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出版的翻译图书印象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个翻译大国。长期以来,无论是出版界还是大众媒体,都热心引进、推介国外优秀的文学、社科类图书。到本世纪初,全国五六百家出版社中,已经很少有出版社不出翻译图书了。国外优秀的文学、社科类图书,无论是新作还是经典著作,常常引起国内多家出版社竞购版权、竞相出版。这种现象,对于读者来说当然是好事。不过,近几年来,情况已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读者群的分离以及图书市场的不景气,尽管多家出版社竞购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社科类图书版权的现象愈演愈烈,版权费用随之数倍数十倍地哄抬上去,但与此同时,热心出版这类图书的出版社已经渐渐减少,大众传媒对这类图书的兴趣自然也在逐步消退。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原先一家读书类周报上的外国文学专版早已悄然消失,几乎所有报刊上外国文学和社科类图书书评的数量明显减少。尽管如此,我国2011年出版的外国文学和社科类图书仍然佳作叠出,值得关注。
  一、竞相出版国际知名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每年世界各国都会出版大量文学作品,究竟哪些作品值得买下版权在中国出版,实在不易下手,国际知名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确实是简便而比较可靠的选择。相比之下,国际知名文学奖的评审工作还是比较权威、可信、可靠的。而在众多国际文学奖中,诺贝尔文学奖对读者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因而也是我国出版界最为关注的国际文学奖。每年10月初,诺贝尔文学奖一揭晓,众多出版社就会忙于争抢最新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版权并尽快安排翻译出版。2011年10月,也就是特兰斯特罗默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当月,河北教育出版社便推出了该社2003年就已出版过的《特兰斯特罗默诗选》的新版本,及时满足了众多渴望从诗作中了解最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读者的强烈愿望。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的经典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和99读书人自2009年便已开始出版,2011年推出两部经典作品《酒吧长谈》和《世界末日之战》。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作品系列迄今已经出版10部作品,今年推出的最主要的是勒克莱齐奥寻找历史踪迹的自传体小说《奥尼恰》。后两位作家2011年先后来中国,在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发表演讲,与中国作家、学者和翻译家进行深度交流,参加文学活动,堪称中外文学交流中的盛事。
  诺贝尔文学奖以外的国际著名的文学奖和与文学有关的图书奖,都得到了中国翻译出版界的高度重视和持续跟踪。比如,译林出版社2011年推出了获2009年龚古尔奖的小说《三个折不断的女人》、获2007年美国全国图书奖的厚如砖头的小说《烟树》和获2006年俄语布克奖的小说《2017》。南海出版社推出了2009年获美国普利策奖的用13个故事构筑起来的长篇小说《奥丽芙·基特里奇》。新星出版社的《怀疑:普利策奖戏剧集》则收入了3部获普利策奖的戏剧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推出了获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的作品《质数的孤独》。
  二、围绕国际知名文学奖做足文章
  鉴于国际知名文学奖对读者的强大吸引力及其本身的权威性,近年许多出版社除了竞相出版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集以及各国际知名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外,可谓围绕国际知名文学奖做足了文章。
  对获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比较高的作家的主要作品,近年来纷纷都已被一些出版社盯上。就这点来说,英国博彩公司“立博(Ladbrokes)”从1985年开始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奖前挂出的那份候选人名单及其赔率,成了出版社押宝出版的指南。连年位于这份赔率榜单前茅的作家,即使最后没有获奖,至少也已成为世人皆知的著名作家,出版其主要作品,自然就得到相关读者的关注和欢迎。比如,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在出版获诺贝尔文学奖呼声很高的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系列和村上春树的作品系列,2011年又推出了村上春树的纪实作品《地下》。南海出版社与北京新经典文化公司花巨资抢购版权、联合出版的村上春树的三卷本巨著《1Q84》2011年推出了第三卷。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是获诺贝尔奖的最热门人选之一,他的作品的中文版,几乎都是由译林出版社在持续出版,该社2011年又新推出了他的两部作品《地下室里的黑豹》和《一样的海》。美国已经有近20年没人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了,美国作家中得奖呼声最高的是实力派作家菲利普·罗斯,译林出版社2011年推出了由《美国牧歌》、《我嫁给了共产党人》和《人性的污秽》组成的“美国三部曲”。上海译文出版社也推出了菲利普·罗斯的两部力作《欲望教授》和《鬼作家》。
  大多数国际知名文学奖把奖授予某部作品,或者是出于激烈的版权竞争的压力,或者是按照获得过国际知名文学奖的作者创作的作品一般都应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准的推论,国际知名文学奖得主的其他作品也颇得出版界的青睐。英国日裔作家石黑一雄曾于1989年凭《长日留痕》获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另有3次获布克奖提名。译林出版社2011年推出了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及获布克奖提名的《上海孤儿》和《别让我走》,上海译文出版社也推出了由他的另3部作品《远山淡影》、《浮世画家》和《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组成的石黑一雄作品系列。该社经过努力,正在逐步推出较全的获1998年布克奖的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作品系列,包括2011年新推出的《爱无可忍》和《星期六》。
  2011年出版的国际知名文学奖得主的非获奖作品,比较值得注意的还有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曾获布克奖的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的《圣地事件》(获奖作《饥饿之路》同时重版),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普利策奖得主茱帕·拉希里的小说《不适之地》,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美国多米尼加裔作家朱诺·迪亚斯(他获2008年普利策奖的《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2010年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成名作、自传色彩浓厚的短篇小说集《沉溺》,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曾以《等待》获美国全国图书奖的美国华裔作家哈金的最新英文小说《南京安魂曲》的中文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活动开创了中国文学研究和出版机构为外国当代作家作品评奖、颁奖的先河,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届,今年又有包括法国作家让一克里斯托夫·吕芬的《卡迪巴》在内的几部小说获此奖项。吕芬2001年获龚古尔将的小说《红色巴西》早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中文本。
  三、拉美文学出版再掀热潮
  尽管《百年孤独》在1980年代就已有几个中译本并深刻影响了那一代中国作家的创作之路,但那都是在中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前。那几个法律意义上的盗版中译本深深刺伤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心,以致老先生直到2010年才以据说高达100万美元的版权费用首次同意 授权中文版《百年孤独》。这个中国出版界努力了近20年、历经重重困难后终于由南海出版社推出的合法的《百年孤独》中译本,因为新经典文化公司的精心策划与操作,成为2011年外国文学出版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它与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访华一起,推动了国内拉美文学出版和阅读的新热潮。译林出版社乘势推出新版的阿连德作品集,包括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爱情与阴影》等,还重新出版了墨西哥著名作家胡安·鲁尔福的《燃烧的原野》和《佩德罗·巴勒莫》。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则精心隆重推出了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辞世后才得以出版的原文厚达900多页的巨著《2666》。
  四、小国文学受到关注
  这里说的小国,是从地理意义上说的。地理上的小国,从文学上来说完全可以成为大国,比如爱尔兰,地理上、人口上都可谓区区小国,但却已诞生了6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现过詹姆斯·乔伊斯这样世界文坛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人。多次获英国布克奖提名的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亲临今年的上海书展,参加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母与子》中文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书首发式。译林出版社的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作品集已推出10多部,2011年新出的是《宇宙奇趣全集》。同年,该社还新推出了4部荷兰文学作品,其中《难以入眠》、《流浪者旅店》收入该社颇为看重的荷兰作家塞斯·诺特博姆作品集,另有威廉·弗雷德里克·赫尔曼斯著的《达摩克利斯的暗室》和《荷兰现代短篇小说精选》。上海译文出版社近年推出了《瑞士当代小说译丛》,近期将新推出两本瑞士当代小说《百日》(卢卡斯·贝尔福斯著)和《沙心》(丹尼尔·戈奇著)。
  上文提到了多部短篇小说集。国内出版界一直不够重视外国短篇小说的翻译引进,因而中国读者也就不易读到外国短篇小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自2011年4月开始,99读书人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启动了世界现当代短篇小说丛书——“短经典”的出版项目。目前,“短经典”已经推出两辑共13种短篇小说,包括爱尔兰作家克莱尔·吉根的《走在蓝色的田野上》,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动物寓言集》、摩洛哥作家塔哈尔·本·杰伦的《初恋总是诀恋》和日本作家向田邦子的《回忆,扑克牌》等。
  五、侦探推理小说成通俗小说出版的领头羊
  钱钟书先生当年从五七干校回北京时,曾向李文俊先生借阅法国侦探小说麦格雷探案。侦探小说一般归入通俗文学的范畴,却是属于雅俗共赏的一个文学类别。从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始,许多文学大师笔下的纯文学作品里都含有侦探小说的因素。尽管以往外国通俗小说中译本动辄发行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册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不过今年外国通俗小说的出版还是有亮点的,那就是侦探推理小说频频引发该类小说读者的追捧。新星出版社从2005年面对国内市场伊始就立志成为中国的侦探推理小说基地,每年都推出几十部经典或最新的外国侦探推理小说。该社精心打造的侦探推理小说丛书“午夜文库”,今年又推出了日本推理文学鼻祖江户川乱步的开篇之作《两分铜币》,日本畅销天王东野圭吾首度探讨伦理亲情、血缘与道德的抉择的华丽转型之作《布谷鸟的蛋是谁的》,英国钻石匕首奖得主P·D·詹姆斯几可跻身纯文学经典殿堂的《教堂谋杀案》等几十部力作。2011年元月,柯南·道尔产权会宣布认证的福尔摩斯新故事——《丝之屋》,于2011年11月11日全球同步上市。该小说中文简体版由译林出版社和凤凰阿歇特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出版。该书秉承经典福尔摩斯故事的风格,揭秘华生未完成的故事。此外,译林出版社2011年还推出了一批日本推理小说名家的力作,如夏树静子的《蒸发》、《天使已消失》、《W的悲剧》,松本清张的《歪斜的复印》和横山秀夫的《震度O》等。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新译文流行推理”丛书,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古典推理文库”等多家出版机构的侦探推理丛书,每年都推出相当数量的新品种。
  六、名人传记永远都有大量读者
  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号召力的著名政治家、文体娱乐明星或各行各业的翘楚的自传或传记,通过介绍国际知名人物独特、非凡的人生经历,有助于读者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状况,加深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了解。中信出版社与全球同步推出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无疑是2011年中国图书市场上最火、也是销量最大的书。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亲临2011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为自己的个人从政回忆录《旅程:布莱尔回忆录》呐喊助威,使译林出版社的这本“传记译林”的新品种在京城乃至全国读书界刮起一股旋风;该社的《另一个高尔基》,在早先不为人知的材料和文件的基础上填补了苏联时期关于高尔基的神话式传记留下的大量空白,详细描写了传主与自己那个时代最熟悉的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传记包括勒克莱齐奥为墨西哥画家伉俪所作的传记《迭戈和弗里达》、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戈蒂耶的回忆录《浪漫主义回忆》以及讲述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传奇一生的新版《梵高传》。新星出版社的《皇帝》被誉为解剖独裁政权的最佳标本,是六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波兰传奇记者卡普钦斯基描写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独裁者海尔·塞拉西堕入“政变”循环的一生。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英伦之谜——阿加莎·克里斯蒂传》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位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女王的一生。
  七、“谈文学”图书崭露头角
  无论是研究文学还是热爱文学的人,比起那些理论性很强的文学专著来,恐怕都更喜欢看娓娓道来的“谈文学”的书。译林出版社近年同时推出了两套这类书。“名家文学讲坛”收罗的是国外知名思想家和学者谈文学的精彩篇什,该丛书2011年推出的有美国著名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文学体验导引》,美国大众文化批评家莱斯利·菲德勒的《文学是什么?——高雅文化与大众社会》,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派的中坚力量皮埃尔·马舍雷的《文学在思考什么?》,集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于一身,有“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之称的英国文学大师乔治·奥威尔的《政治与文学》,美国著名“耶鲁学派”批评家、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如何读,为什么读》。“名作家文学课”则精选在当今世界文坛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学名家的文学随笔集,2011年新出的有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的《故事开始了:文学随笔集》,出自33位著名作家之手的《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和《导师、缪斯和恶魔——三十位作家谈影响他们一生的人》。三联书店出版的美国普利策奖得主迈克·德达的《悦读经典》收录作者对几十位经典作家作品的书评,引导读者赏读经典。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文随笔”丛书收入了不少世界文坛经典作家的随笔集,其中不少篇什都是谈与文学有关的人和事。
  八、国外人文社科学术译丛嘉惠学林
  中华民族是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历来善于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目前正在出版的国外人文社科学术译丛,恐怕有几十套。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至今已出版500多种,力争2020年出版2000种,30年来对中国的学术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堪称功德无量。继2009年推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之后,该馆2011年又推出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语言等五大类分科本,以每类单独集合成一套、软精装的形式分别出版、发行。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隆重推出了《尼采全集》。译林出版社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出版的“人文与社会译丛”收罗了现当代西方人文学术领域的经典与精华之作,如今也已成为国内人文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理论支撑。近年该社在该译丛的基础上推出了“译林人文精选”。与此同时,该社还与北京凤凰壹力文化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推出了一套国外学术名著经典丛书——“汉译经典”,该丛书计划出版600多种经典著作,2011年出版近60种。刘小枫先生主持的“经典与解释”丛书,五六年来出版西方历代经典的解释著作60余种,论文集汇编20余种,嘉惠学林,功莫大焉。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当代国外人文学术译丛”等也都已引起国内人文学术研究界的关注和好评。
  201 1年我国出版的值得关注的翻译图书可谓多不胜数,以上所述仅为我个人平时接触到、了解到、注意到的印象较深的书,自然难免挂一漏万。我想说的是,仅凭上述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图书,2011年我国的翻译出版还是可圈可点!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李君)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外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
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  [英]里昂·汉特著,余琼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持续获奖或展映,吸引了西方学界的更多关注,华语电影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一系列专著或编著得以出版并逐渐被译介到国内。张英进的《审视中国: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电影的世纪末怀旧——好莱坞·老上海·新台北》、《中国现代文学
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卓越的军事学者、机械化战争理论创始人利德尔·哈特在以色列讲学时,以色列国防军的将领们赠给他一面锦旗,上书“将军之师”。在上个世纪20年代里,中国也出现了一位“将军之师”,他就是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他俩的区别在于:前者准确地预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样式是空军与地面机械化坦克集群的协同,后者最早地、准确地研判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也许是“真人不露相”的缘故,他们相同的经历是都没
去年轰动一时的"郭美美事件",如今渐已淡出公众视野。人们大抵都还记得事件的后果:"红十字会"陷入无以辩白的信任危机,而对于事件的起因——郭美美的微博炫富,往往已经反应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