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应将高中诗词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分析高中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和难题,探索切实可行的古诗词学习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驱力”。
一、高中古诗词学习中的误区与难题
1、忽视诵读,使学生丧失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诵读在古诗词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所谓“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由此可见,诵读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的学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古诗词学习中,却存在忽视诵读的现象,教师习惯于对古诗词的涵义解释,学生则习惯于对古诗词内容的记忆,而没有采用诵读的方式感受和体味其中的韵味,无法掌握古诗词中含蓄、凝练的美感。例如:在学习《离骚》的古诗词一文中,教师通篇翻译文章,学生难以通过诵读疏通文中的情感,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单调枯燥,根本无法体会屈原的潇洒飘逸之姿。
2、没有立足文本进行赏析和解读
在高中古詩词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忽视文本的问题,没有立足于文本进行赏析和解读,对于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观点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以学习《离骚》为例,一些教师没有立足于文本进行教学,对原文进行了改编,使之演变为四字短语,如:“太息掩涕,民生多艰,……,替以蕙纕,申以揽茝。”乍一看,似乎教师采用了一种“捷径”让学生进行背诵和学习,然而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因为在这篇文本之中,其精辟之处即在于文本中的语气词的适当运用,这些语气词使文本变得极其流畅、自然、琅琅上口,使人读后有抑扬顿挫之感,而教师将其改编为四字短语,完全抛弃了原文本中的“骚味”。
3、缺乏对文本的意象分析
高中古诗词有极其丰富的意象内容,采用含蓄、凝练的语言用于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现出“象”与“意”的完美衔接。然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却淡化了对古诗词的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教师和学生习惯于根据文本的字面意义实现对文本的解读,难以充分体味古诗词中丰富的意蕴。以学习《天净沙·秋思》一文为例,教师仅对文本的体裁进行了说明,告知学生这是一首羁旅诗,而并没有细致地阐释诗中的意象,没有将“枯藤、老树、错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文字进行意象组合,缺乏对文本的细致揣摩和意象解析,难以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勾勒出游子漂泊天涯的场景,更无法体会作者内心的苦闷情绪和心理。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应对策略分析
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提升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古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就要充分突显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体性意识,要将古诗词课堂还给学生,正所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教师则可以适时给予点拨和启示,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悟,提升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蜀道难》一文时,让学生对“危乎高哉”一句中的惊叹词的连用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惊叹词的应用产生极大的兴趣,体会到蜀道的高峻和艰险,并进一步体悟其中采用的比喻手法,感受到文中所要表达的社会险恶,进而看到李白展示出来的吐纳山川的宽广胸怀。
2、诵读古诗词,体会文中的情感态度
在高中古诗词的学习之中,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文本之魂,对学生产生强烈的人格指引和道德熏陶,要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在诵读文本中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观点,使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产生“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古诗词内容《鸿门宴》一文中,学生对于项羽这个人物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有的学生认为项羽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的学生则不欣赏项羽,认为他尽管是秦末的传奇人物之一,然而他在对待虞姬的情感上却缺少一个名分,这便是他不尽人意之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也可以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认知态度。又如:在学习《定风波》一文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梳理古诗词的脉络,找寻到文本的关键词,如:沉着、豪迈、随遇而安等,继而教师紧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探讨和交流苏轼的词,并表达出自己对于苏轼的看法和观点,学生纷纷开启情感的闸门,跃跃欲试地表达自己对于苏轼的想法。
3、精心创设古诗词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高中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文本,采用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方法,如:直观情境、语言情境、模拟情境等,将学生带入到极具意境的古诗词氛围之中,体会和感悟古诗词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
(1)渲染古诗词情境和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精心创设相关的古诗词情境,使学生融入到古诗词的氛围之中,集中精力进行古诗词的内容体悟和体验。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让学生欣赏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将学生引领到雄浑的音乐旋律情境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思绪进入到三国、赤壁,想象驰骋于古战场的场景,继而自然地进入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对古诗词的吟读之中,体会文中抑扬顿挫的语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又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瞑》一文中,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呈现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看到秋天傍晚山的图景,体会“螟”字的古诗意境,使古诗词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2)采用角色扮演创设古诗词情境,增进对古诗词的体悟。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相关的古诗词学习情境,通过对文本中角色的定位演绎,突显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刘兰芝与焦仲卿离别的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想象,进行剧情、场景的设计和表演,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4、注重古诗词的意象分析
要在高中古诗词的学习中采用意象分析法,注重对文本的意象表达和分析,以苏轼词中的“梦”意象为例,可以由此体会和领悟苏轼历经沧桑之后的人生感悟、思想精髓,参透苏轼的美学意蕴。例如:在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苏轼在梦中与妻子相逢,由“小轩窗,正梳妆”看到苏轼与妻子生活的场景,感受苏轼心中对妻子最深的情愫和难以诉说的绵远思念与愁苦。又如:在苏轼的《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一词中,苏轼借由梦境表达贬谪之后对友人的思念,由昔日的高朋满座到今日的“觉来幽梦无人说”,可以看出作者远离友人的孤苦之情。
高中古诗词教学是重点和难点,要采用情境化、意象分析、诵读等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之中,深入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和态度,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刘洪敏.中国教育学刊.2018(S1).
[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微[J].弓智勇.汉字文化. 2018(14).
[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初探[J].戴建英.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4]诗情教学,画意品悟——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杨生福.科技创新导报.2014(14).
[5]诗情教学,画意品悟——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孙丽娜.科技创新导报.2014(18).
[6]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J].贾彦芳.学周刊.2013(01).
高春艳,付忠凤,山东临沂市第七中学教师。
一、高中古诗词学习中的误区与难题
1、忽视诵读,使学生丧失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诵读在古诗词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所谓“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由此可见,诵读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的学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古诗词学习中,却存在忽视诵读的现象,教师习惯于对古诗词的涵义解释,学生则习惯于对古诗词内容的记忆,而没有采用诵读的方式感受和体味其中的韵味,无法掌握古诗词中含蓄、凝练的美感。例如:在学习《离骚》的古诗词一文中,教师通篇翻译文章,学生难以通过诵读疏通文中的情感,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单调枯燥,根本无法体会屈原的潇洒飘逸之姿。
2、没有立足文本进行赏析和解读
在高中古詩词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忽视文本的问题,没有立足于文本进行赏析和解读,对于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观点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以学习《离骚》为例,一些教师没有立足于文本进行教学,对原文进行了改编,使之演变为四字短语,如:“太息掩涕,民生多艰,……,替以蕙纕,申以揽茝。”乍一看,似乎教师采用了一种“捷径”让学生进行背诵和学习,然而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因为在这篇文本之中,其精辟之处即在于文本中的语气词的适当运用,这些语气词使文本变得极其流畅、自然、琅琅上口,使人读后有抑扬顿挫之感,而教师将其改编为四字短语,完全抛弃了原文本中的“骚味”。
3、缺乏对文本的意象分析
高中古诗词有极其丰富的意象内容,采用含蓄、凝练的语言用于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现出“象”与“意”的完美衔接。然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却淡化了对古诗词的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教师和学生习惯于根据文本的字面意义实现对文本的解读,难以充分体味古诗词中丰富的意蕴。以学习《天净沙·秋思》一文为例,教师仅对文本的体裁进行了说明,告知学生这是一首羁旅诗,而并没有细致地阐释诗中的意象,没有将“枯藤、老树、错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文字进行意象组合,缺乏对文本的细致揣摩和意象解析,难以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勾勒出游子漂泊天涯的场景,更无法体会作者内心的苦闷情绪和心理。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应对策略分析
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提升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古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就要充分突显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体性意识,要将古诗词课堂还给学生,正所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教师则可以适时给予点拨和启示,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悟,提升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蜀道难》一文时,让学生对“危乎高哉”一句中的惊叹词的连用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惊叹词的应用产生极大的兴趣,体会到蜀道的高峻和艰险,并进一步体悟其中采用的比喻手法,感受到文中所要表达的社会险恶,进而看到李白展示出来的吐纳山川的宽广胸怀。
2、诵读古诗词,体会文中的情感态度
在高中古诗词的学习之中,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文本之魂,对学生产生强烈的人格指引和道德熏陶,要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在诵读文本中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观点,使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产生“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古诗词内容《鸿门宴》一文中,学生对于项羽这个人物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有的学生认为项羽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的学生则不欣赏项羽,认为他尽管是秦末的传奇人物之一,然而他在对待虞姬的情感上却缺少一个名分,这便是他不尽人意之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也可以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认知态度。又如:在学习《定风波》一文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梳理古诗词的脉络,找寻到文本的关键词,如:沉着、豪迈、随遇而安等,继而教师紧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探讨和交流苏轼的词,并表达出自己对于苏轼的看法和观点,学生纷纷开启情感的闸门,跃跃欲试地表达自己对于苏轼的想法。
3、精心创设古诗词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高中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文本,采用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方法,如:直观情境、语言情境、模拟情境等,将学生带入到极具意境的古诗词氛围之中,体会和感悟古诗词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
(1)渲染古诗词情境和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精心创设相关的古诗词情境,使学生融入到古诗词的氛围之中,集中精力进行古诗词的内容体悟和体验。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让学生欣赏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将学生引领到雄浑的音乐旋律情境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思绪进入到三国、赤壁,想象驰骋于古战场的场景,继而自然地进入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对古诗词的吟读之中,体会文中抑扬顿挫的语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又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瞑》一文中,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呈现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看到秋天傍晚山的图景,体会“螟”字的古诗意境,使古诗词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2)采用角色扮演创设古诗词情境,增进对古诗词的体悟。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相关的古诗词学习情境,通过对文本中角色的定位演绎,突显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刘兰芝与焦仲卿离别的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想象,进行剧情、场景的设计和表演,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4、注重古诗词的意象分析
要在高中古诗词的学习中采用意象分析法,注重对文本的意象表达和分析,以苏轼词中的“梦”意象为例,可以由此体会和领悟苏轼历经沧桑之后的人生感悟、思想精髓,参透苏轼的美学意蕴。例如:在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苏轼在梦中与妻子相逢,由“小轩窗,正梳妆”看到苏轼与妻子生活的场景,感受苏轼心中对妻子最深的情愫和难以诉说的绵远思念与愁苦。又如:在苏轼的《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一词中,苏轼借由梦境表达贬谪之后对友人的思念,由昔日的高朋满座到今日的“觉来幽梦无人说”,可以看出作者远离友人的孤苦之情。
高中古诗词教学是重点和难点,要采用情境化、意象分析、诵读等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之中,深入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和态度,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刘洪敏.中国教育学刊.2018(S1).
[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微[J].弓智勇.汉字文化. 2018(14).
[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初探[J].戴建英.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4]诗情教学,画意品悟——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杨生福.科技创新导报.2014(14).
[5]诗情教学,画意品悟——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孙丽娜.科技创新导报.2014(18).
[6]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J].贾彦芳.学周刊.2013(01).
高春艳,付忠凤,山东临沂市第七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