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约40%发生瘙痒,用常规止痒剂和放血术常常无效。人体α-干扰素(IFN-α)对某些恶性造血祖细胞是一种强抑制剂,并已成功地应用于治疗少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体外该病是以二个红细胞系祖细胞(红细胞爆式形成单位,BFU-E)群体为特征。一个群体为了其增殖与分化象正常红细胞的祖细胞一样需要红细胞生成素;而第二个群体在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情况下能够形成BFU-E。作者注意到,真性红细胞增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约40%发生瘙痒,用常规止痒剂和放血术常常无效。人体α-干扰素(IFN-α)对某些恶性造血祖细胞是一种强抑制剂,并已成功地应用于治疗少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体外该病是以二个红细胞系祖细胞(红细胞爆式形成单位,BFU-E)群体为特征。一个群体为了其增殖与分化象正常红细胞的祖细胞一样需要红细胞生成素;而第二个群体在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情况下能够形成BFU-E。作者注意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存在不同浓度IFN-α的条件下,在体外有剂量依赖的抑制红细胞群体形成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可使不依赖红细胞生成素的红细胞群体形成减少。
其他文献
海鱼分支杆菌主要感染皮肤,在日本占皮肤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的81.5%.流行病学上称之为“游泳池肉芽肿”.症状包括: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结节、浸润性斑块以及硬结、脓肿和溃疡.本文报告了11种抗海鱼分支杆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取经过鉴定的16株分离的海鱼分支杆菌.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发生在唇部的先天性、肿瘤、炎症性等皮肤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并指出其中有些临床表现是系统性疾病的诊断线索,或系其他部位皮肤病变的最早或唯一的体征。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新近出现的一种体外非细胞依赖性DNA扩增技术。整个反应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个主要步骤,经循环往复20~30次后可将靶序列放大十万至百万倍。因此,它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聚合酶链式反应在对某些性病诊断及治疗方面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愈的下肢溃疡对皮肤病学者是个难题.作者治疗了16例下肢溃疡患者共20个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溃疡面,溃疡面均经过常规治疗1或1月以上无效,才应用(同种异体)角朊细胞-胶原敷料(KCD)覆盖方法治疗.
本文作者用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技术研究了能被大疱性类天疱疮(BP)血清结合的多肽抗原.实验分别以人膀胱鳞癌细胞系――SCaBER、培养的正常人角朊细胞(NHK)和人表皮为底物,血清取自17例BP患者,对照组为12例无相关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6例寻常型天疱疮.
妊娠疱疹(HG)对胎儿的潜在危险长期以来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有的认为可以增加胎儿病态和死亡率,有的在观察中却未见流产和死胎发生率增加;有的则认为由于潜在的胎盘缺陷,可影响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增多。由于本病罕见,估计发生率约为妊娠妇女中1/50000。因此仅少数几篇含较多病例的研究提示了结果。
通过复习过去5年里的有关文献,概括了HIV-1初期感染(2个月内)的临床、病毒学和免疫学特征。明确了HIV-1初期感染大多数有症状,表现为一种临床综合征,比198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的定义更具特异性且范围更广,并讨论了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认识HIV-1初期感染的临床表现,可以限制感染的播散,对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在正常人表皮内,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主要位于基底层和基底上层,它是一种分子量为170kDa的膜转移蛋白,由与EGF结合的胞外部分和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胞内部分组成.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诱使受体群集,受体内向化和受体激酶的激活、以及胞浆内多种成分的改变,最终导致细胞分化.已证实人肿瘤中EGF受体水平增高,但这种增高是恶性肿瘤的一个标志,抑是肿瘤发展的重要阶段,所知甚少.
由于已停止进行天花疫苗接种,动物正痘病毒(特别是牛痘和牛痘样病毒)在动物中引起的传染病可能明显增高。作者报道1例泛发性致命性牛痘样病毒感染的患者,他所豢养的猫被确认为病毒携带者。患者男性,18岁,长期患异位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而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
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与银屑病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本文概述了银屑病患者皮损局部和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分布及含量的异常,并结合它们的生物效应讨论了这些细胞因子对银屑病病理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