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文化 彰显德育魅力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素质教育中,德育是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也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诵读经典文化则能成为良好的德育渗透切入口。文章聚焦中小学语文教学,从诵读经典文化教学出发,对如何渗透德育教学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语文教学;诵读经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德育实效,就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工作。诵读经典文化,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关于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品德修养教育等多方面的要求。在丰富中小学生知识见识,增长视野的同时,利用经典的丰富性、智慧性实现较全面的德育渗透教育。
  一、诵读经典文化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更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显然是第一位的。诵读经典,能让中小学生在声、情、意相结合的综合情境下,发挥形象思维的优势,利用多感官途径,更近距离地准确感知经典文化作品中的優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对其中前辈先的贤智慧、品德、人格魅力等的感知,从中获得良好熏陶,进而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
  经典文化历经漫长岁月,极具传承价值,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处世哲学。通过不断诵读“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学生能逐渐理解其中的做人准则,进而更懂得尊老爱幼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诵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诵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和努力奋斗报效祖国的澎湃热情。
  二、诵读经典文化,彰显德育魅力
  (一)整合经典文化与教学内容,提高品德修养
  经典文化中含着基于个体的品格修养、人生智慧、处世哲学等内容,这些来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积累与沉淀,包含着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勇义等诸多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做人准则。能让中小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良好的文化、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逐渐引发自身的情感共鸣,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境界,发展并形成优秀的品格[1]。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一定时期内的学习主题,推荐他们学习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开展有效经典诵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推荐诵读的经典作品。为了确保学生诵读经典的学习效果,不流于形式,每周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经典诵读课程。课程内容则围绕诵读主题开展。而主题的确定,可以是近期语文课程单元主题,也可是教师观察到的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作为德育主题。比如在“孝道”相关的单元学习中,学生就可诵读《游子吟》《二十四孝图解》《千字文》《孟子》《孝经》等经典作品。在诵读课中,教师要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在开放、自由、积极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诵读交流感受,书写心得体会,推荐介绍诵读佳作等方式,比较、分析、思考古人的思想、文化、智慧、价值取向。从而在课程中,有效推进学生关于诵读主题、诵读作品的深化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与品德修养。
  (二)开展多样诵读,发展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针对当前时期中小学生家国情怀、民族意识有待深化,乃至形成错误的爱国、爱民族、爱人民的观念认知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化,演绎经典文化,能有效借助经典文化中正确的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国观、文化观。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经典文化中,丰富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等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活动,加深对我国历史、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等的感知、品读与认知。例如,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有关国学经典诵读的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各类活动。因为有比赛性质,会促使学生自觉以更认真的态度准备,学生也会更主动去搜集和学习关于诵读的经典作品的有关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获得对作品更全面的了解。又如,教师可以将诵读经典文化与“讲家乡故事”相关活动结合。比如请学生去调查了解当地的古代名人,学习他们的优秀作品,扮演导游的身份,参加当地的文化交流活动,向外国友人或外地游客介绍古代名人、经典作品。这样学生就能在过程中更深刻地受到经典文化中关于家国情怀内容的熏陶,现实中也会受到集体荣誉感、家乡人的责任感等的影响,有助于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自己身为一名家乡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强化家国情怀,迸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奋斗热情。
  结语
  综上,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关键阶段,通过参与诵读经典活动,既能对他们的三观树立和人格养成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利用经典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等内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汲取传承千年的优秀经典文化,能让他们在认知、思想、情感、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不断优化,完善,从而成长为具备优秀人文素养的综合型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石婧枫.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03):179.
  [2]李梦珠.经典诵读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196.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 《 新教育下经典诵读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0609)  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必备的关键素质与能力,青少年有了对美的热爱,才会衍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进而形成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本文通过分析美术鉴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阐述新课程标准下提升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美术鉴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中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已有的教学模式,思考如何与培育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相衔接。这有助于将核心素养这一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体教学过程中的“生产力”。基于此,以下对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途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教学;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核心素养的科学指
期刊
摘要:现阶段小学生年龄小,情感认知、思维方式都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小学数学老师充当着学生发展路上的"指明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巧借信息技术,优化改良教育环境,搭建一个积极热情的课堂环境,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还需要重视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进一步经过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和传授,依托微课、线上课堂的优势,把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在激发学生探究精神的同时,帮助其完善知识框架,从而加速数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提出  该资源课题的提出也是由于学校的不断发展,逐渐重视到地方文化对于学校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的推动学校教育,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有效提升教育水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地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以及从中有效体现出人文环境的特色,以及所呈现出的魅力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组成部分。 而随着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课程观的理解也越来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阶段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从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形式上则可以分为最终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往往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等支撑无法形成较为完善的阶段性评价机制,而现在,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充分完善阶段性评价和最终评价,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精确程度。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当前对于学生的教学已经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发展成为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体育与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当前教育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基于此,以下对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身体素质训练;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体育素质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各类教学知识,并开始了解世界,观察世界。为了帮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同时了解世界发展以及自然环境,我们在小学阶段开设了科学这一教学科目,并结合当下教学资源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如何将遵义乡土文化作为科学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是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有效展开科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乡土文化,能够使科学教学课堂更加生动
期刊
摘要:画图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准确认识和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画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图求解。况且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画图的形式能够使得呈现出来的知识内容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有利于从形象的图画上分析知识,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有效地开展画图教学,提高不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课堂
期刊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必须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它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探究美术问题,并学会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而且美术基础太过薄弱,思维逻辑能力有限。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章对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
期刊
摘要:识字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它是学生一生学习的基础,是人类正常生活的保障。近年来,国家教育改革增加了小学学生的识字量,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提醒。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尝试创新,努力开创出适合学生在快乐中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识字兴趣;生活识字;自主识字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