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年轻的姑娘,勇敢地嫁给医生曾断言活不过一年的高位截瘫男子,一度引起轩然大波。37年过去了,当年的姑娘黄玉滋如今已61岁,她与66岁的丈夫杨国华和一双儿女,过着幸福的生活。
上世纪60年代末,陕西平利县青年杨国华参加了县里电站工程建设。1970年夏,因一次塌方事故,年仅18岁的他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杨国华没有气馁,躺在病床上自学书法、文学、法律、雕刻,他写的文章《残荷有藕》还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在众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身残志坚,有爱心、有学问的小伙子。
1979年,22岁的城关镇女青年黄玉滋在杨家村附近的鞭炮厂打工,得知杨国华的情况,她顿时心生怜悯,便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杨家照顾杨国华。两人渐渐熟悉起来,杨国华有时会给黄玉滋写信,鼓励她好好工作、学习,黄玉滋也告诉他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这年秋天,杨国华患了急性胸膜炎住进县医院。黄玉滋听说后,赶到医院照顾杨国华。她每天守在病榻前熬药喂饭,每隔几小时给杨国华擦洗、按摩,俨然对待自己的亲人。短短10来天的相处中,她明显感觉到了杨国华对她的依恋,自己心中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于是,她勇敢地向他倾吐了心中的爱意,并做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嫁给他!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杨国华首先是拒绝:“我从来没想过结婚,也不敢想,我是一个残疾人,父母年迈,债台高筑,我家的担子太重了!”黄玉滋的决定也让家人感到震惊,黄父以死相逼阻止,最终还是没能拗过态度决绝的女儿。黄玉滋坚定的态度让杨国华下了决心,两人于1980年冬天领取了结婚证。
婚后,黄玉滋挑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为了改善家庭条件,她种过地、卖过菜、做过小生意,无论干哪一行,都舍得吃苦流汗,有始有终,把家操持得井井有条。她把有营养的东西省着给公婆、丈夫和子女吃,自己则躲在厨房里吃些残羹剩饭。婆婆临终前,拉着黄玉滋的手说:“我儿子能遇到你这样的好媳妇,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啊,我死也瞑目了!”
198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杨国华突患急病,豆大的汗珠把被子都浸湿了。最怕走夜路的黄玉滋冲出家门请村民帮忙救人。山路崎岖,夜色茫茫,她不知摔了多少跤,总算把奄奄一息的丈夫送进医院。她每天守在病房不敢离开半步,丈夫想吃水果,她就托人卖掉奶奶留给自己的银手镯去买水果……一个月下来,丈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她却累得卧床不起。杨国华致残以来,先后13次出现病危,每次都是黄玉滋帮助丈夫战胜了死神。随着女儿和儿子的出生,黄玉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杨国华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身体状况良好,经常写诗词、散文和楹联。2008年,他的诗词获得全国诗词大奖赛三等奖。携手走过银婚的黄玉滋和杨国华仍如当年般恩爱。黄玉滋说:“我爱他,他比很多健全人都值得被愛。”而面对黄玉滋无怨无悔的付出,杨国华也在自己的诗作《赠玉滋》中这样表达:“亦爱亦怜亦朦胧,义无反顾嫁残农。弱女担起忧与患,泪水伴着汗水涌。啼笑姻缘称上善,无怨无悔有春风,尔今为爱历千劫,来世我愿作仆佣。”如今一对儿女也都长大成人,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个苦难而温馨的家庭还荣获了省级“五好家庭”称号。
上世纪60年代末,陕西平利县青年杨国华参加了县里电站工程建设。1970年夏,因一次塌方事故,年仅18岁的他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杨国华没有气馁,躺在病床上自学书法、文学、法律、雕刻,他写的文章《残荷有藕》还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在众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身残志坚,有爱心、有学问的小伙子。
1979年,22岁的城关镇女青年黄玉滋在杨家村附近的鞭炮厂打工,得知杨国华的情况,她顿时心生怜悯,便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杨家照顾杨国华。两人渐渐熟悉起来,杨国华有时会给黄玉滋写信,鼓励她好好工作、学习,黄玉滋也告诉他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这年秋天,杨国华患了急性胸膜炎住进县医院。黄玉滋听说后,赶到医院照顾杨国华。她每天守在病榻前熬药喂饭,每隔几小时给杨国华擦洗、按摩,俨然对待自己的亲人。短短10来天的相处中,她明显感觉到了杨国华对她的依恋,自己心中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于是,她勇敢地向他倾吐了心中的爱意,并做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嫁给他!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杨国华首先是拒绝:“我从来没想过结婚,也不敢想,我是一个残疾人,父母年迈,债台高筑,我家的担子太重了!”黄玉滋的决定也让家人感到震惊,黄父以死相逼阻止,最终还是没能拗过态度决绝的女儿。黄玉滋坚定的态度让杨国华下了决心,两人于1980年冬天领取了结婚证。
婚后,黄玉滋挑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为了改善家庭条件,她种过地、卖过菜、做过小生意,无论干哪一行,都舍得吃苦流汗,有始有终,把家操持得井井有条。她把有营养的东西省着给公婆、丈夫和子女吃,自己则躲在厨房里吃些残羹剩饭。婆婆临终前,拉着黄玉滋的手说:“我儿子能遇到你这样的好媳妇,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啊,我死也瞑目了!”
198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杨国华突患急病,豆大的汗珠把被子都浸湿了。最怕走夜路的黄玉滋冲出家门请村民帮忙救人。山路崎岖,夜色茫茫,她不知摔了多少跤,总算把奄奄一息的丈夫送进医院。她每天守在病房不敢离开半步,丈夫想吃水果,她就托人卖掉奶奶留给自己的银手镯去买水果……一个月下来,丈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她却累得卧床不起。杨国华致残以来,先后13次出现病危,每次都是黄玉滋帮助丈夫战胜了死神。随着女儿和儿子的出生,黄玉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杨国华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身体状况良好,经常写诗词、散文和楹联。2008年,他的诗词获得全国诗词大奖赛三等奖。携手走过银婚的黄玉滋和杨国华仍如当年般恩爱。黄玉滋说:“我爱他,他比很多健全人都值得被愛。”而面对黄玉滋无怨无悔的付出,杨国华也在自己的诗作《赠玉滋》中这样表达:“亦爱亦怜亦朦胧,义无反顾嫁残农。弱女担起忧与患,泪水伴着汗水涌。啼笑姻缘称上善,无怨无悔有春风,尔今为爱历千劫,来世我愿作仆佣。”如今一对儿女也都长大成人,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个苦难而温馨的家庭还荣获了省级“五好家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