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明确提出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化发展,支持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与节点布局,提升我国在全球网络中的影响力。企业“走出去”发展显然应该成为企业战略和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方向。
2000年以前,中国的部分国企还有民企,对外投资总额每年不超过10亿美元,2015年已经增长到了1180亿美元。2016年1-5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735亿美元,今年和去年统计相比增长了62%,但其中有超过90%的投资出现亏损。充满雄心和战略诉求的2013年墨西哥高铁项目、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最终停摆令人扼腕。综合看来,国内企业并不缺乏雄心与战略眼光,缺乏的是全球商业信息洞察能力。
某大型国企的领导曾经表示:“我们花几百万几千万元建一个海外信息数据库,技术上最好的人也配了一堆,用了3个月,实在用不下去。你猜为什么?里头根本没有可以用的数据。”
而一位东南沿海企业家的抱怨则更是一针见血:“现在大家都想往外走,但是你叫我们往哪里走?我们这些人,连出国旅游都要靠旅行社,谁知道客户是在美国还是欧洲?就算找到市场了,每天的行情、当地情况、政策和社会风险,这些资料也没有,有也看不懂。”
对企业来说,全球商业信息洞察能力就是寻找开发海外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是“采集-整合海外信息,翻译内容并进行有效分析的能力”。
理论上说,这组极为清晰的信息采集-编译-分析路径已经为众多财力雄厚、野心勃勃的企业指明了方向,但为何直至今日国内企业在“走出去”这条路上依旧步履蹒跚?
海外信息分散 整合困难
国内大型企业在海外往往面临一个特别头疼的问题,就是当地社会对自己的态度是正面、中性还是负面?是喜欢还是讨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整合分散的舆论。
想走出去企业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各个渠道进行定位和分类,并赋予权重,进而对各个渠道下的信息源做进一步的筛选,例如对社交网络中意见领袖进行筛选。最后将各个渠道获取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后整合分析。这一工作往往占据想走出去企业项目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体系、数据量之广、之大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般的企业根本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经验和如此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第一步就把99%的企业难住了。
语言障碍难以逾越
取得信息之后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它具备可读性。语言是“获取全球商业信息洞察能力”过程中必须过的一关,不幸的是,这一关拦下了非常多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首先是对多语种的驾驭能力。英、法、德、西、日等主要语种在国内并不缺乏翻译力量储备,但印尼语、土耳其语、哈萨克语、老挝语、泰语、越南语甚至俄语的力量异常薄弱。一位旅游行业的企业负责人曾表示,他们原本打算推出一项新功能,对在土耳其旅游的中国游客提供安全预警,但最终因土耳其语过于冷门,哪怕出高价都无法找到合适的供应商而作罢。
其次即便是主流语种,当信息量达到“百万条/天”级别后,哪怕动员现有的全部翻译力量也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分析能力欠佳
分析的重点缺位、依据缺乏、深度缺失始扰着企业决策者们。在顺利采掘并编译相关信息后,数据资源必须成为决策依据才能产生“洞察”。
企业决策者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无视信息资源,凭经验、拍脑袋决定分析思路和重点。比如一位领导,无意间看到一份国外小报对自己企业的评论文章,认为应当重点研究。事后跟踪发现,这篇文章的浏览量原本只有三位数,领导下命令做研究之后,浏览量忽然翻了一倍,因为企业内部员工都去看,都去点,流量就上去了。
以上三个难点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先是要整合零散的海外信息源,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语言障碍问题,最终落实到专业领域的深度分析上来。
上海博者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者软件)始终专注于信息采集-编译-分析这一核心路径的服务模式探索,终于形成了如今博者软件模式。
博者软件能提供企业级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智能聚合了海外政策、国际关系、市场、科技与公司等商业信息,包含3万 全球媒体、350 全球顶级智库、10余个全球社交平台信息,以及200多国风险和国别报告等。
博者软件能提供多达28种语言的智能翻译服务,人机交互,通过协作式加工解决跨语言障碍。系统中内嵌大数据热点与预警分析,可结合垂直领域的专业分析模型,帮助企业进行深度行业研究。
2000年以前,中国的部分国企还有民企,对外投资总额每年不超过10亿美元,2015年已经增长到了1180亿美元。2016年1-5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735亿美元,今年和去年统计相比增长了62%,但其中有超过90%的投资出现亏损。充满雄心和战略诉求的2013年墨西哥高铁项目、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最终停摆令人扼腕。综合看来,国内企业并不缺乏雄心与战略眼光,缺乏的是全球商业信息洞察能力。
某大型国企的领导曾经表示:“我们花几百万几千万元建一个海外信息数据库,技术上最好的人也配了一堆,用了3个月,实在用不下去。你猜为什么?里头根本没有可以用的数据。”
而一位东南沿海企业家的抱怨则更是一针见血:“现在大家都想往外走,但是你叫我们往哪里走?我们这些人,连出国旅游都要靠旅行社,谁知道客户是在美国还是欧洲?就算找到市场了,每天的行情、当地情况、政策和社会风险,这些资料也没有,有也看不懂。”
对企业来说,全球商业信息洞察能力就是寻找开发海外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是“采集-整合海外信息,翻译内容并进行有效分析的能力”。
理论上说,这组极为清晰的信息采集-编译-分析路径已经为众多财力雄厚、野心勃勃的企业指明了方向,但为何直至今日国内企业在“走出去”这条路上依旧步履蹒跚?
海外信息分散 整合困难
国内大型企业在海外往往面临一个特别头疼的问题,就是当地社会对自己的态度是正面、中性还是负面?是喜欢还是讨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整合分散的舆论。
想走出去企业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各个渠道进行定位和分类,并赋予权重,进而对各个渠道下的信息源做进一步的筛选,例如对社交网络中意见领袖进行筛选。最后将各个渠道获取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后整合分析。这一工作往往占据想走出去企业项目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体系、数据量之广、之大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般的企业根本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经验和如此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第一步就把99%的企业难住了。
语言障碍难以逾越
取得信息之后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它具备可读性。语言是“获取全球商业信息洞察能力”过程中必须过的一关,不幸的是,这一关拦下了非常多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首先是对多语种的驾驭能力。英、法、德、西、日等主要语种在国内并不缺乏翻译力量储备,但印尼语、土耳其语、哈萨克语、老挝语、泰语、越南语甚至俄语的力量异常薄弱。一位旅游行业的企业负责人曾表示,他们原本打算推出一项新功能,对在土耳其旅游的中国游客提供安全预警,但最终因土耳其语过于冷门,哪怕出高价都无法找到合适的供应商而作罢。
其次即便是主流语种,当信息量达到“百万条/天”级别后,哪怕动员现有的全部翻译力量也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分析能力欠佳
分析的重点缺位、依据缺乏、深度缺失始扰着企业决策者们。在顺利采掘并编译相关信息后,数据资源必须成为决策依据才能产生“洞察”。
企业决策者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无视信息资源,凭经验、拍脑袋决定分析思路和重点。比如一位领导,无意间看到一份国外小报对自己企业的评论文章,认为应当重点研究。事后跟踪发现,这篇文章的浏览量原本只有三位数,领导下命令做研究之后,浏览量忽然翻了一倍,因为企业内部员工都去看,都去点,流量就上去了。
以上三个难点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先是要整合零散的海外信息源,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语言障碍问题,最终落实到专业领域的深度分析上来。
上海博者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者软件)始终专注于信息采集-编译-分析这一核心路径的服务模式探索,终于形成了如今博者软件模式。
博者软件能提供企业级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智能聚合了海外政策、国际关系、市场、科技与公司等商业信息,包含3万 全球媒体、350 全球顶级智库、10余个全球社交平台信息,以及200多国风险和国别报告等。
博者软件能提供多达28种语言的智能翻译服务,人机交互,通过协作式加工解决跨语言障碍。系统中内嵌大数据热点与预警分析,可结合垂直领域的专业分析模型,帮助企业进行深度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