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疫情重创之下,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供给不足问题,包括口罩等资源紧俏、定点收治医院的床位缺少、医务人员不够等。近期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投入,推动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行业快速发展。为强化对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文章对金融支持医院、医疗设备器械制造、生物药品制造和药品批发销售等四类机构或企业(以下简称“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问题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持;公共卫生;调查
一、苏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基本情况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梯次分布。健康苏州建设扎实推进,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80个,其中医院20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7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89万张,其中医院病床5.80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5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1万人。部分医疗机构重大项目扎实稳定推进,苏大附二院浒关院区建成运行,市疾控中心迁建,苏大附一院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引进高水平临床医学专家团队26个,年末累计达到53个,新建、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家。
生物药品制造产业渐成规模。生物医药作为苏州市支持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苏州重点打造的地标产业。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催生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加速发展。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苏州市198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834.34亿元,较2018年增长6.2%,占规上比重2.5%;主营业务收入839.15亿元,较上年增长9.6%;利润总额108.22亿元,较上年增长11.7%。目前全市构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苏州高新区、吴中区、太仓市、昆山市等其他市、区联动发展的一核多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辖内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医疗器械行业企业稳步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市共有6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上规模、高水平、门类全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产业链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2019年以来,苏州市政府在坚守监管底线的同时,主动服务企业、扶持创新,助推医疗器械产业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年产值达237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58家生产企业年产值超亿元。目前苏州已有14家医疗器械企业的15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3个医疗器械入选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
二、金融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发展现状
(一)从授信政策看,多数银行机构针对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信贷投放总体持积极支持态度
据调查,多数银行机构表示对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持适度介入或积极介入态度,并制定相关信贷政策。如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择优支持地级市以上(含)或县域内纳入医保定点机构的民营医院,积极支持优质客户采用PPP方式运作的医疗领域项目;农业银行苏州分行一直将医疗卫生行业介为积极介入类,特别是2020年苏州分行将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列入为积极重点支持产业;招商银行苏州分行则重点支持具备全国或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配送资格的全国性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适度支持药品经营品种多样化、配送能力达标、区域辐射能力较强且与下游大型连锁药店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适度医药流通区域龙头。
(二)从融资规模看,生物药品制造行业是银行投放重点领域,受疫情影响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业资金需求增强
经调查,辖内30家銀行机构,汇总各机构上报的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月底,从信贷余额看,全市银行机构投向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信贷余额为190.2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37.25亿元,其中投向生物药品制品制造行业76.33亿元,占全部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信贷余额比重40.12%;投向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业55.76亿元,占全部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信贷余额比重29.31%。从贷款户数看,截至2020年6月月底,全市银行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贷款总户数1370户,较去年同期增加331户,其中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128户,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86户。
(三)从融资成本看,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融资成本趋降
2020年1月以来,人总行实施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融资成本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月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1%,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0.14%和0.25%;其中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类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6%,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0.13%和0.31%,下降幅度最为明显。
(四)从产品门类看,金融产品日趋丰富,但创新力度依然不大
目前,多数银行表示近年来对于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支持不断加强,但仍主要以表内传统信贷方式为主。仅有部分银行进行了创新尝试,如苏州农商行正在不断探索科创金融,全力打造“YOU&ME创”科创金融综合服务品牌。目前,已成功探索涵盖孵化期、初创期到成熟期的生物医药等高新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创融”系列科创金融产品体系,成功落地创融苏新贷、创融征信贷、创融信保贷、创融增信基金等创新金融产品。在直接融资方面,该行还成功推出“创融”系列直接融资产品。
三、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一)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自身特征降低了金融资源介入积极性
一是评估该类机构及企业真实的资金需求困难,银行缺乏抓手。调查显示,在医疗产业链中,贸易型企业介入较深,特别是医药、医疗设备,医院的采购通常通过贸易型企业完成,生产型企业较难直接取得医院的订单,真实的资金需求往往不能通过订单融资解决,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缺乏抓手。
关键词:金融支持;公共卫生;调查
一、苏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基本情况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梯次分布。健康苏州建设扎实推进,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80个,其中医院20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7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89万张,其中医院病床5.80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5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1万人。部分医疗机构重大项目扎实稳定推进,苏大附二院浒关院区建成运行,市疾控中心迁建,苏大附一院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引进高水平临床医学专家团队26个,年末累计达到53个,新建、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家。
生物药品制造产业渐成规模。生物医药作为苏州市支持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苏州重点打造的地标产业。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催生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加速发展。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苏州市198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834.34亿元,较2018年增长6.2%,占规上比重2.5%;主营业务收入839.15亿元,较上年增长9.6%;利润总额108.22亿元,较上年增长11.7%。目前全市构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苏州高新区、吴中区、太仓市、昆山市等其他市、区联动发展的一核多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辖内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医疗器械行业企业稳步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市共有6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上规模、高水平、门类全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产业链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2019年以来,苏州市政府在坚守监管底线的同时,主动服务企业、扶持创新,助推医疗器械产业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年产值达237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58家生产企业年产值超亿元。目前苏州已有14家医疗器械企业的15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3个医疗器械入选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
二、金融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发展现状
(一)从授信政策看,多数银行机构针对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信贷投放总体持积极支持态度
据调查,多数银行机构表示对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持适度介入或积极介入态度,并制定相关信贷政策。如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择优支持地级市以上(含)或县域内纳入医保定点机构的民营医院,积极支持优质客户采用PPP方式运作的医疗领域项目;农业银行苏州分行一直将医疗卫生行业介为积极介入类,特别是2020年苏州分行将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列入为积极重点支持产业;招商银行苏州分行则重点支持具备全国或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配送资格的全国性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适度支持药品经营品种多样化、配送能力达标、区域辐射能力较强且与下游大型连锁药店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适度医药流通区域龙头。
(二)从融资规模看,生物药品制造行业是银行投放重点领域,受疫情影响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业资金需求增强
经调查,辖内30家銀行机构,汇总各机构上报的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月底,从信贷余额看,全市银行机构投向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信贷余额为190.2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37.25亿元,其中投向生物药品制品制造行业76.33亿元,占全部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信贷余额比重40.12%;投向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业55.76亿元,占全部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信贷余额比重29.31%。从贷款户数看,截至2020年6月月底,全市银行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贷款总户数1370户,较去年同期增加331户,其中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128户,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86户。
(三)从融资成本看,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融资成本趋降
2020年1月以来,人总行实施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融资成本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月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1%,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0.14%和0.25%;其中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零售类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6%,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0.13%和0.31%,下降幅度最为明显。
(四)从产品门类看,金融产品日趋丰富,但创新力度依然不大
目前,多数银行表示近年来对于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支持不断加强,但仍主要以表内传统信贷方式为主。仅有部分银行进行了创新尝试,如苏州农商行正在不断探索科创金融,全力打造“YOU&ME创”科创金融综合服务品牌。目前,已成功探索涵盖孵化期、初创期到成熟期的生物医药等高新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创融”系列科创金融产品体系,成功落地创融苏新贷、创融征信贷、创融信保贷、创融增信基金等创新金融产品。在直接融资方面,该行还成功推出“创融”系列直接融资产品。
三、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一)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自身特征降低了金融资源介入积极性
一是评估该类机构及企业真实的资金需求困难,银行缺乏抓手。调查显示,在医疗产业链中,贸易型企业介入较深,特别是医药、医疗设备,医院的采购通常通过贸易型企业完成,生产型企业较难直接取得医院的订单,真实的资金需求往往不能通过订单融资解决,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缺乏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