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企业行动起来,不仅捐款,更凭借各自的资源整合能力,在全球调配医疗物资、募集救援资金,并深入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助力抗疫。医疗企业召集员工复工,加急生产医疗物资;阿里巴巴、腾讯、苏宁、复星等设立救援基金,为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医疗物资;顺丰、京东、EMS等开通绿色通道,免费为疫区运输救援物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短时间拔地而起的“奇迹”背后,是中建三局、武汉建工等上万名技术、建筑人员昼夜不停地工作;电信、联通、移动争分夺秒完成网络覆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宝武等完成供电供油供材重任,中粮集团、中盐集团等保障施工人员的粮盐油食品供应……此次战“疫”空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可以给我们带来空前的有益启示。
结合自身情况
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品牌的美誉度、诚信度是企业能够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占据消费者眼球的最佳利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拥有了阿里、腾讯、华为这样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除了本身能够抓住市场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拥有良好的、诚信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品牌形象。
如何建立企业的品牌形象?除了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外,更多地可以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取。企业打造品牌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品牌的忠实顾客群,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创造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结。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最关注的日益不是优惠的价格,而是产品与服务是否跟消费者自身的价值取向相契合。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責任,是一家企业具有诚信、责任感、可信赖的象征。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企业由于积极参与公益行动,以多种方式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为疫区人民带去温暖和关爱,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赢得了很多公众的好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致盛集团创立32年来坚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参与光彩事业、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扶贫帮困等各种公益事业,此次也积极参与了对湖北的捐赠等。
要指出的是,履行社会责任需结合自身情况。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现代企业落实社会责任,要充分考虑自身所在领域和能力大小。”抗击疫情,很多企业选择与伙伴并肩作战。爱琴海集团、大悦城、华润置地等商业地产公司宣布对旗下商业项目减免租金;饿了么推出减免佣金、年费延期、金融支持、商家外卖服务极速上线、赠送保险……很多有实力的企业相继推出纾困政策,与合作伙伴一道共渡难关。这种类型的承担社会责任,更鲜明地结合了自身情况,包括有利于日后的业务发展。
因时因势定策
企业管理者需要认清的是,企业社会责任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要更新认知,因时因势定策:远远不是早期的捐款概念。
近年来寻找失踪儿童、环保等是热议。阿里开发“团圆”系统,通过阿里的平台和技术帮助近4000失踪儿童;阿里还打造了蚂蚁森林,让5亿用户通过支付宝在干旱的地区种了1亿棵树。联想公司为员工提供每人每年额外的8小时带薪公益假期,以鼓励每一位员工积极投身公益活动。此次疫情,一些企业派人到武汉支持疫情防控;今日头条、微信、支付宝上线疫情专题,向公众公布最新疫情信息;美团、饿了么等解决了民生物资送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都是因时因势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式,也结合了自身情况。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依然停留在履行社会责任只需要投入金钱的阶段;此外是,割裂了履行社会责任与发展战略,没有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中国平安秉承兼顾社会效益与公司回报的“影响力投资”理念,2018年启动“三村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这提升了公司的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带来了业务发展的联动效果。瀚蓝环境提出打造“城市好管家、行业好典范、社区好邻居”的“三好企业”以及与员工进行“财富的分享、能力的分享、价值观的分享”的“三分享”的社会责任理念,并提升到公司战略层面,紧紧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和日常经营管理履行社会责任。
践行社会责任不等于投入金钱,因时因势定策,才能更好地助力社会发展、企业自身脱颖而出。
创新发展机遇
伴随抗疫,客观上产生了很多新需求,一些企业积极创新、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创新发展的机遇。由于近段时间大家待在家里办公或学习,因此诞生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钉钉、腾讯等将自己的线上视频会议系统免费开放,帮助更多人实现云办公。直播平台开通免费服务,让老师在线授课,学生能在家上网课。为满足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就医问药的需求,在线医疗咨询、远程医疗也迎来了一次新的机遇。
到今年3月中旬,我国除湖北以外的地区,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很多企业需要尽快复工复产。分清哪些企业能够符合复工标准、哪些人员能够复工,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来管理,阿里和腾讯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指导下,推出了健康码服务,实现了跨区域的疫情服务互联互通,更好地支撑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也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用户资源。人工智能、云服务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推出疫情监测、信息公开、物资供应、物流配送等多种应用场景进行研发创新,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疫情空前,但终究会过去。经济复苏的时候,那些在抗疫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时俱进有效创新的优秀企业,势必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各界的认同,从而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