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花椒产业铺就农民致富路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172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江津区作为全国著名的花椒之鄉,近年来不断加大花椒产业规范和监管力度,确保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铺就农民致富路。2016年,全区50万亩花椒投产35万亩,鲜花椒产量达到22万吨、产值30亿元。据该区农委消息,预计2017年全区花椒产量将增产10%左右。
  为了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江津区农委和该区花椒产业协会共同探索,创新了“花椒嫁(桥)接、修枝整形、病虫防治、平衡施肥”等花椒速生丰产栽培管理新技术,通过举办技术讲座、现场教学培训、发放花椒栽培技术资料等方式进行推广,使得全区鲜花椒的亩产量从原来的150~250公斤提高到400~750公斤,最高亩产量甚至能到达1000公斤。
  除了掌握适宜的采摘期外,先进的采摘技术也非常重要。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缩枝矮化”采摘技术,即在采摘花椒的同时也完成修剪。通过该技术,椒农们每人每天采摘鲜花椒量由原来的35~40公斤提升到70~80公斤。
  (资料来源:《重庆日报》)
其他文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見》(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上第一个专门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出台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思想、制度体系、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意见》共13条,思路目标明确。确立“一条路径”,就是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治理路径;完善“一个机制”,就是要实行以地定畜,建立健全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现代诗的接受一直是令人困扰、揪心的文化现象,有时甚至被拒之门外。目前国内研究现代诗接受的难题,多偏向解读与鉴赏层面,尚留许多地方未做全面展开。本文作为现代诗接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