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如(1883年—1912年),广东恩平县人,原名冯九如,字鼎三,号树垣。冯如从小就心灵手巧,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传说,特别是飞天的故事,更是十分着迷。
冯如12岁时,因生活所迫,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异国先进的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使渐渐长大的冯如感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冯如立志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冯如在纽约学习期间,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我同胞惨遭蹂躏。这两件事,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使他明确了奋斗目标。1906年,冯如发誓:“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又说:“日俄战争大不利于中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与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数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且足以摄强邻矣!”“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冯如上述言论表明,他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已使冯如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在当地颇负盛名。《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冯如于1908年5月在奥克兰市东街359号集资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为了研制飞机,冯如读了许多有关航空知识的书刊,特别对杜蒙、法曼、莱特和寇蒂斯等著名飞机设计师的设计资料进行认真研究。经过三年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跻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冯如这架飞机当时称为“冯如1号”,与莱特型飞机相似,也是双翼、构架式机身。其方向舵也像莱特型飞机,但改进了着陆装置,起落架末端安装着4个轮子。1909年9月21日傍晚,“冯如1号”正式试飞。冯如驾机迎着强风起飞,升至4.5米高,环绕一个小山丘飞行了约800米,从而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第一页。当时中西报刊竞相报道此事。美国《三藩市考察者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冯如的照片,赞誉冯如为“东方的莱特”。
经过多次试验并汲取当时先进经验后,冯如在1911年1月研制成功了一架新型飞机,命名为“冯如2号”,并于1月18日试飞成功。1911年1月18日早晨,冯如驾驶着“冯如2号”飞机,在三藩市海湾附近的艾劳赫斯特广场公开试飞。飞机在地面仅滑行了约30.5米便凌空而起,升至约12米高,绕广场飞行了约1600米后,向三藩市海湾飞去,然后返回,飞越奥克兰郊区的田野,徐徐降落在起飞的广场上。飞行历时4分钟。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飞行,冯如的助手们一齐拥上去向他祝贺。中西报纸再一次争先恐后地报道此事。美国《三藩市星期日呼声报》竟用整版刊出大标题“他为中国龙插上了翅膀”,并以巨龙、冯如飞机和冯如像作为套题照片,详细介绍了冯如其人、其事。冯如的飞行成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当时美国曾有人以重金聘请他教授航空技术,被冯如婉言谢绝了。
1911年2月,冯如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祖国,他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机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事后,广东军政府陆军司下令表彰,追授冯如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在冯如殉难十余年后,孙中山先生以赞誉的口吻说:“比方最新发明的大机器,是飞天的机器,也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最初发明的时候,不知死了多少人。像从前广东的冯如,他是什么人呢?就是创造飞机的人,就是驾驶飞机跌死了的人。”
冯如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他是一位富于创造精神并勇于实践的爱国科技专家,更是一位开创和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并为之献身的航空先躯。冯如又是一位具有航空救国思想并参加革命的民主革命志士。他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鼓舞着更多中华儿女为振兴祖国的航空事业而奋斗。
冯如12岁时,因生活所迫,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异国先进的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使渐渐长大的冯如感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冯如立志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冯如在纽约学习期间,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我同胞惨遭蹂躏。这两件事,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使他明确了奋斗目标。1906年,冯如发誓:“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又说:“日俄战争大不利于中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与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数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且足以摄强邻矣!”“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冯如上述言论表明,他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已使冯如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在当地颇负盛名。《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冯如于1908年5月在奥克兰市东街359号集资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为了研制飞机,冯如读了许多有关航空知识的书刊,特别对杜蒙、法曼、莱特和寇蒂斯等著名飞机设计师的设计资料进行认真研究。经过三年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跻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冯如这架飞机当时称为“冯如1号”,与莱特型飞机相似,也是双翼、构架式机身。其方向舵也像莱特型飞机,但改进了着陆装置,起落架末端安装着4个轮子。1909年9月21日傍晚,“冯如1号”正式试飞。冯如驾机迎着强风起飞,升至4.5米高,环绕一个小山丘飞行了约800米,从而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第一页。当时中西报刊竞相报道此事。美国《三藩市考察者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冯如的照片,赞誉冯如为“东方的莱特”。
经过多次试验并汲取当时先进经验后,冯如在1911年1月研制成功了一架新型飞机,命名为“冯如2号”,并于1月18日试飞成功。1911年1月18日早晨,冯如驾驶着“冯如2号”飞机,在三藩市海湾附近的艾劳赫斯特广场公开试飞。飞机在地面仅滑行了约30.5米便凌空而起,升至约12米高,绕广场飞行了约1600米后,向三藩市海湾飞去,然后返回,飞越奥克兰郊区的田野,徐徐降落在起飞的广场上。飞行历时4分钟。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飞行,冯如的助手们一齐拥上去向他祝贺。中西报纸再一次争先恐后地报道此事。美国《三藩市星期日呼声报》竟用整版刊出大标题“他为中国龙插上了翅膀”,并以巨龙、冯如飞机和冯如像作为套题照片,详细介绍了冯如其人、其事。冯如的飞行成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当时美国曾有人以重金聘请他教授航空技术,被冯如婉言谢绝了。
1911年2月,冯如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祖国,他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机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事后,广东军政府陆军司下令表彰,追授冯如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在冯如殉难十余年后,孙中山先生以赞誉的口吻说:“比方最新发明的大机器,是飞天的机器,也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最初发明的时候,不知死了多少人。像从前广东的冯如,他是什么人呢?就是创造飞机的人,就是驾驶飞机跌死了的人。”
冯如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他是一位富于创造精神并勇于实践的爱国科技专家,更是一位开创和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并为之献身的航空先躯。冯如又是一位具有航空救国思想并参加革命的民主革命志士。他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鼓舞着更多中华儿女为振兴祖国的航空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