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机勃勃的乐园。
【关键词】课程改革 科学方法 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
课堂是静态的,有了学生的参与,才充满了无限生机,焕发出青春的气息。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把学生引领到多姿多彩的语文王国,回归语文教学本源,让语文课呈现生命的本色。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程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其实,“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只不过是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即课堂流程和手段,但备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措施都必须考虑到。
《神奇的极光》一文在讲到极光的来龙去脉时写道:“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这段文字牵扯到好多地理概念,尽管用了比喻,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困难,谈到极光的成因时仍然不得要领。于是我要求学生根据本段文字给极光下定义,学生反复阅读,从文段中筛选压缩出“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几个关键信息,通过讨论,然后整合表述为:“极光是地球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后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从而导致的一种发光现象。”或表述为:“地球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后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从而导致的一种发光现象叫极光。”这个概念将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三个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都概括进去了。通过下定义,既让学生理解了极光形成的原理,又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压缩语段的能力。学生的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因充满了生命而美丽。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
二、语文课程,突出人文素养
对于起始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不妨“举三反一”,让学生学以致用。打开现行中学语文课本,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孔孟儒家学说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等人道主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的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执著的爱国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谦恭忍让、廉颇负荆请罪的品行、陶渊明“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超然物外的洒脱、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民情怀……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也可以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的体验,在于心灵的成长。学生的生命世界不是静态的空间,而是动态的时间流。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即便是错误的,也有教学的价值,能折射出课堂的独特美。
三、语文课程,突出科学精神
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对于偏向理科的学生,借助科学术语,解题时不仅产生言简意赅的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下面材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普通市民介绍基尼系数。(2011年贵阳市一摸试题第18小题)
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用以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一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在指导学生答题时,抓住“用以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基尼系数最大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最小等于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等重要作息,并借助数学术语“趋近”或“趋向”,描述为:基尼系数是用以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系数,它趋近(趋向)0,表明居民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它趋近(趋向)1,表明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平均。用“趋近”一词,既准确,又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又如,翻译《荀子·劝学》中的“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句时,“为”字的翻译颇费脑筋,如果借用化学术语“凝聚”,译文就顺畅多了。让学生以生命体验打开思维的想象空间,闪现个性化的理解。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它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构建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贵州都匀市民族中学。
【关键词】课程改革 科学方法 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
课堂是静态的,有了学生的参与,才充满了无限生机,焕发出青春的气息。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把学生引领到多姿多彩的语文王国,回归语文教学本源,让语文课呈现生命的本色。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程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其实,“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只不过是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即课堂流程和手段,但备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措施都必须考虑到。
《神奇的极光》一文在讲到极光的来龙去脉时写道:“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这段文字牵扯到好多地理概念,尽管用了比喻,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困难,谈到极光的成因时仍然不得要领。于是我要求学生根据本段文字给极光下定义,学生反复阅读,从文段中筛选压缩出“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几个关键信息,通过讨论,然后整合表述为:“极光是地球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后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从而导致的一种发光现象。”或表述为:“地球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极区后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从而导致的一种发光现象叫极光。”这个概念将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三个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都概括进去了。通过下定义,既让学生理解了极光形成的原理,又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压缩语段的能力。学生的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因充满了生命而美丽。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
二、语文课程,突出人文素养
对于起始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不妨“举三反一”,让学生学以致用。打开现行中学语文课本,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孔孟儒家学说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等人道主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的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执著的爱国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谦恭忍让、廉颇负荆请罪的品行、陶渊明“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超然物外的洒脱、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民情怀……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也可以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的体验,在于心灵的成长。学生的生命世界不是静态的空间,而是动态的时间流。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即便是错误的,也有教学的价值,能折射出课堂的独特美。
三、语文课程,突出科学精神
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对于偏向理科的学生,借助科学术语,解题时不仅产生言简意赅的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下面材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普通市民介绍基尼系数。(2011年贵阳市一摸试题第18小题)
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用以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一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在指导学生答题时,抓住“用以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基尼系数最大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最小等于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等重要作息,并借助数学术语“趋近”或“趋向”,描述为:基尼系数是用以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系数,它趋近(趋向)0,表明居民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它趋近(趋向)1,表明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平均。用“趋近”一词,既准确,又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又如,翻译《荀子·劝学》中的“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句时,“为”字的翻译颇费脑筋,如果借用化学术语“凝聚”,译文就顺畅多了。让学生以生命体验打开思维的想象空间,闪现个性化的理解。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它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构建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贵州都匀市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