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乐语言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b567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声乐语言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从声乐语言能展现出作品的情感、完善声音线条、展现出我国地域特色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提升运用声乐语言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声乐语言 声乐学习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216-02
  一、声乐语言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声乐语言更好的展现出作品的情感
  语言部分对内容和情感的流露有重要作用,演奏者需要将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基调通过演奏的形式传递给听众,只有真实的表现才能让听众理解乐曲的真正内涵。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通常使用音调的变化来表现韵律,并根据听众的反应改变语气,这是对听众心理反射的重要体现。在音乐作品的情感流露过程中,语气和语调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音乐作品时不仅应该熟记歌词,还应该对乐曲的语气和语调进行重点分析,因为这是表现作者情感的重要基础。对歌词理解,对语言规律进行重点分析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与作品相关的生动画面,能够充分体会作品要表达的情感。而上述内容对我们作品处理有重要意义,能够将我们更好地融入作品中,将作品的表现力发挥的更好。
  (二)声乐语言能完善声音线条
  汉语是中国众多作品的常用语言,以声母和韵母组成,声音的线条完整度受语言的声腔和气息的影响较大,我们也常将此称为连贯性。如果没有对语言掌控的技巧,很容易导致发音和咬字上失去原本的连贯性,打破顺畅的气息,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线条不科学导致的语言阻断现象。因此,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将每一个字连贯起来。
  (三)声乐语言展现出我国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各民族和谐相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各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了历史变化中使语言出现了不同的特色,而不同的语言特色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了民族音乐呈现地区特色。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以口头相传的形式逐渐形成了民歌这种艺术形式,将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民歌这种形式将民间文化和音乐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态。数代人们的心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积淀才形成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民歌,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时代的润色和完善才形成了民歌现在的形式。因此,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在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具备丰富的地方特色,对中国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变化产生了重要作用,至今仍然是众多音乐教学中的热点课题,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民歌的形成与周围环境、政治经济以及历史方言等息息相关,并不是孤立的个体。
  二、提升运用声乐语言能力的方法
  音乐是一种抽象艺术,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结合,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声乐教学却具备实践性和具体性的特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声乐教师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去完成,向字正腔圆的最高声乐境界努力。
  经过实践和理论的分析,了解到声乐语言的一些特性之后,发现在学习声乐作品的时候,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按照下面一些方法和步骤进行声乐训练。
  (一)理解和朗诵歌词
  以下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首先能够深刻理解歌词含义,这对歌唱者的情感表达有重要意义;其次,能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力。在声乐演唱中,气息有重要的作用,是演唱的基本保障,大量的气息训练能够获得气和声的统一;再者,提升语言感悟力。朗诵对学生咬字清晰有很重要的提升作用,能够准确把握字音,细化到每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实现吐字清晰的目的。
  (二)配合旋律朗诵歌词
  汉语言构成有三个要素,即声母、韵母和专用调,而音高和节奏则是构成旋律的重要因素,此外,语音音调是旋律造型的本质。这就说明歌唱因音调和语言音调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吟唱音调和语音音调之间彼此影响。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指出,旋律是产生语言的基础,是音高和节奏的组合,也是人类最早的自然的歌唱。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眼中,自然的歌唱应该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应该和说话一样。自然歌唱的旋律应该与语言音调相一致,两者之间密切相连。
  上述内容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我们发现语言音调和旋律音调之间密切相连,以旋律为基础,用高音的方式进行大声朗读,理解歌唱中的发音吐字要求和清晰度的条件。吟诵音调对旋律音调有很大的影响,而倾向性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尤其是在声乐训练中以高音的形式进行诵读,最后唱出的音高与标准音高的接近程度越高,以这种方式的练习投入力度越大,最终获得的效果也越好。
  (三)音高朗诵与韵律朗诵结合
  带着韵律去朗诵是指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握韵脚,强调对韵脚发声的控制。咬字和吐字是歌唱中语言处理的技巧,也是收音和归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巧。归韵指的是以词韵的音韵为主,以收音为辅。比如上文所述的吃音的方法就是对主要韵母的突出后的归韵,这样对歌唱过程中的语气强化有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演唱过程或者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对字正腔圆的要求很高,要求每一次的声乐作品的词都要有独特的韵脚,并且把长音作为歌曲特点表现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对歌词母音的把握非常重要,朗诵联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歌词韵律的把握度,还能够对字和字之间的归韵和收音特点重点把握,更好地演绎声乐作品内涵。
  (四)融旋律于音乐和韵律
  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声乐实践,能够引导学生以旋律为基础对音高重点把握,将气息和字结合,对歌曲的节奏严格把握,实现歌词清晰流畅演唱出来的效果,做到曲调与音调的完美结合,达到最终的字正腔圆的目的。
  三、总结
  综合分析,同样的声乐作品,把握的方式不同,演绎的人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们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对于声乐艺术、语言的理解和把握会存在区别。掌握声乐语言,对于声乐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语言的理解和领会,能够影响到演唱者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也会决定是否会将作品演绎完美。所以,应该重视对声乐语言的学习和掌控,通过发声技巧的练习有效把握。不断深入研究作品特色和声音曲线,从而将作品中融入的思想感情展现出来,把握声乐语言,就是把握声乐情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恩泽.声乐语言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6).
  [2]陈晓.浅谈声乐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羊为军.声乐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J].音乐天地,2008(8).
其他文献
弹奏一首古筝作品并不难,但要完美诠释一部作品却并不容易。只有在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经过我们在演凑技巧和情感表达上进行“二度创作”之后才能完美的演奏并诠释一部作品。
德彪西(Cland Aclcile Debussy )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评论家,也是近百年来世界近代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印象主义音乐大师。他创作的钢琴
我国早期的一批留洋海外的音乐家们借鉴西洋作曲技法,结合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使得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得到迅猛的发展。
期刊
笔者就以肖邦所创作的名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为研究对象,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详细分析该前奏曲的音乐风格,并探讨其演奏特点,以飨读者。
期刊
《黄河怨》是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全曲音调高亢凄凉,感情深沉强烈,是一首演唱级别、演唱难度较大女高音独唱作品。本文主要对这首歌曲
“筝是一种用指拨弹的弦乐器。它在公元前237年以前,早已在秦国的民间广泛流传。”古筝的演奏传统多以右手弹奏、左手按弦为主要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古筝的演奏
本文从拉威尔的钢琴音乐作品《水之嬉戏》入手,探讨拉威尔的音乐风格及其在该作品中形象与印象的重叠与分离。
在现如今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都过于追求成绩,因此一味的学习课本知识,忽略了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音乐教师只是按照教学纲要的指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