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一次献血报名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和缺失的现象,从学校的思想教育、校内外的实践和教师的引导示范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想法,强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培养
在2016年9月中旬,新学期开学没多久的时候,我们学校发起了当年度的义务献血活动,号召学生主要是本校2013级以上的学生以自愿为主,积极报名参加。得知这个消息,我不禁联想到,在几年前,也就是我所带的13级学生作为新生刚入学没多久的时候,当听说有义务献血活动时,学生们非常踊跃,恨不得马上参加,只是因为年龄未到而只能放弃。现在到了年龄允许的时候,我以为学生应该会很乐意参加。可结果让我大失所望,第一次统计自愿报名的情况,一个报名的都没有。之后,我几次在班会课上进行宣讲,并以我自己为例,我曾在大学时期和工作后有两次献血的经历,力证献血对身体无害,以及开展献血活动的必要性。同时,我与之前了解下来有意向的同学一一聊天,了解他们不愿意的原因,分析利弊,希望他们慎重考虑,不要随意放弃这件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最后我们这个不到30人的班级里有2个同学报名参加了这次的献血活动,但整个过程中,我一直有种失望的感觉,失望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同一件事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失望于在宣讲时大部分学生更多的考虑自身利益的心态,失望于身为大学生在享受安逸生活的同时却对这种公益活动的漠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普遍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我在痛心的同时,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们在社会责任感上的淡化和缺失。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尤其是我们这样进行高等教育的。学会做人有着多方面的要求,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其中的首要方面。从大理说,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从小理说,一个责任感不强的人,甚至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都无法承担,更遑论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了。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其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其实,在我们身边,美好的现象也有很多。例如,大到灾难发生时,大家的众志成城;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民众不计个人的排队献血;小到有小学生扶起路边倒地的共享单车,初中生跪地擦地铁里的污渍等等。这些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所以才会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会有我们大家舒适安定的生活。但不和谐的现象总会有,也总有不少人在干着缺失社会责任感的事。
我所带的班是五年制高职班,学生经过3年中职学习,刚进入大专阶段,身心在逐渐成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在逐渐成熟,独立意识开始增强,然而,伴随着这一强化过程的并不是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而是不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削弱。主要表现在重个人轻社会,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功利轻道义,重物质需要的满足轻精神境界的升华,重索取轻奉獻。在我们学生身上所表现的,也是现今一部分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1、“无兴趣”。即有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空虚,情感委顿,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持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自己要做怎样一个人,怎样做都稀里糊涂,当然也就谈不上为完成责任而努力了。2、“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大到社会的发展、改革的前途、国家的命运、人类的理想,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都不想参与,都拒绝参与。3、“无意义”。这部分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我们褒扬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批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但身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如何引导他们认识自身担负的使命,明确身上的责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由于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在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理性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虽然我们一直有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论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新的环境条件下,一味地要求学生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是不现实的,要引导他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摒弃“单纯利己”的想法。让学生知道,个人价值要实现,唯一的途径在于推动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在于每个人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
其次,我们可以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而且应该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社会责任感通过活动得以强化。教育性活动与交往是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基础,而社会责任感又推动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责任,积极拓宽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能够接触社会、以成熟的观点认识社会现象、宣传提倡良好的社会风尚、坚决批判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社会现象。从而培养自身判别是非、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通过这些经常性的教学和实践,学生的思想品质才会慢慢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才会慢慢增强,社会责任感才会慢慢形成。然后,就能逐渐自发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会逐步地关注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也要发挥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带动和感染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教师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只有全体教师都树立起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师只有以身作则、知行统一,作学生的表率,才能把“责任”传承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然,这种榜样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我们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各种“正能量”的宣传,“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全国优秀大学生”等等。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这些榜样离自己太远,就让学生在自己班里找,从自己的身边找,学习每个人身上的优点,集大家的优点在自己身上,从不同的方面完善自己。现在的网络传播速度非常快,各种消息层出不穷,应该多鼓励学生关注各种积极向上的信息,多了解各种“正能量”的表现,通过让学生从身边找榜样的活动,既养成了学生发现别人优点的思维模式,又促进了他们的成长,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学生时代,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社会责任感。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培养
在2016年9月中旬,新学期开学没多久的时候,我们学校发起了当年度的义务献血活动,号召学生主要是本校2013级以上的学生以自愿为主,积极报名参加。得知这个消息,我不禁联想到,在几年前,也就是我所带的13级学生作为新生刚入学没多久的时候,当听说有义务献血活动时,学生们非常踊跃,恨不得马上参加,只是因为年龄未到而只能放弃。现在到了年龄允许的时候,我以为学生应该会很乐意参加。可结果让我大失所望,第一次统计自愿报名的情况,一个报名的都没有。之后,我几次在班会课上进行宣讲,并以我自己为例,我曾在大学时期和工作后有两次献血的经历,力证献血对身体无害,以及开展献血活动的必要性。同时,我与之前了解下来有意向的同学一一聊天,了解他们不愿意的原因,分析利弊,希望他们慎重考虑,不要随意放弃这件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最后我们这个不到30人的班级里有2个同学报名参加了这次的献血活动,但整个过程中,我一直有种失望的感觉,失望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同一件事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失望于在宣讲时大部分学生更多的考虑自身利益的心态,失望于身为大学生在享受安逸生活的同时却对这种公益活动的漠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普遍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我在痛心的同时,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们在社会责任感上的淡化和缺失。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尤其是我们这样进行高等教育的。学会做人有着多方面的要求,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其中的首要方面。从大理说,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从小理说,一个责任感不强的人,甚至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都无法承担,更遑论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了。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其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其实,在我们身边,美好的现象也有很多。例如,大到灾难发生时,大家的众志成城;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民众不计个人的排队献血;小到有小学生扶起路边倒地的共享单车,初中生跪地擦地铁里的污渍等等。这些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所以才会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会有我们大家舒适安定的生活。但不和谐的现象总会有,也总有不少人在干着缺失社会责任感的事。
我所带的班是五年制高职班,学生经过3年中职学习,刚进入大专阶段,身心在逐渐成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在逐渐成熟,独立意识开始增强,然而,伴随着这一强化过程的并不是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而是不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削弱。主要表现在重个人轻社会,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功利轻道义,重物质需要的满足轻精神境界的升华,重索取轻奉獻。在我们学生身上所表现的,也是现今一部分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1、“无兴趣”。即有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空虚,情感委顿,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持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自己要做怎样一个人,怎样做都稀里糊涂,当然也就谈不上为完成责任而努力了。2、“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大到社会的发展、改革的前途、国家的命运、人类的理想,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都不想参与,都拒绝参与。3、“无意义”。这部分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我们褒扬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批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但身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如何引导他们认识自身担负的使命,明确身上的责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由于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在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理性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虽然我们一直有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论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新的环境条件下,一味地要求学生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是不现实的,要引导他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摒弃“单纯利己”的想法。让学生知道,个人价值要实现,唯一的途径在于推动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在于每个人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
其次,我们可以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而且应该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社会责任感通过活动得以强化。教育性活动与交往是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基础,而社会责任感又推动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责任,积极拓宽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能够接触社会、以成熟的观点认识社会现象、宣传提倡良好的社会风尚、坚决批判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社会现象。从而培养自身判别是非、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通过这些经常性的教学和实践,学生的思想品质才会慢慢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才会慢慢增强,社会责任感才会慢慢形成。然后,就能逐渐自发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会逐步地关注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也要发挥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带动和感染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教师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只有全体教师都树立起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师只有以身作则、知行统一,作学生的表率,才能把“责任”传承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然,这种榜样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我们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各种“正能量”的宣传,“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全国优秀大学生”等等。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这些榜样离自己太远,就让学生在自己班里找,从自己的身边找,学习每个人身上的优点,集大家的优点在自己身上,从不同的方面完善自己。现在的网络传播速度非常快,各种消息层出不穷,应该多鼓励学生关注各种积极向上的信息,多了解各种“正能量”的表现,通过让学生从身边找榜样的活动,既养成了学生发现别人优点的思维模式,又促进了他们的成长,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学生时代,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社会责任感。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