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择偶性别差异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综述进化心理学对择偶性别差异的相关理论,发现女性对携带好基因、拥有丰富资源和具有好父亲特质的男性具有择偶偏向;而男性对忠贞度高、生育力强的女性具有择偶偏向,并总结到人类择偶受到自然性和社会性两种因素的影响,只有综合考虑两者才能做出合理解释。
  关键词:进化;进化心理学;择偶;性别差异;基因
  受进化论思潮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始,心理学界就兴起了进化心理学研究潮流,这一学派认为“过去是了解现在的钥匙”,要充分理解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须理解心理和行为得以产生的起源,及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适应功能。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是生存和繁衍,而繁衍又是重中之重,所以人类为了使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必须挑选合适的配偶并成功地繁衍后代,但两性在择偶时却存在巨大的差异,具有截然不同的偏好。
  Trivers R.L.的亲代投资和性选择理论认为:为后代投资更多的一方在择偶时会更挑剔。人类繁衍投资的关键阶段都发生在女性体内,承担十月怀胎的痛苦和大部分喂养孩子的义务,而男性则简易得多,只需一次性行为。其实,女性繁衍投资大也是进化的结果,或者说是进化的副产品。所有哺乳动物,人类的繁衍投资最为巨大,当人类还是类人猿的时候,繁衍投资并不巨大,但当其进化为人时,开始直立行走,形成人类特有的锥形骨盆,这导致人类女性身体不能负担太重的胎儿,否则易出现生产困难,必须早产,让大脑尚未成熟的胎儿出生,以便顺利通过盆骨,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婴儿都是早产儿,这就造成了出生后人类父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照顾婴儿,如果女性找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男性作为伴侣,孩子还能活下去吗?所以,女性的繁衍投资要远远大于男性,故女性择偶更为挑剔,除了要求对方具有较强的生殖力外,尤为重要的是要求对方具有相当的经济资源或潜在的经济资源、责任心与为自己和子女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等;而男性为了更多、更成功地繁殖后代,仅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强生殖潜力的女性。Buss D.M.对6个州、5个岛涉及33个国家的37种文化共计10000余人的跨文化调查证实了此种偏好差异的普遍性。
  一、女性择偶偏好
  1.好基因
  这是择偶偏好中最核心的一种偏好,只有与能提供好基因的男性结合,才能生出健康的宝宝,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越高,繁衍成功率就越高。人类繁衍下一代时,自己所提供的基因已是没法选择了,但若是配偶的基因足够好,那后代的生存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男女择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找到一个基因足够好的配偶。女性要挑选好的基因,男性当然要展示自己的好基因。其一,性别内竞争。怎样的男性才具有好基因呢?斗争中能打败对手的男性,在性能量懵懂的青春期,男孩卷入反社会行为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是女孩的10倍(美国司法部,1995)。不仅人类男性,几乎所有的雄性攻击性都强于雌性,除非这种物种中雄性过少。其二,性别外展示。在和平的年代,打打杀杀的男性少了,男性进化出了其他的方式来展示好基因,如俊朗的面孔、爱冒险、能言善辩,甚至艺术、科学、诗歌等。
  2.好的资源提供者
  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之后,资源被男性大量掌控,而女性在生育和哺乳后代的过程中,独自获取食物和保护自己和子女的能力减弱,需要配偶提供食物和保护,所以能提供资源和保护的男性被选为配偶的可能性最大,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较长的年龄(可以解释“大叔控”的原因)都是好资源的重要线索,因此女性在择偶时,倾向于能提供丰富资源的男性,这种男性才能使后代享受较好的生活条件和获得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机会。在电视剧《蜗居》中,宋思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可以为海藻解决问题,提供资源和保护,海藻也是飞蛾扑火般地飞向了他,哪怕是毁灭。
  3.好父亲
  女性在选择资源提供者时,男性光是有实力、有地位、能提供好资源还不够,倘若他不愿意给呢?所以,男性是不是足够好,愿意为自己和孩子提供资源也十分关键,好父亲至少为女性提供了两条有价值的线索:第一,好父亲有责任感,重视承诺,可以不间断地长期为配偶提供资源,承担起养育后代的重要职责。第二,好父亲不会“劈腿”,将资源转向别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最不能容忍“小三”了,那怕是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小三”。因此选择可靠男性的女性可以稳定地获得自己和后代需要的资源,这相当重要。所以在好的资源提供者和好父亲之间,女性会做权衡。
  二、男性择偶偏好
  1.忠贞偏好(婚内)
  男性始终有一种焦虑,称之为“非亲生子焦虑”,为此男权社会进化出一系列制度和文化,如对女性贞操的看重,为相应的女性建造贞洁牌坊,撰写列女传等,在旧中国更有“生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观念。在这种不安的驱动下,最终形成了“一夫一妻”制度,因为这种模式下,男性才能更大程度上减轻这种焦虑。另外,关于“一夫一妻”制度到底是在保护男性还是女性的争论,各家不一而同,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制度实实在在地保护着男性,因为在“一夫多妻”制度下,资源多的男性获得较多的伴侣,而资源少的男性却找不到伴侣,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浪费,不利于物种延续和更有效的匹配。
  2.生育能力偏好
  寻找具有好基因的异性,这是男性和女性共有的偏好。Clinton R.D.在《自私的基因》里写道,男性为了寻找好基因进化出了许多策略,如“好色”——对外貌美(面孔对称、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等)的偏好,“好瘦”——对体型胖瘦和腰臀比例(0.70)的偏好,“好年轻”——对年纪较小女性的偏好,有句话较极端地反映了这个事实:男人永远只爱20岁。为什么呢?因为男性随着年龄增大,生育力保持得比较好,而女性则相反。所以说,配偶的年轻对男性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女性,生活中老夫少妻也十分常见,而通常的匹配也是男性比女性大。在A.K.Kinsey的《金赛性学研究报告》中分析了为什么男性较迷恋金发。这是因为金发是年轻的重要线索,随着年龄增长,金发颜色会逐渐加深,最终变成暗灰,所以男性迷恋的不是金发,是少女。
  总之,人类择偶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自然性和社会性,前者反映了人类作为动物的进化本性,而后者则反映了择偶也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考察人类的择偶观念与择偶行为时,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似乎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Buss, D. M. Sex differences in human mate preferences: Evolutionary hypothesis tested in 37 cultures [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989(12):1-49.
  [2]D.M.巴斯.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第2版)[M].熊哲宏,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唐利平,黄希庭.择偶观的进化论取向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1(3):43-48.
  [4]孙黎明.进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女性短期择偶行为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5]乐国安,陈浩张,彦彦.进化心理学择偶心理机制假设的跨文化检验[J].心理学报,2005(4):561-568.
  [6]董金权,姚成.择偶标准:二十五年的善变——对6612则征婚广告的内容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基金项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青春,不再困惑——高职大学生健康性心理发展导向研究”。
  作者简介:葛国宏(1986— ),男,安徽六安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学。
其他文献
“反”是老子哲学辩证思维的中心范畴。从词义的角度看,老子“反”范畴有“相反”和“返回”两层含义;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老子“反”范畴则包含“相反相成”和“返本复初”两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文诗词既是教学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就笔者的经验而言,多数人对文言文都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想学、想记、想背,可又不知从何入手,诵读也多以“和尚念经”居多。  首先,因为复述策略的第一个认知过程是选择,所以在一篇古诗文到手后,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复述要求,促进学生进行随意记忆。当然,随意识记要有努力的参与,也就是常说的“专心致志”。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教师给两个班的学
摘 要:发光二极管(LED)因有着功能强大、节省能源、使用周期长、注重生态保护等特征而被普及使用于屋内外照明。笔者重点阐释了发光二极管(LED)的原理、特征、运用以及市场开发潜力。  关键词: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照明科技;研究  2010年,上海因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被世界各国人士铭记。在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展阶段,光辉烂漫的夜晚景色是一大特色。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夜景展示,采用了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绚
高校新校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产物,新校区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提出了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是基础;建管互动,互相配合是关键;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是保证,从而
《西湖拾遗》是选编有关杭州西湖故事的小说选本,通过对选本与原作比较分析可知,经过选者对所选作品重新编排和修改,将话本小说体制补充完整,小说回目修改为上下两卷对偶整齐,对韵
《玉堂闲话》是唐末五代天水作家王仁裕笔记小说代表作,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较高地位,蕴涵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张力。其中的神异文化主要是用以游心寓日,镜像文化意蕴深入到了感受天
摘 要: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兰州地区大学生消费习惯受网络视觉文化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网络视觉文化对兰州地区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善网络视觉文化对兰州地区大学生消费习惯影响的建议。   关键词:兰州地区;大学生;消费习惯;网络视觉文化;影响   视频、影像等网络视觉文化形式因其具有类型繁多、传播方便快捷等诸多优点,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调查发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