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用艺术发声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plas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这首七律,古往今来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以此诗为内容的书法颇多精品,国画也不乏佳作。而我最喜欢的是黄永玉先生的自画像。
  永玉先生的自画(塑)像我曾看到多幅,正面像头发蓬乱如鸟巢,侧面像赤膊凸肚似乞丐,或携爱犬慢行、疾走,或托烟斗沉思默想,无不神情毕肖,让人莞尔。你看上面这幅,脑门谢顶、边发披散的画家,赤膊背包,短裤皮鞋,左手提画箱,右手挽画卷,匆匆行走在一片黄沙之上,远处是蓝色的大海,背后是凌乱的脚印。这不正是当年画家栩栩如生的写照吗?印在他的艺术游记散文《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最后一页作为藏书票,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让读者回味无穷。
  我曾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边的艺术中心观赏过黄永玉的画展,很喜欢他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的独特画风。他画的满墙的大红荷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以及屈原、荆轲、苏武、李白等古代文化名人造像,还有手执板斧的李逵等水浒人物漫画,都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我读过他的散文集《黄永玉自述》(其中收有《从塞纳河到翡冷翠》后记),喜欢他屡挫屡奋、苦中作乐的幽默文风。我2013年7月曾从地中海的游轮登岸,在“翡冷翠”参观了著名的圣母百花教堂和乌菲齐博物馆,也曾游览罗马、威尼斯,但都是匆匆而过,连走马观花也算不上,未免留下遗憾。2015年初在郑州一家小书店发现《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有如老友重逢,既能弥补旅游见闻的不足,又有画可赏,有文可读,还可细嚼慢咽,吸收艺术营养,喜不自胜,遂乐而购之。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最先在香港面世,1999年三联书店在大陆出版,2006年作家出版社再版。我读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新版。封面设计与以往不同:上方白底上印有蓝色的“枫叶”,是法国地图,用白线画出由东南流向西北的河流,标明Seine;右下黄色的“长筒靴”,是意大利地图,也用白色圆点标出Firenze,即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而“翡冷翠”据说是当年诗人徐志摩为这座城市译的汉名。永玉先生觉得很有诗意,也用于自己的书名。闪光的红色宋体书名靠右上竖写。封面下方是永玉先生在山坡上草丛中支起画架写生的照片。画家黑色的帽檐遮住了眼睛,左手托着他标志性的烟斗,右肘撑在草地上,大红体恤在一片深绿中分外显眼。前勒口作者介绍大意说:1924年生,自学美术、文学,以木刻开始艺术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从事文学创作七十余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先后出版《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等作品。白色的封底有这本书的简介:一位67岁的画家,……以绘画和文字完成了他丰盈的艺术之旅。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既是生动的欧洲游记,也是隽永的文化散文,配有黄永玉在欧洲画的几十幅油画和素描,还有与旅游地相关的经典艺术作品的照片,文图并茂,相得益彰,助我解读欧洲文化历史,既生动直观,又妙趣横生。读这本游记就如跟随永玉先生,踏着当年印象派画家的脚步,来到处处入画的梵·高故乡,再到达·芬奇等文艺复兴大师生活的地方,呼吸空气中那仍然醉人的文化芳香,我有参访兰亭时朝圣的感觉。书前意大利文版序中说:“黄永玉先生用清晰、明快、美妙的语言叙说了他在巴黎和翡冷翠逗留期间的故事。黄永玉先生的大画、小画、彩画或水墨画像中国漫山遍野的鲜花,托斯卡纳的田园和梵·高画中的向日葵,绚丽多彩。” 这两句话言约意丰,可以作为该书的阅读导语。
  黄永玉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后以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木刻谋生。他几十年如一日艰苦自学,终成多才多艺的大师。“凭自己的兴趣读书”,“读世上一切有趣的书”,正是他向我们传授的成功秘诀。
  塞纳河沿岸和意大利北部风光在他笔下熠熠生辉,他画佛罗伦萨全景,画菲埃索里远眺,画莱颇里远看菲埃索里山,画上山经过的巴第亚桥,画山上退休的公共汽车快乐王子号,然后写道:
  听过一种说法:世界上最好的住家在意大利,意大利最好的住家在翡冷翠,翡冷翠最好的住家在菲埃索里山。山就是薄伽丘住过的这一带。(《意大利的日子》)
  在翡冷翠,我算是度过了半个夏天、一个秋天和半个冬天。每天画十小时以上的画,鬼迷心窍,有时连烟斗都忘了点,还觉得时间太少。(《每天的日子》)
  读到这里,不禁想起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名句:“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永玉先生小时候背诵过的经典,不经意间从自己的文章中跳出来,且成了新的警句。可见“读书须趁早”乃至理名言。对永玉先生来说,《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就是菲埃索里山的“仙”,他画了薄伽丘住过的房子前街道,薄伽丘受洗的教堂。而文艺复兴时期这一级别的“仙”,意大利还有但丁、乔托、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等,黄永玉流连其中废寝忘食,还觉得时间太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他对达·芬奇推崇备至。书中有他画的《芬奇小教堂》《发明自行车的人》(芬奇像)、《达·芬奇故居的后院》等作品。对达·芬奇的崇敬我曾见诸许多著作,而永玉先生的表达自有特色:
  伟大,聪明,全面,精确,谁比得上列奥拉多·达·芬奇。他不吹,不打着建立学派的旗帜。他也是人,但你不能不匍匐在他的脚下。(《每天的日子》)
  列奥拉多·达·芬奇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概念”。是最“人”的人。
  他是自有绘画以来毫无怀疑的全世界“第一好”的画家。……他知道的,你未必知道,你不知道的,他全知道。他的任何一门知识和技能,都够你一辈子去忙得死去活来,而且肯定,绝没有他干得好。
  列奥拉多·达·芬奇故居,真是朴素得令人感动。……(它)没有我国农村任何一位生产大队长的公馆辉煌。(《没有娘的巨匠》)   他对其他艺术大师和历史名人也有独到的评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罗丹是一个人的名字,又标志一个时代的开始。他用十年的时间做成了巴尔扎克像。可恶的文学家协会竟然登报声明,不承认罗丹的巴尔扎克像是巴尔扎克像。你们不承认罗丹的作品,罗丹的作品,就不存在了吗?罗丹本来就是一个专门发现艺术元素的人。(《罗丹的巴尔扎克像》)
  乔托把埋没了许多世代的美术带回了人间。乔托在艺术上发现了人性并且勇敢地表现人性,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技术和理论技巧与崇高观念。(《牧童呀!牧童》)
  米开朗琪罗是巨匠,是大师。……西斯廷小教堂天顶那张《创世纪》他用了五年的时间,把自己的背都画驼了。这是一幅伟大的艺术的“启示录”。(《没有娘的巨匠》)
  恐龙是神话中的现实,文艺复兴那几个人是现实中的神话。
  文艺复兴三杰中,拉斐尔是最具有人情味的,有人称赞他像太阳,温暖、明亮。(《了不起的父亲和儿子》)
  米开朗琪罗五年画一幅画,罗丹十年塑一尊像,说明伟大的艺术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精益求精。永玉先生何尝不是如此?在佛罗伦萨,他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一个人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儿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这情景被当地一位摄影记者拍了下来,登在当地的报纸上时附有这样的文字:“一个不怕死、不怕累的东方老头,在危险的十字路口,一连画七八个钟头的画。”他曾说:“我这个人从来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只知道努力工作,不愿意浪费光阴,所以苦的时候能撑得住,好的时候也不飘飘然。”这就是永玉先生的人生哲学吧?
  永玉先生大概对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情有独钟,一次,他画了一位老者骑着驴,走在荒山古道的闲花野草间,题上陆游“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句。有人问:“为什么要画这么一个瘦老头?有什么寓意?” 他直率地回答:“画画哪有那么多寓意?我很喜欢这两句诗,如果一定要有什么寓意,就算希望你们注意适当减肥好了!”
  “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这也许是永玉先生作为艺术家的行为准则。他在代新版序说要写自传体小说,第一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已于2013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5月散文集《沈从文与我》又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发行。他还准备写自传体小说第二部(1937—1945),第三部(1946—1976),让我充满期待。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在一个叫“醒客”的小书店买的。店主人告诉我,“醒客”是英语“思想者”(Thought)的意思。我立即想到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读完这本书,我又想到永玉先生自己的塑像,那手托烟斗沉思的神态,不正是新时代的思想者吗?艺术家、文学家首先应该是思想者啊!
  丙申年春节前,永玉先生又大火了一阵——“金猴献瑞”的两张猴票,又出自先生的神来之笔。集邮宣传彩页宣称,民间有云:生肖不识黄永玉,便做收藏也枉然。首轮猴票设计者、92岁的黄永玉大师再次出山创作第四轮猴票《丙申年》,机灵顽皮、温情脉脉的四只猴,寄予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四世同堂·阖家欢乐”的美好祝福与期盼。先生于1980年设计的首轮《庚申年》0.08元面值的邮品,2011年已突破万元,丙申年价格继续飙升。
  画家用艺术作品发声,价值在于受众的认可,于此可见一斑。
其他文献
宗璞以短篇小说《红豆》知著文坛后,一度沉寂,至“新时期”以“重放的鲜花”再度活跃。1988年出版的《南渡记》是其首部长篇小说,该作实为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之第一卷,后又出版发表了《东藏记》《西征记》和末卷《北归记》。各卷虽总名《野葫芦记》,但都相对独立,其中《东藏记》曾于2005年单独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这一宏篇巨制属于抗日题材。叙事起自卢沟桥事变,聚焦知识分子人群,讲述抗战时期一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著名诗人,为白居易称为“国手”,白居易曾云:“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刘禹锡怀揣着宰相之器,站到了政治潮流的最前端。然而,奸臣弄权,小人当道,一波波大浪打来,便将诗人拍到了朗州、连州与夔州。是的,夔州,这一年,刘禹锡51岁。  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雄踞长江三峡之上游。其民风伧俗,地势险恶,用刘禹锡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阴风鬼神过,暴雨
节俗是人类给自己保留的一个诗意的时空存在,尤其是中国的节俗,诗性更浓。哪怕是看不懂文学、听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在一年当中给自己一个时空,和家人、朋友一起温习这份浓浓的诗意。相信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都会有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夜晚,暂别一天的劳作,或在刚刚抽芽的柳条下,或在烦躁不安的蝉鸣声里;或在粽子的清香里,或在圆月的凉风中,外婆或母亲讲着口口相传的传说。大概这就是文化吧!中國的传统节俗是中华文化的直接
丰子恺(1898—1975),现当代教育家、漫画家、散文家,尤其因漫画而妇孺皆知。但是,“子恺”或以为是名,或以为是号,或以为是字,莫衷一是。  /壹/  目前对于“子恺”的认识有三种:一种认为是名,第二种认为是号,第三种认为是字。  持第一种认识者,典型的是丰子恺的子女。丰陈宝、丰一吟主编《丰子恺漫画全集》书前《年表》“1915—1917年”条提道:“(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老师单不厂为丰仁
“人之初,性本善”出自南宋学者王应麟(1223~1296)《三字经》,意思是每个人生命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由是历代相传,很多人将此作为孟子“性善”论的概括,其实这并不是孟子的原意。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在孟子看来,人与禽兽的差别不是很大,只有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就是善端,是仁义。而恰恰这一点点善端、仁义,体现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仁也者,人也)。孟子论“性
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古今中外,经史百家,军事科技,阅读范围非常广博,其中有些书对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他自陈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考茨基《阶级斗争》、柯卡普《社会主义史》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是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事情。而在他的少年时代,也有一本可以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的书,这就是清末实业家、维新思想家郑观应的《盛世危言》。  毛泽东家境尚可,因此小
1956年夏到1957年反右斗争前夕,中国当代话剧史上曾出现过一个虽如昙花一现,却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这就是“第四种剧本”时期。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一次明确提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学术界的自由争论去解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毛泽东“双百”
《传习录》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编撰整理而成,“传习”二字取自《论语》首章之“传不习乎”,朱熹训之曰“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与《论语》类似,《传习录》亦是一部语录体,即阳明与弟子的对话实录,集中反映了阳明成熟时期的重要思想如“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以《传习录》为核心的阳明心学自其诞生后,对明清特别是近现代之中国历史影响甚大,曾国藩、谭嗣同、孙中山、章太炎、蒋介
我最早接触到曹先擢先生的大名,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2000年8月在北大西门外的邮电疗养院,召开了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00周年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第一次目睹了曹先生的风采。那时候,他已经离开北大中文系讲坛,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我由湖北大学调入北大工作,才跟曹先生才有机缘跟曹先生面对面接触,亲炙先生教诲。有时候是我们一行数人前往方庄他的寓所,有时候是利用他来北大讲学或短
七夕源于先民的星宿崇拜和数字崇拜,后被注入爱情元素,成为女性专有的节日,美丽传说在诗词里得到二次演绎,承载了中国人对爱情的理解。  叙写本事,朴实真挚的汉代七夕诗  “牵牛”“织女”之称,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用戏谑的口吻说织女星一天七趟忙如穿梭,却织不出一匹绸缎来,以致对岸的牛郎只能拿着空箱子干等。彼时二星还只是被人格化的星