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采用关键词和IPC、CPC分类号相结合的方式对CNABS、SIPOABS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检索出的专利数据进行筛选和统计。通过对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射频线圈的专利申请趋势、申请人分析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专利检索;磁共振成像;射频线圈
一、概述
磁共振成像(MRI)是继X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B 超等检查技术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方法。它具有无辐射损伤、组织分辨力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等优点,因此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MRI系统包括磁体子系统、梯度子系统、射频子系统、信号采集和图像重建子系统、主计算机和图像显示子系统等,用于负责信号产生、探测与编码、数据处理、图像重建、显示与存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MRI 在磁体技术、射频线圈技术和成像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尤其以射频线圈技术的发展最为关鍵,各大企业也争相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以期占领技术上的制高点,从而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本文通过在SIPOABS数据库以及CNABS数据库中,通过IPC分类体系、CPC分类体系以及关键词的联合使用进行检索。主要涉及的IPC、CPC分类号为G01R33/32及其下位组。
二、专利分析
1.检索范围
本文对相关内容的国内外专利进行了检索,即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和世界专利文摘库(SIPOABS)中,以IPC、CPC分类号为G01R33/32及其下位组、以关键词 “磁共振”、“射频线圈”为检索入口,筛选从1981年1月1日以来的国内外专利申请。
2.专利申请年度分析状况
经过检索发现,全球范围内关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专利申请共计4212项,其中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国内申请为837项。由图1可以看出,国内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的发展和国外有一定差距。国外从1982年开始,就在不断持续研究该领域,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相关专利申请,每年的申请量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截止到1990年,从专利数量上分析,应当属于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发展的婴儿期。
从1991年开始,连续两年的专利申请量有所下滑,而到了1993-1994年,申请量直线增长,最高达到126件/年,后续几年申请数量较为平稳,因此从专利数量上可判断此时期应当属于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发展的成长期。
从1999年开始,磁共振线圈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又迎来了三个波段式、爆发式的增长,分别为1999-2004年、2004-2009年,2009-2013年。这一时期,专利数量的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磁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00年短腔大孔径低温超导磁体的成功研制和2001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3T 磁共振进入临床后,技术发展和政策允许直接促进了专利申请数量的大幅度提高。从专利数量上可判断此时期应当属于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发展的成熟期。
到了2014-2015年,有关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专利申请量急剧下降,但考虑到有些专利申请还未公开,因此,单单从这段时间的申请量,无法判断磁共振线圈技术是否已经进入到了衰退期。
国内的第一件有关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的专利申请出现在1994年,从1994年-1999年,有关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的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在10个以下。而到了1999年,随着国际申请量的爆发式、波段式的增长,国内申请量呈现出了与之对应的阶梯式、平台式的增长:2000-2003年期间,申请量稳定保持在10-20件之间;2004-2009年期间,申请量稳定保持在35-50件之间。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在国外申请数量急剧增长的过程中,有一些质量较高、价值较大的核心专利,经过筛选,进入到了中国进行申请。而在2009-2013年期间,国内申请量才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分析其原因,是国际申请量爆发增长的前提下,一些国内自主研发有关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的公司开始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二者叠加导致国内申请量剧增。例如2010年成立的上海联影医疗,仅在2012年和2013年就相关领域提出了19和16件的专利申请,数量相当可观。到了2014年至今,随着国际申请量的急剧下降,国内申请量也快速下滑,说明进入到中国的国际申请占国内申请量的比重仍然较大。
3、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分析
如图3所示,就申请人的类型来看,国外申请的主体相对集中,主要为企业,而且大多为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只有一个加州大学是科研单位,这是因为磁共振射频线圈领域需要较为尖端的技术以及雄厚的资金力量做支持,门槛较高,对于个人申请人或小型企业来说,想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困难重重。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医疗产业的发展,涉及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专利技术经历了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申请量迅速增多,并在近几年保持稳定。本文利用专利检索的方法对磁共振射频线圈领域专利现状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专利政策的制定和规划,为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找准磁共振射频线圈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导向。
参考文献:
[1] 倪萍,赵明,陈自谦.MRI磁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展望,中国医疗设备,2013,(10):6-10。
[2] 张宏杰,宋枭禹,包尚联,等.磁共振成像射频线圈技术,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9):1440-1441。
[3] 李坤成.中国医用磁共振产业和技术发展现状,磁共振成像,2011,2(1):5-6。
[4] 胡军武,曹毅媛,杜烜.并行采集技术与相控阵线圈的品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放射学实践,2008,23(8):846-848。
(* 等同于第一作者,与排名在前的作者对本论文有同等的贡献)
关键词:专利检索;磁共振成像;射频线圈
一、概述
磁共振成像(MRI)是继X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B 超等检查技术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方法。它具有无辐射损伤、组织分辨力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等优点,因此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MRI系统包括磁体子系统、梯度子系统、射频子系统、信号采集和图像重建子系统、主计算机和图像显示子系统等,用于负责信号产生、探测与编码、数据处理、图像重建、显示与存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MRI 在磁体技术、射频线圈技术和成像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尤其以射频线圈技术的发展最为关鍵,各大企业也争相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以期占领技术上的制高点,从而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本文通过在SIPOABS数据库以及CNABS数据库中,通过IPC分类体系、CPC分类体系以及关键词的联合使用进行检索。主要涉及的IPC、CPC分类号为G01R33/32及其下位组。
二、专利分析
1.检索范围
本文对相关内容的国内外专利进行了检索,即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和世界专利文摘库(SIPOABS)中,以IPC、CPC分类号为G01R33/32及其下位组、以关键词 “磁共振”、“射频线圈”为检索入口,筛选从1981年1月1日以来的国内外专利申请。
2.专利申请年度分析状况
经过检索发现,全球范围内关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专利申请共计4212项,其中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国内申请为837项。由图1可以看出,国内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的发展和国外有一定差距。国外从1982年开始,就在不断持续研究该领域,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相关专利申请,每年的申请量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截止到1990年,从专利数量上分析,应当属于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发展的婴儿期。
从1991年开始,连续两年的专利申请量有所下滑,而到了1993-1994年,申请量直线增长,最高达到126件/年,后续几年申请数量较为平稳,因此从专利数量上可判断此时期应当属于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发展的成长期。
从1999年开始,磁共振线圈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又迎来了三个波段式、爆发式的增长,分别为1999-2004年、2004-2009年,2009-2013年。这一时期,专利数量的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磁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00年短腔大孔径低温超导磁体的成功研制和2001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3T 磁共振进入临床后,技术发展和政策允许直接促进了专利申请数量的大幅度提高。从专利数量上可判断此时期应当属于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发展的成熟期。
到了2014-2015年,有关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专利申请量急剧下降,但考虑到有些专利申请还未公开,因此,单单从这段时间的申请量,无法判断磁共振线圈技术是否已经进入到了衰退期。
国内的第一件有关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的专利申请出现在1994年,从1994年-1999年,有关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的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在10个以下。而到了1999年,随着国际申请量的爆发式、波段式的增长,国内申请量呈现出了与之对应的阶梯式、平台式的增长:2000-2003年期间,申请量稳定保持在10-20件之间;2004-2009年期间,申请量稳定保持在35-50件之间。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在国外申请数量急剧增长的过程中,有一些质量较高、价值较大的核心专利,经过筛选,进入到了中国进行申请。而在2009-2013年期间,国内申请量才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分析其原因,是国际申请量爆发增长的前提下,一些国内自主研发有关磁共振射频线圈技术的公司开始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二者叠加导致国内申请量剧增。例如2010年成立的上海联影医疗,仅在2012年和2013年就相关领域提出了19和16件的专利申请,数量相当可观。到了2014年至今,随着国际申请量的急剧下降,国内申请量也快速下滑,说明进入到中国的国际申请占国内申请量的比重仍然较大。
3、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分析
如图3所示,就申请人的类型来看,国外申请的主体相对集中,主要为企业,而且大多为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只有一个加州大学是科研单位,这是因为磁共振射频线圈领域需要较为尖端的技术以及雄厚的资金力量做支持,门槛较高,对于个人申请人或小型企业来说,想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困难重重。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医疗产业的发展,涉及磁共振射频线圈的专利技术经历了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申请量迅速增多,并在近几年保持稳定。本文利用专利检索的方法对磁共振射频线圈领域专利现状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专利政策的制定和规划,为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找准磁共振射频线圈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导向。
参考文献:
[1] 倪萍,赵明,陈自谦.MRI磁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展望,中国医疗设备,2013,(10):6-10。
[2] 张宏杰,宋枭禹,包尚联,等.磁共振成像射频线圈技术,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9):1440-1441。
[3] 李坤成.中国医用磁共振产业和技术发展现状,磁共振成像,2011,2(1):5-6。
[4] 胡军武,曹毅媛,杜烜.并行采集技术与相控阵线圈的品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放射学实践,2008,23(8):846-848。
(* 等同于第一作者,与排名在前的作者对本论文有同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