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把握“语文元素”,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中习得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
一、直击文字:体味汉字的意蕴
汉字是最基本的“语文元素”。学习语文时,首先入眼的是一个个中国的汉字,只有从一个个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才会获得阅读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扎实地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诱发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大量识字;在课堂上,遵循汉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渗透汉字的文化,让学生对汉字着迷。例如,教材中象形字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图形到古汉字再到现代规范汉字,其中演变的过程是多么有趣,我们的祖先造字是多么有智慧呀。再比如转盘识字、猜谜识字等等,教师要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识字,为语文学习奠基。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古人说:“练字先练姿。”严格训练学生写字时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脚稳”,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写字兴趣,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张庆老师说:“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写字可育人。”练字,不仅要研究基本笔画,还要考虑间架结构,既有审美情趣的熏陶,也是个人意志的磨练。所以,不仅在低年段,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都要把写字放在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学生写一手好字,终身受益。
二、品味语言:领略语言的魅力
学习语文,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怦然心动的是一段段有形象、有感情、有温度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敏感起来,行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已死的母熊》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精炼。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中感受母熊的形象。请看一个教学片段:
师: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仍然描绘了感人的画面,用心读一读,找出最能打动你的那个地方,简要地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静心阅读,读后交流)
生:我从“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这句话中,看出母熊抱住巨石,为的是不让石下小溪中嬉戏的孩子受到伤害,可见,它对孩子深深的爱。
师:老师在读的时候,母熊的一个动作深深触动了我,你们注意到了吗?
生:就是“抱”字。我想巨石很大很重,母熊只有紧紧抱住巨石,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师:好一个“紧紧地抱”。
生:我从“抱”字看出母熊在临死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稳稳地抱住石头,只有“抱”,才更加稳当,孩子就多了一份安全。我被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感动了。
师:你读懂了母熊的心思。“抱”,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简单的汉字,让我们收获到不简单的感受。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所以,读文章时要关注细节描写,揣摩语言文字。
通过语言文字的透视,学生感受的是伟大的母爱,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关注课文的语言,是语文最朴实、最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在语言文字的感召下,得到语言的濡染,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三、揣摩表达:感受言语的精妙
学习语文,不只是理解内容,还要学会表达。这种能力只有在语文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培养,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实际操练,日积月累地造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关注文章的表达顺序,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就是通常讲的,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弄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揣摩作者是“怎么写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请看《诺贝尔》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许多发明,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生:重点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第二段直接告诉了我们,而且,从全篇课文看也确实是这样。
师:发明炸药的过程是漫长的,实验有无数次,课文为什么只写了发明的三个阶段?
生:发明液体炸药、黄色炸药、爆炸力更强的炸药是最有代表性的。
生:老师,我发现写发明炸药的三个阶段,作者也不是平均使用笔墨的,其中发明爆炸力更强的炸药写得最具体。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你摸索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那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吗?
生:作者写了诺贝尔实验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
师:选取典型的事例、抓住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所以诺贝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方法。
这个片段中,教师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文章的表达方式上,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这就使得学生对文本的领会更加真切而实在。
总之,语文课堂应充满着语言的芳香,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语文元素”,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大观园”,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语文为学生的生命抹上灿烂的色彩。
一、直击文字:体味汉字的意蕴
汉字是最基本的“语文元素”。学习语文时,首先入眼的是一个个中国的汉字,只有从一个个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才会获得阅读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扎实地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诱发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大量识字;在课堂上,遵循汉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渗透汉字的文化,让学生对汉字着迷。例如,教材中象形字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图形到古汉字再到现代规范汉字,其中演变的过程是多么有趣,我们的祖先造字是多么有智慧呀。再比如转盘识字、猜谜识字等等,教师要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识字,为语文学习奠基。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古人说:“练字先练姿。”严格训练学生写字时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脚稳”,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写字兴趣,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张庆老师说:“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写字可育人。”练字,不仅要研究基本笔画,还要考虑间架结构,既有审美情趣的熏陶,也是个人意志的磨练。所以,不仅在低年段,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都要把写字放在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学生写一手好字,终身受益。
二、品味语言:领略语言的魅力
学习语文,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怦然心动的是一段段有形象、有感情、有温度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敏感起来,行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已死的母熊》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精炼。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中感受母熊的形象。请看一个教学片段:
师: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仍然描绘了感人的画面,用心读一读,找出最能打动你的那个地方,简要地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静心阅读,读后交流)
生:我从“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这句话中,看出母熊抱住巨石,为的是不让石下小溪中嬉戏的孩子受到伤害,可见,它对孩子深深的爱。
师:老师在读的时候,母熊的一个动作深深触动了我,你们注意到了吗?
生:就是“抱”字。我想巨石很大很重,母熊只有紧紧抱住巨石,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师:好一个“紧紧地抱”。
生:我从“抱”字看出母熊在临死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稳稳地抱住石头,只有“抱”,才更加稳当,孩子就多了一份安全。我被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感动了。
师:你读懂了母熊的心思。“抱”,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简单的汉字,让我们收获到不简单的感受。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所以,读文章时要关注细节描写,揣摩语言文字。
通过语言文字的透视,学生感受的是伟大的母爱,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关注课文的语言,是语文最朴实、最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在语言文字的感召下,得到语言的濡染,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三、揣摩表达:感受言语的精妙
学习语文,不只是理解内容,还要学会表达。这种能力只有在语文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培养,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实际操练,日积月累地造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关注文章的表达顺序,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就是通常讲的,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弄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揣摩作者是“怎么写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请看《诺贝尔》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许多发明,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生:重点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第二段直接告诉了我们,而且,从全篇课文看也确实是这样。
师:发明炸药的过程是漫长的,实验有无数次,课文为什么只写了发明的三个阶段?
生:发明液体炸药、黄色炸药、爆炸力更强的炸药是最有代表性的。
生:老师,我发现写发明炸药的三个阶段,作者也不是平均使用笔墨的,其中发明爆炸力更强的炸药写得最具体。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你摸索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那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吗?
生:作者写了诺贝尔实验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
师:选取典型的事例、抓住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所以诺贝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方法。
这个片段中,教师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文章的表达方式上,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这就使得学生对文本的领会更加真切而实在。
总之,语文课堂应充满着语言的芳香,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语文元素”,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大观园”,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语文为学生的生命抹上灿烂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