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素质教育中,德育是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也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诵读经典文化则能成为良好的德育渗透切入口。文章聚焦中小学语文教学,从诵读经典文化教学出发,对如何渗透德育教学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语文教学;诵读经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德育实效,就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工作。诵读经典文化,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关于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品德修养教育等多方面的要求。在丰富中小学生知识见识,增长视野的同时,利用经典的丰富性、智慧性实现较全面的德育渗透教育。
一、诵读经典文化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更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显然是第一位的。诵读经典,能让中小学生在声、情、意相结合的综合情境下,发挥形象思维的优势,利用多感官途径,更近距离地准确感知经典文化作品中的優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对其中前辈先的贤智慧、品德、人格魅力等的感知,从中获得良好熏陶,进而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
经典文化历经漫长岁月,极具传承价值,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处世哲学。通过不断诵读“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学生能逐渐理解其中的做人准则,进而更懂得尊老爱幼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诵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诵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和努力奋斗报效祖国的澎湃热情。
二、诵读经典文化,彰显德育魅力
(一)整合经典文化与教学内容,提高品德修养
经典文化中含着基于个体的品格修养、人生智慧、处世哲学等内容,这些来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积累与沉淀,包含着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勇义等诸多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做人准则。能让中小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良好的文化、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逐渐引发自身的情感共鸣,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境界,发展并形成优秀的品格[1]。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一定时期内的学习主题,推荐他们学习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推荐诵读的经典作品。为了确保学生诵读经典的学习效果,不流于形式,每周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经典诵读课程。课程内容则围绕诵读主题开展。而主题的确定,可以是近期语文课程单元主题,也可是教师观察到的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作为德育主题。比如在“孝道”相关的单元学习中,学生就可诵读《游子吟》《二十四孝图解》《千字文》《孟子》《孝经》等经典作品。在诵读课中,教师要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在开放、自由、积极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诵读交流感受,书写心得体会,推荐介绍诵读佳作等方式,比较、分析、思考古人的思想、文化、智慧、价值取向。从而在课程中,有效推进学生关于诵读主题、诵读作品的深化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与品德修养。
(二)开展多样诵读,发展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针对当前时期中小学生家国情怀、民族意识有待深化,乃至形成错误的爱国、爱民族、爱人民的观念认知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化,演绎经典文化,能有效借助经典文化中正确的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国观、文化观。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经典文化中,丰富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等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活动,加深对我国历史、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等的感知、品读与认知。例如,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有关国学经典诵读的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各类活动。因为有比赛性质,会促使学生自觉以更认真的态度准备,学生也会更主动去搜集和学习关于诵读的经典作品的有关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获得对作品更全面的了解。又如,教师可以将诵读经典文化与“讲家乡故事”相关活动结合。比如请学生去调查了解当地的古代名人,学习他们的优秀作品,扮演导游的身份,参加当地的文化交流活动,向外国友人或外地游客介绍古代名人、经典作品。这样学生就能在过程中更深刻地受到经典文化中关于家国情怀内容的熏陶,现实中也会受到集体荣誉感、家乡人的责任感等的影响,有助于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自己身为一名家乡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强化家国情怀,迸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奋斗热情。
结语
综上,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关键阶段,通过参与诵读经典活动,既能对他们的三观树立和人格养成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利用经典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等内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汲取传承千年的优秀经典文化,能让他们在认知、思想、情感、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不断优化,完善,从而成长为具备优秀人文素养的综合型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石婧枫.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03):179.
[2]李梦珠.经典诵读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196.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 《 新教育下经典诵读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0609) 成果之一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语文教学;诵读经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德育实效,就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工作。诵读经典文化,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关于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品德修养教育等多方面的要求。在丰富中小学生知识见识,增长视野的同时,利用经典的丰富性、智慧性实现较全面的德育渗透教育。
一、诵读经典文化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更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显然是第一位的。诵读经典,能让中小学生在声、情、意相结合的综合情境下,发挥形象思维的优势,利用多感官途径,更近距离地准确感知经典文化作品中的優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对其中前辈先的贤智慧、品德、人格魅力等的感知,从中获得良好熏陶,进而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
经典文化历经漫长岁月,极具传承价值,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处世哲学。通过不断诵读“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学生能逐渐理解其中的做人准则,进而更懂得尊老爱幼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诵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诵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和努力奋斗报效祖国的澎湃热情。
二、诵读经典文化,彰显德育魅力
(一)整合经典文化与教学内容,提高品德修养
经典文化中含着基于个体的品格修养、人生智慧、处世哲学等内容,这些来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积累与沉淀,包含着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勇义等诸多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做人准则。能让中小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良好的文化、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逐渐引发自身的情感共鸣,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境界,发展并形成优秀的品格[1]。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一定时期内的学习主题,推荐他们学习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推荐诵读的经典作品。为了确保学生诵读经典的学习效果,不流于形式,每周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经典诵读课程。课程内容则围绕诵读主题开展。而主题的确定,可以是近期语文课程单元主题,也可是教师观察到的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作为德育主题。比如在“孝道”相关的单元学习中,学生就可诵读《游子吟》《二十四孝图解》《千字文》《孟子》《孝经》等经典作品。在诵读课中,教师要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在开放、自由、积极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诵读交流感受,书写心得体会,推荐介绍诵读佳作等方式,比较、分析、思考古人的思想、文化、智慧、价值取向。从而在课程中,有效推进学生关于诵读主题、诵读作品的深化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与品德修养。
(二)开展多样诵读,发展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针对当前时期中小学生家国情怀、民族意识有待深化,乃至形成错误的爱国、爱民族、爱人民的观念认知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化,演绎经典文化,能有效借助经典文化中正确的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国观、文化观。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经典文化中,丰富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等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活动,加深对我国历史、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等的感知、品读与认知。例如,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有关国学经典诵读的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各类活动。因为有比赛性质,会促使学生自觉以更认真的态度准备,学生也会更主动去搜集和学习关于诵读的经典作品的有关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获得对作品更全面的了解。又如,教师可以将诵读经典文化与“讲家乡故事”相关活动结合。比如请学生去调查了解当地的古代名人,学习他们的优秀作品,扮演导游的身份,参加当地的文化交流活动,向外国友人或外地游客介绍古代名人、经典作品。这样学生就能在过程中更深刻地受到经典文化中关于家国情怀内容的熏陶,现实中也会受到集体荣誉感、家乡人的责任感等的影响,有助于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自己身为一名家乡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强化家国情怀,迸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奋斗热情。
结语
综上,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关键阶段,通过参与诵读经典活动,既能对他们的三观树立和人格养成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利用经典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等内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汲取传承千年的优秀经典文化,能让他们在认知、思想、情感、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不断优化,完善,从而成长为具备优秀人文素养的综合型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石婧枫.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03):179.
[2]李梦珠.经典诵读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196.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 《 新教育下经典诵读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0609) 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