小学生那样自由,几乎到了厌学的地步,心中的花儿似乎在渐渐凋零。
这几次模拟考试我都考得极差,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我想,这难道就是我的宿命?我真的上不了重点高中吗?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
惊喜感动篇
这天,同学们一大早就神秘兮兮地看着我,有的还时不时地偷笑,我郁闷极了。晚上放学之后,我最好的朋友把我带到了她家,还将我的眼睛蒙住,把我领进她家后院。突然我眼前一亮,看见了我最熟悉的妈妈、最好的朋友和同学,原来他们是计划为我过生日啊!心中的花儿顿时盛开。朋友们还为我唱了一曲生日快乐歌,把我感动得痛哭流涕。老师、父母也为我送上美好的祝福,使我在成长学习中,又懂得了要坚持不懈、拥有自信,与同学们并肩作战,乐观地迎接中考。
在生活中,我哭过笑过,留下了理解、分享、感恩与珍惜,让那理想的花儿永远灿烂,幸福地书写人生的篇章。“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快乐出发!
【简评】
本文通过三个小标题,从“我”生活的世界选材,对事件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但是在审题过程中发生了偏差。“在我们这个年龄”这个命题,考生可以立足自身,从自己生活的世界取材,书写“我们”的青春个性、情感体验或看法等。如果考生写“我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经过努力把它解决了,或自述心志,也是符合题意的。我们回头看这篇文章,它也在自述心志,却把“我们”直接偷换成“我”,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我们”不等于“我”。“我”身上具有的一些特点,不是“我们”都有的,这一点需要认清。本文对“我们”的要求理解僵化,在作文中大段大段写“我”的内容,专讲“我”的生活经历,突出了“我”这一个体,却将“我们”抛在一边。整篇文章,只是拟定的题目或开篇时与“我们”有关,但在行文中却另起锅灶,和“我们”的内容脱离干系。“幸福花儿篇”写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惆怅凋零篇”要表达的主旨交代不清,也没见“我们”的踪影;“惊喜感动篇”,完全为幻想,东拉西扯,拼凑成篇,又怎么体现“我们”呢?
总而言之,本文曲解了“我们”,由于审题不准,得分自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