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股东之间有矛盾,可以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提出来,不应该通过公检法来治他。
万平的姐姐万红
“没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英才》:你们是什么时候知道万平被捕的消息?
万红:当天公司就知道了,但瞒了我们几天,他们以为不会是很大的事情,不过是接受调查而已。
《英才》: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万红:当时根本没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万平其实对个人的利益是不看重的。
《英才》:他在被捕之前没有一点儿察觉?
万红:没有。如果有察觉,就不会来山西了。
《英才》:网上曾传言,万平被捕后,你大嫂畏罪自杀,你和你妹妹也被通辑?
万红:瞎说。那时候传媒的报道很不利于万平,但我们都没出来辩解,因为不想让公司受到太多的干扰。
《英才》:父母亲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万红:对我父母瞒得更久了。我们一边着急地在外面为这个事奔波,一边回家要装像平常一样。母亲后来开始着急了,说万平怎么还不回家?我们就瞒她说万平一直在国外出差。去年父亲节,我们还特意派人送了一瓶酒过去,说是万平打电话来让送的。父母也半信半疑,但怎么也没想到会出这么大的事。直到有一天中央二台播出了万平被捕的事情,被他们无意中看见了。他们非常伤心,骂我们没有及时告诉他们。
《英才》:万平被捕后你们见过面吗?
万红:没有。我们一直很想见他,但仅在上次开庭见过。我的父母也去了,原来一直坐在后面,怕影响他的情绪,我弟弟是非常重感情的人。一直到深夜11点多钟庭审快完的时候,他们才到前面去看了万平几眼。
《英才》:当时万平有什么表示吗?
万红:非常自信地对我们笑了笑,状态很不错。
《英才》:我们看到网上他的一张照片,似乎是监狱里照的,他光着头,神情很沮丧。
万红:根本不是。刚开始我们也以为是狱中拍的,但后来才发现不是。那是他在一次开会时被人偶尔拍到的。有些人太恶毒了,专门挑了一张这样的照片,太可恶了。
《英才》:听说你们已经开始在北京找律师了,是不是打算在一审败诉后继续上诉?
万红:我们一定会走下去的。
“对人为的因素没办法把握”
《英才》:你们后来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万红:申诉啊。去找了太原市政府,然后一起去找了省公安厅,说我们请来的客人,你们就这样抓了。
《英才》:他们怎么说?
万红:有领导直接做了批示,说“只要能沾上边,一定要重判,而且不能取保候审,不能保外就医。”我们对无罪释放很有信心,但对人为的因素没办法把握。
《英才》:如果判万平有罪呢?
万红:我之所以接受你的采访,就是希望你们媒体能公正地监督整个案件。
《英才》:你们怎么看万平被捕?
万红:因为天龙经营不善,太原市领导经常约万平过来协商,说要改组董事会。5月22日他们提出一个新的董事会名单,里面没有田家俊。5月23日就被举报了。
《英才》:万平原来和田家俊、宋新梅之间有什么矛盾吗?
万红:原来合作还是挺好的。2003年10月,因为天龙经营不善、管理混乱,工人们非常不满,进行了游行示威,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万平于是被邀请过来,他向大家解释,金正以后怎么发展,对所有员工谈了以后的设想。员工比较满意,后来事情就平息了。但田家俊觉得万平来太原要夺他的权,从那时候起田对万平的敌视就开始了。万平如果进入天龙,可能会影响到两个人的利益,或者更多人的利益。其实股东之间有矛盾,可以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提出来,不应该通过公检法来治他。万平、王云等都是书生,都不懂政治,也没什么后台,只能通过向政府申诉。
《英才》:你们现在对东莞金正的掌控有障碍吗?
万红:有人一直在扰乱我们正常的经营活动,一旦我们要和哪里洽谈合作,他们就会打电话骚扰,让我们很难继续下去。
专家解读金正的公司治理结构
要制衡私人受益
口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宁向东/整理·长弓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整个案件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股东之间的斗争。大股东和二股东为了公司控制权进行争夺,这是非常正常的。股东所占股份的百分比,只是在分红时起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每个股东对公司的运营能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零散的决策权,总是掌握在某一个股东手里。
零散决策权必将带来某些私人受益。比如采购时,某样原材料可以1元钱购买,也可以1.5元购买,具体负责采购者可以举出一万条理由,说这样东西是1.5元购买的,作为第三方很难监督和评估。于是因此产生的0.5元私人受益,就装进了拥有零散决策权的人的口袋里。这个问题在任何公司都不可避免,问题是这种私人受益到底进谁的口袋?这就是值得股东们争执的事情。当几个关联公司都控制在一个人手里时,这个买卖合同实际上是自己在和自己订合同。可以通过订一个很高的价格,把利润从自己持股比较低的公司,转移到自己持股比较高的公司。
第二个层面,中国企业往往形成类似于企业集团的紧密关系。从正面看,这样容易让企业之间同舟共济,让资金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内部循环,互相共同支撑。但麻烦的是,如果有一个公司是上市公司,还有其他的投资股东,就存在着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问题。
第三个层面,公司修改法中提到,现在存在着滥用公司的有限责任。关联的公司,每一家都是有限公司,如果公司破产,投资方仅以投资的限额承担责任,可能会诱导人们去滥用它。于是有些人把它作为融通资金的渠道,然后把它搞破产。破产后,只是以投资限额来承担责任,其实利益早就已经被转走了,从上市公司转到了非上市公司。
金正萬平这个案件,可能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有,他们混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应该一一剥清,才能还原事实。但要剥清很难,因为取证很难。
如何保障股东之间斗争的合理合法性?第一、要符合《公司法》;第二、通过公司章程做一个好的约定;第三、对私人受益有一个好的制衡。因为私人受益毕竟进入了一些个人的口袋,要严格约束。
万平的狱中来信
王云、叶军、万红:
你们好!
现通过律师将此信转交给你们。我的案子已经遥遥无期。目前公司的状况非常糟,我觉得(应该)拿出个解决方案(来),公司目前的管理现状是处理不了局面的。我看了胡海的建议、也看了叶军的方案,就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金正的债务重组只要有一线希望,还是应试试;
其次,我认为金正的重组和品牌经营不在一起是行不通的,两者如何结合很重要;
第三,目前公司的架构、管理模式不利于债务重组和经营,这也是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无从谈起。没有一支有能力、有专业、团结的队伍,也无法担当这个责任。因此,建立正常的治理结构和专业的经营团队是当务之急,尤其是领军人物。
最后,只要有利于公司的重组和经营,利益分配是次要的事情,我对自己的股权已看得很轻,这我已表达过很多次。
所以,下面如何走,我建议你们商量一下,你们都是我能信靠的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我都会考虑,叶军的方案建议你们认真讨论一下,希望尽快得到你们的回复。
万平
2005.3
公司治理毒药第一剂:职业经理人委身资本
王祥林:先下手为强
文·李刀
第一次见到王惟尊时,喷施宝董事长王祥林就不喜欢:“他一看就不是好人,奸诈相,没有良心。”可是,王惟尊入狱后,却有307名MBA联名为这位“中国职业经理人代表”喊冤。
“王惟尊事件”被称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第一案”,属团伙经济犯罪案件,涉案经理人达13位。主要当事人包括王祥林、王惟尊、原财务总监水麒麟、原财务部经理段黎明,以及日本野村公司驻香港代表吕少兰等。
1999年8月,王祥林与吕少兰签订《购股合同》和《股东协议》,野村通过持有宝时公司(喷施宝母公司)股权投资喷施宝。同时,在野村的安排下,喷施宝委托香港伯乐公司(猎头公司)为其寻找总经理,此时,王惟尊浮出水面。王惟尊向吕推荐曾与自己的旧同事水麒麟做财务总监,水麒麟则向吕提出带一班人马上任。
之后,水麒麟携11人进入喷施宝。王惟尊上任一周后,水麒麟先后两次向野村报告,指出喷施宝账目存有疑点,真实账目与喷施宝所报差距很大。次年3月,野村以“伪造银行单证,编造假账来骗取600万美元投资”为由,向广西高院提起对王祥林和北海喷施宝公司的诉讼。
王祥林的动作来得更快。2000年2月,王祥林解雇12位经理人。11月,涉嫌职务侵占、商业受贿罪,王惟尊在家中被捕。第二年8月,因证据不充分,王惟尊取保候审。2004年8月,水因涉嫌职务侵占、公司人员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对于孰是孰非,媒体上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王惟尊上任后,公开排斥王祥林对公司的管理、要求和察看。并且,他在任时,公司不签订合约,不采购原料,不生产。而水进入喷施宝第二天,就公开对财务部的人讲,他来喷施宝的目的就是要使得野村成为占喷施宝80%股权的大股东,让王祥林回沙河种地去。
公司治理毒药第二剂:一股独大
高国萍:逆我者亡?
文·李刀
“简直是触目惊心!”面对凌达公司的财务黑洞,一位参与审计的格力中层瞪大双眼。
2004年3月,时任凌达公司(格力集团子公司)董事长的高国萍因经济问题被捕。其实,当初审议高成为董事长时,集团董事会就强烈反对,但反对无效,任命强行通过。
高在任期间,凌达公司账目粗放到混乱的程度,生产产量报表与财务严重不符,有3亿元左右对不上账。另外,和供应商之间的往来账也没有任何手续。公司费用报销更是随意。
如果谁胆敢质疑,或者挑战,高国萍绝不心软,立即回应。2002年,通过同一级别的顺德美芝压缩机的利润率,格力集团审计部推算出,凌达压缩机当年应该有1亿元的利润。不过,当时凌达上报的数据却显示出现亏损。就此,审计部曾向集团领导提出对凌达展开财务审计。结果,不但没有得到正式文件,反而遭到高及同伙的阻挠、谩骂、恐吓。高国萍等认为,凌达不需要“异己”来审计。
荒诞的事情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整港、美凌通等10多家配件公司的员工在凌达公司里办公,材料费、水电费、员工工资由凌达埋单,而这些公司生产的产品则高价销售给凌达公司。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都是高一手创办的。
高能玩的“游戏”还有很多。比如,她把凌达一套账面价值为600多万元的生产线,当作“废铁”作价3万多元卖给她在芜湖的公司,翻新后,该生产线重返凌达。在这场“自娱自乐”里,高套走1000多万元。
形式上,格力集团对子公司有很严格的监督机制。集团设有审计部、企业管理部和财务经理。只是,“一股独大”干扰了企业决策的正常民主决策程序。一旦出现没有管理经验的“个人英雄”,监督机制立马失效。
公司治理第三剂毒药:引狼入室
马志平:越玩越野
文·李刀
2005年3月14日,南京熊猫发布声明,与马志平控制的江苏天创划清界限。南京熊猫作出决定时,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之前,江苏天创与南京熊猫血脉相连:熊猫移动曾违规为江苏天创提供4亿多元的担保;南京熊猫的手机销售很难离开江苏天创;截至2004年6月30日,江苏天创欠南京熊猫应收账款5.94亿元,其他应收款6.88亿元。
由于和郝建学的交情,1999年马志平与夫人创办江苏天创,负责科健手机在江苏的总代理。凭借在手机市场庞大的销售网络体系,公司一度占据中科健全国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三年后,马志平终于等到一个绝好时机。爱立信另结新欢后,南京熊猫销售网络几近瘫痪。马“从斜刺里杀出”,以资本运作带动经营的方式,与南京熊猫合股成立南京熊猫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天创集团投资3000万,持股49%,马任熊猫移动总经理。熊猫移动成立仅一年,手机销售就从一个市场小份额窜升至国产手机销售量第五位。
熊猫移动成立的同时,上海易美也紧锣密鼓开业。马的野心与真实目的一天天暴露出来。在他的操纵下,上海易美靠熊猫移动生产手机,贴牌“熊猫易美”,借熊猫手机的品牌牟利。而熊猫移动还要为“熊猫易美”提供各种售后服务。
销售、生产之外,马开始考虑手机研发。2004年初,他通过南京合纵集团收购科健集团99%的股权,间接控制中科健A 29.01%的股份,获得了科健集团在手机研发和产品链上游和中游的资源。
布局正酣的马突然遭到当头棒喝:易美崩盘。随着公司停产停业,法院查封资产,供货商停止供货,售后服务也停止运转。这一切,熊猫移动或许要袖手旁观,但内心定是波涛翻涌。
利用资本市场和关联企业,马锻造了一个庞大手机销售体系,只是在延伸过程中“失足落水”。留给南京熊猫的,除了初遇的“一见钟情”,就是接下来的后悔莫及。
公司治理第四剂毒药:双簧董事会
黄曼民: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
文·李刀
2004年1月11日,由第一大股东王栋召集的宏智科技200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召开,通过了罢免董、监事会部分成员的议案。黄曼民等来到办公室门口,发现自己被王栋方的董事会除名。于是,黄马上召开股东会(第4至第7大股东),否决议案。
宏智科技成立于1996年,为实现股权多元化,第二次增资时,引入新的自然人股东李少林。2001年,出于上市需要,引入了新股东吴永红。2002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接着,两大股东群之间逐渐裂出“大峡谷”。
操控这场“地壳运动”的是吴永红。他的另一身份是在逃罪犯。1998—2001年,吴先后奸淫少女39名。宏智科技上市不久,吴设想让宏智科技出资1.2亿,与闽发证券合资成立投资公司,由闽发证券控股,并交给闽发证券9000万元进行委托理财。李少林则打起自己的小算盘:由宏智科技出资1.1亿收购他的明珠山庄。就这样,几大股东对3.32亿募集资金的使用展开争夺。
2003年8月25日,第二届董事会宣布免去王栋总经理职位,中止各专业子公司运营,勒令创业元老林起泰一天内离开宏智科技。第二天,第一大股东王栋、林起泰进行反击。高潮愈来愈近。
双股东大会石破惊天,闻所未闻。同一地点,不同楼层,两班人马各自祭起独门武器。更复杂的是,宏智科技员工联名上书,三天内,参与人数由500多人增加到650人,第二届董事会遭遇信任危机。
所谓“乱世出英豪”,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相关判决之后,黄曼民开始疯狂变卖公司资产,欲“依法”掏空宏智科技。熟悉黄的人不会觉得奇怪,虽然声称“代表全体股东利益”,但在黄方董事会“精耕细作”下,2003年中期到年底,宏智科技每股净资产从4.44元下跌到3.59元。
万平的姐姐万红
“没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英才》:你们是什么时候知道万平被捕的消息?
万红:当天公司就知道了,但瞒了我们几天,他们以为不会是很大的事情,不过是接受调查而已。
《英才》: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万红:当时根本没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万平其实对个人的利益是不看重的。
《英才》:他在被捕之前没有一点儿察觉?
万红:没有。如果有察觉,就不会来山西了。
《英才》:网上曾传言,万平被捕后,你大嫂畏罪自杀,你和你妹妹也被通辑?
万红:瞎说。那时候传媒的报道很不利于万平,但我们都没出来辩解,因为不想让公司受到太多的干扰。
《英才》:父母亲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万红:对我父母瞒得更久了。我们一边着急地在外面为这个事奔波,一边回家要装像平常一样。母亲后来开始着急了,说万平怎么还不回家?我们就瞒她说万平一直在国外出差。去年父亲节,我们还特意派人送了一瓶酒过去,说是万平打电话来让送的。父母也半信半疑,但怎么也没想到会出这么大的事。直到有一天中央二台播出了万平被捕的事情,被他们无意中看见了。他们非常伤心,骂我们没有及时告诉他们。
《英才》:万平被捕后你们见过面吗?
万红:没有。我们一直很想见他,但仅在上次开庭见过。我的父母也去了,原来一直坐在后面,怕影响他的情绪,我弟弟是非常重感情的人。一直到深夜11点多钟庭审快完的时候,他们才到前面去看了万平几眼。
《英才》:当时万平有什么表示吗?
万红:非常自信地对我们笑了笑,状态很不错。
《英才》:我们看到网上他的一张照片,似乎是监狱里照的,他光着头,神情很沮丧。
万红:根本不是。刚开始我们也以为是狱中拍的,但后来才发现不是。那是他在一次开会时被人偶尔拍到的。有些人太恶毒了,专门挑了一张这样的照片,太可恶了。
《英才》:听说你们已经开始在北京找律师了,是不是打算在一审败诉后继续上诉?
万红:我们一定会走下去的。
“对人为的因素没办法把握”
《英才》:你们后来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万红:申诉啊。去找了太原市政府,然后一起去找了省公安厅,说我们请来的客人,你们就这样抓了。
《英才》:他们怎么说?
万红:有领导直接做了批示,说“只要能沾上边,一定要重判,而且不能取保候审,不能保外就医。”我们对无罪释放很有信心,但对人为的因素没办法把握。
《英才》:如果判万平有罪呢?
万红:我之所以接受你的采访,就是希望你们媒体能公正地监督整个案件。
《英才》:你们怎么看万平被捕?
万红:因为天龙经营不善,太原市领导经常约万平过来协商,说要改组董事会。5月22日他们提出一个新的董事会名单,里面没有田家俊。5月23日就被举报了。
《英才》:万平原来和田家俊、宋新梅之间有什么矛盾吗?
万红:原来合作还是挺好的。2003年10月,因为天龙经营不善、管理混乱,工人们非常不满,进行了游行示威,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万平于是被邀请过来,他向大家解释,金正以后怎么发展,对所有员工谈了以后的设想。员工比较满意,后来事情就平息了。但田家俊觉得万平来太原要夺他的权,从那时候起田对万平的敌视就开始了。万平如果进入天龙,可能会影响到两个人的利益,或者更多人的利益。其实股东之间有矛盾,可以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提出来,不应该通过公检法来治他。万平、王云等都是书生,都不懂政治,也没什么后台,只能通过向政府申诉。
《英才》:你们现在对东莞金正的掌控有障碍吗?
万红:有人一直在扰乱我们正常的经营活动,一旦我们要和哪里洽谈合作,他们就会打电话骚扰,让我们很难继续下去。
专家解读金正的公司治理结构
要制衡私人受益
口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宁向东/整理·长弓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整个案件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股东之间的斗争。大股东和二股东为了公司控制权进行争夺,这是非常正常的。股东所占股份的百分比,只是在分红时起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每个股东对公司的运营能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零散的决策权,总是掌握在某一个股东手里。
零散决策权必将带来某些私人受益。比如采购时,某样原材料可以1元钱购买,也可以1.5元购买,具体负责采购者可以举出一万条理由,说这样东西是1.5元购买的,作为第三方很难监督和评估。于是因此产生的0.5元私人受益,就装进了拥有零散决策权的人的口袋里。这个问题在任何公司都不可避免,问题是这种私人受益到底进谁的口袋?这就是值得股东们争执的事情。当几个关联公司都控制在一个人手里时,这个买卖合同实际上是自己在和自己订合同。可以通过订一个很高的价格,把利润从自己持股比较低的公司,转移到自己持股比较高的公司。
第二个层面,中国企业往往形成类似于企业集团的紧密关系。从正面看,这样容易让企业之间同舟共济,让资金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内部循环,互相共同支撑。但麻烦的是,如果有一个公司是上市公司,还有其他的投资股东,就存在着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问题。
第三个层面,公司修改法中提到,现在存在着滥用公司的有限责任。关联的公司,每一家都是有限公司,如果公司破产,投资方仅以投资的限额承担责任,可能会诱导人们去滥用它。于是有些人把它作为融通资金的渠道,然后把它搞破产。破产后,只是以投资限额来承担责任,其实利益早就已经被转走了,从上市公司转到了非上市公司。
金正萬平这个案件,可能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有,他们混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应该一一剥清,才能还原事实。但要剥清很难,因为取证很难。
如何保障股东之间斗争的合理合法性?第一、要符合《公司法》;第二、通过公司章程做一个好的约定;第三、对私人受益有一个好的制衡。因为私人受益毕竟进入了一些个人的口袋,要严格约束。
万平的狱中来信
王云、叶军、万红:
你们好!
现通过律师将此信转交给你们。我的案子已经遥遥无期。目前公司的状况非常糟,我觉得(应该)拿出个解决方案(来),公司目前的管理现状是处理不了局面的。我看了胡海的建议、也看了叶军的方案,就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金正的债务重组只要有一线希望,还是应试试;
其次,我认为金正的重组和品牌经营不在一起是行不通的,两者如何结合很重要;
第三,目前公司的架构、管理模式不利于债务重组和经营,这也是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无从谈起。没有一支有能力、有专业、团结的队伍,也无法担当这个责任。因此,建立正常的治理结构和专业的经营团队是当务之急,尤其是领军人物。
最后,只要有利于公司的重组和经营,利益分配是次要的事情,我对自己的股权已看得很轻,这我已表达过很多次。
所以,下面如何走,我建议你们商量一下,你们都是我能信靠的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我都会考虑,叶军的方案建议你们认真讨论一下,希望尽快得到你们的回复。
万平
2005.3
公司治理毒药第一剂:职业经理人委身资本
王祥林:先下手为强
文·李刀
第一次见到王惟尊时,喷施宝董事长王祥林就不喜欢:“他一看就不是好人,奸诈相,没有良心。”可是,王惟尊入狱后,却有307名MBA联名为这位“中国职业经理人代表”喊冤。
“王惟尊事件”被称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第一案”,属团伙经济犯罪案件,涉案经理人达13位。主要当事人包括王祥林、王惟尊、原财务总监水麒麟、原财务部经理段黎明,以及日本野村公司驻香港代表吕少兰等。
1999年8月,王祥林与吕少兰签订《购股合同》和《股东协议》,野村通过持有宝时公司(喷施宝母公司)股权投资喷施宝。同时,在野村的安排下,喷施宝委托香港伯乐公司(猎头公司)为其寻找总经理,此时,王惟尊浮出水面。王惟尊向吕推荐曾与自己的旧同事水麒麟做财务总监,水麒麟则向吕提出带一班人马上任。
之后,水麒麟携11人进入喷施宝。王惟尊上任一周后,水麒麟先后两次向野村报告,指出喷施宝账目存有疑点,真实账目与喷施宝所报差距很大。次年3月,野村以“伪造银行单证,编造假账来骗取600万美元投资”为由,向广西高院提起对王祥林和北海喷施宝公司的诉讼。
王祥林的动作来得更快。2000年2月,王祥林解雇12位经理人。11月,涉嫌职务侵占、商业受贿罪,王惟尊在家中被捕。第二年8月,因证据不充分,王惟尊取保候审。2004年8月,水因涉嫌职务侵占、公司人员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对于孰是孰非,媒体上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王惟尊上任后,公开排斥王祥林对公司的管理、要求和察看。并且,他在任时,公司不签订合约,不采购原料,不生产。而水进入喷施宝第二天,就公开对财务部的人讲,他来喷施宝的目的就是要使得野村成为占喷施宝80%股权的大股东,让王祥林回沙河种地去。
公司治理毒药第二剂:一股独大
高国萍:逆我者亡?
文·李刀
“简直是触目惊心!”面对凌达公司的财务黑洞,一位参与审计的格力中层瞪大双眼。
2004年3月,时任凌达公司(格力集团子公司)董事长的高国萍因经济问题被捕。其实,当初审议高成为董事长时,集团董事会就强烈反对,但反对无效,任命强行通过。
高在任期间,凌达公司账目粗放到混乱的程度,生产产量报表与财务严重不符,有3亿元左右对不上账。另外,和供应商之间的往来账也没有任何手续。公司费用报销更是随意。
如果谁胆敢质疑,或者挑战,高国萍绝不心软,立即回应。2002年,通过同一级别的顺德美芝压缩机的利润率,格力集团审计部推算出,凌达压缩机当年应该有1亿元的利润。不过,当时凌达上报的数据却显示出现亏损。就此,审计部曾向集团领导提出对凌达展开财务审计。结果,不但没有得到正式文件,反而遭到高及同伙的阻挠、谩骂、恐吓。高国萍等认为,凌达不需要“异己”来审计。
荒诞的事情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整港、美凌通等10多家配件公司的员工在凌达公司里办公,材料费、水电费、员工工资由凌达埋单,而这些公司生产的产品则高价销售给凌达公司。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都是高一手创办的。
高能玩的“游戏”还有很多。比如,她把凌达一套账面价值为600多万元的生产线,当作“废铁”作价3万多元卖给她在芜湖的公司,翻新后,该生产线重返凌达。在这场“自娱自乐”里,高套走1000多万元。
形式上,格力集团对子公司有很严格的监督机制。集团设有审计部、企业管理部和财务经理。只是,“一股独大”干扰了企业决策的正常民主决策程序。一旦出现没有管理经验的“个人英雄”,监督机制立马失效。
公司治理第三剂毒药:引狼入室
马志平:越玩越野
文·李刀
2005年3月14日,南京熊猫发布声明,与马志平控制的江苏天创划清界限。南京熊猫作出决定时,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之前,江苏天创与南京熊猫血脉相连:熊猫移动曾违规为江苏天创提供4亿多元的担保;南京熊猫的手机销售很难离开江苏天创;截至2004年6月30日,江苏天创欠南京熊猫应收账款5.94亿元,其他应收款6.88亿元。
由于和郝建学的交情,1999年马志平与夫人创办江苏天创,负责科健手机在江苏的总代理。凭借在手机市场庞大的销售网络体系,公司一度占据中科健全国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三年后,马志平终于等到一个绝好时机。爱立信另结新欢后,南京熊猫销售网络几近瘫痪。马“从斜刺里杀出”,以资本运作带动经营的方式,与南京熊猫合股成立南京熊猫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天创集团投资3000万,持股49%,马任熊猫移动总经理。熊猫移动成立仅一年,手机销售就从一个市场小份额窜升至国产手机销售量第五位。
熊猫移动成立的同时,上海易美也紧锣密鼓开业。马的野心与真实目的一天天暴露出来。在他的操纵下,上海易美靠熊猫移动生产手机,贴牌“熊猫易美”,借熊猫手机的品牌牟利。而熊猫移动还要为“熊猫易美”提供各种售后服务。
销售、生产之外,马开始考虑手机研发。2004年初,他通过南京合纵集团收购科健集团99%的股权,间接控制中科健A 29.01%的股份,获得了科健集团在手机研发和产品链上游和中游的资源。
布局正酣的马突然遭到当头棒喝:易美崩盘。随着公司停产停业,法院查封资产,供货商停止供货,售后服务也停止运转。这一切,熊猫移动或许要袖手旁观,但内心定是波涛翻涌。
利用资本市场和关联企业,马锻造了一个庞大手机销售体系,只是在延伸过程中“失足落水”。留给南京熊猫的,除了初遇的“一见钟情”,就是接下来的后悔莫及。
公司治理第四剂毒药:双簧董事会
黄曼民: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
文·李刀
2004年1月11日,由第一大股东王栋召集的宏智科技200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召开,通过了罢免董、监事会部分成员的议案。黄曼民等来到办公室门口,发现自己被王栋方的董事会除名。于是,黄马上召开股东会(第4至第7大股东),否决议案。
宏智科技成立于1996年,为实现股权多元化,第二次增资时,引入新的自然人股东李少林。2001年,出于上市需要,引入了新股东吴永红。2002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接着,两大股东群之间逐渐裂出“大峡谷”。
操控这场“地壳运动”的是吴永红。他的另一身份是在逃罪犯。1998—2001年,吴先后奸淫少女39名。宏智科技上市不久,吴设想让宏智科技出资1.2亿,与闽发证券合资成立投资公司,由闽发证券控股,并交给闽发证券9000万元进行委托理财。李少林则打起自己的小算盘:由宏智科技出资1.1亿收购他的明珠山庄。就这样,几大股东对3.32亿募集资金的使用展开争夺。
2003年8月25日,第二届董事会宣布免去王栋总经理职位,中止各专业子公司运营,勒令创业元老林起泰一天内离开宏智科技。第二天,第一大股东王栋、林起泰进行反击。高潮愈来愈近。
双股东大会石破惊天,闻所未闻。同一地点,不同楼层,两班人马各自祭起独门武器。更复杂的是,宏智科技员工联名上书,三天内,参与人数由500多人增加到650人,第二届董事会遭遇信任危机。
所谓“乱世出英豪”,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相关判决之后,黄曼民开始疯狂变卖公司资产,欲“依法”掏空宏智科技。熟悉黄的人不会觉得奇怪,虽然声称“代表全体股东利益”,但在黄方董事会“精耕细作”下,2003年中期到年底,宏智科技每股净资产从4.44元下跌到3.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