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报纸上、杂志上、书籍上、电视上、网络上,到处充满着策划。随手翻看一本杂志,你都会看到五花八门的栏目;看一个电视节目,你会看到煽情的电视剧、夸张的娱乐、荒唐的炒作等,这就是媒体的策划。
2006年、2007年被称之为“选秀年”。《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等,节目设计了短信投票、现场拉票、淘汰出局等煽情元素,都是媒体策划的产物。
“新闻策划”让报纸更有个性
在生存竞争和利益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注重“营销策划”。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力争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从而获得最大的回报。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报纸安于常规的新闻报道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因此各报都意识到要想抓住读者的眼球,必须要将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做大做深,实现新闻报道的价值最大化。但是,如果有了好的新闻策划,没有深刻把握事件的价值内涵,报道出来的东西还是没有任何影响力,难以让读者接受,这样就削弱了传播效果。营销策划是利用规模经营的策略,来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只要新闻事件读者关注,就能够通过事件营销来为报纸创造利润,甚至还可以与发行、广告创收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新闻策划必须认真调查研究,通过团队的力量,组织整合资源,设计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案,全方位进行论证。有了个性,才会有生命力。
作为市属媒体,报纸新闻的本地化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郑州日报》为做深做细本地新闻,加强了与读者的互动。除加强来信来访、热线电话等传统方法外,还借助新闻网、手机短信以及BBS讨论板等平台,及时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群众的呼声要求、搜集新闻线索、了解读者反馈、就某些社会现象引导群众开展讨论,以此来密切与本地读者的联系,力求在第一时间将本地新闻一网打尽,进一步扎牢报纸的本土化根基,更充分地滿足郑州读者的需求。
莫把新闻策划变炒作
新闻策划和炒作,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两个概念,也是业内同仁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新时期报纸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
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若宠过了头,宠变了形,就会成为“炒作”。以致不少正常策划也经常遇到人们的置疑:又是炒作!
从表面上看,新闻策划与炒作有些相同之处:追求创意,追求与众不同,追求社会反响,追求广告效应,以达到扩大报纸影响的目的;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首尾照应的操作,以把文章“做大”等。
策划与炒作既然具有一些共同性,但若把握不好度,策划就可能变成炒作。随着竞争的加剧,媒体绞尽脑汁,以策划或炒作的手段去吸引读者,扩大影响,都是为了适应现代传播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新闻本质上看,新闻策划是在传媒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立足于客观新闻这一前提,对报道活动进行的有前瞻性的、有巧妙创意和构思的、能够解答重要新闻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在于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炒作也是新闻竞争的产物,也是为了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正如美国克瓦克教授和罗森斯特教授所指出的:“媒体的空前发达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新闻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如今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炒作热点新闻……加大新闻炒作的力度,抓住某一新闻事件大做文章。”
新闻策划与炒作之间有着明显差异
尽管如此,以严格的目光来观察,新闻策划与炒作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新闻策划以客观新闻是否存在为策划的前提条件,虽然在具体报道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总体是一种客观的、被动的、“第二性”的行为,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符合新闻的本质意义。而炒作则不同,它既可以借客观存在的新闻为由头,也经常主动地“作出”新闻:通过发起活动实施预设选题,或者幕后指使人做“有新闻价值”的圈套,然后来报道活动中、圈套中的新闻。这样“作出”的新闻,不符合新闻的本质意义。
新闻策划在追求社会反响的同时,能够遵从新闻的一般规律,注意社会效果,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因而讲究真实性,以事实说话,尽量客观公正,主动接受各种法规、纪律、道德的约束,因而稳健持重,较少偏差。炒作却偏重轰动效应和市场卖点,社会效果和社会责任感考虑不多。为了制造轰动效应或抢新闻,不惜哗众取宠,在真实性上经常出问题,往往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报道立场也不都客观公正,有时倾向性明显。
新闻策划选题的题材意义比较重大,也讲究时机,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得淋漓尽致,使选题中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得以充分的显现,以提高新闻的效果。炒作则往往小题大做,偏重于社会新闻、灾害事故、娱乐新闻、名人隐私等通俗题材,报道流于煽情、琐碎、渲染,尽管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但所报道的事情往往“水”得很,新闻价值不大。
新闻策划不论做几篇报道,都是按照新闻规律、按照事件的进展来报道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会反复;炒作却是按照商业的需要,或“挤牙膏”,今天一点,明天再来一点;或者任意编排事实,且有明显的反复性,前面说了的又拿出来说一通。
认清新闻事件实质,力避炒作
也许正由于有的新闻策划具有一定的“炒作”性质,人们对新闻策划能够接受,即使有炒作的倾向,也能宽容对待。但是,报纸不能以社会的宽容作为自我宽容的借口,降低策划的门槛,以致影响新闻的声誉。有的策划尽管不是新闻的策划,而是他人出于某种目的的策划,但是媒体如果在疑点甚多的情况下,没有深入了解该策划的意图,就盲目介入其策划,推波助澜,也是不可取的。
有的新闻策划本来无意炒作,但由于对事情了解得不深不透,随着报道的深入展开,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新情况,致使报道无法按预期策划进行,陷入虎头蛇尾、有头无尾的尴尬局面。因此,除了要避免炒作,还要防止无意之间出现偏差,一旦出现偏差,可能会造成相当被动、难以收拾的局面。
(作者单位:郑州日报社)
编校:施宇
2006年、2007年被称之为“选秀年”。《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等,节目设计了短信投票、现场拉票、淘汰出局等煽情元素,都是媒体策划的产物。
“新闻策划”让报纸更有个性
在生存竞争和利益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注重“营销策划”。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力争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从而获得最大的回报。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报纸安于常规的新闻报道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因此各报都意识到要想抓住读者的眼球,必须要将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做大做深,实现新闻报道的价值最大化。但是,如果有了好的新闻策划,没有深刻把握事件的价值内涵,报道出来的东西还是没有任何影响力,难以让读者接受,这样就削弱了传播效果。营销策划是利用规模经营的策略,来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只要新闻事件读者关注,就能够通过事件营销来为报纸创造利润,甚至还可以与发行、广告创收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新闻策划必须认真调查研究,通过团队的力量,组织整合资源,设计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案,全方位进行论证。有了个性,才会有生命力。
作为市属媒体,报纸新闻的本地化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郑州日报》为做深做细本地新闻,加强了与读者的互动。除加强来信来访、热线电话等传统方法外,还借助新闻网、手机短信以及BBS讨论板等平台,及时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群众的呼声要求、搜集新闻线索、了解读者反馈、就某些社会现象引导群众开展讨论,以此来密切与本地读者的联系,力求在第一时间将本地新闻一网打尽,进一步扎牢报纸的本土化根基,更充分地滿足郑州读者的需求。
莫把新闻策划变炒作
新闻策划和炒作,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两个概念,也是业内同仁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新时期报纸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
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若宠过了头,宠变了形,就会成为“炒作”。以致不少正常策划也经常遇到人们的置疑:又是炒作!
从表面上看,新闻策划与炒作有些相同之处:追求创意,追求与众不同,追求社会反响,追求广告效应,以达到扩大报纸影响的目的;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首尾照应的操作,以把文章“做大”等。
策划与炒作既然具有一些共同性,但若把握不好度,策划就可能变成炒作。随着竞争的加剧,媒体绞尽脑汁,以策划或炒作的手段去吸引读者,扩大影响,都是为了适应现代传播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新闻本质上看,新闻策划是在传媒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立足于客观新闻这一前提,对报道活动进行的有前瞻性的、有巧妙创意和构思的、能够解答重要新闻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在于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炒作也是新闻竞争的产物,也是为了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正如美国克瓦克教授和罗森斯特教授所指出的:“媒体的空前发达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新闻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如今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炒作热点新闻……加大新闻炒作的力度,抓住某一新闻事件大做文章。”
新闻策划与炒作之间有着明显差异
尽管如此,以严格的目光来观察,新闻策划与炒作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新闻策划以客观新闻是否存在为策划的前提条件,虽然在具体报道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总体是一种客观的、被动的、“第二性”的行为,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符合新闻的本质意义。而炒作则不同,它既可以借客观存在的新闻为由头,也经常主动地“作出”新闻:通过发起活动实施预设选题,或者幕后指使人做“有新闻价值”的圈套,然后来报道活动中、圈套中的新闻。这样“作出”的新闻,不符合新闻的本质意义。
新闻策划在追求社会反响的同时,能够遵从新闻的一般规律,注意社会效果,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因而讲究真实性,以事实说话,尽量客观公正,主动接受各种法规、纪律、道德的约束,因而稳健持重,较少偏差。炒作却偏重轰动效应和市场卖点,社会效果和社会责任感考虑不多。为了制造轰动效应或抢新闻,不惜哗众取宠,在真实性上经常出问题,往往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报道立场也不都客观公正,有时倾向性明显。
新闻策划选题的题材意义比较重大,也讲究时机,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得淋漓尽致,使选题中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得以充分的显现,以提高新闻的效果。炒作则往往小题大做,偏重于社会新闻、灾害事故、娱乐新闻、名人隐私等通俗题材,报道流于煽情、琐碎、渲染,尽管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但所报道的事情往往“水”得很,新闻价值不大。
新闻策划不论做几篇报道,都是按照新闻规律、按照事件的进展来报道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会反复;炒作却是按照商业的需要,或“挤牙膏”,今天一点,明天再来一点;或者任意编排事实,且有明显的反复性,前面说了的又拿出来说一通。
认清新闻事件实质,力避炒作
也许正由于有的新闻策划具有一定的“炒作”性质,人们对新闻策划能够接受,即使有炒作的倾向,也能宽容对待。但是,报纸不能以社会的宽容作为自我宽容的借口,降低策划的门槛,以致影响新闻的声誉。有的策划尽管不是新闻的策划,而是他人出于某种目的的策划,但是媒体如果在疑点甚多的情况下,没有深入了解该策划的意图,就盲目介入其策划,推波助澜,也是不可取的。
有的新闻策划本来无意炒作,但由于对事情了解得不深不透,随着报道的深入展开,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新情况,致使报道无法按预期策划进行,陷入虎头蛇尾、有头无尾的尴尬局面。因此,除了要避免炒作,还要防止无意之间出现偏差,一旦出现偏差,可能会造成相当被动、难以收拾的局面。
(作者单位:郑州日报社)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