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绿色矿山概念的产生和形成历程,针对目前我国绿色矿山发展现状,就其中可能存在或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存在问题
1、绿色矿山概念形成
“绿色矿山”概念在是在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其后经过一系列力量的推动,逐渐成熟并发展壮大。2013年9月24日,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组织申报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截至目前,我国共有661家绿色矿山试点企业。
绿色矿山是一种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影响的现代矿山建设模式,其目标使矿产资源的开发从设计、建设、生产、服务期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综合效益大,使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协调优化的生产模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构建绿色矿山,就是实施矿山企业的清洁生产以及随其伴生的绿色技术体系。
2、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已走过10年历程,在探索绿色矿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建设绿色矿山、走绿色矿业之路是当今社会的共识和矿业发展理念的要素。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各矿山企业根据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基本条件,结合生产特点和发展规划,借助科技攻坚和政策支持,形成了一批在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社区和谐等方面的典型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模式。
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涉及到煤炭、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屬、化工等各类矿种,其中煤炭行业企业216家,数量最多,约占33%,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分别为96家和107家,占比约为15%和16%。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在绿色矿山建设要将其作为重点工作。
2016年,国土资源部对第一、二批试点单位进行了评估,第一批35家、第二批156家,共计191家矿山企业通过评估验收,完成了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在已通过的19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中,从行业上看,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的能源类矿山企业61家,有色和黑色金属矿山的金属类企业94家,化工和建材的非金属类矿山32家。除天津、上海、西藏和新疆外,涵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山东、内蒙古、河南、湖北和甘肃通过验收的试点单位排列前五位。
从两次评估情况看,试点矿山单位能够按照规划开展建设工作,规划期内资金投入到位,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规划预期目标,部分矿山超额完成了预期任务。评估中综合评分90分以上的达到102家,占评估总数的64.5%,表明绿色矿山建设试点情况进展良好。
3、我国绿色矿山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尽管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突破的成绩,但是距离发展绿色生态矿业仍然任重道远。
3.1、缺乏总体规划,相应的制度政策尚不完善
当前关于绿色矿山以及绿色矿业的概念的定义还未有公认的,因此只是简单的将绿色矿山的建设等同于绿色矿业的发展,部署的任务也是围绕绿色矿山来进行,缺乏总体的战略部署。针对支持矿业用地,矿产资源优化配置、资源税费等配套政策还不完善。有关绿色矿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尚未颁布。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逐渐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到21世纪初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矿业发展才被正式提到日程上,总体发展历程较短,针对发展绿色矿业的配套政策尚处于缺失状态,矿业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土地手续办理、矿业权获取以及相关财政政策并没有实质性优惠政策,有关部门也并未出台专门的、明确的鼓励政策,影响了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
3.2、绿色矿山的准入和退出评价机制不健全
我国国家级绿色矿山发展标准和要求已经形成标准,但是准入考评体系不完善。就矿产资源而言,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的生产工艺、流程、开采方式等大不相同。对不同类型矿山的评价是否应当制定不同类型的考评标准,或者说分类确定参与计量的指标因子,值得深入研究。在目前661家绿色矿山中,能源矿山居多,非金属及建材最少。矿山企业规模是引起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矿山企业应尝试考虑不同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绿色矿山与非绿色矿山的评定是分等,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是分类,不同的矿山类型需要考虑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3.3、评价理念与指标选择仍然存在问题
当前,在发展绿色矿山的过程中,还面临重产出产值、轻生态环保等一系列体制和观念障碍。此外也有人认为,绿色矿山是大中型矿山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在产矿山的建设标准。我们应当明确,绿色矿山不仅仅是大中型矿山企业的责任,那些规模小,但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矿山企业也应当以绿色矿山的标准和规范要求自己。绿色矿山的发展应从源头抓起,将其列入《矿山开采准入规定》等重要矿业标准中,对没有被审定合格矿山,在发放采矿权和采矿许可证时应当予以考虑。在绿色矿山评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绿色矿山指标体系标准操作性不强,对绿色矿山指标体系与促进绿色矿山发展的举措二者难以区分的问题。
3.4防止数量跃进,质量退步
我国绿色矿山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从第一批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开始,现如今已经有661家试点单位挂牌。数量逐年增加,从2011年第一批的37家到2013年第三批的239家,年均增幅高达154%。究其原因,除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以外,“绿色矿山”招牌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众多矿山企业“跃跃欲试”。
据了解,当前我国各地绿色矿山的经济效益主要有:财政补贴、采矿权优先获得、按比例提前返还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或保证金、可以申请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政策,等等。这些潜在的经济效益都吸引着大大小小的矿山企业积极申报绿色矿山。所以在绿色矿山发展过程当中,要防止“大跃进”,防治盲目挂牌,只求数量不保质量的情况发生。绿色矿山试点审批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高标准要求,严把准入关。同时,绿色矿山的发展应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应建立绿色矿山发展的激励机制、惩罚机制,把激励和约束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注重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和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斌,张有乾,艾聪.基于绿色开采的绿色矿山建设[J].山西焦煤科技,2010(6):50-53[53].
[2]冯德利.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资源化绿色矿山[J].中国水泥,2011(4):87-89.
[3]刘军,刘丽涵,吴海娟.关于建设绿色矿山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论述[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6):9-1054.
关键词: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存在问题
1、绿色矿山概念形成
“绿色矿山”概念在是在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其后经过一系列力量的推动,逐渐成熟并发展壮大。2013年9月24日,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组织申报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截至目前,我国共有661家绿色矿山试点企业。
绿色矿山是一种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影响的现代矿山建设模式,其目标使矿产资源的开发从设计、建设、生产、服务期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综合效益大,使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协调优化的生产模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构建绿色矿山,就是实施矿山企业的清洁生产以及随其伴生的绿色技术体系。
2、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已走过10年历程,在探索绿色矿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建设绿色矿山、走绿色矿业之路是当今社会的共识和矿业发展理念的要素。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各矿山企业根据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基本条件,结合生产特点和发展规划,借助科技攻坚和政策支持,形成了一批在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社区和谐等方面的典型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模式。
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涉及到煤炭、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屬、化工等各类矿种,其中煤炭行业企业216家,数量最多,约占33%,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分别为96家和107家,占比约为15%和16%。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在绿色矿山建设要将其作为重点工作。
2016年,国土资源部对第一、二批试点单位进行了评估,第一批35家、第二批156家,共计191家矿山企业通过评估验收,完成了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在已通过的19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中,从行业上看,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的能源类矿山企业61家,有色和黑色金属矿山的金属类企业94家,化工和建材的非金属类矿山32家。除天津、上海、西藏和新疆外,涵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山东、内蒙古、河南、湖北和甘肃通过验收的试点单位排列前五位。
从两次评估情况看,试点矿山单位能够按照规划开展建设工作,规划期内资金投入到位,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规划预期目标,部分矿山超额完成了预期任务。评估中综合评分90分以上的达到102家,占评估总数的64.5%,表明绿色矿山建设试点情况进展良好。
3、我国绿色矿山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尽管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突破的成绩,但是距离发展绿色生态矿业仍然任重道远。
3.1、缺乏总体规划,相应的制度政策尚不完善
当前关于绿色矿山以及绿色矿业的概念的定义还未有公认的,因此只是简单的将绿色矿山的建设等同于绿色矿业的发展,部署的任务也是围绕绿色矿山来进行,缺乏总体的战略部署。针对支持矿业用地,矿产资源优化配置、资源税费等配套政策还不完善。有关绿色矿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尚未颁布。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逐渐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到21世纪初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矿业发展才被正式提到日程上,总体发展历程较短,针对发展绿色矿业的配套政策尚处于缺失状态,矿业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土地手续办理、矿业权获取以及相关财政政策并没有实质性优惠政策,有关部门也并未出台专门的、明确的鼓励政策,影响了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
3.2、绿色矿山的准入和退出评价机制不健全
我国国家级绿色矿山发展标准和要求已经形成标准,但是准入考评体系不完善。就矿产资源而言,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的生产工艺、流程、开采方式等大不相同。对不同类型矿山的评价是否应当制定不同类型的考评标准,或者说分类确定参与计量的指标因子,值得深入研究。在目前661家绿色矿山中,能源矿山居多,非金属及建材最少。矿山企业规模是引起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矿山企业应尝试考虑不同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绿色矿山与非绿色矿山的评定是分等,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是分类,不同的矿山类型需要考虑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3.3、评价理念与指标选择仍然存在问题
当前,在发展绿色矿山的过程中,还面临重产出产值、轻生态环保等一系列体制和观念障碍。此外也有人认为,绿色矿山是大中型矿山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在产矿山的建设标准。我们应当明确,绿色矿山不仅仅是大中型矿山企业的责任,那些规模小,但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矿山企业也应当以绿色矿山的标准和规范要求自己。绿色矿山的发展应从源头抓起,将其列入《矿山开采准入规定》等重要矿业标准中,对没有被审定合格矿山,在发放采矿权和采矿许可证时应当予以考虑。在绿色矿山评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绿色矿山指标体系标准操作性不强,对绿色矿山指标体系与促进绿色矿山发展的举措二者难以区分的问题。
3.4防止数量跃进,质量退步
我国绿色矿山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从第一批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开始,现如今已经有661家试点单位挂牌。数量逐年增加,从2011年第一批的37家到2013年第三批的239家,年均增幅高达154%。究其原因,除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以外,“绿色矿山”招牌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众多矿山企业“跃跃欲试”。
据了解,当前我国各地绿色矿山的经济效益主要有:财政补贴、采矿权优先获得、按比例提前返还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或保证金、可以申请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政策,等等。这些潜在的经济效益都吸引着大大小小的矿山企业积极申报绿色矿山。所以在绿色矿山发展过程当中,要防止“大跃进”,防治盲目挂牌,只求数量不保质量的情况发生。绿色矿山试点审批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高标准要求,严把准入关。同时,绿色矿山的发展应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应建立绿色矿山发展的激励机制、惩罚机制,把激励和约束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注重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和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斌,张有乾,艾聪.基于绿色开采的绿色矿山建设[J].山西焦煤科技,2010(6):50-53[53].
[2]冯德利.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资源化绿色矿山[J].中国水泥,2011(4):87-89.
[3]刘军,刘丽涵,吴海娟.关于建设绿色矿山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论述[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6):9-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