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经济过热问题引发有关专家学者展开了大量针对货币供应量问题的探讨。当前社会,我们能看到的对货币供应量的最直观感觉就是,商业银行积极对外发放贷款,减少了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和供应量,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即缩小了货币供应量,那么,除此以外,站在理论的高度,如何缩小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发展,以下正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两条途径:一是减少基础货币,二是降低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途径
Brief analysis reduction loan coin supply related way
Xiong Shuhua
Abstract:Recent years,the overheated economy question initiation concerned experts have launched massively in view of the money supply question discussion.The current society,we can see to money supply’s most directviewing feeling is,the Commercial bank positive foreign provide loan,reduced the society to the currency demand and the supply,the monetary policy has played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spect,namely reduced the money supply,that except for this,stands in the theory altitude,how reduces the money supply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following is precisely two ways which we should understand:First,reduces the foundation currency;second,reduces the currency multiplicator;Simultaneously increases the reform of monetary system the step.
Keywords:Monetary policy Money supplyFoundation currencyCurrency multiplicatorWay
【中图分类号】F0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084-02
在现代社会,可以说货币政策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最重要手段。而我们都知道,自从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让中央政府明白了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已经不容置疑了。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8年要缩小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缩小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在了解货币供应量之前我们先要对货币政策进行解释分析。
1.货币政策的含义和货币政策措施
1.1 独立性是指不受他人影响、指挥或控制。央行的独立性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受其他政府部门的影响、指挥或控制。从广义上看,央行的独立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目标的独立性,即央行可以自行决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二是央行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即央行可以自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要保证央行政策的独立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1.1 前提是央行对货币政策具有最终决策权。
1.1.2 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具有较长的任期,而且重新任命的机会有限,这是央行顺利实施操作独立性的有效保证。
1.1.3 将央行排除在政府工作分配之外,可以确保货币政策操作的独立性。
1.1.4 确保央行不直接参与国债成效。
1.2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是货币政策措施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不矛盾的,与十七大精神更是完全一致的。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项,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再加上对银行机构的信贷增量实行“准规模”控制。笔者认为,这三项具体内容存在着可进一步调整之处。通货膨胀发生时,受到伤害最大的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弱势群体,以及小型金融机构与小企业客户,因而,货币政策措施应当尽可能地维护这些群体的利益,减弱对他们的伤害。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会造成价格体系与经济关系的紊乱,进而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货币政策措施应当有助于理顺价格体系和经济关系,进而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现行的三项货币政策措施收效似乎不太明显。
2.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也才能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分析。
2.1 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而我国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1995~1996年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1998~1999年,基础货币增速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为了达到调控基础货币的目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资产方的各个项目来实现。历史数据表明,1993年以前,我国基础货币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国内资产的运用所决定。1993~1994年我国经济周期发生转折,进行了一系列税制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使中央银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增大,1997年末更是达到42.1%。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资产所占比重上升趋势减缓,年末为43.7%。可以说,近几年来,中央银行的资产结构中国内外资产几乎均等,因而国外资产的多少、增长快慢就对基础货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2 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根据前述基础货币的定义,1993~1997年我国M2的货币乘数变化不太规则,M1的货币乘数则基本呈微降态势。但自从1998年春季央行大幅下调准备金率后,我国的货币乘数则基本上呈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的情况,狭义货币乘数可表述为:(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备付金率+现金漏损率+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广义货币乘数的分母与狭义货币乘数一致,分子则为1+现金漏损率。根据这两个公式,我们对1993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乘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其(即与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实际值计算的结果)误差很小(平均误差为3%,且很稳定),趋势也是一致的。因此,分析货币乘数,有必要对以上几个行为参数作出判断。
2.2.1 法定准备金率:
从理论上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即使是微小的变化,都会对货币流通产生强烈影响,在众所周知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中,它的效果是最为猛烈的。因此,各国一般都不常用这个货币政策工具,即使要调整,也是微调。
2.2.2 备付金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超额准备金率的不断下降,货币乘数逐步放大,即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呈反比例关系。备付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但备付金率并不能完全由中央银行所控制,它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只能间接地影响它。
2.2.3 现金漏损率:
现金漏损率于80和90年代初期在我国一直比较高,只是在近年来有所降低,1998年3月~1999年9月,大约在 11.5%左右。现金漏损率的高低与现金需求量的大小有关。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因此若现金漏损率下降不大,则将影响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能力,对货币乘数产生一定影响。
2.2.4 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
1993年以来,我国非金融部门存款一直较稳定,并呈缓慢下降趋势,1999年表现得更为明显,当年9月末,我国的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为3.58%,较之上年下降了1%。随着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规范,这一比率将呈平稳态势,变化不会太大。
2.2.5 活期存款比率:
活期存款比率反映了货币供应量层次的结构变化。由于受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的影响,因此这一比率与利率的关系比较密切,同时由于这里所指的活期存款主要是指企业活期存款,因而经济活跃程度如何以及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怎样,对活期存款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3.缩小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和对策
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缩小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降低准备金利率,二是逐渐减少国债正回购。
3.1 降低准备金利率。
当前,为了加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仅仅依靠中央银行下调利率是不够的,必须执行灵活多变的货币政策。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而解决他们的资金紧张问题应当成为当前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方面。
2002年8月,中央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际上,这一指导性意见只能是权益之计。商业银行信贷是比较为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和收益的结果,若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一旦将来发生风险,就很难说清究竟这个指导意见又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多少呆坏帐。因此,中央银行应通过市场手段,疏导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
存款储备金政策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般来说,经济出现过热的时候,金融机构贷出资金的倾向加大,由未来期资金无法偿还所导致的贷款风险也随之上升时,中央银行就会提升储备金利率,甚至是升高储备金率,为经济降温;反之,中央银行会考虑降低储备金利率乃至储备金率,以刺激银行的贷款行为。因此,中央银行对下调准备金利率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3.2 逐渐减少国债正回购。
除了用于超额准备金,出于银行经营压力和金融市场投资品种单一,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用于国债。当前商业银行持有大量国债、持有比重继续扩大的同时,已成为国债市场上最主要的投资人。
目前,国债已被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普遍用做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通过国债买卖实现信用的扩张或收缩,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通过债券回购这一交易方式来进行的。所谓“回购”,是指交易的一方卖方在卖出债券给另外一方买方的同时,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指定日期以双方约定的价格,由卖方向买方买回相同数量的同品种债券的交易。其中,所谓正回购是指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卖方的回购,而反回购是指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买方的回购。因为正回购带有降低中央银行债券资产存量的含义,所以正回购意味着中央银行在紧缩货币;反之,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反回购扩张货币。
当前,出于对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造成货币增长过快的考虑,以及对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利率风险的考虑,中央银行从2002年6月25日起,到10月15日止,连续16次进行了正回购,已经将过低的债券利率调整到合理的位置,目前没有必要再做拉高引导。
一旦储备金利率下调,且购买国债的收益大大下降,商业银行就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选择,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显然,与中央银行通过行政命令迫使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相比,实施上面的货币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会更小。但是,这种对策仍然只是一种短期策略。因为一旦商业银行已经把资金贷给了所有预期贷款回报率较高的客户而不再存在优质客户以后,它的选择可能是把资金用于库存,而绝不会贷给预期贷款回报率为负的客户。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们更需要对现有金融结构进行调整。
4.结束语
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是一个新课题,现代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掌控离不开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这个手段,而作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应全面掌握货币供应政策相关知识,深刻地分析货币政策及供应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牢牢掌握通过缩小货币供应量的各种途径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仅对此进行粗浅的分析及探讨,有待于持续不断的识别评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自力.《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的几点知识》,《金融与经济》,2006年第7期
[2] 江海生.《立体监管探新路》,《武汉金融》,2005年第1期
[3] 徐二明.《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 朱星文.《论货币投放与回笼的关键因素》,《税收与税务》,2006年第13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途径
Brief analysis reduction loan coin supply related way
Xiong Shuhua
Abstract:Recent years,the overheated economy question initiation concerned experts have launched massively in view of the money supply question discussion.The current society,we can see to money supply’s most directviewing feeling is,the Commercial bank positive foreign provide loan,reduced the society to the currency demand and the supply,the monetary policy has played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spect,namely reduced the money supply,that except for this,stands in the theory altitude,how reduces the money supply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following is precisely two ways which we should understand:First,reduces the foundation currency;second,reduces the currency multiplicator;Simultaneously increases the reform of monetary system the step.
Keywords:Monetary policy Money supplyFoundation currencyCurrency multiplicatorWay
【中图分类号】F0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084-02
在现代社会,可以说货币政策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最重要手段。而我们都知道,自从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让中央政府明白了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已经不容置疑了。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8年要缩小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缩小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在了解货币供应量之前我们先要对货币政策进行解释分析。
1.货币政策的含义和货币政策措施
1.1 独立性是指不受他人影响、指挥或控制。央行的独立性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受其他政府部门的影响、指挥或控制。从广义上看,央行的独立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目标的独立性,即央行可以自行决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二是央行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即央行可以自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要保证央行政策的独立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1.1 前提是央行对货币政策具有最终决策权。
1.1.2 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具有较长的任期,而且重新任命的机会有限,这是央行顺利实施操作独立性的有效保证。
1.1.3 将央行排除在政府工作分配之外,可以确保货币政策操作的独立性。
1.1.4 确保央行不直接参与国债成效。
1.2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是货币政策措施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不矛盾的,与十七大精神更是完全一致的。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项,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再加上对银行机构的信贷增量实行“准规模”控制。笔者认为,这三项具体内容存在着可进一步调整之处。通货膨胀发生时,受到伤害最大的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弱势群体,以及小型金融机构与小企业客户,因而,货币政策措施应当尽可能地维护这些群体的利益,减弱对他们的伤害。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会造成价格体系与经济关系的紊乱,进而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货币政策措施应当有助于理顺价格体系和经济关系,进而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现行的三项货币政策措施收效似乎不太明显。
2.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也才能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分析。
2.1 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而我国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1995~1996年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1998~1999年,基础货币增速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为了达到调控基础货币的目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资产方的各个项目来实现。历史数据表明,1993年以前,我国基础货币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国内资产的运用所决定。1993~1994年我国经济周期发生转折,进行了一系列税制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使中央银行国外资产所占比重增大,1997年末更是达到42.1%。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资产所占比重上升趋势减缓,年末为43.7%。可以说,近几年来,中央银行的资产结构中国内外资产几乎均等,因而国外资产的多少、增长快慢就对基础货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2 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根据前述基础货币的定义,1993~1997年我国M2的货币乘数变化不太规则,M1的货币乘数则基本呈微降态势。但自从1998年春季央行大幅下调准备金率后,我国的货币乘数则基本上呈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的情况,狭义货币乘数可表述为:(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备付金率+现金漏损率+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广义货币乘数的分母与狭义货币乘数一致,分子则为1+现金漏损率。根据这两个公式,我们对1993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乘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其(即与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实际值计算的结果)误差很小(平均误差为3%,且很稳定),趋势也是一致的。因此,分析货币乘数,有必要对以上几个行为参数作出判断。
2.2.1 法定准备金率:
从理论上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即使是微小的变化,都会对货币流通产生强烈影响,在众所周知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中,它的效果是最为猛烈的。因此,各国一般都不常用这个货币政策工具,即使要调整,也是微调。
2.2.2 备付金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超额准备金率的不断下降,货币乘数逐步放大,即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呈反比例关系。备付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但备付金率并不能完全由中央银行所控制,它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只能间接地影响它。
2.2.3 现金漏损率:
现金漏损率于80和90年代初期在我国一直比较高,只是在近年来有所降低,1998年3月~1999年9月,大约在 11.5%左右。现金漏损率的高低与现金需求量的大小有关。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因此若现金漏损率下降不大,则将影响金融机构派生存款的能力,对货币乘数产生一定影响。
2.2.4 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
1993年以来,我国非金融部门存款一直较稳定,并呈缓慢下降趋势,1999年表现得更为明显,当年9月末,我国的非金融部门存款比率为3.58%,较之上年下降了1%。随着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规范,这一比率将呈平稳态势,变化不会太大。
2.2.5 活期存款比率:
活期存款比率反映了货币供应量层次的结构变化。由于受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的影响,因此这一比率与利率的关系比较密切,同时由于这里所指的活期存款主要是指企业活期存款,因而经济活跃程度如何以及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怎样,对活期存款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3.缩小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和对策
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缩小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降低准备金利率,二是逐渐减少国债正回购。
3.1 降低准备金利率。
当前,为了加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仅仅依靠中央银行下调利率是不够的,必须执行灵活多变的货币政策。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而解决他们的资金紧张问题应当成为当前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方面。
2002年8月,中央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际上,这一指导性意见只能是权益之计。商业银行信贷是比较为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和收益的结果,若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一旦将来发生风险,就很难说清究竟这个指导意见又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多少呆坏帐。因此,中央银行应通过市场手段,疏导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
存款储备金政策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般来说,经济出现过热的时候,金融机构贷出资金的倾向加大,由未来期资金无法偿还所导致的贷款风险也随之上升时,中央银行就会提升储备金利率,甚至是升高储备金率,为经济降温;反之,中央银行会考虑降低储备金利率乃至储备金率,以刺激银行的贷款行为。因此,中央银行对下调准备金利率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3.2 逐渐减少国债正回购。
除了用于超额准备金,出于银行经营压力和金融市场投资品种单一,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用于国债。当前商业银行持有大量国债、持有比重继续扩大的同时,已成为国债市场上最主要的投资人。
目前,国债已被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普遍用做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通过国债买卖实现信用的扩张或收缩,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通过债券回购这一交易方式来进行的。所谓“回购”,是指交易的一方卖方在卖出债券给另外一方买方的同时,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指定日期以双方约定的价格,由卖方向买方买回相同数量的同品种债券的交易。其中,所谓正回购是指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卖方的回购,而反回购是指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买方的回购。因为正回购带有降低中央银行债券资产存量的含义,所以正回购意味着中央银行在紧缩货币;反之,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反回购扩张货币。
当前,出于对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造成货币增长过快的考虑,以及对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利率风险的考虑,中央银行从2002年6月25日起,到10月15日止,连续16次进行了正回购,已经将过低的债券利率调整到合理的位置,目前没有必要再做拉高引导。
一旦储备金利率下调,且购买国债的收益大大下降,商业银行就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选择,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显然,与中央银行通过行政命令迫使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相比,实施上面的货币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会更小。但是,这种对策仍然只是一种短期策略。因为一旦商业银行已经把资金贷给了所有预期贷款回报率较高的客户而不再存在优质客户以后,它的选择可能是把资金用于库存,而绝不会贷给预期贷款回报率为负的客户。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们更需要对现有金融结构进行调整。
4.结束语
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是一个新课题,现代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掌控离不开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这个手段,而作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应全面掌握货币供应政策相关知识,深刻地分析货币政策及供应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牢牢掌握通过缩小货币供应量的各种途径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仅对此进行粗浅的分析及探讨,有待于持续不断的识别评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自力.《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的几点知识》,《金融与经济》,2006年第7期
[2] 江海生.《立体监管探新路》,《武汉金融》,2005年第1期
[3] 徐二明.《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 朱星文.《论货币投放与回笼的关键因素》,《税收与税务》,200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