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活动平台单髁术后衬垫脱位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cheng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衬垫脱位是活动平台单髁置换的特有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包括屈伸间隙平衡不佳、假体安放位置偏差、残留骨赘或骨水泥撞击、内侧副韧带松弛或损伤、外伤及患者长期做高屈曲动作等,大部分脱位由多因素造成。术前严格把握单髁置换适应证,术中准确地截骨、安放假体同时保护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定适宜的康复动作及活动强度,可减少衬垫脱位的发生。衬垫脱位的治疗应根据其原因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术式。胫骨内侧双平面开放截骨术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的应用,使HTO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标准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HTO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内翻畸形及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骨关节炎所处阶段,年龄和活跃程度需求,以及体重、性别、骨质情况、关节活动度等个体因素,为处于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随着膝关节骨关节炎阶梯治疗理念的逐步发展,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的应用逐渐增多。UKA仅对病变间室进行表面置换,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不损伤膝关节其他结构,术后关节功能及运动学更接近自然关节。虽有大量证据证实,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准确的基础上,UKA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关节登记中心的数据表明,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UKA假体存活率较低。客观地认识UKA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同一组医师诊治的197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6例,女性111例,年龄(67.7±10.5)岁(范围:46~92岁)。UKA组101例,TKA组96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UKA和TKA患者进行匹配,共41对患者匹配成功。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或翻修术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8例,女性110例,年龄(58.6±14.5)岁。其中慢性PJI患者48例(膝关节21例、髋关节27例),无菌性松动患者57例(膝关节16例、髋关节41例),正常随访患者63例(膝关节28例、髋
作为新发传染病,集中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医疗救治提出很大挑战。尤其是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情复杂,合并较多心理问题,而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同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外科医师参与应急医疗救援,可对患者合并的外科疾病进行专科处理,同时对非外科医师培训COVID-19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外科相关问题,降低外科相关病死率。外科医师结合自身特点,扬长补短,利用团队意识佳、无菌观念强及心理素质好的优
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及其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筛选2019年3月至7月于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矫形骨科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入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及CT检查,分别测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和胫骨扭转角(TT
期刊
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转移负重力线至胫骨平台外侧,明显减低内侧间室压力和磨损,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力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可导致术后早期失败。为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需要明确目标力线的标准,行正确的术前计划及准确的手术操作,同时考虑影响力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的危险因素。随着智能医疗时代的到来,基于三维打印的个体化截骨导向器和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胫骨高位截骨术力线的精准控制。
期刊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GBM)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脑脊液播散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施行手术治疗且术后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的124例原发性GB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2例,女性42例,年龄47.9岁(范围:19~75岁),按复发情况分为原位复发组(96例),颅内播散组(2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