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常听到有人议论中西电影水平的差距,欧美电影如何一票难求,而国内电影相形见绌。诚然,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我看来,有些中美电影的比较本身就是错位的、没有意义的。因为电影不仅仅是表面的意思,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从电影文化看中西文化,从小小的一点,认识大地之外的广博。
关键词:电影;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
从自然环境看。中国文化属内陆型文化,大部分与陆地接壤的地理环境使中国人封闭、保守、缺乏开放意识、眷恋家园故土,提倡清静无为的思维方式。同时,由于这种狭隘与封闭,培养了国人注重人情世故、谦虚、谨慎、忍让、含蓄的传统美德,也使中华民族自身文化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西方文化源自海洋型文化,其地理位置大多多面临海,海上交通发达,这就使这些国家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并铸就了其灵活、开放、勇敢、进取、协作的民族精神。所以,西方人喜欢标新立异、革故鼎新,富有冒险精神和挑战勇气。
从价值取向看。中国传统伦理取向是“重义轻利”,提倡义利发生矛盾时,应当舍身取义,导致国民乐于言义耻于谈利,重道德修养,轻外在事功的价值取向。人专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丧失对理性和自然的兴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和对科学的探索热情;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本位,功利主义始终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这种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个体追求物质利益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与科学的发展,但对义的轻视又容易使人思想狭隘而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恶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具体形态看,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于“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重群体轻个体,寻觅中庸的处事途径。也造成了国民谦虚谨慎、含蓄内向、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柔弱的文化品格;而西方人认为自然是被人认识、利用、征服的对象,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积极进取,崇尚个人意志,集体观念淡薄。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战、大胆追求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率直、豁达,而又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的刚硬的文化品格。
二、中西电影不同的呈现方式折射中西文化的差异
电影覆盖面广,影响深远,是最能透视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说来,电影主要通过以下几种不同的呈现方式折射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对立。
思维模式。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在中西方电影中,感觉最明显的就是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东方人崇尚团结,反对特立独行,人与人相处注重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突出整体精神,不提倡个人重要性。而西方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电影中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于是便有一大批《超人》、《蜘蛛侠》、《蝙蝠侠》、《007》等一系列凭借个人能力拯救世界的电影。
表现形式。东方人内敛含蓄,表现手法追求写意,在表达情感时经用景物来做铺垫和衬托,靠景色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及当时环境的氛围。而西方人崇尚个性自我的表达,表现形式追求写实。比如港版《无间道》与美版《无间行者》的表现方式就突显了这种差别。在剧本方面,《无间道》剧本相对精简,保留了最重要的部分,人物设计精心雕琢,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电影基调哀伤凄美决绝,善于引导观众情绪。《无间行者》剧本的质量很高,剧情层层推进,人物真实饱满,不用过多的技巧来引导观众情绪,更多的是展现谋杀现场的真实性。电影基调冷酷无情,减少煽情元素。
技术层面。东方电影比较强调构图和色彩,注重色彩表达感情,电脑特效使用的程度与深度都是微乎其微的。而西方电影更加注重光影变化的运用,好莱坞电影的特效技术远远超过国产电影水平。近年来,中国导演在特效方面也做过多方尝试,比如《无极》、《美人鱼》都使用了较高水准的特效技巧,但观众并不买账,甚至认为过于炫目的特效影响了故事情节的表达效果。中国电影人认为,特效只能帮助完善电影,而不能成为电影的主体。因此,中国电影多是武侠、动作、历史片,没有像《哈利波特》、《变形金刚》、《阿凡达》那样特效挂帅的魔幻大片。
三、中西电影不同的题材内容折射中西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指导下,中西电影在题材选择、内容安排方面有巨大的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对家庭、子女的照顾,大到对国家、世界的看法。
对家庭。中国人特别珍视家庭的亲情,“家和万事兴”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而西方国家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一直渗透到家庭成员的关系中,他们认为父母、子女是平等的,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而是让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关于中西家庭观念的差异,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做了最生动形象地刻画。电影《刮痧》中,许大同把父亲接到美国享受儿孙之乐,以尽孝心,为维护父亲,他甘愿替老父承受给儿子刮痧的 “罪名”,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远远超过了责任。这在西方人眼中是不可理解的,他们觉得许大同的“孝顺”属于“是非不分”、是“不诚实”的。
对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不是个人,而是社稷的昌盛和家族的繁衍,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从属于国家利益。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强调个人自由最大化,这种意志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与美国影片《第一滴血》都是描述退伍军人生活的题材。不同的是谷子地执着的是对失散部队的寻找,和为二十四位牺牲的战友寻回应得的名誉,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集体意识,不是将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相对而置。而兰博为之奋斗的是个人的权利,兰博在四处寻访战友的过程中,单枪匹马,制服刁蛮警长是个人对自己权利的捍卫和争取,与国家利益不挂钩。
对世界。中国电影很少有全球化的视野,而西方电影却非常多。中国文化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己不正,何以正人”这就是说要迈向世界,首先要从自身开始,做好自己。所以中国电影题材,大多是本土的故事。同时怀古情节也颇为严重,因此《黄金甲》、《赤壁》这一类历史题材也特别多。而西方人追求独立自主、自由意志,许多美国电影以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宣扬“美国精神”。战争片中,美国军队以“国际警察”的形象维持“国际秩序”。灾难片中,美国以舍我其谁的姿态拯救地球与人类。美国电影总是以一种指点世界江山的气势安排电影情节,他们的故事总是将美国的经济机构、军事基地等等安排在世界各地。他们把这种美国精神的思想通过电影的形式传递出来,影响和感染全世界。
关键词:电影;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
从自然环境看。中国文化属内陆型文化,大部分与陆地接壤的地理环境使中国人封闭、保守、缺乏开放意识、眷恋家园故土,提倡清静无为的思维方式。同时,由于这种狭隘与封闭,培养了国人注重人情世故、谦虚、谨慎、忍让、含蓄的传统美德,也使中华民族自身文化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西方文化源自海洋型文化,其地理位置大多多面临海,海上交通发达,这就使这些国家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并铸就了其灵活、开放、勇敢、进取、协作的民族精神。所以,西方人喜欢标新立异、革故鼎新,富有冒险精神和挑战勇气。
从价值取向看。中国传统伦理取向是“重义轻利”,提倡义利发生矛盾时,应当舍身取义,导致国民乐于言义耻于谈利,重道德修养,轻外在事功的价值取向。人专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丧失对理性和自然的兴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和对科学的探索热情;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本位,功利主义始终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这种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个体追求物质利益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与科学的发展,但对义的轻视又容易使人思想狭隘而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恶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具体形态看,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于“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重群体轻个体,寻觅中庸的处事途径。也造成了国民谦虚谨慎、含蓄内向、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柔弱的文化品格;而西方人认为自然是被人认识、利用、征服的对象,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积极进取,崇尚个人意志,集体观念淡薄。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战、大胆追求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率直、豁达,而又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的刚硬的文化品格。
二、中西电影不同的呈现方式折射中西文化的差异
电影覆盖面广,影响深远,是最能透视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说来,电影主要通过以下几种不同的呈现方式折射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对立。
思维模式。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在中西方电影中,感觉最明显的就是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东方人崇尚团结,反对特立独行,人与人相处注重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突出整体精神,不提倡个人重要性。而西方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电影中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于是便有一大批《超人》、《蜘蛛侠》、《蝙蝠侠》、《007》等一系列凭借个人能力拯救世界的电影。
表现形式。东方人内敛含蓄,表现手法追求写意,在表达情感时经用景物来做铺垫和衬托,靠景色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及当时环境的氛围。而西方人崇尚个性自我的表达,表现形式追求写实。比如港版《无间道》与美版《无间行者》的表现方式就突显了这种差别。在剧本方面,《无间道》剧本相对精简,保留了最重要的部分,人物设计精心雕琢,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电影基调哀伤凄美决绝,善于引导观众情绪。《无间行者》剧本的质量很高,剧情层层推进,人物真实饱满,不用过多的技巧来引导观众情绪,更多的是展现谋杀现场的真实性。电影基调冷酷无情,减少煽情元素。
技术层面。东方电影比较强调构图和色彩,注重色彩表达感情,电脑特效使用的程度与深度都是微乎其微的。而西方电影更加注重光影变化的运用,好莱坞电影的特效技术远远超过国产电影水平。近年来,中国导演在特效方面也做过多方尝试,比如《无极》、《美人鱼》都使用了较高水准的特效技巧,但观众并不买账,甚至认为过于炫目的特效影响了故事情节的表达效果。中国电影人认为,特效只能帮助完善电影,而不能成为电影的主体。因此,中国电影多是武侠、动作、历史片,没有像《哈利波特》、《变形金刚》、《阿凡达》那样特效挂帅的魔幻大片。
三、中西电影不同的题材内容折射中西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指导下,中西电影在题材选择、内容安排方面有巨大的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对家庭、子女的照顾,大到对国家、世界的看法。
对家庭。中国人特别珍视家庭的亲情,“家和万事兴”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而西方国家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一直渗透到家庭成员的关系中,他们认为父母、子女是平等的,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而是让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关于中西家庭观念的差异,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做了最生动形象地刻画。电影《刮痧》中,许大同把父亲接到美国享受儿孙之乐,以尽孝心,为维护父亲,他甘愿替老父承受给儿子刮痧的 “罪名”,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远远超过了责任。这在西方人眼中是不可理解的,他们觉得许大同的“孝顺”属于“是非不分”、是“不诚实”的。
对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不是个人,而是社稷的昌盛和家族的繁衍,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从属于国家利益。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强调个人自由最大化,这种意志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与美国影片《第一滴血》都是描述退伍军人生活的题材。不同的是谷子地执着的是对失散部队的寻找,和为二十四位牺牲的战友寻回应得的名誉,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集体意识,不是将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相对而置。而兰博为之奋斗的是个人的权利,兰博在四处寻访战友的过程中,单枪匹马,制服刁蛮警长是个人对自己权利的捍卫和争取,与国家利益不挂钩。
对世界。中国电影很少有全球化的视野,而西方电影却非常多。中国文化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己不正,何以正人”这就是说要迈向世界,首先要从自身开始,做好自己。所以中国电影题材,大多是本土的故事。同时怀古情节也颇为严重,因此《黄金甲》、《赤壁》这一类历史题材也特别多。而西方人追求独立自主、自由意志,许多美国电影以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宣扬“美国精神”。战争片中,美国军队以“国际警察”的形象维持“国际秩序”。灾难片中,美国以舍我其谁的姿态拯救地球与人类。美国电影总是以一种指点世界江山的气势安排电影情节,他们的故事总是将美国的经济机构、军事基地等等安排在世界各地。他们把这种美国精神的思想通过电影的形式传递出来,影响和感染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