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8年Alezai和Peyron首先报道了一组副神经节瘤病,1912年,Pick建议将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命名为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外嗜铬性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它起源于神经嵴,与交感神经同源并伴行,由具有神经分泌功能的主细胞群构成.其分布较广泛,可分布于有副神经节的区域,自颅底至盆腔的中轴线附近,以腹膜后较为常见,其次纵隔、颈部、颅底、膀胱等[1],大多数为非功能性,少数也可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传统认为副神经节瘤仅占全部嗜铬细胞瘤的10%~15%,属于少见病,易被误诊误治,近年来国内报道有上升的趋势,多数报道在20%左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