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在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数学教学应高度重视动手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活动中得以训练。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基础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高度重视操作活动,用动手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
一、动手操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时,我把它设计为一次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各种文具的价格。在教师的“开始购物”声令下时,学生纷纷对照物品的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售货员”交换物品,此时,学生似乎真的在人文具店购物,积极性很高。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亲手实践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数学中所学的知识,不少能直接用于实际当中,如果在教学当中能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势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会更加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和明确求知目标投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三、在操作中获取数学知识
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脑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又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模、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有效的操作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例如,在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通过摆摆学具,算一算“12-7=?”时,竟然找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算法:
算法一:10-7 2=5(破十法)
算法二:12-2-5=5(少減了5,要再减5)
算法三:12-10 3=5(多减了3,要加上3)
算法四:12-1-1-1-1-1-1-1=5(数数的方法)
算法五:因为7 5=12所以12-7=5(算减法,想加法)
这种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的《认识人民币》的练习时,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的储蓄罐里有许多两元、一元、五角、两角、一角等面值的人民币,他要拿出三元六角去买文具盒,有几种拿法?题目一出,教室里沸腾起来了,一位学生说出拿1张两元、1张一元、1张五角和1张一角后;马上有一个学生说还有另一种拿法:1张两元、1张一元和3张两角……此时,学生非常活跃,课堂里的学习气氛也异常浓烈,在讨论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拿法,最后还有一个学生说:“拿四元钱买了之后,找回四角最省事。”这种答案超出了题目要求,教师告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要学会灵活处理。这节课通过购物练习,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体会到了在探究中发现的乐趣,有效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动手操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在动手操作学数学中顺利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具、操作材料,要适宜学生动手操作;二是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各个环节;三是操作问题与探究要求的提出,必须根据小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具体明确;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五是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要充分让学生口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参与评价、讨论操作思维的过程是否正确、合理,促进和推动学生积极探究思维;六是尽早训练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注意培养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使动手操作学数学更有成效。
(责编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基础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高度重视操作活动,用动手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
一、动手操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时,我把它设计为一次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各种文具的价格。在教师的“开始购物”声令下时,学生纷纷对照物品的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售货员”交换物品,此时,学生似乎真的在人文具店购物,积极性很高。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亲手实践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数学中所学的知识,不少能直接用于实际当中,如果在教学当中能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势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会更加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和明确求知目标投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三、在操作中获取数学知识
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脑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又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模、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有效的操作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例如,在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通过摆摆学具,算一算“12-7=?”时,竟然找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算法:
算法一:10-7 2=5(破十法)
算法二:12-2-5=5(少減了5,要再减5)
算法三:12-10 3=5(多减了3,要加上3)
算法四:12-1-1-1-1-1-1-1=5(数数的方法)
算法五:因为7 5=12所以12-7=5(算减法,想加法)
这种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的《认识人民币》的练习时,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的储蓄罐里有许多两元、一元、五角、两角、一角等面值的人民币,他要拿出三元六角去买文具盒,有几种拿法?题目一出,教室里沸腾起来了,一位学生说出拿1张两元、1张一元、1张五角和1张一角后;马上有一个学生说还有另一种拿法:1张两元、1张一元和3张两角……此时,学生非常活跃,课堂里的学习气氛也异常浓烈,在讨论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拿法,最后还有一个学生说:“拿四元钱买了之后,找回四角最省事。”这种答案超出了题目要求,教师告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要学会灵活处理。这节课通过购物练习,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体会到了在探究中发现的乐趣,有效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动手操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在动手操作学数学中顺利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具、操作材料,要适宜学生动手操作;二是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各个环节;三是操作问题与探究要求的提出,必须根据小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具体明确;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五是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要充分让学生口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参与评价、讨论操作思维的过程是否正确、合理,促进和推动学生积极探究思维;六是尽早训练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注意培养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使动手操作学数学更有成效。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