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6415383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棵参天的大树,离不开大地母亲的支撑,因为在那里可以得到成长的养料。一个和谐的社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因为在那里可以得到发展的动力。传统文化如同飘扬于中华大地的一条鲜艳的纽带,永远联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如同矗立于中华大地的一块坚固的基石,永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有序、良性、协调、稳定发展,我们要有一种共同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心理,要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作为联结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的纽带、承载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基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道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入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其中的一些杰出理论对促进社会成员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诸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当代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道家文化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和追求,为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早期的老庄到后来产生的道教,都总在期盼、探索、构想一种理想社会,体现出道家文化对人类强烈的终极关怀意识。道家文化在自身演进中逐渐形成了“太平”社会理想,追求天地人和谐共存。其对于“太平社会”的追求与我们今天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中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道家文化对于理想社会颇具前瞻性的设计,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老子·八十章》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设想了一个饮食富足,服饰美观,居住舒适,风俗淳朴的理想社会,也正是几千年来人们所向往追求的生活。《庄子·天地》云:“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伟大而有才华的人治理天下,使百姓心情放松,移风易俗,涤荡恶念,从而保持独立的人格,整个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风貌,人民就会专心地去从事各项工作。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社会风气良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社会。
  道家文化对于和谐社会中个体成员充分发展的论述,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和谐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充分发展自我的自由和机会。《庄子·养生主》云:“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自由进步和全面发展对于人和动物同样都是十分珍贵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老子·三十七章》云:“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主张用自然的纯朴、真实来引导人民,使人绝弃了贪欲之心,心灵宁静自然,社会人心也会走上正道。《老子·十六章》云:“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认识了自然,就胸怀广阔,心胸宽广的人才能大公无私,无私才能全面客观地对待一切事物。只有每一位社会成员不断地完善自我,加强道德修养,才能使和谐社会的实现成为可能。
  道家文化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建立起亲密友爱的关系。《老子·七十九章》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自然法规对万物都一视同仁,但总是选择扶持善良的人们。心地善良、宅心仁厚的人,总会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老子·六十三章》云:“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以德报怨,社会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关怀、相互谅解,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昌盛。《老子·六十七章》云:“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如果说有自然的法则在救护着什么,那么就一定要使它具有温柔、仁慈的特性。暴虐不能长久,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只有在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氛围中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道家文化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指出了人际关系和谐及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庄子·天运》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水干涸之后,鱼群聚集在陆地,互相吹气以湿润,用唾液互相浸润着来维持着最后一息。庄子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指出人与动物都必须依靠群体才能生存发展。只有在人际关系和睦、人与社会和谐的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每一位社会成员才能够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
  道家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老子·三十二章》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地之间,自然和谐,就能风调雨顺,人类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庄子·天道》云:“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与众人和睦相处,会有与人相处的快乐;与自然和谐一致,就會快乐于天地之中。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反的,如果无视自然界之间的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话,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庄子·德充符》云:“天刑之,安可解!”自然界有平衡法则,人也有社会行为准则,违反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庄子指出了破坏自然和谐,造成自然失衡所带来的可怕后果。《庄子·在宥》云:“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在严重失衡的环境中,野兽离群而走,鸟儿夜里不停地鸣叫,灾难还波及到草木,祸及到昆虫。道家文化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仁爱观、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致力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理性的启示与积极意义。
  总之,道家文化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直接构成了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道家文化的当代价值,自觉地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精华,挹其芬芳,把和谐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张延伍,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张雷宇,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曾是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专家    钱俊瑞于190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县鸿声里(今锡山市鸿声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入私塾,新学兴起后先后就读于鸿声小学、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小、第三师范中学,毕业后当过一年小学教员,1928年考入设在无锡的民众教育学院。由于自小生活在农村,钱俊瑞对农民的疾苦和生存状态十分关注,积极报名参加了由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陈翰笙发起组织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从1929年开始,
女儿:你又为难老爹了,非逼着老爹给你完成什么作业。这到底是你的作业啊还是老爹的作业?抑或是老爹帮你完成作业?寒假刚刚开始的时候,你就告诉我说“老朱”布置了一个阅读作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原来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高效课堂成为了众多教育者都在极力探索
期刊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负反馈对放大器实现180°宽带移相的方案.在对这种移相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论证.结果表明,这种移相器方案不仅在70MHz是可行的,而且
走出跨文化管理认识与实践的误区    中外合资企业是跨文化管理体现最为集中的层面。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企业合资具有很高的失败率,失败率40%,不穩率30%。引进国外管理模式是跨文化管理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但真正获得成功的也不多见。上述情况的发生,固然在于文化、风格和素养的差异,但细究起来则源于我们在跨文化管理上认识与实践的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把学习借鉴误认为沿袭模仿。善于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和不断深化,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也有了更高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创设初中数学高效多元化的教学课堂成为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