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在不断发展,网络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运用愈发频繁。在网络技术快速进步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队伍的建设,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越来越重要。通过简要分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网络育人的现状,谈了对高校网络育人的思考,探索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为提高高校网络育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丰富高校网络育人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 非全日制研究生 网络育人 思考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网络技术依赖性的增强,网络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很深刻的影响。研究生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兴趣度较高,对网络新生事物的接收性较强。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顺应网络新时代的潮流,创新育人模式,将网络发展融入到高校育人体制之中,正是我们目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内涵
高校网络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教育教学融入到网络中去,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数字化教育,开展一系列的网络教育活动。新时代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网络教育要深入研究目前网络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充分发挥网络教育提高意识、指导行动、锻造人格、升华思想等方面的功能,将这些网络教育的功能相互促进、相互关联起来。我们要摸清现代网络教育新的特点,坚持正面引导、正确方向、主动介入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教育。目前的网络教育环境下所引起的高校教育机制的变化,也是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知识体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时代对高校育人的影响
1.网络时代对高校育人的积极影响
(1)网络的丰富性和普及性,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收集不同数据、不同信息的能力有所增强。以往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尝局限于课堂授课,实践教学等传统模式,这种传统模式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到一个较为闭塞的空间。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可以提升学生获取资料的丰富性及全面性,接受到各种新式思维、文化思潮、社会思考。
(2)新媒体网络平台带来了积极作用。目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网络平台所呈现的丰富有效的信息,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育人工作提供了典型的素材。新媒体网络平台上的数字化资料,可以使大学生的课堂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学习参与。此外,新媒体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育人过程中接收到一手资源。
(3)网络技术的发展方便了师生的互动交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即时交流的工具,将即时交流工具充分运用与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工具,随时掌握学生的各类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打破原本师生之间的受制于时间、地点的交流不畅,也提高了老师育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便捷的网络技术,能够使老师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及时解决。
2.网络时代对高校育人的负面影响
(1)网络上不良信息对研究生的“三观”、行为习惯产生冲击。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西方优越论等落后的、消极的、不可取的思想,这些思想很容易导致部分意识思想不坚定的研究生“三观”趋于扭曲,导致价值评价标准混乱,这就无形之中给高校育人工作增添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及困难性。
(2)网络给高校传统的育人模式带来挑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育人工作,在给育人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高校教师的技术提升,育人思想模式转变、信息素养的提升都带来了挑战。有时,教师和学生会同时为平等的“学习者”,都需要学习新的网络技术、锻炼新的思考方式,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形式、内容、途径都将迎来新的转变。
(3)网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搜索引擎的出现使研究生产生了依赖性,遇到问题往往选择网络搜索解决,不愿意去收集资料、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生的思维习惯,降低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三、大学生网络育人的途径
1.培育健康向上高校网络文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加强互联网建设的问题,提出建设“网络强国”。作为高校育人的一线队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推进将十九大精神融入网络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网络育人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网络内容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要坚持网络内容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主导地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网络育人体制建设的中心内容,把十九大精神作為网络育人体制建设的重中之重,贯穿于网络育人的全过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善于钻研网络发展的规律,充分把握网络引导的重点,融入到高校的育人工作之中。
2.打造高校网络育人阵地,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校首先要打造多元化,多层次,新媒体数字化的高校网络育人阵地,把新媒体网络技术作为引领研究生思想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了解把握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另外,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教育的理论水平,转变其教育教学,培养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培养其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实践操作技能。此外,高校建设完备的网络教学软、硬件设施,如学籍信息管理库,科研管理系统,数字化备课系统,自主化选课系统,等等,帮助老师接收到更多的一手资源,促使老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加强体制建设,建立合理高效的网络育人机制。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网络育人模式不成体系,难以统筹规划的问题。所以,高校应高度重视培养网络育人模式,将建立网络育人机制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统一规划,由学校统一领导,各个相关部门明确各自职责,相互链接、交相呼应,建立起协同合作的体制,将育人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4.打造高质量的育人工作队伍。高校育人工作者能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引导方式开展育人工作,是高校网络育人能否高效开展的关键点。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理论水平强、实践能力硬的育人工作人员,牢牢把握住高校育人工作的主动权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学业水平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育人工作更贴近学生,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总之,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和便捷渠道的同时,也给高校的育人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高校的育人工作者,应因时而变,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网络上的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网络技术与育人工作积极结合,提高育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亚南,张博洋.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教育的探讨[J].群文天地,2012,(06):106.
[2]刘晓靖.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实现路径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03):147.
[3]赵宇华.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1.
[4]叶辉.浅议大学生网络教育[J].教师,2012,(02):36.
[5]周桂霞.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63.
【关键词】高校 非全日制研究生 网络育人 思考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网络技术依赖性的增强,网络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很深刻的影响。研究生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兴趣度较高,对网络新生事物的接收性较强。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顺应网络新时代的潮流,创新育人模式,将网络发展融入到高校育人体制之中,正是我们目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内涵
高校网络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教育教学融入到网络中去,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数字化教育,开展一系列的网络教育活动。新时代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网络教育要深入研究目前网络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充分发挥网络教育提高意识、指导行动、锻造人格、升华思想等方面的功能,将这些网络教育的功能相互促进、相互关联起来。我们要摸清现代网络教育新的特点,坚持正面引导、正确方向、主动介入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教育。目前的网络教育环境下所引起的高校教育机制的变化,也是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知识体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时代对高校育人的影响
1.网络时代对高校育人的积极影响
(1)网络的丰富性和普及性,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收集不同数据、不同信息的能力有所增强。以往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尝局限于课堂授课,实践教学等传统模式,这种传统模式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到一个较为闭塞的空间。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可以提升学生获取资料的丰富性及全面性,接受到各种新式思维、文化思潮、社会思考。
(2)新媒体网络平台带来了积极作用。目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网络平台所呈现的丰富有效的信息,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育人工作提供了典型的素材。新媒体网络平台上的数字化资料,可以使大学生的课堂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学习参与。此外,新媒体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育人过程中接收到一手资源。
(3)网络技术的发展方便了师生的互动交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即时交流的工具,将即时交流工具充分运用与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工具,随时掌握学生的各类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打破原本师生之间的受制于时间、地点的交流不畅,也提高了老师育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便捷的网络技术,能够使老师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及时解决。
2.网络时代对高校育人的负面影响
(1)网络上不良信息对研究生的“三观”、行为习惯产生冲击。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西方优越论等落后的、消极的、不可取的思想,这些思想很容易导致部分意识思想不坚定的研究生“三观”趋于扭曲,导致价值评价标准混乱,这就无形之中给高校育人工作增添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及困难性。
(2)网络给高校传统的育人模式带来挑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育人工作,在给育人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高校教师的技术提升,育人思想模式转变、信息素养的提升都带来了挑战。有时,教师和学生会同时为平等的“学习者”,都需要学习新的网络技术、锻炼新的思考方式,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形式、内容、途径都将迎来新的转变。
(3)网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搜索引擎的出现使研究生产生了依赖性,遇到问题往往选择网络搜索解决,不愿意去收集资料、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生的思维习惯,降低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三、大学生网络育人的途径
1.培育健康向上高校网络文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加强互联网建设的问题,提出建设“网络强国”。作为高校育人的一线队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推进将十九大精神融入网络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网络育人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网络内容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要坚持网络内容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主导地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网络育人体制建设的中心内容,把十九大精神作為网络育人体制建设的重中之重,贯穿于网络育人的全过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善于钻研网络发展的规律,充分把握网络引导的重点,融入到高校的育人工作之中。
2.打造高校网络育人阵地,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校首先要打造多元化,多层次,新媒体数字化的高校网络育人阵地,把新媒体网络技术作为引领研究生思想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了解把握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另外,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教育的理论水平,转变其教育教学,培养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培养其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实践操作技能。此外,高校建设完备的网络教学软、硬件设施,如学籍信息管理库,科研管理系统,数字化备课系统,自主化选课系统,等等,帮助老师接收到更多的一手资源,促使老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加强体制建设,建立合理高效的网络育人机制。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网络育人模式不成体系,难以统筹规划的问题。所以,高校应高度重视培养网络育人模式,将建立网络育人机制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统一规划,由学校统一领导,各个相关部门明确各自职责,相互链接、交相呼应,建立起协同合作的体制,将育人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4.打造高质量的育人工作队伍。高校育人工作者能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引导方式开展育人工作,是高校网络育人能否高效开展的关键点。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理论水平强、实践能力硬的育人工作人员,牢牢把握住高校育人工作的主动权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学业水平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育人工作更贴近学生,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总之,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和便捷渠道的同时,也给高校的育人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高校的育人工作者,应因时而变,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网络上的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网络技术与育人工作积极结合,提高育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亚南,张博洋.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教育的探讨[J].群文天地,2012,(06):106.
[2]刘晓靖.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实现路径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03):147.
[3]赵宇华.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1.
[4]叶辉.浅议大学生网络教育[J].教师,2012,(02):36.
[5]周桂霞.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