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赛”留给我们的思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最高水准的声乐比赛,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不仅为歌手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为全国热爱音乐艺术的观众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欣赏和学习音乐的机会。其中对洗手“综合素质”的考核,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连续几届“青歌赛”,我们发现,许多选手的“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与其歌曲演唱水平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说的不如唱的好”是很多观众对一些歌手的评价。其中反映出的参赛选手文化素养问题值得大家深思。由“青歌赛”的“综合素质”测试使笔者联想到许多音乐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诸如“教的不如唱的好”、“教的不如弹的好”等现象也普遍存在。尽管有较强专业技巧,但由于文化素养的欠缺,在讲解、分析音乐作品时语言表达显得空洞、苍白、“力不从心”,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更高层次。因此,音乐教师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是提升音乐教学价值和品位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文学修养。增强音乐表现力
  
  音乐和文学同为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它们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在音乐艺术中,文学常常化身为音乐作品的标题、歌词和教师的教学语言。文学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课堂语言的正确表述、歌词的深度领会、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时,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歌词内涵:“歌词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小姑娘悲伤的心情?”(“怕”字,怕爹爹娶后娘,所以要唱得突出一些);在歌曲的第二部分歌词中,最关键的字是什么?(生个弟弟比我强的“强”字,要唱得强些,表现小姑娘的无助和凄凉的心情);“歌曲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缓慢约。)“为什么要用缓慢的速度演唱呢?”(因为人在难过、悲伤时,语言的速度是比较圆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领会歌词这个特殊的文学语言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了。
  同样,音乐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会为音乐课“锦上添花”,为音乐形象起到烘托和强化的作用。如,欣赏乐曲《二泉映月》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凄凉、悲伤的情绪,教师在播放乐曲《二泉映月》的同时,配以深情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缓缓朗诵:“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黃昏后,身背着琵琶沿街走,背着琵琶沿街走。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教师良好的语言功底,将这首乐曲的内涵诠释得完美而感人,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使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更快地走进音乐艺术情境,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
  
  二、加强专业文化修养,夯实音乐理论基础
  
  缺乏专业文化修养,对音乐作品仅仅停留在会演奏(唱)这个层面;对专业理论不能扎实地、立体地、系统地加以掌握,甚至对自己教学演唱(奏)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也不甚了解,这都是音乐教师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音乐审美、鉴赏品位。尤其重要的是作为音乐教师,专业文化素养的不足会影响到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负于“音乐教师”这个神圣使命。
  因此,音乐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歌唱、舞蹈、键盘弹奏等专业表演技巧,更应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深化自己对本专业文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对学科专业中的和声学、作曲法、配器法、中外音乐史、艺术概论、音乐美学等专业理论应做到熟读、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并能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灵活运用。
  比如,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的欣赏,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歌名《花儿与少年》中的“花儿”一喻美丽的姑娘。二是暗示了音乐的体裁为“花儿”。“花儿”是中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流行于甘肃、青海和宁夏一带。“花儿”的唱词为民间格律体,由于长期传播于高原、山川之间,“花儿”的音乐在整体上形成了高亢、奔放、粗犷的风格。
  所以,教师只有在专业素养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才能从整体上掌握音乐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三、注重教育理论修养,钻研音乐教学艺术
  
  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文学和专业文化素养,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懂得教育心理,掌握教育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例如:课堂上出现纪律问题,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角度,来改善课堂纪律面貌;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用暗示的方法,如:从精神不集中的学生身边轻轻走过,或提问旁边同学回答问题,或让他参加演奏、演唱活动等,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专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还可以采用幽默的语言活跃气氛。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提高音乐教师的教育艺术,掌握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特点与变化及音乐审美需求。从教书育人的高度积累、锤炼,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会用“艺术”的方式,科学地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获得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教学进入一种艺术化的境地。
  
  四、强化教育研究意识,让教师拥有自己的知识
  
  教育研究意识淡薄、脱离教育理论、缺少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思是音乐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音乐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是课堂教学水平始终没有提高,不善于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上分析、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殊不知,这种缺少理论指导和研究的教学实在是一种盲目的教学。不仅会造成音乐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脫节,也使教师们的自身素质发展受阻,后劲不足。
  因此,音乐教师应主动地对所从事的音乐教育教学进行积极的反思和研究,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逐步实现从教学实践活动的被动执行者转向音乐教育教学的主动研究者,并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让教师自己创造和发现知识。只有这样。教师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音乐教师应当学会及时将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片段、学生们的一些即兴创作或教学中的疑惑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对此展开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教学研究的习惯,推动自身研究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另外,音乐教师还要有敏锐地发现音乐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些问题自己是如何看待的,有什么恰当地解决方法等等,关注音乐学科的发展动态。
其他文献
方便实用的传统眼睛  方形、花形、多边形、手掌形、百叶窗形……令人意想不到的形状竟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眼镜。设计师用无限的创意设计出独特的眼镜。  富有童趣的眼睛  多彩的颜色和卡通的造型是孩子们的最爱,找一找你喜欢的眼镜吧。  特殊功能的眼睛  这是一些特殊功能的眼镜,它们都有不同的用途。  形状多变的眼睛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眼睛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感时尚的装饰性眼睛  带上这些
诺克雕塑是指约公元前700年-公元400年非洲尼日利亚扎里亚地区的雕塑。1931年,在扎里亚地区诺克村发现一些赤陶头像。这些头像比真人头略小,它们与周围已经为人所知的艺术没有任何联系。1944年,英国考古学家在离诺克不远的杰马发现了一件精致优美的赤陶头像。此后,在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汇合处的广大地区开采锡矿时,从8米深的岩层出土了一些属于同一传统的赤陶雕像残片、动物雕塑、石制工具、金属工具及其他容器
教学案例:  学生都希望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在考试时也有要求带资料的愿望。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复习的。该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第一单元组织考试时,学生都很紧张。他说:“同学们,这一次考试啊,老师允许大家带资料”。带什么资料呢?只允许同学们每人带一张A4纸,你可以把你准备的内容抄在这张A4纸上。接着让班长给每人发了一张A4纸。全班同学拿到一张A4纸后,忙着找呀抄呀写呀,把老师要考的内容几乎全准备
一、课题的提出    模式化教学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它的重大缺陷,是对学生个性及其发展需要和要求的忽视甚至压抑。模式化教学更多地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压力而不是学生内在的需要,因而难以获得最佳效果。  个性化教学既强调对学科专业基本规范的尊重,也关注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要求、发展条件,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大批涌现,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目
激励机制是提高管理效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工作与学习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动机。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人们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表现出来的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因素。作为农村学校管理者,只有完善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满足教师的成就感,为教师创新能力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管理目标。    一、农村教师工作现状    1、教
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个“在”是混沌、模糊、不确定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这个“在”就是作文需要描述和关注的对象。学生作文必须由“我思”来切入。唯有“我思”的真实性,才能掀开“在”周围的各种迷雾;唯有“我思”的自由驰骋才能让“在”变得色彩斑斓;唯有“我思”的独特性才使作文成为“我在”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我思”是儿童个性生命发展的真实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情感真实、思维自由、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当前,师生关系方面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人来对待,时常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使他们的个人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如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二是个别教师以心罚、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的情景中感受树叶纷飞、舞动。  2. 借助树叶落在纸上的外轮廓,进行借形想象,添画成各种动物。  3. 大胆尝试,借助辅助材料构建小动物的家园,萌发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落叶若干放在4个大篓子里、长卷作画纸、毛笔人手一支,墨汁人手一小瓶。人手一个调色盘、抹布、水桶。音乐《秋风吹》、动物花纹的PPT。各种辅助材料。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玩树叶  师:秋天到了
反思当前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似乎又走进了另一种误区:孩子们的朗读声高潮迭起、讨论声此起彼伏,却始终不见他们写点什么;随手翻阅几本学生的语文书,千千净净,却看不到笔墨痕迹。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课既要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又时常能听到沙沙的写字声,这样的课堂才是健康和谐的语文课堂,    一、笔墨动在“疑惑”处    “学者先要会疑”,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和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不同游戏中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并掌握3种以上爬行的姿势。  (2)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心理健康:在活动中能具有积极的态度。尝试成功体育的乐趣。  (4)社会适应:尝试小组合作,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体验创造乐趣。  准备器材:一块由奥运五环和五个可爱的福娃组成的展板,若干福娃小贴纸,红、绿色小旗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