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是人口密集的城市,越是容易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频出。然而,外来人口为本地人口十倍的东莞市人口结构虽多元化,城市管理难度不小,却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方面走在了前头。
2013年该市共抽检食用农产品样本116万份,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8.96%、99.99%,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013年农业部在东莞市召开全国地级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现场会,肯定和推广东莞市的经验做法。一座拥有上千万外来人口的城市,能给居民舌尖上的安全交出如此答卷,绝非易事。
近日,记者走访了东莞市农业局和该市主要蔬菜输出基地,对东莞市政府和企业如何让每日的蔬菜和肉食品安全到达各地市民的菜篮子一探究竟。
输入的菜——政府干预建立安全检测网
设立三级监测网。2011年以来,东莞市政府已连续三年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为完善检测监督网络,从2003年起,东莞市、镇两级农业部门及相关单位,先后投入近亿元资金,建立起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为龙头,32个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为骨干,延伸至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市镇两级检测机构共有农产品检测人员650多人,各类检测设备及仪器达500多台。其中,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获得认证、认可资质的检测项目达363项。
生猪屠宰全程监控。目前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已覆盖蔬菜、生猪及肉品、水果及食用菌等主要食用农产品,基本实现蔬菜农药残留天天检,生猪“瘦肉精”残留车车检、批批检。2012年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动物卫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生猪屠宰环节检验检测工作实行全过程监控。
建立质量安全档案。针对本地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监管难度较大的实际,东莞市将全市308个蔬菜基地、生产企业以及1.5万多户蔬菜、水果种植户纳入监控范围;将全市农产品生产单位产地环境及生产经营基本情况、日常抽检信息及不合格农产品处理信息等录入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信息系统,建立质量安全档案;对违规使用药物的生产者依法予以处罚并记录在案,对发现多次使用违禁农药的种植户,建议所在村委会终止其土地承包合约,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外进农产品追踪溯源。针对生猪、蔬菜多数从外地输入的实际,东莞市于2006年和2009年,先后启动生猪供莞基地和供莞蔬菜基地建设工作,与相关地区构建大宗农产品产销联建机制,延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与周边省、市生产条件好、用料用药规范、农产品品质优良的生产企业和单位进行合作,共同建立供莞生猪、蔬菜定点基地。推行产地、市场及两地联检“三重检测”,逐步实现供莞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和全程追踪溯源,从源头上保障供莞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东莞市已与40个市县建立生猪产销合作关系,认定供莞生猪基地553家,年供应能力900万头,与15个县(市、区)建立了蔬菜产销合作关系,认定供莞蔬菜生产基地24万亩,年供应蔬菜量达100万吨。
推进质检体系建设。东莞市农检所于2005年开发了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追溯信息系统,将32个镇街检测机构以及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大型农批市场纳入监控范围,实现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动态监控,加强对检测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为主管部门快速处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每天通过该系统收集各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近3000个,其中320个蔬菜基地、14600多户种植户的基本信息被收录系统内,基本覆盖全市所有菜地及蔬菜种植户。
输出的菜——出口标准倒逼企业提高生产
东莞市石碣镇的菜农们很自豪,因为他们种的菜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骑着自行车到深圳罗湖口岸向香港市民出售,家家靠种菜发家致富。因此,当地百姓流传一句“到石碣来,把菜卖到香港去”的口头禅。
国家级安全示范区。俗语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先人一步的石碣人早已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大作为。为方便当地菜农种植蔬菜并及时销售出去,同时为供港蔬菜更加规范统一,在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牵头指导下,2006年7月石碣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交易中心每天都有2500吨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标准供港蔬菜运到东莞石碣,其中800多吨售往港澳地区,剩下1700多吨供莞及珠三角其他城市,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供港澳蔬菜交易中心,也成为石碣镇的支柱产业。2013年9月,东莞市石碣镇供港澳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入选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质量示范区,是东莞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广东省3个带有“国字号”的示范区之一。这些再次证明,种植面积不多的东莞同样可以在农业领域发挥出独特的优势。
生产安全从土壤开始。春寒料峭的时节,记者来到位于石碣镇的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走进交易中心大院内,只见紧邻大门左侧就是一栋几层楼高的检测中心,从一楼到三楼分布着由易到难的不同检测中心,检测中心二楼一间检验室内摆放着来自梁家村蔬菜种植基地送来的检测小样,一瓶当地的水和一袋泥土。交易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每个蔬菜种植基地的土壤和水源都要不定期的检测,确保这块土地是健康的,才会生产出健康的蔬菜。
生产基地严格备案。为保证供港蔬菜一年到头天天都足量、新鲜,交易中心在全国各地共设立108个蔬菜备案种植基地,种植不同季节的各类蔬菜,保证每个时节的足量供应。每个种植基地在总部都有详细的备案。交易中心可以随时查看全国各地每一个基地的土壤环境、气候环境和生长环境等资料。对108个种植基地,交易中心设立了生产计划和质量标准等各项生产指标。为鼓励农户科学种植,公司对严格按照基地生产要求进行生产的种植户,给予每年5-1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交易中心平均每年的扶持资金达300多万元。交易中心董事长陈锦球坦言,质量一定要从源头抓起,如果没有源头上的保证,说什么都没用。
安全监测从田间开始。交易中心在各地种植基地都配有一名检测师,在果蔬采摘前就要进行一次抽样检测,在农贸市场上再进行第二次检测,到了香港还要检测几遍。
蔬菜入场前先带身份证。交易中心实行严格的入场前检验制度。每批蔬菜进入交易中心,工作人员都要从不同的菜筐里拿出一颗进行贴标抽检,一旦发现问题,如农药残留超标等,带有“身份证”的蔬菜会即刻被召回。一筐蔬菜总共大约要经过5道检测关卡,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供港蔬菜企业一年只要出现三次检验不合格情况,就会终身取消该企业的供港资格,平时,蔬菜稍有超标,就会被香港直接投诉到国家一级。
“严格的出口标准倒逼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标准。”陈锦球如是说。
2013年该市共抽检食用农产品样本116万份,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8.96%、99.99%,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013年农业部在东莞市召开全国地级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现场会,肯定和推广东莞市的经验做法。一座拥有上千万外来人口的城市,能给居民舌尖上的安全交出如此答卷,绝非易事。
近日,记者走访了东莞市农业局和该市主要蔬菜输出基地,对东莞市政府和企业如何让每日的蔬菜和肉食品安全到达各地市民的菜篮子一探究竟。
输入的菜——政府干预建立安全检测网
设立三级监测网。2011年以来,东莞市政府已连续三年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为完善检测监督网络,从2003年起,东莞市、镇两级农业部门及相关单位,先后投入近亿元资金,建立起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为龙头,32个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为骨干,延伸至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市镇两级检测机构共有农产品检测人员650多人,各类检测设备及仪器达500多台。其中,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获得认证、认可资质的检测项目达363项。
生猪屠宰全程监控。目前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已覆盖蔬菜、生猪及肉品、水果及食用菌等主要食用农产品,基本实现蔬菜农药残留天天检,生猪“瘦肉精”残留车车检、批批检。2012年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动物卫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生猪屠宰环节检验检测工作实行全过程监控。
建立质量安全档案。针对本地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监管难度较大的实际,东莞市将全市308个蔬菜基地、生产企业以及1.5万多户蔬菜、水果种植户纳入监控范围;将全市农产品生产单位产地环境及生产经营基本情况、日常抽检信息及不合格农产品处理信息等录入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信息系统,建立质量安全档案;对违规使用药物的生产者依法予以处罚并记录在案,对发现多次使用违禁农药的种植户,建议所在村委会终止其土地承包合约,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外进农产品追踪溯源。针对生猪、蔬菜多数从外地输入的实际,东莞市于2006年和2009年,先后启动生猪供莞基地和供莞蔬菜基地建设工作,与相关地区构建大宗农产品产销联建机制,延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与周边省、市生产条件好、用料用药规范、农产品品质优良的生产企业和单位进行合作,共同建立供莞生猪、蔬菜定点基地。推行产地、市场及两地联检“三重检测”,逐步实现供莞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和全程追踪溯源,从源头上保障供莞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东莞市已与40个市县建立生猪产销合作关系,认定供莞生猪基地553家,年供应能力900万头,与15个县(市、区)建立了蔬菜产销合作关系,认定供莞蔬菜生产基地24万亩,年供应蔬菜量达100万吨。
推进质检体系建设。东莞市农检所于2005年开发了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追溯信息系统,将32个镇街检测机构以及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大型农批市场纳入监控范围,实现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动态监控,加强对检测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为主管部门快速处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每天通过该系统收集各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近3000个,其中320个蔬菜基地、14600多户种植户的基本信息被收录系统内,基本覆盖全市所有菜地及蔬菜种植户。
输出的菜——出口标准倒逼企业提高生产
东莞市石碣镇的菜农们很自豪,因为他们种的菜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骑着自行车到深圳罗湖口岸向香港市民出售,家家靠种菜发家致富。因此,当地百姓流传一句“到石碣来,把菜卖到香港去”的口头禅。
国家级安全示范区。俗语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先人一步的石碣人早已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大作为。为方便当地菜农种植蔬菜并及时销售出去,同时为供港蔬菜更加规范统一,在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牵头指导下,2006年7月石碣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交易中心每天都有2500吨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标准供港蔬菜运到东莞石碣,其中800多吨售往港澳地区,剩下1700多吨供莞及珠三角其他城市,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供港澳蔬菜交易中心,也成为石碣镇的支柱产业。2013年9月,东莞市石碣镇供港澳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入选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质量示范区,是东莞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广东省3个带有“国字号”的示范区之一。这些再次证明,种植面积不多的东莞同样可以在农业领域发挥出独特的优势。
生产安全从土壤开始。春寒料峭的时节,记者来到位于石碣镇的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走进交易中心大院内,只见紧邻大门左侧就是一栋几层楼高的检测中心,从一楼到三楼分布着由易到难的不同检测中心,检测中心二楼一间检验室内摆放着来自梁家村蔬菜种植基地送来的检测小样,一瓶当地的水和一袋泥土。交易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每个蔬菜种植基地的土壤和水源都要不定期的检测,确保这块土地是健康的,才会生产出健康的蔬菜。
生产基地严格备案。为保证供港蔬菜一年到头天天都足量、新鲜,交易中心在全国各地共设立108个蔬菜备案种植基地,种植不同季节的各类蔬菜,保证每个时节的足量供应。每个种植基地在总部都有详细的备案。交易中心可以随时查看全国各地每一个基地的土壤环境、气候环境和生长环境等资料。对108个种植基地,交易中心设立了生产计划和质量标准等各项生产指标。为鼓励农户科学种植,公司对严格按照基地生产要求进行生产的种植户,给予每年5-1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交易中心平均每年的扶持资金达300多万元。交易中心董事长陈锦球坦言,质量一定要从源头抓起,如果没有源头上的保证,说什么都没用。
安全监测从田间开始。交易中心在各地种植基地都配有一名检测师,在果蔬采摘前就要进行一次抽样检测,在农贸市场上再进行第二次检测,到了香港还要检测几遍。
蔬菜入场前先带身份证。交易中心实行严格的入场前检验制度。每批蔬菜进入交易中心,工作人员都要从不同的菜筐里拿出一颗进行贴标抽检,一旦发现问题,如农药残留超标等,带有“身份证”的蔬菜会即刻被召回。一筐蔬菜总共大约要经过5道检测关卡,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供港蔬菜企业一年只要出现三次检验不合格情况,就会终身取消该企业的供港资格,平时,蔬菜稍有超标,就会被香港直接投诉到国家一级。
“严格的出口标准倒逼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标准。”陈锦球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