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种植农户应该积极掌握高产栽培技术,明确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运用培育壮秧与栽插技术,做好对苗株在各个时期的田间水肥管理,还要实施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生长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落后的种植模式进行改变,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引领下,要注重推广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為广大农民提供科学化指导。
1 水稻的高产栽培管理
1.1 明确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
水稻对气候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喜爱高温多雨的天气,对于日照和土壤的要求并不高,对于气温需要重点把握。只有达到13 ℃以上才能促使水稻幼苗发芽,幼苗生长温度应该在30 ℃,秧苗分蘖期应不低于20 ℃,抽穗期以25~35 ℃最佳,开花授粉期温度不能低于20 ℃或高于40 ℃。我国部分地区地处亚热带,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光照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1.2 运用培育壮秧与栽插技术
各地区农民要结合当地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在培育水稻秧苗时,应该选择晴暖适宜的天气,先要将种子晒2 d,这样可以提高种皮的透性,增强种子吸水能力;之后,要对晒后的种子仔细挑选,去除那些病虫种和秕种,确保种子色泽金黄、饱满丰硕;将挑选好的良种用稀释1%的澄清石灰水浸泡2 d,或者选用专门的水稻浸种剂、壮秧剂等也可以,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在秧苗栽插的时候,秧苗应该根系发达,为白色无黑根;秧苗基本粗且扁,叶片浓绿,苗株整齐一致;秧苗已经生长30 d,且分蘖3 h,就可以移植到田间栽种。
1.3 苗株在各个时期的田间水肥管理
在苗床内部铺设3~6 cm的碎稻草,或者施加3~5 kg/667 m2的粪便有机物,并适当地加入200~250 kg/667 m2的过磷酸钾。均匀翻耕土地,确保肥料在土壤中的均匀,之后浇1次透水,即可进行水稻秧苗的播种。
1.3.1 返青期管理
水稻秧苗在返青后,应及时施加分蘖肥,每667 m2将尿素8~10 kg、氯化钾6~8 kg混合。坚持栽秧于浅水、返青于寸水、分蘖于薄水,做好田间水分管理,确保水量适当。
1.3.2 苗株拔节期管理
要注意仔细观察稻苗生长态势,如果发现由于前期施肥不足导致生长不良,应该及时追肥,施用尿素3~5 kg/667 m2。田间水量应该为寸水,这更有助于稻苗孕穗。
1.3.3 抽穗结实期管理
如果苗株存在因缺肥产生叶片发黄的问题,应该在叶面喷施稀释1%的尿素溶液;如果苗株叶片浓绿拔节陡长,则应向叶面喷施稀释1%的磷酸钙溶液。
2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加强栽培管理
在选择水稻种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做好消毒处理,一般可以采用强氯精进行彻底消毒,这样能够大幅度降低稻瘟病、恶苗病等病害的发病率。还要注重对多蘖无病虫壮秧的培育,或者利用作物之间的套作、嫁接等,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抵抗性,都可以达到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良好效果。
2.2 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技术措施
2.2.1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的特点就是直接、见效快,多数以喷洒农药为主,确保水稻能够迅速免受病虫害的侵扰,但并不能彻底断绝病虫害的发生。在使用化学防治措施的时候要用药准确,用量适度,喷洒合理。例如在防治稻纹枯病的时候,应使用浓度为25%的戊唑醇乳油,施用量应控制在300~375 mL/hm2之间,也可以选择使用浓度为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施用600~750 g/hm2,与750 kg水混合。必须要保证喷洒的准确性,找准水稻基部,保证喷雾的均匀性。
2.2.2 生物防治措施
随着当前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可以说,生物防治是当前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生物防治主要就是运用作物与天敌之间的生物规律,达到某种生态平衡,所以这种措施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比如,就可以利用寄生蝇、寄生蜂等寄生类天敌,最终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由于不会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能对病虫害产生长期控制效果,所以以后值得在这方面继续深入探索研究。
2.2.3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是借助温度、气体、光谱、电流等物理因素或者机械装置进行防治,达到驱赶或杀灭害虫的目标。对于一些趋光性强的昆虫就可以使用灯光或不同波长的激光进行诱杀或灭杀,再比如防虫网等机械的运用也能有效防范虫害的入侵。物理防治的使用局限性较大,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增强防治效果。
总之,水稻种植农户应该注重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改变以往只凭经验种植管理的思想和模式,要运用更为科学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确保水稻更好地生长,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收稿日期:2019-07-26)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生长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落后的种植模式进行改变,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引领下,要注重推广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為广大农民提供科学化指导。
1 水稻的高产栽培管理
1.1 明确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
水稻对气候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喜爱高温多雨的天气,对于日照和土壤的要求并不高,对于气温需要重点把握。只有达到13 ℃以上才能促使水稻幼苗发芽,幼苗生长温度应该在30 ℃,秧苗分蘖期应不低于20 ℃,抽穗期以25~35 ℃最佳,开花授粉期温度不能低于20 ℃或高于40 ℃。我国部分地区地处亚热带,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光照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1.2 运用培育壮秧与栽插技术
各地区农民要结合当地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在培育水稻秧苗时,应该选择晴暖适宜的天气,先要将种子晒2 d,这样可以提高种皮的透性,增强种子吸水能力;之后,要对晒后的种子仔细挑选,去除那些病虫种和秕种,确保种子色泽金黄、饱满丰硕;将挑选好的良种用稀释1%的澄清石灰水浸泡2 d,或者选用专门的水稻浸种剂、壮秧剂等也可以,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在秧苗栽插的时候,秧苗应该根系发达,为白色无黑根;秧苗基本粗且扁,叶片浓绿,苗株整齐一致;秧苗已经生长30 d,且分蘖3 h,就可以移植到田间栽种。
1.3 苗株在各个时期的田间水肥管理
在苗床内部铺设3~6 cm的碎稻草,或者施加3~5 kg/667 m2的粪便有机物,并适当地加入200~250 kg/667 m2的过磷酸钾。均匀翻耕土地,确保肥料在土壤中的均匀,之后浇1次透水,即可进行水稻秧苗的播种。
1.3.1 返青期管理
水稻秧苗在返青后,应及时施加分蘖肥,每667 m2将尿素8~10 kg、氯化钾6~8 kg混合。坚持栽秧于浅水、返青于寸水、分蘖于薄水,做好田间水分管理,确保水量适当。
1.3.2 苗株拔节期管理
要注意仔细观察稻苗生长态势,如果发现由于前期施肥不足导致生长不良,应该及时追肥,施用尿素3~5 kg/667 m2。田间水量应该为寸水,这更有助于稻苗孕穗。
1.3.3 抽穗结实期管理
如果苗株存在因缺肥产生叶片发黄的问题,应该在叶面喷施稀释1%的尿素溶液;如果苗株叶片浓绿拔节陡长,则应向叶面喷施稀释1%的磷酸钙溶液。
2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加强栽培管理
在选择水稻种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做好消毒处理,一般可以采用强氯精进行彻底消毒,这样能够大幅度降低稻瘟病、恶苗病等病害的发病率。还要注重对多蘖无病虫壮秧的培育,或者利用作物之间的套作、嫁接等,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抵抗性,都可以达到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良好效果。
2.2 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技术措施
2.2.1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的特点就是直接、见效快,多数以喷洒农药为主,确保水稻能够迅速免受病虫害的侵扰,但并不能彻底断绝病虫害的发生。在使用化学防治措施的时候要用药准确,用量适度,喷洒合理。例如在防治稻纹枯病的时候,应使用浓度为25%的戊唑醇乳油,施用量应控制在300~375 mL/hm2之间,也可以选择使用浓度为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施用600~750 g/hm2,与750 kg水混合。必须要保证喷洒的准确性,找准水稻基部,保证喷雾的均匀性。
2.2.2 生物防治措施
随着当前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可以说,生物防治是当前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生物防治主要就是运用作物与天敌之间的生物规律,达到某种生态平衡,所以这种措施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比如,就可以利用寄生蝇、寄生蜂等寄生类天敌,最终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由于不会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能对病虫害产生长期控制效果,所以以后值得在这方面继续深入探索研究。
2.2.3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是借助温度、气体、光谱、电流等物理因素或者机械装置进行防治,达到驱赶或杀灭害虫的目标。对于一些趋光性强的昆虫就可以使用灯光或不同波长的激光进行诱杀或灭杀,再比如防虫网等机械的运用也能有效防范虫害的入侵。物理防治的使用局限性较大,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增强防治效果。
总之,水稻种植农户应该注重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改变以往只凭经验种植管理的思想和模式,要运用更为科学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确保水稻更好地生长,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收稿日期: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